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从“司母戊鼎”到“后母戊鼎”

作者/楊召坤 本文系騰訊獨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2011年3月中上旬, 媒體先后報道了“司母戊鼎”將正式更名“后母戊鼎”的消息, 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要想知道這其中的玄機, 就得先說說我國最早的漢字——甲骨文。 通過研究, 專家發現甲骨文中有正反并存的現象, 就是說, 一個字可以正寫, 也可以反寫, 正寫反寫都可以。 在商代的文字中, “司”字與“后”字也遵循甲骨文的這一規律。

具備了上面的知識, 再來看司母戊鼎上的“司”字, 就可以理解:此字讀“司”, 還是讀“后”, 從古漢語的研究角度來看, 都是可以的。

但是, 若是站在考古學出發,

“司母戊鼎”的名字就有不妥之處。 因為殷商時期的青銅鼎命名的共同點是都以名詞或名詞性詞組命名, 而司母戊鼎的命名, 卻是以“祭祀母親戊”這一動詞性詞組命名, 顯然不倫不類。 改為后母戊鼎就成為以名詞性詞組命名, 含意是:為紀念母后戊而鑄造的大鼎, 這就符合命名規律了。

那么, 為什么“司母戊鼎”改為“后母戊鼎”會引起這么廣泛的關注呢?這與它傳奇的歷史密不可分。

后母戊鼎出土于兵荒馬亂的日軍侵華戰爭期間, 幾經戰亂, 險些落入日寇魔爪。 這期間, 多虧了吳培文一家人本著一顆愛國之心, 與侵華日寇斗智斗勇, 國寶才得以在和平年代重見天日, 向我們彰顯燦爛的殷商文化, 續寫華夏歷史的傳奇。

1939年3月, 河南安陽武官村的吳培文的叔伯哥哥吳希增在野地里探寶, 探桿探到13米時, 碰上了堅硬的東西, 挖出來一看, 頭上帶著銅銹。 當晚, 他找了十七八個人, 趁著夜幕動工挖掘, 為了防備日本人發現, 到天亮再用原土封住洞口。 第二天晚上, 挖掘隊伍擴大到40多個村民, 連挖了三個晚上, 抬上來一個銅銹斑斑的龐然大物, 這正是震驚后世的青銅器國寶后母戊鼎。

早在1937年11月, 安陽就被日寇占領。 后母戊大方鼎出土后, 秘密運回村中, 暫時埋到了吳培文的院中, 用柴草偽裝好。 可很快就有人走漏消息, 向當時駐東營飛機場的日本警備隊隊長黑田榮報告此事。 黑田榮很快就來了吳培文家, 繞著鼎一邊轉圈一邊嘀咕“寶物!寶物!”大鼎落入了當時侵華日軍的眼中。

日本人走了, 吳培文他們的心也提起來了, 再留著鼎, 可能性命難保。 一番商量后, 他們找來了北平的大古董商肖寅卿“看貨”, 打算賣掉。 肖寅卿來了后, 出價20萬大洋, 卻要求將大鼎分割成幾大塊裝箱。

據資料記載, 農民們還真用鋼鋸、大鐵錘, 趁著夜深人靜分割大鼎。 雖然是受了20萬大洋的誘惑, 但畢竟越砸越覺得作孽, 吳培文阻止大家再砸下去, 大家橫了一條心, 決心要把大鼎好好保護起來。

之后, 日本人連續派兵進村搜寶。

第一次, 日軍100多人將吳家大院翻了個底朝天, 由于此時大鼎被村民重新埋入地下, 日本人終于無功而返。 日本人走后, 吳培文將大鼎轉移到了自家馬棚地下。

第二次,

日軍來了三輛大卡車, 一進村, 就架起了機關槍, 吳培文急急忙忙檢查了馬棚的偽裝, 又潑了些泔水, 成功混出了日軍包圍圈。 一直在村外待到天色擦黑, 吳培文聽到了日本人收兵的哨聲, 他立刻跑回家, 直奔西屋馬棚, 謝天謝地, 大鼎仍在。 吳培文大嘆“大爐有靈, 天助我也。 ”

