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1941年的中條山會戰,中國軍隊為什麼會敗得那樣慘?

1941年的中條山會戰, 中國軍隊為什麼會敗得那樣慘?

經公眾號“重探抗戰史 ”授權轉發

摘要:1941年5月的中條山會戰, 中國軍隊遭到了慘敗, 參戰的20萬部隊陣亡4.4萬, 被俘3.7萬, 被蔣介石稱為“抗戰史上最大之恥辱”, 那麼究竟是何原因讓這場戰役如此失敗?

圖1:中條山之戰中的中國軍隊

中條山會戰(日方稱之為“中原會戰”)是1941年5月7日到月底, 日軍從東、北、西三個方向全面進攻中條山地區的中國軍隊, 結果中條山地區被日軍完全佔領, 20萬中國軍隊除少數突圍外, 大部潰散, 被俘3.7萬人, 陣亡將士4.4萬人。 中方宣稱斃傷日軍9900人,

而日軍戰報僅戰死673人, 負傷2292人。

不到一個月, 日軍就以傷亡2800餘人的極小代價打敗了據守中條山地區的中國軍隊, 時間之短, 戰果之大, 連日軍自己也驚呼“這是事變以來罕見的戰果”。 蔣介石更是氣急敗壞的批評此戰為“抗戰史上最大之恥辱”。 那究竟是何原因讓這場戰役如此失敗?

首先網路上很多傳言說是因為國軍方面臨陣換將。 時任第一戰區長官的衛立煌從1939年至1941年間, 率部多次擊敗日軍對中條山的攻擊, 但卻因“親共”被調回重慶, 在中條山會戰期間由時任軍政部部長, 軍委會總參謀長何應欽負責指揮。 所以中條山戰役遭遇慘敗。

真的是這樣嗎?首先看衛立煌將軍的任職, 其第一戰區司令官職務一直到1942年1月,

之後才調任軍事委員會西安辦公廳主任, 第一戰區司令官一職由蔣鼎文接任。 也就是說, 在中條山會戰期間, 衛立煌仍然擔任著第一戰區司令官。

圖2:時任第一戰區司令官的衛立煌

那會不會衛立煌職務雖在, 人卻不在呢?根據4月18日在洛陽召開的“晉南作戰準備會議”的參會人員名單中確實沒有時任第一戰區司令官衛立煌。 也就是說, 這段時間衛立煌很有可能被召回重慶。 但是第一戰區戰後的會戰要報, 電報發電人落款仍然是第一戰區司令官衛立煌。 那麼到底當時中條山會戰的指揮官是誰?是何應欽還是衛立煌呢?

筆者從《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一書中的電文中找尋到了一些根據。 其中有份5月4日軍委會致衛立煌、閻錫山、朱紹良的密電。

電文中開頭即提到了“洛陽衛長官”。 這說明在5月4日, 也就是中條山會戰開始前三天, 衛立煌已經回到了位於洛陽的第一戰區司令部並擔任第一戰區司令官一職。

根據一些部隊戰報和中條山戰鬥電文可知道, 實際指揮中條山戰役的就是時任第一戰區司令官的衛立煌將軍。 比如在5月25日劉茂恩致蔣介石密電中有提及“奉衛司令長官命令南渡……”

圖3:中條山戰役經過要圖

另外在第14軍中條山戰役戰鬥詳報中有提到這樣一個細節, 四月底該軍被要求北渡準備作戰, 但85師尚未點驗, 83師控制與靈寶以南, 5月1日, 軍長陳鐵用電話請示第五集團軍總司令曾萬鐘85師的集結地點, 曾萬鐘認為集結在祁家河附近較為合適,

“但必須等待長官衛回轅後決定”(因為14軍是衛立煌的嫡系部隊, 深得衛立煌重視。 所以14軍的所有具體行動都需衛立煌批示同意)。 到了5月5日, 接文副參謀長電話, “長官(衛立煌)仍令85師開往桓曲以北。 ”由此可見, 在4月中旬到5月初, 衛立煌確實不在第一戰區, 但到了5月4日左右就已經回到洛陽第一戰區司令部, 並實際指揮了中條山會戰。

排除臨陣換將的原因, 那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中條山會戰的慘敗?

筆者根據中國軍隊參戰部隊戰後的戰鬥詳報和經驗教訓總結報告列出了一些:

首先幾乎各個部隊的戰鬥詳報中都提到了日軍鑽空很厲害。 第一戰區會戰要報中就提到:“日軍以多路縱隊尋求我守軍結合部, 以多數空軍誘導掩護,

突進直入, 首撲各級司令部”。 “日軍運用快速小部隊, 化裝難民, 潛襲各司令部, 佔據後方要隘, 配合其野戰軍作戰。 ”而面對日軍這種“鑽空突入式”戰法, 中國軍隊毫無應對之策, 自己的弱點被完全暴露。

圖4:在中條山會戰中的中國軍隊

第一戰區會戰要報中就提到了:“官兵驕怠, 警戒疏忽, 為敵所乘。 因屢挫進犯之敵, 每謂中條山有金湯之固, 恃而無恐。 驕怠一生, 戒備遂疏, 敵諜混入, 致一日間師以上多數司令部為敵所阻擊, 致通信時有中斷。 ”

