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古时的午时三刻到底是11:45还是12:45?只为掩盖这个真相

看古裝影視劇多了, 總會看到里面有上法場的情節。 監斬官會抬頭看看天, 然后在低頭看看身邊的一個日晷。 然后把令箭往案桌前面地上一扔, 然后大吼一聲:“來呀!午時三刻時辰已到!X了!”劊子手往刀上噴一口老酒, 然后高舉再一揮臂, 咔嚓!古代時刻表是怎樣的, 古時的午時三刻到底是11:45還是12:45?

古人以十二地支計時, 子丑寅卯如此順延。 午時為上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 中間相差兩個小時。 古時代把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 一日100刻, 對應下來每刻為14.4分鐘。 地球自西向東轉, 按照現代時區, 北京比西安早一個小時。

午時三刻, 我們在戲文、古典小說和電視劇中經常看到, 開刀問斬犯人。 古人相信陰陽學說, 殺人為陰事, 必須以陽氣相互配合抵消。

選定午時三刻的原因:按古代陰陽說法是陽氣最盛的時間是午時三刻(現代說法是正午陽氣最盛), 古代行斬按時辰斬首, 是指對重犯或十惡不赦者, 選定午時三刻開刀, 死后連鬼都不能做。 一般的斬刑可在正午時間斬首, 可讓其有鬼可做

之所以《拍案驚奇》《今古奇觀》等古代小說, 描寫行刑的每個殺人細節, 都是寫在午時三刻對罪犯進行問斬, 也就是說在這個時間段, 都是古代全國行刑統一的法定時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