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千,萬,不,要,買,這,台,車!

1個影響超千萬受眾的汽車精神家園

注:本文為小王原創文章, 原標題《一碗給AT/DCT/CVT車主的憶苦思甜飯》

·

作為一個充滿好奇心的車迷, 一直想開開傳說中的AMT半自動變速箱車型, 看看這個長得人模狗樣的“自動擋”實際開起來跟正兒八經的AT自動, DCT雙離合車型有什麼區別。 原本的試駕目標是1.5AMT的寶駿510, 畢竟網紅車型, 剛好也是舍友春哥很感興趣的車型, 去年冬天倆人屁顛屁顛開著共用電瓶車跑到西安最大的寶駿五菱旗艦店看了一發車。

想著是工作日下午, 人應該不多

Naïve!人家神車名號白來的嘛?

我的媽啊,

展廳跟菜市場似的, 烏泱泱全是人, 還都是一夥一夥的, 一看就是周邊郊縣過來的, 拖家帶口領著老婆抱著娃, 七大姑八大姨堂兄堂弟一大幫人一塊看車的;展廳中間8張茶几兩列排開, 每桌都是簽合同的, 然後每桌邊上都是等著簽合同的。 銷售一個個急慌慌拉客戶賺提成呢, 誰有功夫接待倆蹭車開又不買的小屁孩啊。

最後展廳經理給大概介紹了下, 按了按鍵摸了摸內飾, 求都沒開到。

也就是在寒假期間, 忽然發現市內又入駐了一家新的共用用車, 叫歡程出行, 投放的是1.4 IMT的長安奔奔, 價位和Gofun電動車一樣, 一塊一公里一毛一分鐘累計。 這個價位有正兒八經的汽油車開, 頓時感覺美滋滋啊。 當時要899押金, 沒註冊, 到春天忽然發現可以免押金了,

果斷註冊了, 喊上小夥伴, 到周至水街春遊一發, 於是也就有了這篇文章。

正式開始前, 澄清一些概念

·

別看各廠商名字起的花裡胡哨的, 從最早小QQ3上面的“EZ-drive”, 到現在什麼“智慧手動擋”, “IMT”, 包括現在寶駿重新改回了混淆視聽的所謂“自動”, “手自一體”, 其實AMT變速箱的本質基本都是一樣的, 相當於給一台普通手動變速箱安了一個電腦管家, 負責解讀司機指令選擇換擋時機, 再配上一個僕人解放司機左腳, 替司機松踩離合去。 說到底它還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手動變速箱, 跟傳統帶液力變矩器的AT變速箱以及雙離合變速箱完全是兩回事, 不能混為一談。

之所以採用AMT變速箱,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低成本, 對於一個廉價車而言,

一方面廠家好掙錢, 另一方面消費者可以用最低的代價解放左腳, 同時理論上油耗還比傳統AT變速箱更低, 豈不是多贏麼?

事實果真如此?

·

考慮了一下怎麼才能有條理地描述清楚AMT變速箱的駕駛感受, 覺得還得分不同的開法逐一說明;關於AMT車型應該怎麼開說法很多, 各種叫你猜測換擋時機松油門啊, 用撥片啊, 我總結了下, 真正開這個車的正經開法逃不出以下三種, 我也是按以下三種開法進行嘗試的。

1.完全當作自動擋車去開

起步慢慢挪車, 腳放在刹車上, 讓車慢慢蠕動;這一點這車還是比較像自動擋車的, 松刹車開始蠕行, 動作甚至比雙離合的新款Smart還要自然一些。

踩油門起步, 就會發現電腦相比真人手動擋駕駛技術的生澀之處;油門轟得老大,

慢悠悠地半聯動, 那感覺就像一個剛剛拿本的實習司機, 生怕熄火了。

嘖嘖嘖, 這麼開油耗表現和離合器磨損不容樂觀啊。

起步, 在正式聊駕駛感受前先問一個問題

先想想你平常是怎麼開自動擋車的?

無論平緩加速還是急加速, 腳下踩油門是不是始終都是穩的, 腳底下油門踏板穩住, 讓車自己決定什麼時候升檔, 升幾檔。 司機腳下的油門更像是一個調節動力輸出的滑動變阻器, 讓司機自由請求動力輸出, 至於實現動力請求的方式就看車怎麼想了。

於是乎, 面對一台沒有離合器踏板的車子, 司機一開始下意識選擇的一定是這種穩住油門, 讓車自己升降檔的開法。

然而我向你保證,

用這種開法, 不出一個路口, 你絕對是要罵娘的。

因為我就罵娘了, 還是罵出聲的那種

雖然當時車上並沒有人聽我罵娘

但我還是罵了

沒錯

真的有這麼差

原因只有一個

換擋時的動力中斷令人智熄

話說, 對換擋時間長這事情我之前是有一定心理準備的, 畢竟咱也看汽車媒體的文章, 人家編輯對於寶駿的AMT是這麼描述的:

你看看, 又是“輕微前仰後合”, 又是“溫柔”, 換檔“比較舒緩”blablabla, 給人感覺雖然時間長, 但整體不是還算挺平順的嗎。

摸到真的AMT車, 才意識到, 都tm放屁。

別誤會, 並不是說上面那話說得有問題, 這變速箱升降檔確實挺平順的, “前仰後合”確實也比較“輕微”, 單獨看文字其實沒什麼破綻, 可是你一旦開過才會意識到, 這一動力中斷造成的“輕微的前仰後合”要在平時,無論是開自動檔還是手動檔開熟了以後,都是不存在的。

正因為它根本就不存在,平時你腦子壓根也不會往那個地方去想,所以一旦出現,給人的感官刺激會極其明顯; 就好像現在咱們用手機,中高端機用多了,大家都在討論功能多不多,外觀好不好,拍照清不清晰。非要說卡不卡,也只能兩個機器放一起同時載入同一個應用才能顯示出那麼一點點差距,單獨一個機器拿給你用其實很難感受到的。

這時候忽然給你拿一個兩年前的百元機,一指頭戳下去手機要跟你對視兩秒才有動作,這時候你啥感覺?

