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白崇禧对蒋为什么那么狠?淮海战役中的军头隔阂揭秘

作者:嘯鋒

聲明:“兵說”原創稿件, 抄襲必究

眾所周知, 淮海戰役兵敗后, 國軍主力盡失, 在長江以北再無重兵部署。 從戰略上來講, 淮海戰役可謂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解放全國的步伐不可逆地加速推進。 戰后, 雙方都對此次戰役進行了深入總結, 其中, 國軍方面將失敗的主要原因歸結于戰略錯誤。 而被稱為“福將”的徐州“剿總”司令劉峙也認為此役戰略失敗多于戰術, 戰術之失敗多于戰斗。 但在總結中, 他也道出了另一個原因:各部隊長個人之間, 平時精神上有隔閡, 戰時不能有效協同, 以致雖有大軍,

也難發揮最大合力。

圖: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殲敵數量最多, 政治影響最大、戰爭樣式最復雜的戰役

所謂精神上有隔閡, 其實反映出的是他們內部根深蒂固的派系矛盾。 這個問題由來已久, 早在孫中山依靠各路軍閥建政時就埋下禍根。 中原大戰后, 各路派系勢力雖然被削弱, 老蔣的中央系漸成一家獨大之勢, 但囿于實力不及, 其權威依舊需要各路派系的支持, 這就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大棒加胡蘿卜”現象, 可謂左手拉攏右手打。 這一點, 張學良的東北軍在中原大戰后, 被老蔣抽調入關“剿共”, 就是一堂活生生的例證。

圖:中原大戰前, 馮玉祥部隊在潼關紅場整裝待發

而在全面抗戰爆發后, 老蔣又借勢對全國武裝力量進行了大整編,

表面看似消除了各路派系, 幾百萬軍隊全部歸于最高統帥部調遣, 形成“一統”之勢。 但在內部依舊是派系林立, 其中除了老蔣的中央系、李宗仁的桂系、閻錫山的晉系和傅作義的綏系等比較大的派系外, 諸如西北系、東北系、川系等勢力, 也都有著自己的“自留地”。

圖:即使是號稱鐵板一塊的黃埔系內部, 也是派系林立

這種“諸侯割據”的形勢, 終究是有利則同謀, 無利則互戧, 人人妄圖自保, 齟齷不斷, 發生“友軍有難, 不動如山”的狀況也就不足為奇了。 比如在著名的孟良崮戰役中, 李天霞的整83師離張靈甫最近, 但只因為二人素來不和, 便只派出少部兵力佯裝救援, 實則隔岸觀火。 而另外距離較近的整編第25師和第7軍,

也因與張靈甫非同系而出工不出力, 以致張靈甫直接向外圍的嫡系第8軍和整11師求援。 但終究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最后落得個被全殲的下場。

圖:向孟良崮急速進軍的我華東野戰軍一部

而在淮海戰役中, 派系問題也貫穿了戰役始末,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戰局的發展。 在這之中, 老蔣與桂系之間的矛盾尤為突出。 蔣桂之間可謂是積怨已久, 中原大戰雙方就曾在武漢結下過血仇。 但是因為桂系實力雄厚, 且李宗仁、白崇禧在軍內地位超然, 即便再是眼中釘肉中刺, 老蔣也還沒有十足的膽量敢去摸桂系這只老虎的屁股。 反倒是李、白二人一直都是對蔣不太客氣, 老蔣3次下野均有桂系的“功勞”。

圖:李宗仁和白崇禧是桂系的代表人物

按照慣例, 包含徐州在內的中原地區應該統歸白崇禧的華中“剿總”指揮, 但由于老蔣對白崇禧的不信任, 便另設徐州“剿總”, 并將白的12兵團劃歸徐州, 意欲借此“削藩”。 而人稱“小諸葛”的白崇禧也絕非善類, 早已做好借會戰失敗逼蔣下野的打算。 首先, 白雖然被老蔣挖走了一個12兵團, 但卻在“統一指揮華中、徐州兩個‘剿總’”的問題上擺了老蔣一道, 逼得蔣在倉促之下只能調杜聿明來救急。 其次, 在杜聿明被圍后, 老蔣欲調隸屬華中“剿總”的14兵團救援, 但卻遭到白的斷然拒絕, 其目的就是希望蔣的主力嫡系部隊被消滅, 到時桂系便可取而代之。

圖:淮海戰役中, 12兵團在雙堆集被全殲, 兵團司令黃維被生俘

1948年12月24日, 白崇禧甚至直接給蔣發電, 直言:“默察近日民心離散, 士氣消沉, 遂使軍事失利, 主力兵團損失殆盡”, 并提出“停戰和談”與“蔣下野”兩大要求, 嗆蔣、驅蔣之意可謂咄咄逼人。 淮海戰役失利后, 蔣迫于形勢第三次下野, 而李宗仁也如愿以償的當上了代總統。 蔣曾說:“我之愿下野, 不是因為共, 而是因為本黨中的某一派系。 ”矛頭直指李、白為首的桂系。

圖:1949年1月21日, 蔣介石宣布引退下野

除去蔣桂矛盾外, 在淮海局勢大勢已去之時, 蔣曾希望孤懸平津一代的傅作義能夠盡快南調, 以期能夠借助傅作義手上的幾十萬精兵加強長江以南的防御。 但傅作義卻擔心離開地盤便會失去兵權, 所以對蔣的命令不予理會, 最終被困華北。 而在淮海戰役的第一階段中, 邱清泉奉命救援被困的于碾莊的黃百韜第7兵團,可他一方面擔心被我軍鉗住陷入被動,另一方面也著實不愿為了黃百韜而損失自己的主力,因此救援緩慢,3天才行進了10公里不到,等于是坐視黃百韜被殲。

圖:黃百韜的第7兵團在新安鎮、碾莊一帶被我軍全殲

縱觀整個淮海戰役,貌似擁兵80萬的國軍占盡優勢,但由不同派系拼湊而出的烏合之眾,終究是難以形成“攥指成拳”之勢,面對將士用命、斗志旺盛且戰術機動靈活的我軍,失敗也是早晚之事。

邱清泉奉命救援被困的于碾莊的黃百韜第7兵團,可他一方面擔心被我軍鉗住陷入被動,另一方面也著實不愿為了黃百韜而損失自己的主力,因此救援緩慢,3天才行進了10公里不到,等于是坐視黃百韜被殲。

圖:黃百韜的第7兵團在新安鎮、碾莊一帶被我軍全殲

縱觀整個淮海戰役,貌似擁兵80萬的國軍占盡優勢,但由不同派系拼湊而出的烏合之眾,終究是難以形成“攥指成拳”之勢,面對將士用命、斗志旺盛且戰術機動靈活的我軍,失敗也是早晚之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