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豆瓣9.0高分《我不是药神》:这仿制药究竟是救命,还是害人?

似乎這兩天, 整個朋友圈都被《我不是藥神》而刷屏了。

回頭看自己和身邊的朋友, 不是在看《藥神》, 就是在去看《藥神》的路上。

這部電影之所以能夠燃其許多觀眾的點贊和支持, 無疑是因這部電影的現實題材。

無論是里面的白血病患者, 還是患者親屬, 又或者是藥販、制藥廠家、醫療工作人員。

都圍繞著一個問題:這仿制藥, 究竟應不應該存在?

前些天, 小康醫生就從患者、患者家人, 醫療工作人員這幾個角度去思考, 這仿制藥以及我國看病貴究竟存在怎么樣的趨勢。

有很多粉絲并不明白, 為什么這些正規的藥廠就不能降低藥價?為何我國市場允許正版藥存在高價?

在面對這些救命藥, 憑什么藥企還要將價格定為“天價”?

實際上, 當初“陸勇事件”爆發后, 知乎上就有一個很棒的回復:

“這些靶向藥之所以昂貴要賣幾萬元, 那是因為你能買到的已經是第二顆藥了, 第一顆藥的價格確是數十億美金。 ”

畢竟對藥企而言, 新藥的制作, 不僅僅涉及到至少十幾億美金的投資, 更多還是精力和物理。 一種新藥的產生, 從理論階段構效關系的研究, 到合成路線的規劃, 再到開發制藥工藝, 藥代動力學和毒理學的炎癥, 劑型的選擇, 最后將藥品研制出來。

這個階段才僅僅是第一步, 之后就是漫長的臨床數據研究和調查。 在這研究過程中,

藥企還需要根據臨床反饋, 制藥工藝不斷改進。 在這個過程, 任何一個小環節的出錯, 都可能會造成前功盡棄。

等到臨床研究結束后, 藥企又要面對新藥注冊這個大難題。 一份新藥的注冊材料, 有的更是達到十多萬頁, 雖說我國藥監局審計時間最短可達到4個月, 但實際上還是有不少新藥注冊長達數年。

「仿制藥」究竟是在救人, 還是在害人?

然而仿制藥完全拋開了這些研發成本, 省下了這10余年的時間和財力。 雖說它們對于患者帶來的希望, 但無疑給這些藥企帶來極大的成果竊取。

若不給專利藥壟斷機會, 讓藥企看到新藥的暴利機會, 那么藥企還能有動力區繼續研發新藥呢?制藥哪來的創新和進步呢?

難道窮人就只能吃高價藥嗎?

非也!

專利藥并不會一直貴下去, 降價一般存在這三種途徑:

第一, 新藥專利期限過了

由于藥物的特殊性, 政府對新藥的專利保護一般是20年, 但這20年有10年藥物還在開發階段。 因此當這類專利藥上市的時候, 20年專利保護期就已經過了一半。

這也就意味著新藥要想真正壟斷市場, 也就只有幾年。 一旦過了專利期, 那么仿制藥就會大量進入, 極大壓低藥價。

例如電影中的格列衛, 在2013年專利到期后, 國內仿制藥剛進入市場時, 售價就4000元一個月, 隨著醫保的改革, 以及零關稅的實施, 現如今價格降到了1000元一個月。 從原先的3萬元降到了千余元, 這無疑是給患者一個極大的希望。

第二, 國內立法, 強制許可

要說藥品強制許可,

印度是最為純熟的國家。 在1970年, 印度頒發了專利法, 不承認西方藥品專利, 也不保護藥物成分。 同時在2013年, 針對諾華新型抗癌藥格列衛的專利, 印度最高法院駁回請求。 這被被強制許可的制藥公司, 最終在印度的法院和裁判機構敗訴。

而巴西、泰國和南非等艾滋病較為嚴重國家, 政府都會強制許可, 在本國提供便宜的治療艾滋病藥物。

第三, 藥價談判

若強制許可以及專利期限快到了, 各國政府就會通過國內的市場趨勢來與藥方進行談判, 確定最為合適的價格。

我國國家藥價談判, 是根據醫保基金出面, 將十幾種抗癌靶點藥在通過兩年的談判, 最終實現了大幅度的藥價下降并進入醫保范疇。

也許, 這類藥物對于巨大的市場需求,

或許是杯水車薪。

全民醫保究竟如何實施, 以及實施后效果至今都是一個未知數。

因此通過這部電影, 我們能看到這些救命藥在面對沒有醫保覆蓋的人群, 究竟是怎樣一場生離死別、悲歡離合?

若在平時, 我們自然會支持知識產權保護。 但一旦面臨這生與死的關鍵時刻, 這個就難以統一。 沒有一方是完全非黑即白, 大多數都有自己的無奈和苦衷。

正如電影徐崢飾演的藥販, 在審判時所說:“他們吃不起天價的進口藥, 他們就只能等死, 甚至是自殺。 ”

但也如程勇最后所說, “我相信今后會越來越好的, 希望這一天早點到吧, 我相信我們的國家會慢慢變好。 ”

沒有神的光芒, 你我生而平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