“這特麼什麼雞掰…”

“這特麼什麼【Beep--】玩意兒?卡出翔還用個球啊?!”

別跟我扯什麼過渡動畫時間長,所以卡得“很平順”,卡就是卡;而且人家都不卡,就你卡。

AMT變速箱的換擋慢,和自動變速箱和雙離合變速箱的換擋慢壓根就不是一個維度的。自動變速箱所謂的“換擋慢”,其實更大程度上說得是換擋邏輯不夠聰明,車子的讀心術學藝不精,司機油門踩下去變速箱得思考兩秒應該選擇什麼檔位,然後再選檔。但是一旦想清楚了應該選什麼檔,真正執行起換檔動作,那速度都是毫秒級的,不會出現明顯的動力中斷。一些換擋速度相對較慢的自動變速箱,比如經典科魯茲上面的6AT,給司機的感覺最多只是有點“掉幀”,換擋那一瞬間車子忽然卡了一下下,然後馬上又恢復了加速勢頭,遠不至於讓乘客“前仰後合”。

AMT這個換擋慢可是實實在在的“換擋·慢”啊。車動著,司機正踩著油門加速呢,毫無徵兆地,電腦就替司機把離合踩了,車子猛地失去動力,然後就感覺它邋邋遢遢選個檔,再邋邋遢遢松下離合,每一擋都像起步半聯動似的,換個檔感覺得有一秒時間。人坐車上感覺跟划船似的,動力一波一波地上來,一悠一悠的,還猜不著它什麼時候會悠,這架勢,司機都能把自己開暈車了。

這時候有人要說了,你這就是不會開AMT車,AMT車升檔司機要鬆開油門才能平順的,你這麼開,開不平順是你的問題。

莫急莫急,我當然知道這個道理,這麼開感覺實在是太垃圾了,我開了兩個路口就換開法了。但是吧,你這車子長得跟自動擋車又沒多大區別,明面上看就是少了一個P檔,作為一般消費者,又不懂得其中原理,人一上來就按照普通自動檔的開法開也沒毛病不是?

2.使用自動模式,預測變速箱邏輯,升檔時松一腳油

誒~說到重點了。

無論是媒體還是廠家,但凡提到AMT變速箱,都是這麼教育消費者的,不信你看下面這幾段文字。

別說,這麼操作還真的有用。一檔起步,車動起來稍微松松腳,車子很默契地替你升上一檔,繼續踩,到2000多轉再次鬆開,誒~又升了一檔;而且因為升檔前司機已經事先鬆開了油門,並不會有前一種開法那種動力硬生生被切斷的不適感,平順性也有大幅提升。

矮油~這不是不錯麼,要升檔了就松松腳,想加速了就踩重一點,這邏輯也很清晰嘛,稍微改下習慣就ok了,好東西好東西買買買!

呵呵,你忽略了一個細節。

仔細想想,我剛剛描述的,“一起步就上上二檔,2000轉就升檔”,是哪種開法啊?

對啊,佛系開法嘛!

佛系開法再不平順,這車就可以直接扔掉了好吧。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稍微開激烈一點會怎麼樣?

好!模擬一下下面這個常見場景,十字路口信號燈變綠,快速起步通過大路口。

排在車流第一位,雙手捏著方向盤,看著紅燈計數器,心裡默默讀秒……

“…5,4,3,2,1…!!

大腳油門轟下去,車子“呼”地沖起來。

一檔3000轉!松油升檔!

在這個節奏下換擋速度就明顯有些拖遝了,車子入檔的時機已經比司機的預期慢了半拍,油門再次被踩下的時候換擋實際還沒有徹底完成。

好!上到二檔繼續深踩,3500轉,車速50左右,松油升三…欸欸欸你TM想幹啥???

想想也是,你以為松松腳車子就自動升一檔,可是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之前誰給你保證了松油門只升一檔的?變速箱這小機靈鬼,這心機,哪是你一個簡單粗暴的司機能輕鬆猜透的!

顯然,電腦想自作一發聰明,你這車速不都已經50了嘛,哎呀我就一步到位給你再多升一個檔,我跟你說,聽我的50直接用四檔跑妥妥的!!又安靜又省油!!

於是這傻逼車在我松掉油門之後先掛到3,之後也不顧我是不是繼續深踩了油門,馬上斷開3又跑去掛4了!!!

擦!!!勞資正卯著勁加速呢,你TM一個弱智帕金森變速箱要給我連升兩檔?!!!還TM磨磨唧唧先掛進3然後又退出來再去掛4?!!

頓時加速感去無蹤,跟斷電了似的,車身一陣抽搐後索然無味,隔壁車道剛才起步被甩開的比亞迪計程車重新追了上來,甩了我一個鄙視的眼神,一溜煙跑遠了。

傻逼車!

哦對!還有!自動模式下雖然司機可以通過油門大概控制升檔時機,但是自動降檔時機依舊是電腦控制的,因此又會出下面這種么蛾子。

上城市高架橋,車速50-60,變速箱在4檔上。

此時司機並沒有加速意圖,腳只是輕輕踩在油門上,跟著前車節奏跑。實際感官體驗也並沒有明顯的拖檔感。

就這樣,不知道怎麼的,在坡上呢,變速箱忽然感覺沒勁了,要降檔。

我靠,勞資又沒打算加速,也沒深踩油門,就想懶洋洋地悠到坡頂,你沒事瞎降什麼擋嘛!!!

