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江西宜黄高考状元失联9年!母亲患癌放弃化疗,回到乡下苦等儿子

近日, 一封《孩子, 讓我再看你一眼》的家書刷爆不少網友的朋友圈。 這份信來自于江西宜黃縣雷灣村村民吳細女。 今年7月, 56歲的她被查出罹患子宮梭形細胞惡性腫瘤。 得知患癌后, 吳細女選擇放棄化療, 回到鄉下等待兒子。 而此時, 曾從農村考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兒子, 已經失蹤整整9年。

這封家書寫道, “今天, 媽媽再也熬不住了, 癌癥把我推向死亡的深淵。 人總有一死, 我并不懼怕死亡, 盡管我還不到六十歲。 但我不希望帶著遺憾和自責離開。 回來吧!孩子。 讓我再看你一眼, 媽媽的時間不多了。 ”

8月15日晚,

南都記者聯系上楊仁榮的家人與高中同學, 試圖了解這位曾經的高考狀元失聯之前的蹤跡。


吳細女寫給兒子楊仁榮的信。

一封家書:

北航高材生與家人失聯3444天

再過22天, 江西宜黃人楊仁榮即將迎來32歲的生日。 這位14年前的宜黃縣理科高考狀元, 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后, 迄今已失蹤3444天。

養女楊麗華知道, 在母親面前, 不能提“哥哥”兩個字, “一提, 她就會傷心得不住眼淚。 ”

哥哥楊仁榮比楊麗華大7歲。 在過去, 雷灣村民都知道楊家有個會讀書的兒子。 從楊麗華記事起, 哥哥一直沒讓父母操心過學業。 對此, 楊仁榮在宜黃一中的高中同學章瑾印象也很深刻, “我們有同學去他家找他玩, 他都是在看書。 ”

2003年7月, 楊仁榮在高考中考取570多分,

成為宜黃縣當年的理科狀元, 后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錄取。 談及兒子的高考志愿, 已經65歲的楊父表示, 高考分數線出來后他就很自信, 學校和專業都是他自己選的。


楊仁榮。

楊仁榮的高中同學羨慕他能從小村莊走向大城市。 兒子北上念大學后, 楊崇生夫婦依舊在雷灣村與人合種桑樹苗。 這對老實本分的夫婦迄今最遠只到過福州打工, 還是在兒子上大三期間。

直到2009年兒子的一條短信, 打破了這個農村家庭的平靜。

突兀短信:

大學肄業后換過多份工作 曾表示對專業學習無信心

大四之前, 和許多從小城鎮到大都市上大學的學子一樣, 楊仁榮每年寒暑假都會乘坐火車回家。


楊榮仁在江西的家。

楊父告訴南都記者, 他印象深刻的是在兒子大二的暑假, 曾透露了專業學習情況, “他說飛行設計專業比國外落后, 學得沒有意思, 也沒有前途。 ”當時楊崇生安慰兒子不要悲觀。

此后的兩年間, 楊榮仁再未與父母細聊過學習。 “他打電話來, 也是問問家里怎么樣。 ”

臨近大四, 楊榮仁曾對楊父說去考北大的研究生, “我就給他打了5000元。 ”楊崇生認為, 兒子學習上一直很自覺, 當時他對兒子的未來規劃有信心。

事實上, 從北航畢業后, 楊仁榮的工作經歷不太順利。

楊麗華只知道哥哥畢業后留在了北京, 先后在保險公司和花旗銀行待過, 但對于為什么兩份工作都不長久, 她推測是“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 ”時隔十年, 楊麗華還是堅定地認為,

哥哥畢竟是名牌大學的畢業生, 工作肯定能找。 但當記者問及哥哥喜歡什么時, 今年25歲的她也感到迷惑。

楊麗華記得, 2008年母親曾前往北京看望哥哥。 對此, 楊崇生回憶道, “他媽媽在奧運前夕去北京看他, 無意間在柜子了翻到他的肄業證書, 我知道了很吃驚。 ”同年11月, 楊崇生前往北京勸兒子回校補考, 楊仁榮當時答應了, “我叫他要不回家調整一下心態, 他說我是成年人, 能在北京站住腳。 ”

直到2009年, 楊崇生接到銀行電話, 催他還3萬余元借款, “我打電話給兒子問怎么回事, 他說這個錢你不用還, 我自己會還。 ”楊崇生告訴南都記者, 他在銀行了解到, “從2007年畢業到2009年3月份, 那時候北京租房大概1500元一個月, 借款大部分用于租房開支。

”楊崇生幫兒子還了貸款, 叮囑兒子再找一份新工作, 兒子應好。 楊崇生本以為能放下心。

熟料2009年3月12號, 兒子突然發了一條短信, 只有11字:我在北京挺好的, 不要擔心。

這條短信來自兒子朋友楊某的手機, 突兀的短信這位與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農民感到不安。

他立即撥打楊某的電話, 接通后聽見電話那頭在喊:“楊仁榮, 你父親打電話來了。 ”后來, 兒子的朋友突然在電話里說:“對不起, 你兒子不在這里。 ”電話被掛斷了。 隨后楊崇生多次撥打了兒子和楊某的電話, 均無法接通。

楊崇生夫婦再沒能聯系上兒子。 楊崇生想過, 兒子是不是故意躲著我們?是不是覺得自己辜負了我們的期望?”

