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類風濕關節炎—發佈“天氣預報”的“氣象臺”

1

類風濕關節炎的特徵

類風濕關節炎作為一種慢性、侵蝕性關節炎, 已成為造成人類喪失勞動力和致殘的重要原因。 目前, 對於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原因和發病機制並不清楚, 多數研究顯示與遺傳、自身免疫、環境、性激素等多種因素有關。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中, 約90%的人在颳風下雨、下雪或寒潮來臨前的天氣變化, 關節的疼痛會突然加重。 研究顯示關節炎患者的皮溫下降或升高都較健康人緩慢。 這主要是因為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周圍血管的收縮及擴張的時間延長, 而且收縮及擴張的亦不充分。

另一方面, 寒冷可使得關節內的滑液粘度增加, 關節的活動也就增加了阻力。

在陰雨天中, 常常引起氣溫降低、氣壓降低、濕度增加。 濕度的增加可使得關節周圍組織的血管擴張、關節囊充血, 這亦是天氣轉變時症狀加重的原因。

2

類風濕關節炎的表現

1、關節疼痛、壓痛:關節疼痛及壓痛是本病最早的症狀, 最常見部位是近端指間關節、手腕關節等。

2、晨僵:晨起時關節部位發緊、僵硬、活動不便, 持續時間往往超過一個小時。

3、關節腫脹、變形:早期以關節周圍水腫為主, 中後期病變的關節周圍出現囊性變, 類似“麵團樣”改變。 病變的晚期由於肌肉萎縮、關節周圍的骨質破壞引起關節變形, 類似“天鵝頸”和“紐扣花”樣改變。

4、關節功能障礙:關節的損壞對於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5、骨質疏鬆:在類風濕關節炎的患者中, 骨質疏鬆的發生率較高, 可能與成骨細胞功能降低、溶骨作用增加和鈣吸收減少有關。

3

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

1、一般治療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自身注重對疾病的認知。 適當休息、理療、體療、正確的關節活動和肌肉鍛煉對於緩解關節不適症狀具有重要的作用。

2、藥物治療:

(1)非甾體類抗炎藥(NSIDS類)此類藥物主要包括布洛芬、吲哚美辛、萘普生、美洛昔康(安康信)、塞來昔布(西樂葆), 對解除疼痛有較好效果, 但不能改變病情的進程。

(2)改善病情抗風濕藥:此類藥物常用的包括柳氮磺吡啶、來氟米特、甲氨蝶呤、氯喹等, 對於病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但起效較慢, 是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基礎用藥。

(3)糖皮質激素:本藥物具有較強的抗炎、抗過敏作用, 能迅速改善關節腫痛和全身症狀, 但眾多副作用隨劑量加大及療程延長而增大, 在激素治療過程中, 應補充鈣劑及維生素D, 以預防骨質疏鬆。

(4)植物藥:目前有多種用於治療類風濕關節炎(RA)的植物製劑, 如:雷公藤、白芍總苷等, 部分藥物對緩解關節腫痛和晨僵有較好作用, 但長期控制病情作用仍需進一步研究。

3、外科手術治療:

包括不同的矯形手術、人工關節置換、滑膜切除術等, 手術不能治癒類風濕關節炎, 但是能改變關節功能和生活的能力, 緩解病情的進展。

4、其他治療:

免疫淨化等, 如血漿置換或免疫吸附術、自體幹細胞移植及間充質幹細胞治療等。

類風濕關節炎應採取內、外科治療並重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