這可好嘛,本來好好開著呢,猝不及防又是一個動力中斷,又因為在坡上,車速一下就減了一些。後面還有車跟著呢啊!

頓時就慌了,大腳油門轟下去,希望能儘快再把車速拉起來,因為在坡上動力中斷,後車壓根就意識不到你這兒減速了,就怕被追尾!

佛系變速箱想了那麼一秒,唔,看施主油門踩得這麼堅決,一定是急著加速呐;好,那就降到2往紅線拉拉!

緊接著,又是邋邋遢遢踩離合換擋松離合來一輪……

我靠又不是起步停車沒必要這麼墨蹟的吧!!!勞資剛拿本的時候換擋都比這個溜好嗎?!

降到了2,使勁加速重新讓車速回到60左右,松油門,想讓他回到3檔,你猜怎麼著

“哎呀我就一步到位給你再多升一個檔,我跟你說,聽我的直接用四檔跑妥妥的!!又安靜又省油!!”

你TM是金魚嘛?!!記憶只有10秒?!!!你TM剛才不是覺得沒勁了想用3來著嘛?!!怎麼現在又有蜜汁自信覺得用4也ok了?!!

於是動力 再 次 中 斷!!!(你數數這一小會兒斷了幾次了),加速感全無,伴隨著一陣抽搐車子再次索然無味,秒萎。

這時候應該怎麼辦呢?

“當然是再降到3啦~”

到這份上,已經不是簡簡單單罵兩句娘就能解決得了的了,沒錯,勞資是一邊砸方向盤一邊罵娘的。

“甘霖娘!!”

“雞掰!!!!!!(狂錘方向盤)”

3.使用撥片手動換檔,徹底當它是一個沒有離合器的手動擋車

這又是另外一種媒體的慣用口徑。

行,你這個變速箱跳得不行,三天兩頭給我自作主張替我胡亂換擋,還以為自己牛逼的不行是不是??勞資直接掛M檔用撥片換擋,你滾邊呆著去,少TM給我瞎賣弄。

事實上,如果心急想要快開,這也是唯一可行的操作方式。

開法同上,升檔松油按撥片,如果車速過低車子會自動降檔,不用人操心。

這下好了,大腳油門加速不會胡亂跳檔了,上立交橋也不會自作主張降檔了;然而,看我寫了這麼多了,聰明的你一定看出來了,這個變速箱的命門並不是混亂的換擋邏輯,而是過於拖遝的換檔動作。使用手動模式解決換擋邏輯這個問題本質上還是隔靴搔癢,並不能起到根本性的效果,因為這個換擋指令無論是人還是電腦給車下,執行起來永遠都是邋裡邋遢懶懶散散的,該中斷的動力還是要中斷的。

究竟有多慢?請通過下面這段話體會一下

如此嚴重的動力中斷,在城市佛系開車可能沒啥影響,但是在某些特定場景下就是嚴重的安全隱患了。

比如車速跑起來,超車的時候。

高速上遠遠看著前面有一群大貨車,準備超越,於是打轉向燈,並到左側車道;想著提前從5降到4,於是按了一下撥片。

在90-100的車速下,你開著個小車在超車道上,後面有個奧迪這種擅長長途奔襲的大車跟著打算順次超車,在這個當上,動力斷上一秒。

就是心臟驟停的感覺

無論對車,還是對人

看我說得誇張呢,你親自試一次你就懂。

使用手動模式還會有其他問題,比如這個撥片的位置。

如果手動模式只是作為一種娛樂調劑的方式,我覺得這個隨方向盤轉動的小撥片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如果要把它當作一種主力換擋方式,撥片尺寸就有點太小了,同時位置又不固定。我不知道別人怎麼樣,至少我在行駛過程中經常會要刻意找一下撥片的位置,可能是剛剛出彎準備升檔,可能是在彎中覺得動力不足想降一檔,只要方向盤沒有回中,或者手沒有捏在39點,就會覺得有點點彆扭。

此外,在堵車時使用手動模式還會有另外一個問題。

想想開普通的手動擋車的時候,在這種路況下會怎麼做?

一檔慢慢起步,一動起來馬上上二檔,之後看著前車,看前面準備要停了,就把離合器踩下去讓車滑著,右腳放刹車上微調速度;如果前車停定就刹停,摘空擋松離合,如果前車沒停右腳就回到油門上,左腳松離合稍稍加點速然後再踩下去,右腳回到刹車上迴圈剛才動作,這樣開起來不會有拖拽感,比較舒服。

但是這個車就不能這麼開,只要車動著就不能短時間空擋滑行,堵車時候拖拽感比較明顯,也開不舒服。

說了這麼多手動模式,到頭來看見這個小貼紙;敢情租車公司也不願意讓你多用手動模式呵。

說了這麼多了,我覺得可以下結論了。

除非一直使用佛系開法,否則無論用哪種方式和變速箱打配合,奔奔這台AMT變速箱都存在比較嚴重的硬傷,主要問題集中在為了兼顧平順性,調得過慢的換擋速度導致的明顯的動力中斷,以及標定不甚完善的自動換擋邏輯。其實我也在想,你城裡為了追求平順性換擋慢就慢吧,車速跑起來換擋就不能麻利一點麼?你一個電機動起來速度比不過人腿,我是不信的。

其實AMT換擋速度是可以做快的,在雙離合變速箱普及之前很多超跑都用的是AMT變速箱,但你去看當年的車評,無一例外,都很頓挫,可靠性也都比較差。


法拉利F355 F1 上面的半自動變速箱

對於一個超跑,頓挫厲害點無傷大雅,反而會被人誇“運動感強”;嬌氣點也沒關係,反正也不會有人天天開它代步。但是你一個廉價代步車,就得平順一點,就不能經常壞,所以換擋也就只好慢一點了。

