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孩子上学总是迟到,怎么办?

孩子上學總是遲到,怎麼辦?

→追蹤睡眠週期,建立規律生活

這頓飯,氣氛十分凝重。

順仔開學迄今,已經因為上學遲到而被記了無數次警告。 全家人為此爭議不休。

“你看你,這件事情該怎麼解決!”媽媽拿出手機,上頭顯示著老師傳來的小視頻。 順仔苦著一張臉,不說一句話。

“說話啊!別當作沒這回事!你們老師三天兩頭就發微信提醒我,不,應該是明示、暗示地警告我,要我多注意孩子,多負點管教的責任,別再讓你遲到。

還強調,全班就屬你的問題最大!真丟臉!”說完,媽媽眼神斜瞪著順仔,隨後轉向順仔爸。

“你看我幹嗎?

“幹嗎?為什麼你不說說話,表示點意見?”媽媽最討厭爸爸總是那副事不關己的模樣。 和順仔有關的事,媽媽都得攬在自己身上,好像單親媽媽一樣。

“你就讓他早睡早起呀。 ”

“又是這套老掉牙的無用理論,我已經很努力讓順仔早睡了!”

“那他應該就能早起呀!”

“說得簡單,如果他能順利早起,上學還會遲到嗎?”媽媽很不以為然地說道。

“那就把他叫起來啊!”丈夫不說話還好,話一出口,讓媽媽心裡更火大。

“怎麼問題到你這裡都變得很簡單?你以為他那麼容易叫醒嗎?”

媽媽越說越氣,似乎沒有要停下來的跡象。 父子倆各自一手端碗,一手拿筷。 在媽媽滔滔不絕的抱怨聲中,不知如何是好。 只見滿桌的菜都要涼了……

孩子拖延,心理師這麼說—責任感的建立

以我自己為例,當我必須搭乘早班高鐵到外縣市時,通常會把起床時間設定在清晨4:45分,給自己預留約半小時的時間進行出門前的準備,再從家開車前往車站。

女兒曾問我,為什麼天氣那麼冷,爸爸還可以那麼早起床?當下我刻意挺起胸膛,用力拍了一下自己的肩膀,說:“責任!”隨後開玩笑地用力拍向自己的啤酒肚,說:“不負責任!”

沒錯,能否早起,以及是否擁有蘋果型身材,多少和責任、生活習慣有關。 對孩子來說,冬天氣溫那麼低,如果可以繼續在被窩裡睡覺,是多美好的事;爸爸我當然也想繼續窩在暖乎乎的棉被裡,但還是會驅使自己早起。 若因為睡太晚而錯過了上班時間,造成演講延誤,那後果可不是簡單一句“不好意思,我睡過頭了”就可以帶過的。

要長期維持這樣的習慣,責任感的建立是刻不容緩之事。 而所謂責任感,即是對自己、對別人以及給出的承諾負責的態度。

·對後果的在乎程度

有些父母可能會發現,當孩子隔天要校外教學或和同學約了要見面,都會主動提醒:“爸爸,明天記得叫我起床!”“媽媽,你鬧鐘定了沒?”在這些情境中,孩子對於“能不能準時”這件事情就顯得戰戰兢兢。 我們多少也可以由此觀察出孩子對於每件事情的在乎程度。

回過頭來,當孩子上學老是遲到,不妨想想看,除了被記警告和扣分,是否還存在其他會讓他更在乎的後果?若他對可能引來的後果感到不痛不癢,那麼是否準時出門、上學,對他而言就不是那麼重要了(因為就算遲到了也沒關係)。

因此,建議父母讓孩子自己說明,他對不同事物的看法。 說得越仔細越好,這將有助於更進一步瞭解孩子。

·睡眠週期與迴圈

過去父母常會叮嚀孩子要“早睡早起”,但現在,考慮到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睡眠週期與迴圈,不妨換個方式告訴孩子:“根據明天的起床時間,決定你今晚要幾點睡。 ”

睡眠迴圈是由不斷反復的淺眠至深眠構成。 每個人的睡眠週期不盡相同,有些人以一個半小時為一個迴圈,有些人則是兩小時一個迴圈。 叫孩子起床時,在一個睡眠迴圈結束後喚醒他,會比較清醒。 反之,如果一個睡眠迴圈還未結束就把孩子叫醒,你可能會發現他起床的難度大幅增加,而且就算勉強起床了,往往也會精神不濟或伴隨起床氣。

試著從孩子的睡眠迴圈中找出規律性,確認其迴圈時間是以點五小時為倍數,還是以兩小時為倍數。

假設孩子的睡眠迴圈是以兩小時為一單位。 若他隔天早上要在七點鐘起床,我們就可以試著往前推:清晨五點→淩晨三點→淩晨點→晩上十一點→晚上九點。 便能得出最佳就寢時間是在晚上九點或十一點。 在這兩個時間點睡覺,他將能完成數個完整的睡眠迴圈。

當然,我們也要去分辨孩子是“不易起床”,還是“起床後會拖延”。 如果是前者,則能試著使用上述的睡眠迴圈方式。 若是後者,最好的方法就是提早把孩子叫醒,讓孩子有更充裕的時間能為出門做準備。

·提供早起的誘因

給孩子提供多一點關於早起的“誘因”,讓他願意帶有目的性地自我催促,也多一分提早出門的動力。

例如安排早起晨泳或晨跑,維持鋼鐵般的自律;有些老師則會給孩子出一些“晨起任務”,例如早自習前到學校參加樂器組或合唱團團練,其他像是社團活動、體能活動或球類比賽的安排等,也會有相同的效果。

克服拖延,其實也是在建立一個良好的習慣。當孩子養成了一個不好的習慣(做事拖拖拉拉、賴床……),我們就想辦法將它扭轉過來。這當然需要時間,但未必一個累積三年的壞習慣,就得花三年才能改回來。讓孩子知道,只要他願意改變,爸爸媽媽就會和他一起努力、甩開拖延的壞習慣!

·提供早起的誘因

給孩子提供多一點關於早起的“誘因”,讓他願意帶有目的性地自我催促,也多一分提早出門的動力。

例如安排早起晨泳或晨跑,維持鋼鐵般的自律;有些老師則會給孩子出一些“晨起任務”,例如早自習前到學校參加樂器組或合唱團團練,其他像是社團活動、體能活動或球類比賽的安排等,也會有相同的效果。

克服拖延,其實也是在建立一個良好的習慣。當孩子養成了一個不好的習慣(做事拖拖拉拉、賴床……),我們就想辦法將它扭轉過來。這當然需要時間,但未必一個累積三年的壞習慣,就得花三年才能改回來。讓孩子知道,只要他願意改變,爸爸媽媽就會和他一起努力、甩開拖延的壞習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