楊麗華同樣百思不解哥哥“失蹤”的原因。

“我哥跟爸媽、跟我的感情很好,媽媽的性格平易近人,村里有小孩來家里,她總是熱心拿出好吃的東西招待。”楊麗華曾經想過,是不是由于家庭經濟條件的原因?但她又搖搖頭否認道,“我們家條件在村里也不是最差的,就是一般的務農家庭。”

南都記者了解到,在北航讀書期間,楊崇生每個學期給兒子打一筆生活費,“四年大學下來全部開支10來萬左右。”他表示。

楊麗華也曾想過,哥哥是不是被傳銷團伙騙了。“但不對勁啊,如果是傳銷,還會打電話向家人要錢,但也沒見他有打過電話來要錢。”

高中同學:

“他曾動過考研念頭”

楊仁榮的一位高中同學告訴南都記者,楊仁榮的性格比較乖巧,“也算是比較要強的,高中時他的名次穩定在年級前10,有一次他考了23名還哭過。”

楊仁榮的高中同學羅來文告訴南都記者,“許多同學直到最近,才知道楊仁榮十年未曾與家人聯系。”他表示,最后一次見到楊仁榮是在2006年大三暑假,“當時我去到他家里,和他討論要不要去讀研的事情。因為他是典型的愛讀書的人,動過讀研的念頭,但是考慮到家里的經濟壓力,沒有完全確定下來。”


楊仁榮求學時期獲得的獎狀。

楊仁榮的一位高中同學在得知他失蹤后,向南都記者表示,“我覺得好強都是被逼出來的,父母與老師的期望,同學的壓力,自己給自己的壓力...我們那時候把好好學習考大學當成人生中最重要的事,能考上好的大學感覺就是萬事大吉了,我能理解他的感受,拼盡全力考上了好學校,卻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沒有一點信心,覺得前途沒有希望。這種心理上的落差是很大的打擊。當學生的時候考大學是目標,考上大學了卻迷茫了。”

多方尋找

只有小學文化的父母沿地鐵線一趟趟尋找

2009年、2010年、2011年、2013年,楊崇生夫婦曾四次前往北京尋找兒子。從派出所、網吧、地鐵到發尋人啟事,所有的努力像投進大海的石頭,杳無音訊。

最清晰的一次線索發生2011年。通過北京朝陽區派出所,楊崇生查到了兒子曾在兩個月前在一網吧上網,但等楊崇生趕往網吧時,才發現該網吧已經倒閉。

對于只有小學文化、鮮少出遠門的楊崇生來說,北京城大得像一座迷宮。這對鮮少出遠門的夫婦拿著地圖,一趟一趟地乘坐地鐵,一路尋找。白天找累了,夫婦倆回到大侄子在昌平區回龍觀的租房里睡一晚,第二天繼續。

2012年,楊崇生在北京派發尋人啟事時,聯系上了楊仁榮大學時的輔導員,了解到兒子大學時成績不是很差,但由于物理畢業考試沒有考,沒有拿到畢業證。

楊麗華哽咽道,2013年冬天母親獨自去北京尋找哥哥,“找了一個月回來,手和腳都凍壞了,后來我們就不再放心她一個人去找。我媽一直想繼續找,但北京那么大,根本無從下手。”

2017年,其他親戚通過宜黃縣公安局了解到,去年4月22日,楊仁榮購買了從北京西站到西安站的火車票,卻未購買返程。楊崇生告訴南都記者,身份證使用地點顯示兒子常年在北京生活,“去年的火車票信息,是目前為止最后的線索。”

母親患癌后的唯一心愿:

“等你回家”

十年時光如白駒過隙。

五年前,楊家的老房子已拆掉大半,建成新房。只有楊仁榮住的房間,還保留了原來的老樣子。10來平方房間,其中一面墻上貼了六張楊仁榮的獎狀。楊麗華知道,母親一直在衣柜整齊地收好哥哥上學時的衣服。

“考慮到我妻子的心情,”楊崇生告訴南都記者,“最近幾年,六兄弟在春節時總會張羅大家庭一起過年。”楊崇生擺擺頭嘆氣,“但每年過完春節,晚上她想起來總是哭,哭昏過不下七、八次。”