低速容易頓挫,那麼車速跑起來之後降檔,就不能寫個程式補腳油什麼的麼?對此,技術宅超哥做出了如下解釋

話說回來,AMT不是便宜麼?省油麼?用最低的成本解放右腳,有點問題我也能忍啊。

先問是不是,再說忍不忍。

便宜麼?事實上同價位完全有正經的4AT車型可以選擇; 5萬元區間如果純城市代步完全可以選擇小一號的自動擋奧拓和吉利遠景X1,如果想要一個尺寸正常一點的車,加5000就能買到自動最低配的奇瑞瑞虎3x;倘若上到6萬這個區間,不光可以買自主車,踮踮腳就夠到起亞煥馳/現代瑞納這種正經合資車了。

省油麼?前後開過幾台5000公里左右的車,行車電腦顯示的油耗沒有低於7的,最低的一台拿車7.2,跑了170公里小長途降到6.8;其餘幾台車油耗基本都是7.5-7.8這個樣子。作為參照,使用工況類似,同樣作為共用車使用的1.6+6AT斯柯達昕動行車電腦顯示的油耗數位跟這車基本類似,但無論是動力性還是平順性,斯柯達比這個車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

當然,這樣比起來並不夠嚴謹,應該用一台同價位的4AT車型做對比;但是我想說的是,奔奔這個AMT由於起步大油門半聯動和不合理的換擋邏輯,實際油耗並不低。

寶駿和愛信合作的新一代AMT具體怎麼樣我也不清楚,但是限於結構和成本,個人對其表現並不樂觀。

罵了半天變速箱了,這車別的方面呢?

·

既然剛才一直在說行駛表現,那還是接著行駛表現說。

動力?比較差,當然對一個1.4+AMT的城市代步買菜車也不可能有什麼非分之想,粗略測了下百公里加速,17秒,換擋估計就浪費了兩秒,具體看視頻,順便感受一下這個銷魂的換擋速度。

出去玩,滿載四人從匝道上高速都得降到3玩命往紅線區踩的,不然確實太肉。後排妹子說這個車加速感還挺明顯的麼,我們家車都沒這麼明顯,我說車越爛動靜越大,你家車是好車。

車速過了80基本就是悠的了,不管用3檔還是5檔,區別是噪音水準不同,共性是都沒什麼加速感。

隔音放在這個級別來說挺不錯了,至少不會覺得惱人,雖說發動機在高轉速的噪音談不上好聽,但是也沒有雪鐵龍C3-XR那樣使勁給人刷存在感(日常鞭屍)。120公里車速聽聽廣播,其實沒有那麼聒噪。

底盤出人意料地不錯,之前貟師傅說奔奔EV的底盤質感就很好,這回出去開了一些雙車道的省道,碾過鋪裝較差的路面時,車子雖然還是典型小型車的感覺,比較硬,但是整體感很好,也不會有硬碰硬的感覺,碾過坑洞車子“咚咚”顛兩下,動作挺俐落,放在這個價位表現相當不錯了。

方向手感不好,主要體現在指向模糊虛位大;城裡開其實沒什麼大問題,手感也挺輕盈,只是上了大路,轉向助力隨速變沉,指向性卻還是一樣模糊,高速上跑直線需要不斷修正,打少了車沒反應打多了又偏出去太多,總是來來回回微調,不停跟車較勁,比較疲勞。

其實單純用一個微型車的標準衡量,放在城市代步這種最普遍的使用環境中,只要別買AMT變速箱的版本,這車開起來其實挺不錯的;如果是電動版,動力更加順滑,爆發力更猛,再減少一個噪音振動源,開起來估計會更好,絕對代步利器。

開起來怎麼樣說得差不多了,說說看起來坐起來怎麼樣吧。

外觀是很典型的日韓系小車風格,蠻討人喜歡,除了大燈燈腔裡有點空,顯得有點目大無神。我也見過車主自己給車加裝透鏡的,實際效果也是有點…不可描述。

內飾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抄了誰的作業,我覺得真的很可惜,外觀原創度已經這麼高了,如果能搭配一套自主設計的內飾多提氣啊,用現在這個方案,給人的第一印象一下low了好多。

整體做工屬於這個級別的正常水準,有一些按鍵手感挺好,比如那個像水果糖一樣的雙閃按鈕;有一些按鍵做工一般,比如稍微有些生澀,但是仍然比寶駿310好得多的空調旋鈕。內飾縫隙不算小,但是整體還算均勻,也沒有太明顯的毛刺,無功無過。

配置上值得說的地方不多,電動窗只有主駕駛可以一鍵降,轉向燈可以一觸三閃,ABS+EBD+前排雙氣囊的基礎安全設備是齊全的,只可惜這個低配車還是減配了後雨刮,挺遺憾的。收音機只能通過USB外接音源,還不能識別手機,我覺得這個配置選擇不甚合理,倒真不如換成AUX介面,這樣連接手機既可以聽歌又可以通過車內音響播放導航語音,成本一樣不高,用起來實用多了。

電源與USB介面

低配沒有後雨刷和電熱絲

儲物空間和人機工程學方面,車內杯架不多,前排喝水得塞在門上,但是放進去瓶子是斜的,所以不能放敞口飲料。敞口杯子只能放在手刹後面的杯架裡。中控台收音機兩側的兩個小儲物格比較淺,在車子剛剛推出的14年也許還能勉強塞個手機,到了18年感覺也不方便塞什麼東西了。換擋旋鈕前面的儲物空間放手機倒是剛剛好,我5.7寸大額頭大下巴的Nexus 6P湊合能放,今年這些高屏占比的全面屏機器放起來就更不成問題了。

