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孩子无法判断轻重缓急,怎么办?

孩子無法判斷輕重緩急, 怎麼辦?

→加強對事務的瞭解

子涵家裡採取的是“責任制”。 家中的每一個成員都要學習對自己的生活負責。 爸媽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節奏與做事方式,因此不會去干涉孩子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只要能在時間內善盡責任即可。

這樣的教養理念執行了幾年,讀高中的子涵總是能充分展現自律,讓爸媽很放心。 就讀初中的子強可就讓人傷透腦筋了。 最近子強媽不時和丈夫提起,這樣的“責任制”是否有必要修正,夫妻倆甚至為此召開“臨時會議”。

讓兩人傷腦筋的原因之一是子強的成績始終不好。

以數學來說,這孩子總是在及格線上下浮動。 六十分像個魔咒一般,不時困住子強。

令爸媽不解的是,子強這孩子明明夠聰明。 說到他的專心,也不得不令人豎起大拇指。 在爸媽眼裡,子強全心投人一件事情的模樣,簡直像敬業的職場人般,可說是達到全然忘我的境界。

但事實擺在眼前,子強的成績就是不好。 而爸媽直覺認為,這孩子對事情的投入順序與時間安排,似乎有待改善。

“這麼晚了還不去睡?我倒了杯牛奶給你。 ”媽媽端著剛泡好的牛奶,朝亮著燈的書房探頭問。

“明天數學要階段測驗,我還沒看完。 ”子強睡眼惺忪,邊打哈欠邊回答。

“你晚上都在幹嗎?”媽媽雖然不想過度介入孩子的時間安排,但實在看不下去了。

“晚上把《灌籃高手》經典漫畫整套快速翻了一遍。 因為舅舅說他上個月去江之島,有到附近漫畫裡的場景照相留影。 太令人羡慕了,一時心血來潮就……”

這回不等子強把話說完,媽媽真的忍不住了。

“為什麼不早點讀書?這樣熬夜有用嗎?每次都臨時抱佛腳,不睡覺,當熊貓啊?明天哪來的精神考試?放學後時間那麼多……”

子強心裡也明白,放學後不用像同學一樣去補習班,自己能運用的時間其實很充裕。 但如同媽媽所說,每次考試好像都是看心安的。 要怪只能怪自己愛拖延,把大半時光給浪費掉了。

書桌前,子強打了個大哈欠,搓揉著幾呈一條線的雙眼。 體力早已透支,腦袋也不靈光了。

“我真的不行了!”說完,便倒頭呼呼大睡。

媽媽只能傻眼看著,手上還拿著要給兒子的牛奶。

孩子拖延,心理師這麼說—自我描述拖延歷程

拖延是種變調的認知狀態,反映了一個人對於某件事情的錯誤判斷,包括對自己能力的瞭解、如何運用時間,以及這件事做或不做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我們往往會忽略“沒有做”的後果,甚至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而把該解決的事情擱置著。

這時,不妨引導孩子進行自我覺察的練習—自我描述。 當然,父母也不至於需要用錄影的方式記錄下孩子的拖延狀況,但是可以引導孩子動筆寫下,好好描述自己拖延的狀況。

自我描述寫得越仔細、越巨細靡遺越好,這麼做將有助於讓孩子瞭解自身的狀況。 畢竟,總是由爸媽、老師來告訴自己拖延的細節,聽在耳裡,只有滿滿的不舒服,聽起來還會像是一種抱怨,種負面的暗示。

·自我評估—我有多少能力和時間?

要正確判斷事情的先後順序,就要熟悉每件事所需要消耗的心力與時間。

協助孩子對不同的事情進行評估,例如眼前某件事情的難度,或在做各學科評量、講義時,預估一下自己大約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完成、是否有解決的能力等。

在實際演練的過程中,如果孩子無法做出正確的評估(不管結果是高估或低估),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檢討判斷錯誤的原因,再進行後續的修正。 透過逐次的修正,孩子的自我評估與判斷將會慢慢與現實吻合。

·閒事、正事,誰來定義?

常常令所有爸媽困擾的,就是孩子把“正事”與“閒事”的順序顛倒了。

當媽媽眼中的閒事成為孩子心中的正事,當孩子全神貫注在不那麼重要的事情上,往往正事也不用做了。

我常鼓勵父母,必要時,讓孩子養成“責任制”的習慣,讓他能安排自己所要做的事情的順序。 而這需要一次又一次的演練,一次又一次的操作,孩子才能在過程中不斷地修正與調整。

和孩子溝通所謂“重要”的事情時,親子間的看法往往不太一樣。 對孩子來說,玩、放鬆比較重要,父母則認為學業當然優先于玩樂。

其實,如果孩子有能力邊玩邊把學業維持在該有的水準,那麼事情的先後順序—先玩?還是先寫作業?就不是重點了。

但如果孩子分不清楚輕重緩急、優先順序,就很容易把時間花在些瑣碎、不重要或現在不該做的事情上。

孩子花太多時間與心力在不該做的事情上,不僅心累了,體力透支了,時間更是不夠用了。這時,要孩子做真正該做的、重要的事情,已力有未逮。就如同子強的例子。考試前一晚的“正事”,應該是好好準備考試範圍,子強卻選擇了看漫畫。就算只是快速翻閱還是耗了許多時間與精力。

時間點不對,常常會讓孩子誤了事,把時間放到不該放的地方不過,閒事或正事,其實沒有一定的準則,只要親子一起討論,尊重孩子的特質後雙方達成共識,就是好事。

孩子花太多時間與心力在不該做的事情上,不僅心累了,體力透支了,時間更是不夠用了。這時,要孩子做真正該做的、重要的事情,已力有未逮。就如同子強的例子。考試前一晚的“正事”,應該是好好準備考試範圍,子強卻選擇了看漫畫。就算只是快速翻閱還是耗了許多時間與精力。

時間點不對,常常會讓孩子誤了事,把時間放到不該放的地方不過,閒事或正事,其實沒有一定的準則,只要親子一起討論,尊重孩子的特質後雙方達成共識,就是好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