這之后, 吳培文花20大洋從古玩商處買了一個青銅器贗品, 藏在自己家炕洞里。 不久以后, 日本兵和偽軍又進村了, 直撲吳家后院, 扒開吳培文的睡炕, 搶走了那個贗品青銅器。

但由于日本人仍舊盯緊了吳培文的行蹤, 要繼續搜捕他。 為了保護大鼎安全, 吳培文將大鼎秘密托付給自家兄弟, 遠離家鄉避難, 直到抗戰勝利才回到安陽。 吳培文等鄉親為保護國寶,

在吳家大院三次轉移埋藏地, 最終將其埋藏在吳家大院東屋, 免遭日寇掠奪。

1946年6月, 當時的安陽政府一位“陳參議”打探到大鼎的下落, 他勸說吳培文等人把大鼎上交政府。 時任安陽縣古物保存委員會主任陳子明和國民政府安陽縣縣長姚法圃帶著一班警察, 將大鼎從吳家大院東屋挖了出來。 這一事件登載于當時的《民生報》:“7月11日夜派隊并商得駐軍X部之協助, 至該村掘至終夜, 于天明12日早晨將古爐用大馬車運縣存放古委會內。 ”此文中“古爐”即后母戊鼎。

曾任國立中央研究院院長的蔡元培先生倡議創建的國主中央博物院(今南京博物院)通過收購、撥交、發掘, 集中全國第一流珍品約二三十萬件, 其中便包括后母戊鼎。

1948年,大鼎在首都南京首次展出,據記載,蔣介石曾親臨參觀,大鼎轟動了整個南京城。

1949年國民黨撤往臺灣時原有意將大鼎運往臺灣,但由于大鼎過于沉重,大鼎流落在南京飛機場,后被解放軍發現,轉移到南京博物院。1959年中國歷史博物館建成,后母戊鼎從南京調往北京,成為鎮館之寶,并一直存于國家博物館。成為了中國國家的鎮國之寶。

2005年,大鼎回歸安陽“省親”,已經83歲的吳培文在殷墟門口,時隔59年終于再次與大鼎見面。老人一直覺得,保護了大鼎沒有落在日本人手中,是他一生之中做得最有價值的一件事。那一天,作為大鼎的發現人和保護人,他被特許可以撫摸大鼎。

吳培文用手撫摸后母戊鼎,一雙眼睛不禁淚眼婆娑,他頓時感慨萬千,“分別時兵荒馬亂,再見時國富民強”。

商務合作:Tel:15117934836 QQ:762993961

投稿請發[email protected](有償)

1948年,大鼎在首都南京首次展出,據記載,蔣介石曾親臨參觀,大鼎轟動了整個南京城。

1949年國民黨撤往臺灣時原有意將大鼎運往臺灣,但由于大鼎過于沉重,大鼎流落在南京飛機場,后被解放軍發現,轉移到南京博物院。1959年中國歷史博物館建成,后母戊鼎從南京調往北京,成為鎮館之寶,并一直存于國家博物館。成為了中國國家的鎮國之寶。

2005年,大鼎回歸安陽“省親”,已經83歲的吳培文在殷墟門口,時隔59年終于再次與大鼎見面。老人一直覺得,保護了大鼎沒有落在日本人手中,是他一生之中做得最有價值的一件事。那一天,作為大鼎的發現人和保護人,他被特許可以撫摸大鼎。

吳培文用手撫摸后母戊鼎,一雙眼睛不禁淚眼婆娑,他頓時感慨萬千,“分別時兵荒馬亂,再見時國富民強”。

商務合作:Tel:15117934836 QQ:762993961

投稿請發[email protected](有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