座椅坐墊比較短,形狀比較平,談不上包裹性,但是對身子的各部位都有一定支撐。頭枕位置合適,腦袋能自然而然枕上去,不說舒適性,至少安全性是到位的。

人機工程上一個比較明顯的瑕疵是左腳歇腳踏板的位置,座位調節合適,右腳正常踩油門刹車,左腳歇腳踏板距離過近了;腳搭在上面總覺得不舒展,用高中物理的說法就是“有內力”,幾十公里開下來,感覺很累。

用兩張圖對比一下,上圖是奔奔,下圖是小螞蟻,注意比較我腳後跟的位置

結論

·

經過各類路況下的初步體驗,我只想說,如果你對AMT車型感興趣的話,聽我一句勸:

“別買!!真的!!不瞎掰!!!千萬別買!!!

要麼咱下個勢,一鼓作氣把手動擋練好,摸啥車都不怯火(容我在此嘲笑一發不敢摸MT的baja老司機貟師傅);要麼一不做二不休,直接上個正兒八經的AT車型,哪怕只是一個4AT呢!!!花血汗錢買車是求便利,圖享受的,要對自己好一點,就別整這種半吊子玩意折磨自己了好不好?

至於奔奔,賣到現在,市場表現我個人認為是沒有達到廠家的預期的。其實你能很明顯地看到廠家對它的殷切希望,無論是高配車型的全景天窗,還是比同級微型車大一號的車身尺寸,又或是ABC柱裝飾板上顯而易見的側氣簾預留位置,更不用說忽視掉AMT之後整體的行駛品質,廠家一開始絕對是沖著精品小車的目標去努力的。

但令人無法忽視的殘酷現實是,在這個價位區間,消費者還是看重便宜大碗,至於精品不精品都是後話,正如寶駿310向人們證明的那樣。畢竟成本放在這個地方,要精品又能精品到哪裡去?你預留了側氣簾位,到最後還不是向現實低頭全系沒有配備麼?人買5萬塊的國產代步車,說白了不就是圖個實在,車子大一點,配置高一點,電動天窗人造革座椅中控大屏側氣囊安排上,天天在城裡跑不快,用1.2的發動機165的小輪子又有什麼關係呢?

於是,在尺寸更大,配置更高的寶駿310面前,奔奔顯得毫無競爭力。

話雖如此,我倒是覺得這車還是可以買的,要麼在家裡有大車的前提下弄一個電動版日常代步,要麼買個手動高配車型享受享受全景天窗給人的好心情,5萬塊去選擇相對的小而美,我覺得ok。

只是,千萬千萬千萬千萬不要碰這個AMT!!!

— THE END —

這一動力中斷造成的“輕微的前仰後合”要在平時,無論是開自動檔還是手動檔開熟了以後,都是不存在的。

正因為它根本就不存在,平時你腦子壓根也不會往那個地方去想,所以一旦出現,給人的感官刺激會極其明顯; 就好像現在咱們用手機,中高端機用多了,大家都在討論功能多不多,外觀好不好,拍照清不清晰。非要說卡不卡,也只能兩個機器放一起同時載入同一個應用才能顯示出那麼一點點差距,單獨一個機器拿給你用其實很難感受到的。

這時候忽然給你拿一個兩年前的百元機,一指頭戳下去手機要跟你對視兩秒才有動作,這時候你啥感覺?

“這特麼什麼雞掰…”

“這特麼什麼【Beep--】玩意兒?卡出翔還用個球啊?!”

別跟我扯什麼過渡動畫時間長,所以卡得“很平順”,卡就是卡;而且人家都不卡,就你卡。

AMT變速箱的換擋慢,和自動變速箱和雙離合變速箱的換擋慢壓根就不是一個維度的。自動變速箱所謂的“換擋慢”,其實更大程度上說得是換擋邏輯不夠聰明,車子的讀心術學藝不精,司機油門踩下去變速箱得思考兩秒應該選擇什麼檔位,然後再選檔。但是一旦想清楚了應該選什麼檔,真正執行起換檔動作,那速度都是毫秒級的,不會出現明顯的動力中斷。一些換擋速度相對較慢的自動變速箱,比如經典科魯茲上面的6AT,給司機的感覺最多只是有點“掉幀”,換擋那一瞬間車子忽然卡了一下下,然後馬上又恢復了加速勢頭,遠不至於讓乘客“前仰後合”。

AMT這個換擋慢可是實實在在的“換擋·慢”啊。車動著,司機正踩著油門加速呢,毫無徵兆地,電腦就替司機把離合踩了,車子猛地失去動力,然後就感覺它邋邋遢遢選個檔,再邋邋遢遢松下離合,每一擋都像起步半聯動似的,換個檔感覺得有一秒時間。人坐車上感覺跟划船似的,動力一波一波地上來,一悠一悠的,還猜不著它什麼時候會悠,這架勢,司機都能把自己開暈車了。

這時候有人要說了,你這就是不會開AMT車,AMT車升檔司機要鬆開油門才能平順的,你這麼開,開不平順是你的問題。

莫急莫急,我當然知道這個道理,這麼開感覺實在是太垃圾了,我開了兩個路口就換開法了。但是吧,你這車子長得跟自動擋車又沒多大區別,明面上看就是少了一個P檔,作為一般消費者,又不懂得其中原理,人一上來就按照普通自動檔的開法開也沒毛病不是?

