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教育»正文

《軍事體育訓練常見傷病預防手冊》下發,專家給你劃重點

孫子兵法曰:“軍無百疾, 是謂必勝。 ”自古以來, 軍人的強健體魄始終是軍隊戰鬥力的重要保證。 對軍人而言, 即使未來資訊化戰場科技高度發達, 身體強健、精神剛毅、血性充盈等要素依然不可或缺。

風塵三尺劍, 社稷一戎衣。 將士們南征北戰, 甲胄夜不離身, 難免會受到訓練傷困擾。 訓練傷輕則影響訓練進度, 重則影響官兵心理狀態, 乃至危及個人生命安全。 預防訓練傷, 是夯實戰鬥力根基的重要一環, 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近日, 軍委訓練管理部組織編寫下發《軍事體育訓練常見傷病預防手冊》(以下簡稱《手冊》),

為官兵組訓施訓提供科學指南和有力支撐。


據軍委訓練管理部訓練局領導介紹, 《手冊》以《軍事體育訓練大綱》和《軍事體育訓練教程》為依據, 區分基本知識、基礎體能訓練常見傷病預防、實用技能訓練常見傷病預防、崗位能力訓練常見傷病預防、常見傷病現場處理以及康復與功能訓練6個章節。 《手冊》採取問答形式, 圖文結合、科學易懂, 全面立體地解析了近年來我軍官兵軍事體育訓練中常見傷病的預防與處置方法, 對於進一步增強部隊安全防範意識, 普及傷病預防知識, 提高軍事體育訓練科學化實戰化水準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今日, 解放軍報記者就《手冊》中官兵普遍關心的問題專訪了相關軍事體育專家。

問:何為軍事體育訓練傷病, 其發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軍事體育訓練傷病是軍事體育訓練中發生的各種運動損傷和運動性疾病的統稱。 導致運動損傷的因素多種多樣, 既有自身內在原因, 也有訓練外部因素。 自身內在原因主要是參訓者自身的身體狀態、心理素質和訓練水準;訓練外部因素涉及訓練環境、氣候、場地器材, 訓練組織實施中的計畫制訂、負荷安排、方法選擇、手段應用、保護幫助, 訓練課目本身的技術特徵等, 如若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違反了訓練規律, 都可能造成訓練傷病。

從部隊軍事體育訓練傷病的調研情況看, 導致訓練傷病最主要的因素有三點:一是技術動作不正確, 違背了運動力學原理;二是訓練方法不得當,

違背了運動規律與訓練原則;三是體能素質、技能水準與訓練要求不匹配。

如果能夠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遵循科學規律施訓、按照要求循序漸進區別對待、合理控制負荷組訓, 許多致傷因素都可以提前防範, 軍事體育訓練傷病是可防可控的, 也是可以減少和避免的。

問:加強軍事體育訓練傷病預防, 應該從哪些方面抓起?

答:為加強軍事體育訓練傷病預防, 需要關口前移、從源頭抓起。

從操作層面講, 對於組訓者和管理者而言, 一是要加強安全教育, 科學制訂訓練計畫, 合理安排訓練負荷強度;二是要採用科學的訓練方法, 遵循軍事體育訓練規律和訓練原則, 循序漸進安排訓練, 傳授正確技術動作要領;三是要加強訓練安全防護,

訓練前應對訓練場地設施器材進行細緻檢查, 確認高難度和高危訓練課目的安全防護措施是否到位, 分析安全因素, 排除安全隱患。

對於參訓者來講, 一是要加強基礎體能訓練, 提高身體素質水準;二是要充分重視並認真做好訓練前的準備活動和訓練後的整理放鬆活動;三是要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 充分瞭解訓練課目的重難點, 自我評估哪些動作不易掌握, 哪些環節容易產生訓練傷, 做到心中有數, 事先做好預防準備。

問:為什麼說充分做好準備活動是軍事體育訓練傷病預防的重要環節?

