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宋朝为何如此弱?大学者一句话,道破真因

對於宋朝, 有人認為它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繁榮、文化最昌盛、知識份子最自由的朝代, 也有人認為它是中國歷史上軍事最軟弱、外交最屈辱、農民起義最多的朝代。 從某種角度上說, 雙方講的都是事實, 那麼為什麼經濟文化那麼發達的宋朝卻有著如此不相符的命運呢?看看宋朝人對諸葛亮的評價就知道了。

著名的宋朝理學家朱熹在他的大作《近思錄》裡摘錄了對諸葛亮的一段評價, 說:"孔明有王佐之心, 道則未盡。 王者如天地之無私心焉, 行一不義而得天下, 不為。 孔明必求有成而取劉璋。 聖人甯無成耳,

此不可為也。 若劉表子琮, 將為曹公所並, 取而興劉氏, 可也。 "

翻譯成白話大概就是說:諸葛亮有興複漢室的大義之心, 但是在道這方面沒完全盡天理(所以失敗了)真正的王者應該毫無私心, 可諸葛亮為了幫助劉備有所成就居然幫他去搶同宗室的劉璋, 是不義之舉。 像劉琮那種即將被曹操吞併的, 倒是可以搶一搶。

這是什麼邏輯?且不去批判朱熹的“道德決定論”(畢竟古人嘴上都愛這麼說)就光從道德的角度講:搶劉璋這種"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的昏主就是搶, 就是不義, 搶人家劉琮剛死了爹孤兒寡母的地盤就不是搶?就不是不義了嗎?典型的雙標。 更何況,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無論荊州還是益州從當時的法理上說都是屬於漢獻帝的,

劉備諸葛亮興複漢室, 替天子除了劉璋這個割據一方的"亂臣賊子", 反而應該符合當時的"義", 怎麼能說是不義?

當然朱熹他們如果從劉備沒有天子授權這個角度說他"不義"還比較符合古代的道德, 但那樣的話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反而是當時最"官方正義"的一方, 朱熹怎麼不去替曹操翻案呢?

由此可見, 用"義"或"不義"作為標準去判斷國家大事的取捨往往是會陷入死胡同的。 作為理學集大成者, 朱熹的想法基本上可以代表宋朝主流知識份子的意見, 就是因為宋朝有這麼一幫不顧實際、空談道德、天天拿一個"義"字綁架他人, 王安石的變法才變成了黨爭, 一個發達繁榮的朝代卻屢遭侵略, 終致滅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