2.使用自動模式,預測變速箱邏輯,升檔時松一腳油

誒~說到重點了。

無論是媒體還是廠家,但凡提到AMT變速箱,都是這麼教育消費者的,不信你看下面這幾段文字。

別說,這麼操作還真的有用。一檔起步,車動起來稍微松松腳,車子很默契地替你升上一檔,繼續踩,到2000多轉再次鬆開,誒~又升了一檔;而且因為升檔前司機已經事先鬆開了油門,並不會有前一種開法那種動力硬生生被切斷的不適感,平順性也有大幅提升。

矮油~這不是不錯麼,要升檔了就松松腳,想加速了就踩重一點,這邏輯也很清晰嘛,稍微改下習慣就ok了,好東西好東西買買買!

呵呵,你忽略了一個細節。

仔細想想,我剛剛描述的,“一起步就上上二檔,2000轉就升檔”,是哪種開法啊?

對啊,佛系開法嘛!

佛系開法再不平順,這車就可以直接扔掉了好吧。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稍微開激烈一點會怎麼樣?

好!模擬一下下面這個常見場景,十字路口信號燈變綠,快速起步通過大路口。

排在車流第一位,雙手捏著方向盤,看著紅燈計數器,心裡默默讀秒……

“…5,4,3,2,1…!!

大腳油門轟下去,車子“呼”地沖起來。

一檔3000轉!松油升檔!

在這個節奏下換擋速度就明顯有些拖遝了,車子入檔的時機已經比司機的預期慢了半拍,油門再次被踩下的時候換擋實際還沒有徹底完成。

好!上到二檔繼續深踩,3500轉,車速50左右,松油升三…欸欸欸你TM想幹啥???

想想也是,你以為松松腳車子就自動升一檔,可是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之前誰給你保證了松油門只升一檔的?變速箱這小機靈鬼,這心機,哪是你一個簡單粗暴的司機能輕鬆猜透的!

顯然,電腦想自作一發聰明,你這車速不都已經50了嘛,哎呀我就一步到位給你再多升一個檔,我跟你說,聽我的50直接用四檔跑妥妥的!!又安靜又省油!!

於是這傻逼車在我松掉油門之後先掛到3,之後也不顧我是不是繼續深踩了油門,馬上斷開3又跑去掛4了!!!

擦!!!勞資正卯著勁加速呢,你TM一個弱智帕金森變速箱要給我連升兩檔?!!!還TM磨磨唧唧先掛進3然後又退出來再去掛4?!!

頓時加速感去無蹤,跟斷電了似的,車身一陣抽搐後索然無味,隔壁車道剛才起步被甩開的比亞迪計程車重新追了上來,甩了我一個鄙視的眼神,一溜煙跑遠了。

傻逼車!

哦對!還有!自動模式下雖然司機可以通過油門大概控制升檔時機,但是自動降檔時機依舊是電腦控制的,因此又會出下面這種么蛾子。

上城市高架橋,車速50-60,變速箱在4檔上。

此時司機並沒有加速意圖,腳只是輕輕踩在油門上,跟著前車節奏跑。實際感官體驗也並沒有明顯的拖檔感。

就這樣,不知道怎麼的,在坡上呢,變速箱忽然感覺沒勁了,要降檔。

我靠,勞資又沒打算加速,也沒深踩油門,就想懶洋洋地悠到坡頂,你沒事瞎降什麼擋嘛!!!

這可好嘛,本來好好開著呢,猝不及防又是一個動力中斷,又因為在坡上,車速一下就減了一些。後面還有車跟著呢啊!

頓時就慌了,大腳油門轟下去,希望能儘快再把車速拉起來,因為在坡上動力中斷,後車壓根就意識不到你這兒減速了,就怕被追尾!

佛系變速箱想了那麼一秒,唔,看施主油門踩得這麼堅決,一定是急著加速呐;好,那就降到2往紅線拉拉!

緊接著,又是邋邋遢遢踩離合換擋松離合來一輪……

我靠又不是起步停車沒必要這麼墨蹟的吧!!!勞資剛拿本的時候換擋都比這個溜好嗎?!

降到了2,使勁加速重新讓車速回到60左右,松油門,想讓他回到3檔,你猜怎麼著

“哎呀我就一步到位給你再多升一個檔,我跟你說,聽我的直接用四檔跑妥妥的!!又安靜又省油!!”

你TM是金魚嘛?!!記憶只有10秒?!!!你TM剛才不是覺得沒勁了想用3來著嘛?!!怎麼現在又有蜜汁自信覺得用4也ok了?!!

於是動力 再 次 中 斷!!!(你數數這一小會兒斷了幾次了),加速感全無,伴隨著一陣抽搐車子再次索然無味,秒萎。

這時候應該怎麼辦呢?

“當然是再降到3啦~”

到這份上,已經不是簡簡單單罵兩句娘就能解決得了的了,沒錯,勞資是一邊砸方向盤一邊罵娘的。

“甘霖娘!!”

“雞掰!!!!!!(狂錘方向盤)”

3.使用撥片手動換檔,徹底當它是一個沒有離合器的手動擋車

這又是另外一種媒體的慣用口徑。

行,你這個變速箱跳得不行,三天兩頭給我自作主張替我胡亂換擋,還以為自己牛逼的不行是不是??勞資直接掛M檔用撥片換擋,你滾邊呆著去,少TM給我瞎賣弄。

事實上,如果心急想要快開,這也是唯一可行的操作方式。

開法同上,升檔松油按撥片,如果車速過低車子會自動降檔,不用人操心。

這下好了,大腳油門加速不會胡亂跳檔了,上立交橋也不會自作主張降檔了;然而,看我寫了這麼多了,聰明的你一定看出來了,這個變速箱的命門並不是混亂的換擋邏輯,而是過於拖遝的換檔動作。使用手動模式解決換擋邏輯這個問題本質上還是隔靴搔癢,並不能起到根本性的效果,因為這個換擋指令無論是人還是電腦給車下,執行起來永遠都是邋裡邋遢懶懶散散的,該中斷的動力還是要中斷的。