在楊麗華看來,尋找哥哥的這幾年,父母心力交瘁,幾乎一下子蒼老,白頭發冒了出來。


楊仁榮的母親躺在病床上。

8月15日,在病床前照顧母親的楊麗華,母女眉眼間的神情頗為相似。與哥哥相反,楊麗華時常與父母通過微信語音或視頻聊天,“其實我爸媽不是很會玩微信,平時我有空就教我爸,基本上每天都聯系。”

楊麗華一直想,小時候哥哥跟家里人感情很好。她始終記得小學時,兩兄妹寫完作業,哥哥會帶她到離家不遠的河岸邊玩耍,那時候太陽的余暉倒映在河里金光閃閃,四周一排綠色的板栗樹生長茂密。有時起風了,果子被吹落在地上,樹影婆娑。

在楊麗華看來,這就像是大樹在招手,哥哥,等你回家。

對話

南都:目前你的妻子病情怎么樣?

楊崇生:她患的是子宮梭形細胞惡性腫瘤。因為擔心治療費用,不愿接受化療。就希望能見兒子最后一面。她的病情跟一直以來想念兒子導致心情抑郁有關。我們就希望兒子能快點回來,這樣也許她媽媽會心情變好,愿意治療。

南都:兒子的性格是怎樣的?

楊崇生:他從小到大很聽話、孝順,在學業上很自覺,性格比較內向,不會和其他人交流,可是在楊仁榮9歲的時候,妹妹因為一場醫療事故,不幸離世。楊仁榮的父親楊崇生說,這給兒子帶來不小的打擊。兒子漸漸變得有些內向,喜歡獨來獨往。

南都:在兒子求學階段,你對他在學業的期望和要求高嗎?

楊崇生:因為他一直以來學習都很自覺。高中時我了解他的學習情況都是側面去問老師,不給他太大壓力。上大學后他也成年了,我們也不想過多管束。他上大學時,我每月跟他通過手機聯系一次,有時我打電話給他,聊生活上的事。我問他在學校的生活,沒有追問學習情況。

南都:最后一次見到他是在什么情況下,還有印象嗎?

楊崇生:是在2008年11月。我到北京找兒子,我穿著棉衣,當時他身上只穿兩件衣服,一件襯衫,外頭穿了一個黑色大衣,整個人狀況不怎么好。我快離開北京時跟他說,“如果你想我們好就去參加工作,如果你想我們死,就不要去工作。他當時點頭,保證說一定會去工作的。

南都:如果這一次找到了兒子,你想對他說什么?

楊崇生:過去了,就過去了。只要他回來就好了。無論他在哪里,經歷了什么,我們都不在乎。只盼他能聽到這一聲呼喚,早日回家。

采寫:南都記者 黃馳波 實習生 莊萍萍

“我哥跟爸媽、跟我的感情很好,媽媽的性格平易近人,村里有小孩來家里,她總是熱心拿出好吃的東西招待。”楊麗華曾經想過,是不是由于家庭經濟條件的原因?但她又搖搖頭否認道,“我們家條件在村里也不是最差的,就是一般的務農家庭。”

南都記者了解到,在北航讀書期間,楊崇生每個學期給兒子打一筆生活費,“四年大學下來全部開支10來萬左右。”他表示。

楊麗華也曾想過,哥哥是不是被傳銷團伙騙了。“但不對勁啊,如果是傳銷,還會打電話向家人要錢,但也沒見他有打過電話來要錢。”

高中同學:

“他曾動過考研念頭”

楊仁榮的一位高中同學告訴南都記者,楊仁榮的性格比較乖巧,“也算是比較要強的,高中時他的名次穩定在年級前10,有一次他考了23名還哭過。”

楊仁榮的高中同學羅來文告訴南都記者,“許多同學直到最近,才知道楊仁榮十年未曾與家人聯系。”他表示,最后一次見到楊仁榮是在2006年大三暑假,“當時我去到他家里,和他討論要不要去讀研的事情。因為他是典型的愛讀書的人,動過讀研的念頭,但是考慮到家里的經濟壓力,沒有完全確定下來。”


楊仁榮求學時期獲得的獎狀。

楊仁榮的一位高中同學在得知他失蹤后,向南都記者表示,“我覺得好強都是被逼出來的,父母與老師的期望,同學的壓力,自己給自己的壓力...我們那時候把好好學習考大學當成人生中最重要的事,能考上好的大學感覺就是萬事大吉了,我能理解他的感受,拼盡全力考上了好學校,卻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沒有一點信心,覺得前途沒有希望。這種心理上的落差是很大的打擊。當學生的時候考大學是目標,考上大學了卻迷茫了。”

