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当孩子“非做完不可”,怎么办?

當孩子“非做完不可”,怎麼辦?

→執著與彈性的巧妙拿捏

“我實在不懂,為什麼婕玲這孩子‘使命必達’,你們夫妻倆也要頭痛?”鳳儀望著婕玲媽,繼續說:

“你們交代的事情她都做得很好,甚至有很高的自我要求。 許多爸媽求之不得,你們還有什麼好煩惱的?”

“鳳儀,你說得沒錯,婕玲對自己的行為是很盡責的,這我們不擔心。 但是她的自我要求實在太高了,讓她常常處在焦慮、匆忙的狀態。 ”

“我常常要她放慢點,別急,但這孩子就是想要一口氣把事情做完……”婕玲媽擔心地說。

“一次到位,有錯嗎?”鳳儀攪拌著眼前的曼特寧咖啡,湯匙輕輕碰撞杯子,發出清脆的聲響。

“有時候,我們急著要出門,她卻無論如何都要先把作業寫完。 但是等她寫完作業,我們大概也不用出門了。 ”

“我一直跟她強調,事情有輕重緩急,先出門吃個飯,回來再寫都還來得及。 她就是聽不進去……”

孩子想要把分內事做完,很負責任呀!”鳳儀有些疑惑,“哈!現在的父母真是讓孩子難做人了。 主動也不是,被動也不行。 ”

“鳳儀,你別消遣我了。 ”

看到婕玲媽仍為女兒的事情愁眉苦臉,鳳儀趕緊接著說:“大部分爸媽都在煩惱自己的孩子會拖拖拉拉,結果你家婕玲非做完不可也讓你們煩惱。 只能說,這年頭做父母、當小孩都很困難。 這麼說,公平吧?”

“不過,我真羡慕你有這樣的小孩,真是太盡責了。

“婕玲這孩子真的很聽話,但我很擔心少了變通能力,她以後要面對複雜的社會,會有很大的挑戰。 ”

“唉,反觀我們家那個哲生,總是拖拖拉拉……不然,跟你交換小孩算了!”這一說,婕玲媽撲哧笑了出來。

“鳳儀,你捨得把哲生讓給我?”

“那你倒是說說看,婕玲是怎麼訓練的?”

“怎麼把我說得像在訓練寵物呀!”

“好啦好啦!你家婕玲這種順從、盡責的特質是如何培養的?這樣總可以吧!”

孩子拖延,心理師這麼說—灰色地帶之必要

“極端固執”常發生在泛自閉症孩子身上(例如自閉症、亞斯伯格症),這類型的孩子一般明顯缺乏彈性。 當然,這並不表示文章中的婕玲就是泛自閉症孩子,因為泛自閉症還會牽扯到溝通表達與社會能力等問題。

這裡要聚焦的是“彈性與應變”的議題—孩子能不能給自個通融、模糊的灰色地帶?

而所謂模糊、灰色地帶該如何拿捏,是個藝術。

我們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孩子在不影響自己、傷害自己和他人權利,且不逾越社會規範的尺度下,擁有彈性空間。

·肯定孩子的責任感

和孩子溝通時,請先跳開想要直接改變他的資訊。 這很容易讓孩子直覺認為自己可能做錯了什麼。

孩子當然沒有做錯事情,我們只是希望他可以更有彈性一些,對於突發狀況有多一點的轉圜空間。

因此,不妨先針對孩子“想要馬上完成”的動機,以及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給予肯定和鼓勵。

·以“我”作為溝通起點

讓孩子覺得大人總是將錯歸咎於他,不僅會壞了雙方的心情,更可能造成孩子日後拒絕溝通、互動與對話的行為。

先從“我”開始,與孩子溝通。 例如:

“因為待會兒要出門,我擔心外面會塞車,無法準時趕上用餐時間。 能不能先把作業暫停一下,我們回來再完成?”接著可以再加上句:“這麼做可能會讓你感到不自在,真抱歉。 ”

像這樣,以“我”為開頭的親子溝通,除了能充分表達父母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同時也能預防父母本身出現指責、批評、糾正、謾駡的語句。 例如:“你怎麼老是說不聽?”“你能不能不要這麼固執?”

·問問孩子:為什麼想要完成?

孩子主動想完成某件事當然是好的、值得鼓勵的,但也不妨讓孩子說說看,為什麼非要完成那件事不可?