究竟有多慢?請通過下面這段話體會一下

如此嚴重的動力中斷,在城市佛系開車可能沒啥影響,但是在某些特定場景下就是嚴重的安全隱患了。

比如車速跑起來,超車的時候。

高速上遠遠看著前面有一群大貨車,準備超越,於是打轉向燈,並到左側車道;想著提前從5降到4,於是按了一下撥片。

在90-100的車速下,你開著個小車在超車道上,後面有個奧迪這種擅長長途奔襲的大車跟著打算順次超車,在這個當上,動力斷上一秒。

就是心臟驟停的感覺

無論對車,還是對人

看我說得誇張呢,你親自試一次你就懂。

使用手動模式還會有其他問題,比如這個撥片的位置。

如果手動模式只是作為一種娛樂調劑的方式,我覺得這個隨方向盤轉動的小撥片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如果要把它當作一種主力換擋方式,撥片尺寸就有點太小了,同時位置又不固定。我不知道別人怎麼樣,至少我在行駛過程中經常會要刻意找一下撥片的位置,可能是剛剛出彎準備升檔,可能是在彎中覺得動力不足想降一檔,只要方向盤沒有回中,或者手沒有捏在39點,就會覺得有點點彆扭。

此外,在堵車時使用手動模式還會有另外一個問題。

想想開普通的手動擋車的時候,在這種路況下會怎麼做?

一檔慢慢起步,一動起來馬上上二檔,之後看著前車,看前面準備要停了,就把離合器踩下去讓車滑著,右腳放刹車上微調速度;如果前車停定就刹停,摘空擋松離合,如果前車沒停右腳就回到油門上,左腳松離合稍稍加點速然後再踩下去,右腳回到刹車上迴圈剛才動作,這樣開起來不會有拖拽感,比較舒服。

但是這個車就不能這麼開,只要車動著就不能短時間空擋滑行,堵車時候拖拽感比較明顯,也開不舒服。

說了這麼多手動模式,到頭來看見這個小貼紙;敢情租車公司也不願意讓你多用手動模式呵。

說了這麼多了,我覺得可以下結論了。

除非一直使用佛系開法,否則無論用哪種方式和變速箱打配合,奔奔這台AMT變速箱都存在比較嚴重的硬傷,主要問題集中在為了兼顧平順性,調得過慢的換擋速度導致的明顯的動力中斷,以及標定不甚完善的自動換擋邏輯。其實我也在想,你城裡為了追求平順性換擋慢就慢吧,車速跑起來換擋就不能麻利一點麼?你一個電機動起來速度比不過人腿,我是不信的。

其實AMT換擋速度是可以做快的,在雙離合變速箱普及之前很多超跑都用的是AMT變速箱,但你去看當年的車評,無一例外,都很頓挫,可靠性也都比較差。


法拉利F355 F1 上面的半自動變速箱

對於一個超跑,頓挫厲害點無傷大雅,反而會被人誇“運動感強”;嬌氣點也沒關係,反正也不會有人天天開它代步。但是你一個廉價代步車,就得平順一點,就不能經常壞,所以換擋也就只好慢一點了。

低速容易頓挫,那麼車速跑起來之後降檔,就不能寫個程式補腳油什麼的麼?對此,技術宅超哥做出了如下解釋

話說回來,AMT不是便宜麼?省油麼?用最低的成本解放右腳,有點問題我也能忍啊。

先問是不是,再說忍不忍。

便宜麼?事實上同價位完全有正經的4AT車型可以選擇; 5萬元區間如果純城市代步完全可以選擇小一號的自動擋奧拓和吉利遠景X1,如果想要一個尺寸正常一點的車,加5000就能買到自動最低配的奇瑞瑞虎3x;倘若上到6萬這個區間,不光可以買自主車,踮踮腳就夠到起亞煥馳/現代瑞納這種正經合資車了。

省油麼?前後開過幾台5000公里左右的車,行車電腦顯示的油耗沒有低於7的,最低的一台拿車7.2,跑了170公里小長途降到6.8;其餘幾台車油耗基本都是7.5-7.8這個樣子。作為參照,使用工況類似,同樣作為共用車使用的1.6+6AT斯柯達昕動行車電腦顯示的油耗數位跟這車基本類似,但無論是動力性還是平順性,斯柯達比這個車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

當然,這樣比起來並不夠嚴謹,應該用一台同價位的4AT車型做對比;但是我想說的是,奔奔這個AMT由於起步大油門半聯動和不合理的換擋邏輯,實際油耗並不低。

寶駿和愛信合作的新一代AMT具體怎麼樣我也不清楚,但是限於結構和成本,個人對其表現並不樂觀。

罵了半天變速箱了,這車別的方面呢?

·

既然剛才一直在說行駛表現,那還是接著行駛表現說。

動力?比較差,當然對一個1.4+AMT的城市代步買菜車也不可能有什麼非分之想,粗略測了下百公里加速,17秒,換擋估計就浪費了兩秒,具體看視頻,順便感受一下這個銷魂的換擋速度。

出去玩,滿載四人從匝道上高速都得降到3玩命往紅線區踩的,不然確實太肉。後排妹子說這個車加速感還挺明顯的麼,我們家車都沒這麼明顯,我說車越爛動靜越大,你家車是好車。

車速過了80基本就是悠的了,不管用3檔還是5檔,區別是噪音水準不同,共性是都沒什麼加速感。

隔音放在這個級別來說挺不錯了,至少不會覺得惱人,雖說發動機在高轉速的噪音談不上好聽,但是也沒有雪鐵龍C3-XR那樣使勁給人刷存在感(日常鞭屍)。120公里車速聽聽廣播,其實沒有那麼聒噪。

