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前沿快报,8月初就有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药啦

子宮內膜異位癥, 這詞可能部分小帥哥不明白, 姨媽痛, 您該聽說過吧。 說起疼痛, 曾有過蛋痛還是姨媽痛難忍的爭論。 但從科學角度看, 就疼痛程度而言, 生產痛、腎絞痛、癌癥晚期疼痛等排在前列。 對女性而言, 她們普遍經歷過且難以忍受的疼痛是產痛和痛經, 所不同的是, 產痛伴隨著的是對新生命的期待, 是忍一下就會帶來幸福的疼痛;而痛經, 似乎總伴著對女兒身的絕望情緒。

據信, 在每10個育齡女性中就有1人, 為子宮內膜異位癥所困擾。 這種難以治愈的疾病, 會為患者帶來慢性盆腔疼痛, 影響日常生活。

也許常人意料不到, 每3年舉辦1次的世界子宮內膜異位癥大會, 到2017年已經開完了第13屆;有人統計過, 每年有關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論文平均增長5.1%;還有人算過, 近年來報告進入3期臨床試驗的治療藥物曾有12個, 但有8個沒了下文。 子宮內膜異位癥常見, 但真是難倒了世界各地的大夫和藥物專家。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指子宮內膜組織中的腺體和間質, 在子宮腔被覆內膜及子宮以外的部位出現、生長、浸潤、反復出血, 繼而引發疼痛、不孕、結節、包塊等。 子宮內膜異位癥病變廣泛、形態多樣、極具侵襲性、反復發生, 具有性激素依賴的特點。

關于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生機制, 目前還在爭論。 其中, 以經血逆流種植為主流意見, 認為逆流至盆腔的子宮內膜需經黏附、侵襲、血管性形成等過程,

才得以種植、生長、發生病變;還有一種在位內膜決定論, 認為內膜的特質起決定作用。 此外, 還有體腔上皮細胞化生、血管及淋巴轉移學說, 以及干細胞學說。 爭論多, 說明這機制真是太復雜。

子宮內膜異位癥最典型的癥狀是盆腔疼痛, 在70%到80%的患者中都有不同表現, 包括痛經、慢性盆腔痛、性接觸痛、肛門墜痛等, 痛經常是繼發性、進行性加重, 就是一次比一次更難受, 同時也會有月經異常。 40%到50%的患者則會發生不孕。

子宮內膜異位癥目前采用的治療方法, 通常是口服避孕藥、非甾體抗炎藥、阿片類藥、激素治療等, 這些方法只對部分患者有效。 今天要報告給各位被內膜異位癥折磨的妹紙們一個好消息,

2018年7月24日,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宣布, 批準了艾伯維的新藥ORILISSA, 這是用于專門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中重度疼痛的首個口服治療藥物。

新藥ORILISSA, 是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拮抗劑, 該藥將于8月初在美國正式投放市場。 推薦使用每天1次150毫克, 最多24個月;或200毫克每天2次, 使用6個月。 目前臨床觀察到的可能副作用是引起骨礦物密度劑量依賴性下降。 藥物臨床觀察對緩解疼痛有較理想效果。 略顯悲觀的消息是, 該藥預期每月藥費為845美元。 不明消息是, 不知何時可以進口。 被痛經折騰得懷疑人生的妹紙們, 是不是準備省下化妝品和置裝費, 下月到特別行政區先買點試試效果?咦, 會有網貸平臺推出痛經貸嗎?

愛誰, 就把健康傳給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