聽聽孩子的想法,讓我們有機會更瞭解他,也借此觀察在他的想法中,是否存在太牢不可破的固執。

先別急著生氣,因為這可能會讓孩子覺得爸媽有些莫名其妙,也在心裡產生疑惑:“為什麼我努力想完成一件事情,卻會被爸媽責備?”

·判斷事情的輕重緩急

協助孩子分析哪些事情是緊急的、重要的,以及這些事情各自需要花費多少時間與心思。 讓他知道,寫作業這件事固然很重要,但是,有時其他事情確實有其迫切性。 而且一旦錯過了,就無法重來了。

一般來說,重要的事情需要花費的時間會比較長,且更耗費腦力,但在時間上可能會有些餘裕能讓孩子慢慢琢磨。 而緊急的事情則有其迫切性,得在某個時間內及時完成。

·排列各種解決的彈性

要鬆動孩子對某些事情的執著,平時可以和孩子一起練習每件事情的排列組合與彈性順序。

讓孩子知道,面對眼前A、B、C三件事,只要能在時間內完成,那麼,無論是ABC、BCA、CAB,還是CBA、ACB每個順序都是可行的。借此讓他練習多點彈性。畢竟大環境存在許多不確定性,他總有一天會遇到那種不得不“插隊”先完成的事情。

·打破“一定”的鐵律

孩子有“現在一定要完成”的想法,而且有能力在適當的時間內完成,當然是非常理想的狀態。問題是,孩子是否能暫時放下手上正在進行的事,打破“現在一定要完成”的鐵律?現實生活中一定會有各種狀況出現,例如臨時得出門,或需要先停下手邊工作去洗澡等。

“一定要把它完成”的想法無關對錯,但我們可以試著去理解理清,孩子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想傳達什麼訊息?他自己又是如何看待這個想法的?

如果中途暫停會讓他感到不安,不妨和他一起思考,這份“不安”是如何形成的?他在擔心什麼?他所顧慮的事情,一定會發生嗎?

·在特定範圍內提供選擇

讓孩子二選一,借此間接說服他停下手邊的工作。

舉個例子,如果6:30要出門,孩子得先暫停計算手上的十個數學題目。這時,我們可以告訴他:“你可以選擇先寫到第五題,或是第八題。”或問他:“要寫到6:10分,還是6:20分?”像這樣,讓孩子在兩個選項中選擇一個方案。

這麼做,除了能維持我們的堅持(孩子必須在我們制定的某個範圍內做出回應),也能同時釋出選擇權給孩子。讓他依自己的意願做決定,有被尊重的感覺,而那個“非做不可”的固執性也較能鬆動,進而接受大人的指令。

要留意的是,給出太多選項容易讓孩子不知所措,或因為無從決定而感到焦慮。因此,每件事情只需要提供二到三個有限的選項,會較為適切。

讓孩子知道,面對眼前A、B、C三件事,只要能在時間內完成,那麼,無論是ABC、BCA、CAB,還是CBA、ACB每個順序都是可行的。借此讓他練習多點彈性。畢竟大環境存在許多不確定性,他總有一天會遇到那種不得不“插隊”先完成的事情。

·打破“一定”的鐵律

孩子有“現在一定要完成”的想法,而且有能力在適當的時間內完成,當然是非常理想的狀態。問題是,孩子是否能暫時放下手上正在進行的事,打破“現在一定要完成”的鐵律?現實生活中一定會有各種狀況出現,例如臨時得出門,或需要先停下手邊工作去洗澡等。

“一定要把它完成”的想法無關對錯,但我們可以試著去理解理清,孩子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想傳達什麼訊息?他自己又是如何看待這個想法的?

如果中途暫停會讓他感到不安,不妨和他一起思考,這份“不安”是如何形成的?他在擔心什麼?他所顧慮的事情,一定會發生嗎?

·在特定範圍內提供選擇

讓孩子二選一,借此間接說服他停下手邊的工作。

舉個例子,如果6:30要出門,孩子得先暫停計算手上的十個數學題目。這時,我們可以告訴他:“你可以選擇先寫到第五題,或是第八題。”或問他:“要寫到6:10分,還是6:20分?”像這樣,讓孩子在兩個選項中選擇一個方案。

這麼做,除了能維持我們的堅持(孩子必須在我們制定的某個範圍內做出回應),也能同時釋出選擇權給孩子。讓他依自己的意願做決定,有被尊重的感覺,而那個“非做不可”的固執性也較能鬆動,進而接受大人的指令。

要留意的是,給出太多選項容易讓孩子不知所措,或因為無從決定而感到焦慮。因此,每件事情只需要提供二到三個有限的選項,會較為適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