底盤出人意料地不錯,之前貟師傅說奔奔EV的底盤質感就很好,這回出去開了一些雙車道的省道,碾過鋪裝較差的路面時,車子雖然還是典型小型車的感覺,比較硬,但是整體感很好,也不會有硬碰硬的感覺,碾過坑洞車子“咚咚”顛兩下,動作挺俐落,放在這個價位表現相當不錯了。

方向手感不好,主要體現在指向模糊虛位大;城裡開其實沒什麼大問題,手感也挺輕盈,只是上了大路,轉向助力隨速變沉,指向性卻還是一樣模糊,高速上跑直線需要不斷修正,打少了車沒反應打多了又偏出去太多,總是來來回回微調,不停跟車較勁,比較疲勞。

其實單純用一個微型車的標準衡量,放在城市代步這種最普遍的使用環境中,只要別買AMT變速箱的版本,這車開起來其實挺不錯的;如果是電動版,動力更加順滑,爆發力更猛,再減少一個噪音振動源,開起來估計會更好,絕對代步利器。

開起來怎麼樣說得差不多了,說說看起來坐起來怎麼樣吧。

外觀是很典型的日韓系小車風格,蠻討人喜歡,除了大燈燈腔裡有點空,顯得有點目大無神。我也見過車主自己給車加裝透鏡的,實際效果也是有點…不可描述。

內飾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抄了誰的作業,我覺得真的很可惜,外觀原創度已經這麼高了,如果能搭配一套自主設計的內飾多提氣啊,用現在這個方案,給人的第一印象一下low了好多。

整體做工屬於這個級別的正常水準,有一些按鍵手感挺好,比如那個像水果糖一樣的雙閃按鈕;有一些按鍵做工一般,比如稍微有些生澀,但是仍然比寶駿310好得多的空調旋鈕。內飾縫隙不算小,但是整體還算均勻,也沒有太明顯的毛刺,無功無過。

配置上值得說的地方不多,電動窗只有主駕駛可以一鍵降,轉向燈可以一觸三閃,ABS+EBD+前排雙氣囊的基礎安全設備是齊全的,只可惜這個低配車還是減配了後雨刮,挺遺憾的。收音機只能通過USB外接音源,還不能識別手機,我覺得這個配置選擇不甚合理,倒真不如換成AUX介面,這樣連接手機既可以聽歌又可以通過車內音響播放導航語音,成本一樣不高,用起來實用多了。

電源與USB介面

低配沒有後雨刷和電熱絲

儲物空間和人機工程學方面,車內杯架不多,前排喝水得塞在門上,但是放進去瓶子是斜的,所以不能放敞口飲料。敞口杯子只能放在手刹後面的杯架裡。中控台收音機兩側的兩個小儲物格比較淺,在車子剛剛推出的14年也許還能勉強塞個手機,到了18年感覺也不方便塞什麼東西了。換擋旋鈕前面的儲物空間放手機倒是剛剛好,我5.7寸大額頭大下巴的Nexus 6P湊合能放,今年這些高屏占比的全面屏機器放起來就更不成問題了。

座椅坐墊比較短,形狀比較平,談不上包裹性,但是對身子的各部位都有一定支撐。頭枕位置合適,腦袋能自然而然枕上去,不說舒適性,至少安全性是到位的。

人機工程上一個比較明顯的瑕疵是左腳歇腳踏板的位置,座位調節合適,右腳正常踩油門刹車,左腳歇腳踏板距離過近了;腳搭在上面總覺得不舒展,用高中物理的說法就是“有內力”,幾十公里開下來,感覺很累。

用兩張圖對比一下,上圖是奔奔,下圖是小螞蟻,注意比較我腳後跟的位置

結論

·

經過各類路況下的初步體驗,我只想說,如果你對AMT車型感興趣的話,聽我一句勸:

“別買!!真的!!不瞎掰!!!千萬別買!!!

要麼咱下個勢,一鼓作氣把手動擋練好,摸啥車都不怯火(容我在此嘲笑一發不敢摸MT的baja老司機貟師傅);要麼一不做二不休,直接上個正兒八經的AT車型,哪怕只是一個4AT呢!!!花血汗錢買車是求便利,圖享受的,要對自己好一點,就別整這種半吊子玩意折磨自己了好不好?

至於奔奔,賣到現在,市場表現我個人認為是沒有達到廠家的預期的。其實你能很明顯地看到廠家對它的殷切希望,無論是高配車型的全景天窗,還是比同級微型車大一號的車身尺寸,又或是ABC柱裝飾板上顯而易見的側氣簾預留位置,更不用說忽視掉AMT之後整體的行駛品質,廠家一開始絕對是沖著精品小車的目標去努力的。

但令人無法忽視的殘酷現實是,在這個價位區間,消費者還是看重便宜大碗,至於精品不精品都是後話,正如寶駿310向人們證明的那樣。畢竟成本放在這個地方,要精品又能精品到哪裡去?你預留了側氣簾位,到最後還不是向現實低頭全系沒有配備麼?人買5萬塊的國產代步車,說白了不就是圖個實在,車子大一點,配置高一點,電動天窗人造革座椅中控大屏側氣囊安排上,天天在城裡跑不快,用1.2的發動機165的小輪子又有什麼關係呢?

於是,在尺寸更大,配置更高的寶駿310面前,奔奔顯得毫無競爭力。

話雖如此,我倒是覺得這車還是可以買的,要麼在家裡有大車的前提下弄一個電動版日常代步,要麼買個手動高配車型享受享受全景天窗給人的好心情,5萬塊去選擇相對的小而美,我覺得ok。

只是,千萬千萬千萬千萬不要碰這個AMT!!!

— THE END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