多方尋找

只有小學文化的父母沿地鐵線一趟趟尋找

2009年、2010年、2011年、2013年,楊崇生夫婦曾四次前往北京尋找兒子。從派出所、網吧、地鐵到發尋人啟事,所有的努力像投進大海的石頭,杳無音訊。

最清晰的一次線索發生2011年。通過北京朝陽區派出所,楊崇生查到了兒子曾在兩個月前在一網吧上網,但等楊崇生趕往網吧時,才發現該網吧已經倒閉。

對于只有小學文化、鮮少出遠門的楊崇生來說,北京城大得像一座迷宮。這對鮮少出遠門的夫婦拿著地圖,一趟一趟地乘坐地鐵,一路尋找。白天找累了,夫婦倆回到大侄子在昌平區回龍觀的租房里睡一晚,第二天繼續。

2012年,楊崇生在北京派發尋人啟事時,聯系上了楊仁榮大學時的輔導員,了解到兒子大學時成績不是很差,但由于物理畢業考試沒有考,沒有拿到畢業證。

楊麗華哽咽道,2013年冬天母親獨自去北京尋找哥哥,“找了一個月回來,手和腳都凍壞了,后來我們就不再放心她一個人去找。我媽一直想繼續找,但北京那么大,根本無從下手。”

2017年,其他親戚通過宜黃縣公安局了解到,去年4月22日,楊仁榮購買了從北京西站到西安站的火車票,卻未購買返程。楊崇生告訴南都記者,身份證使用地點顯示兒子常年在北京生活,“去年的火車票信息,是目前為止最后的線索。”

母親患癌后的唯一心愿:

“等你回家”

十年時光如白駒過隙。

五年前,楊家的老房子已拆掉大半,建成新房。只有楊仁榮住的房間,還保留了原來的老樣子。10來平方房間,其中一面墻上貼了六張楊仁榮的獎狀。楊麗華知道,母親一直在衣柜整齊地收好哥哥上學時的衣服。

“考慮到我妻子的心情,”楊崇生告訴南都記者,“最近幾年,六兄弟在春節時總會張羅大家庭一起過年。”楊崇生擺擺頭嘆氣,“但每年過完春節,晚上她想起來總是哭,哭昏過不下七、八次。”

在楊麗華看來,尋找哥哥的這幾年,父母心力交瘁,幾乎一下子蒼老,白頭發冒了出來。


楊仁榮的母親躺在病床上。

8月15日,在病床前照顧母親的楊麗華,母女眉眼間的神情頗為相似。與哥哥相反,楊麗華時常與父母通過微信語音或視頻聊天,“其實我爸媽不是很會玩微信,平時我有空就教我爸,基本上每天都聯系。”

楊麗華一直想,小時候哥哥跟家里人感情很好。她始終記得小學時,兩兄妹寫完作業,哥哥會帶她到離家不遠的河岸邊玩耍,那時候太陽的余暉倒映在河里金光閃閃,四周一排綠色的板栗樹生長茂密。有時起風了,果子被吹落在地上,樹影婆娑。

在楊麗華看來,這就像是大樹在招手,哥哥,等你回家。

對話

南都:目前你的妻子病情怎么樣?

楊崇生:她患的是子宮梭形細胞惡性腫瘤。因為擔心治療費用,不愿接受化療。就希望能見兒子最后一面。她的病情跟一直以來想念兒子導致心情抑郁有關。我們就希望兒子能快點回來,這樣也許她媽媽會心情變好,愿意治療。

南都:兒子的性格是怎樣的?

楊崇生:他從小到大很聽話、孝順,在學業上很自覺,性格比較內向,不會和其他人交流,可是在楊仁榮9歲的時候,妹妹因為一場醫療事故,不幸離世。楊仁榮的父親楊崇生說,這給兒子帶來不小的打擊。兒子漸漸變得有些內向,喜歡獨來獨往。

南都:在兒子求學階段,你對他在學業的期望和要求高嗎?

楊崇生:因為他一直以來學習都很自覺。高中時我了解他的學習情況都是側面去問老師,不給他太大壓力。上大學后他也成年了,我們也不想過多管束。他上大學時,我每月跟他通過手機聯系一次,有時我打電話給他,聊生活上的事。我問他在學校的生活,沒有追問學習情況。

南都:最后一次見到他是在什么情況下,還有印象嗎?

楊崇生:是在2008年11月。我到北京找兒子,我穿著棉衣,當時他身上只穿兩件衣服,一件襯衫,外頭穿了一個黑色大衣,整個人狀況不怎么好。我快離開北京時跟他說,“如果你想我們好就去參加工作,如果你想我們死,就不要去工作。他當時點頭,保證說一定會去工作的。

南都:如果這一次找到了兒子,你想對他說什么?

楊崇生:過去了,就過去了。只要他回來就好了。無論他在哪里,經歷了什么,我們都不在乎。只盼他能聽到這一聲呼喚,早日回家。

采寫:南都記者 黃馳波 實習生 莊萍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