答:準備活動就好像是冬季開車前的“熱車”, 是為了克服內臟器官的生理惰性、縮短進入訓練狀態的時間而進行的身體練習,

能夠為即將展開的劇烈運動做好各項身體準備。

一般來說, 一次訓練課的準備活動包括一般性準備活動和專門性準備活動。 一般性準備活動以“熱身”和“啟動”為主。 對於那些專業性強、技術動作複雜、練習難度大、有一定危險性的訓練內容而言, 必須進行專門性準備活動。

對於準備活動的負荷, 其強度以最大攝氧量的45%為宜, 簡易指標可用心率達到100-120次/分鐘來判斷, 通常以微微出汗及自我感覺已活動開為宜。 準備活動的時間以10-30分鐘為宜。 當遇有訓練課目難度大、參訓者訓練水準低、寒冷季節訓練等情況時, 應適當延長準備活動的時間。

問:實際組織訓練時, 應如何控制訓練負荷?

答:再嚴格再挑戰極限的訓練, 也應講科學。首先要確定適宜的訓練強度。控制訓練負荷,可以用訓練後的即刻心率來評估,心率達到180次/分鐘以上為大強度;140-180次/分鐘為中等強度;140次/分鐘以下為小強度。其次要確定適宜的訓練量。一般來講,訓練後5-10分鐘內,脈搏比運動前快6-9次/10秒是大運動量;脈搏比運動前快2-5次/10秒是中等運動量;脈搏恢復至運動前水準為小運動量。最後要合理安排訓練間隔。同一類訓練內容一般要間隔1-2天進行,比如一周3次耐力訓練和3次力量訓練交叉進行。

問:在軍事體育訓練中如何消除疲勞?

答:消除疲勞的方法通常有四種:

一是整理活動。劇烈運動後進行整理活動,可使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保持在較高水準,有利於乳酸的排除,還可以使肌肉及時得到放鬆,避免由於局部迴圈障礙而影響代謝過程,從而造成恢復過程延長。

二是睡眠。軍事體育訓練負荷較大、較為密集的時期,一定要保證充足的睡眠。

三是營養補充。訓練中各種營養物質消耗增加,及時補充保證各種營養素的供給,以滿足機體的消耗和恢復過程的需要,有助於消除疲勞。

四是心理恢復。主要是利用自我暗示、放鬆訓練等方法進行自我恢復,還可豐富文化生活來緩解精神緊張。

問:軍事體育訓練中的重症病常常令人生畏,應如何預防?

答:通常訓練強度和密度均較大的課目發生重症病幾率較高,組訓者應根據受訓者體能水準、環境適應能力等,隨時調整訓練計畫,並在訓練中嚴格把握循序漸進、區別對待、訓醫結合等原則。

循序漸進原則。機體過度疲勞且沒有得到很好恢復時施訓,不僅易造成訓練傷,也易誘發重症病,訓練必須循序漸進、日積月累,不可一味求快。

區別對待原則。人的體質和健康狀況受遺傳、營養、環境和訓練年限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差異性較大,組訓者要掌握不同群體和個體的差異進行區別對待。

訓醫結合原則。當訓練高危課目時應安排有經驗的醫務人員保障,並配足急救藥品、救護設備和急救器材。

問:訓練當中遇到猝死情況時該怎麼處理?

答:猝死時患者很快出現心跳、呼吸驟停,並在短短的4分鐘內發生不可逆的亡人重大事故,儘快採用人工方法恢復血液迴圈和呼吸是唯一的挽救措施。

讓患者仰臥在硬地或硬床上,解開緊身衣,保持呼吸道暢通,握拳用力敲擊患者胸骨兩次。胸外心臟按壓操作。救護者雙手手指交叉,下手掌根置於患者胸骨下1/3交界處,雙肘關節伸直,用身體重力垂直向下用力按壓患者胸骨下陷5cm左右,按壓動作要反復進行,頻率為100-120次/分鐘。人工呼吸操作。救護者深吸氣,一手拇、食指捏住患者鼻翼,用口向患者口內緩和吹氣,然後放開拇、食指,並重新深吸氣,依次重複。胸外心臟按壓與人工呼吸需交叉進行,其比例為30∶2。心肺復蘇操作不能停頓,要一直堅持到專業急救人員到來。(接受採訪的專家有林建棣、趙東勝、包瀛春等)