此外在豫北晉南會戰的檢討中也提到這個問題很嚴重:並認為通訊聯絡不良為第五集團軍失敗的主因。 5月10日午後(會戰開始後三天), 該集團各部無線電完全不通。

其實被日軍鑽空襲擊後, 中國軍隊隨即陷入一片混亂,各級指揮官對部隊缺乏掌握控制,導致部隊混亂,最終從敗退發展到潰敗。

比如第14軍戰報總結中就有,“一經情況變化,各級指揮員不能掌握部隊,挽回戰局,結果成為各自為戰之盲目混戰。”14軍可以說是衛立煌的親衛部隊,戰力在整個華北也是首屈一指的,日軍更評價其為戰意旺盛,戰力充實的甲等部隊。這樣的部隊一遇到頹勢都如此混亂,其它部隊更是可想而知。

例如94師的戰鬥詳報中總結道,“各部混亂後分子複雜,友軍常有互相繳槍劫物之事實,猶以遊擊部隊及少數晉軍為甚。”“官兵多存苟安心理,得過且過,不深切研究當面敵人之作戰方式,致陣地一被突破,不可收拾,甚至觀望,不互相協同,致被敵各個擊破。”

在17軍的戰鬥詳報中也提到“各級幹部與士兵常常脫離掌握,非同一番號之部隊如集合一地時不能聽受較高官長指揮。”

第五集團軍戰報中更提到“不愛惜武器,情況緊急時多任意拋棄武器。”

圖5:中國軍隊的戰報

當然,中條山戰役的失敗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僅僅簡單地只歸結於一點。

比如被俘的第3軍參謀長譚友佛在面對日軍審訊時就提到“本次作戰(中條山會戰)失敗的原因是部隊的訓練不足和補給不足,並不是完全的失敗。以此來說明中國沒有希望為時太早。”,“日軍的鑽孔戰術確實很優秀。我軍的高級指揮官指揮不良,應當負全部責任。”

另外,防禦部署也有重大問題,將最弱的43軍部署在正面,日軍以43軍為突破口,從5月7日發動攻擊,僅用一天時間就徹底洞穿中條山正面防區,佔領中條山南面極其重要的渡口桓曲,以至於整個中條山地區被日軍一分為二,而且失去了關鍵的補給和撤退基地。

當然日軍前所未有的兵力投入也是一個原因,此次中條山會戰中日軍投入近70個步兵大隊,65個炮兵中隊,參戰人數總計達10萬人,另外日軍還抓了近4萬中國民夫來進行輜重運輸,以及配屬大量偽軍協同作戰。

但是最後筆者要說的是,日軍對於中條山的進攻不是1941年中條山會戰就一蹴而就的。實際上從1938年5月,中國軍隊北渡黃河反攻,建立大量敵後根據地開始,日軍就一步步在壓縮黃河北岸的中國軍隊根據地,特別是中央軍所在的地區。有興趣的碰頭請關注後續文章。

中國軍隊隨即陷入一片混亂,各級指揮官對部隊缺乏掌握控制,導致部隊混亂,最終從敗退發展到潰敗。

比如第14軍戰報總結中就有,“一經情況變化,各級指揮員不能掌握部隊,挽回戰局,結果成為各自為戰之盲目混戰。”14軍可以說是衛立煌的親衛部隊,戰力在整個華北也是首屈一指的,日軍更評價其為戰意旺盛,戰力充實的甲等部隊。這樣的部隊一遇到頹勢都如此混亂,其它部隊更是可想而知。

例如94師的戰鬥詳報中總結道,“各部混亂後分子複雜,友軍常有互相繳槍劫物之事實,猶以遊擊部隊及少數晉軍為甚。”“官兵多存苟安心理,得過且過,不深切研究當面敵人之作戰方式,致陣地一被突破,不可收拾,甚至觀望,不互相協同,致被敵各個擊破。”

在17軍的戰鬥詳報中也提到“各級幹部與士兵常常脫離掌握,非同一番號之部隊如集合一地時不能聽受較高官長指揮。”

第五集團軍戰報中更提到“不愛惜武器,情況緊急時多任意拋棄武器。”

圖5:中國軍隊的戰報

當然,中條山戰役的失敗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僅僅簡單地只歸結於一點。

比如被俘的第3軍參謀長譚友佛在面對日軍審訊時就提到“本次作戰(中條山會戰)失敗的原因是部隊的訓練不足和補給不足,並不是完全的失敗。以此來說明中國沒有希望為時太早。”,“日軍的鑽孔戰術確實很優秀。我軍的高級指揮官指揮不良,應當負全部責任。”

另外,防禦部署也有重大問題,將最弱的43軍部署在正面,日軍以43軍為突破口,從5月7日發動攻擊,僅用一天時間就徹底洞穿中條山正面防區,佔領中條山南面極其重要的渡口桓曲,以至於整個中條山地區被日軍一分為二,而且失去了關鍵的補給和撤退基地。

當然日軍前所未有的兵力投入也是一個原因,此次中條山會戰中日軍投入近70個步兵大隊,65個炮兵中隊,參戰人數總計達10萬人,另外日軍還抓了近4萬中國民夫來進行輜重運輸,以及配屬大量偽軍協同作戰。

但是最後筆者要說的是,日軍對於中條山的進攻不是1941年中條山會戰就一蹴而就的。實際上從1938年5月,中國軍隊北渡黃河反攻,建立大量敵後根據地開始,日軍就一步步在壓縮黃河北岸的中國軍隊根據地,特別是中央軍所在的地區。有興趣的碰頭請關注後續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