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健康细节,癌症预防的第一关是抵挡黄曲霉毒素

哲人們曾曰, 細節決定成敗。 人體是動態平衡系統, 也許就是那么一點差異, 或者是操作失誤, 都可能帶來截然不同的結局。 細節就像那個可橇動地球的杠桿支點, 把握不好就毀健康啦。 關你健康, 將用實錘專敲細節。 今天我們來聊聊黃曲霉毒素。

不久前, 韓國生產的某種花生制品檢出黃曲霉毒素超標, 被禁止銷售并召回, 我國某省也在食品抽檢中, 發現多批次的花生黃曲霉毒素超標。 黃曲霉毒素超標, 之所以被嚴防死守, 是因為黃曲霉毒素是已知的真菌毒素中毒性和致癌性最強的, 可以說, 防癌不識黃曲霉,

招數用盡也枉然。

我們先把觀察視野移回到1960年, 那年, 英國有10萬只火雞病死了, 隨后, 又有很多鴨子也跟著丟了命, 因為, 這種情況以前沒遇到過, 所以被暫時命名為火雞X病。 最終, 經研究后發現, 火雞和鴨子是被飼料所害, 禍首是一種叫黃曲霉的真菌產生的毒素, 這種毒素被命名為黃曲霉毒素。

黃曲霉毒素存在于土壤、動植物、各種堅果中, 最容易受污染的是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麥、核桃等堅果, 在調味品、奶制品、食用油等食品中也經常發現黃曲霉毒素。 1993年世界衛生組織將黃曲霉毒素劃定為1類致癌物, 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黃曲霉毒素B1最為多見, 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強。

黃曲霉毒素主要對肝臟組織產生破壞作用,

可導致肝癌甚至死亡。 黃曲霉毒素進入人體后, 主要在肝細胞內進行代謝, 沒有經過代謝活化時無致癌性。 黃曲霉毒素的毒性要遠超氰化物、砷化物、有機農藥等, 大量攝入黃曲霉毒素B1可發生急性中毒, 出現急性肝炎、出血性壞死、肝細胞脂肪變性、膽管增生等;微量持續攝入, 可造成慢性中毒, 引起肝纖維樣病變。 黃曲霉毒素也是已知最強致癌物, 毒性僅次于肉毒桿菌, 是砒霜毒性的68倍。

黃曲霉毒素在自然界至少發現有18種類型, 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食品中檢出率比較高, 2004年, 肯尼亞就有125人因食用被黃曲霉毒素污染的玉米而死亡。 我國肝癌發病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 造成死亡占全球肝癌死亡病例的51%。

一種普遍的觀點曾認為, 這背后的原因主要是乙肝病毒感染率較高所致。 但是, 有一個指標性的提示是, 兩廣地區肝癌發病率和死亡率都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胃癌等消化道癌癥也較高發, 而這些地區也恰恰是黃曲霉毒素檢出率最高的地方, 高溫高濕環境與肝癌高發區重度重合, 說明了其相關性。

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研究發現, 80%的肝癌病例受到黃曲霉毒素影響, 研究人員通過干細胞的DNA排序觀察, 證實了這一結論。 研究人員發現, 暴露于黃曲霉毒素就會導致基因突變, 引發肝癌。 在動物試驗中, 給小鼠注射黃曲霉毒素, 所有鼠都發展成肝癌。 研究人員又將小鼠的基因序列與300多名肝癌患者的基因序列進行對比,

并發現80%的患者的飲食中存在黃曲霉毒素。

黃曲霉毒素主要誘發肝癌, 還可誘發胃癌、腎癌、直腸癌、乳腺癌、卵巢癌, 也可導致畸胎。 包括黃曲霉毒素在內的真菌毒素可通過食物攝入、皮膚接觸、吸入等途徑, 進入血液和淋巴系統, 真菌毒素在烹飪或冷凍等溫度處理下, 不會被破壞, 因此, 唯一的預防方法就是減少接觸及攝入。 更嚴重的問題是, 全球有25%的谷物受到真菌毒素污染。 普通群眾只能寄希望監管部門能做好檢測, 對個人來講, 關鍵是有預防意識, 發現有霉變跡象的食品, 特別是有霉點的堅果、花生、玉米等, 要把嘴管住。

愛誰, 就把健康傳給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