(作者:汪雄 扶滿)


本文刊於2018年5月30日解放軍報

“體育”

也應講科學。首先要確定適宜的訓練強度。控制訓練負荷,可以用訓練後的即刻心率來評估,心率達到180次/分鐘以上為大強度;140-180次/分鐘為中等強度;140次/分鐘以下為小強度。其次要確定適宜的訓練量。一般來講,訓練後5-10分鐘內,脈搏比運動前快6-9次/10秒是大運動量;脈搏比運動前快2-5次/10秒是中等運動量;脈搏恢復至運動前水準為小運動量。最後要合理安排訓練間隔。同一類訓練內容一般要間隔1-2天進行,比如一周3次耐力訓練和3次力量訓練交叉進行。

問:在軍事體育訓練中如何消除疲勞?

答:消除疲勞的方法通常有四種:

一是整理活動。劇烈運動後進行整理活動,可使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保持在較高水準,有利於乳酸的排除,還可以使肌肉及時得到放鬆,避免由於局部迴圈障礙而影響代謝過程,從而造成恢復過程延長。

二是睡眠。軍事體育訓練負荷較大、較為密集的時期,一定要保證充足的睡眠。

三是營養補充。訓練中各種營養物質消耗增加,及時補充保證各種營養素的供給,以滿足機體的消耗和恢復過程的需要,有助於消除疲勞。

四是心理恢復。主要是利用自我暗示、放鬆訓練等方法進行自我恢復,還可豐富文化生活來緩解精神緊張。

問:軍事體育訓練中的重症病常常令人生畏,應如何預防?

答:通常訓練強度和密度均較大的課目發生重症病幾率較高,組訓者應根據受訓者體能水準、環境適應能力等,隨時調整訓練計畫,並在訓練中嚴格把握循序漸進、區別對待、訓醫結合等原則。

循序漸進原則。機體過度疲勞且沒有得到很好恢復時施訓,不僅易造成訓練傷,也易誘發重症病,訓練必須循序漸進、日積月累,不可一味求快。

區別對待原則。人的體質和健康狀況受遺傳、營養、環境和訓練年限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差異性較大,組訓者要掌握不同群體和個體的差異進行區別對待。

訓醫結合原則。當訓練高危課目時應安排有經驗的醫務人員保障,並配足急救藥品、救護設備和急救器材。

問:訓練當中遇到猝死情況時該怎麼處理?

答:猝死時患者很快出現心跳、呼吸驟停,並在短短的4分鐘內發生不可逆的亡人重大事故,儘快採用人工方法恢復血液迴圈和呼吸是唯一的挽救措施。

讓患者仰臥在硬地或硬床上,解開緊身衣,保持呼吸道暢通,握拳用力敲擊患者胸骨兩次。胸外心臟按壓操作。救護者雙手手指交叉,下手掌根置於患者胸骨下1/3交界處,雙肘關節伸直,用身體重力垂直向下用力按壓患者胸骨下陷5cm左右,按壓動作要反復進行,頻率為100-120次/分鐘。人工呼吸操作。救護者深吸氣,一手拇、食指捏住患者鼻翼,用口向患者口內緩和吹氣,然後放開拇、食指,並重新深吸氣,依次重複。胸外心臟按壓與人工呼吸需交叉進行,其比例為30∶2。心肺復蘇操作不能停頓,要一直堅持到專業急救人員到來。(接受採訪的專家有林建棣、趙東勝、包瀛春等)

(作者:汪雄 扶滿)


本文刊於2018年5月30日解放軍報

“體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