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明朝为什么要确立内阁制?它与英国的责任内阁制之间有何关系

聲明:本文素材來自《默記》一書, 作者原創, 獨家首發, 轉載必究, 拒絕偽史, 保證不涉時政。

公元1380年, 明太祖朱元璋借著胡惟庸案, 廢除了宰相制度。 據史料記載, 自從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創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以后, 宰相制度就形成了。

到朱元璋廢宰相, 它已經實行了一千多年, 期間也多次改朝換代, 但宰相制度依然屹立不倒。 為什么?因為它有其內在的合理性。 首先, 當年秦始皇設立宰相時就說了, 宰相, 上承天子, 下轄百官。 當年周武王在位時, 周公旦就曾和他說過, 說天子應該保持神秘性, 所以不能經常與臣下見面。

自秦始皇開始, 似乎每個朝代的皇帝都信奉這一理論。 所以, 當他們有事情需要與百官商量時, 與其與幾十個官僚當面理論, 不如將事情交代給宰相, 由他們來聯系百官。 換句話說, 宰相是皇帝與百官之間的聯絡人, 并起到了緩沖的作用。 如宋代的王安石, 就能用三不足精神, 來幫皇帝緩解變法的阻力, 這是宰相的作用之一。

其次, 由于宰相制度是有法律條文明確規定的, 是傳統。 所以, 宰相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皇帝的亂作為。 如漢之蕭何, 唐之魏征便是如此。 反之, 皇帝卻不能隨便廢除宰相, 因為宰相的這些權力都是合法的, 是祖制。 當然, 史書上也不乏宰相專權亂國的例子。 但凡事都有例外。 總體上來說,

宰相制度還是利大于弊的。

但現在, 朱元璋卻廢除了宰相制度。 從此沒有了宰相, 大明朝所有的大小事務都壓在了皇帝一個人的肩上。 朱元璋自小苦慣了, 自然能抗住。 但其繼任者就未必了。 為了減輕皇帝的政務負擔, 明成祖朱棣設立了內閣。 據史料記載, 內閣成員都是兼職, 由皇帝在各部中選拔, 其權力有多大?完全取決于皇帝的信任。

再后來, 內閣制不斷完善, 基本形成了內閣票擬, 太監批紅, 皇帝下最后決心的運作程序。 可以說, 這是一套相對穩定而成熟的行政運作體系。 內閣成員不止一人, 平時事務一般會有個討論的過程。 這是民主的曙光, 是大明朝對人類政治民主化進程的一大貢獻。

據史料記載, 1721年, 英國確立了責任內閣制,

第一任首相叫沃爾波爾。 這責任內閣制與明朝的內閣制相比, 更加復雜, 民主也更具真實性。 當然, 這與英國的國情有關, 咱就不展開闡述了。 但細究責任內閣制的本源, 我們會發現, 其內在邏輯與明朝內閣制是一樣的。 如討論決策, 程序決策, 相互制衡等理念, 與明朝內閣頗為一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