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竟然是疱疹病毒作怪,阿尔茨海默病的关键或许找到啦

老年癡呆, 阿爾茨海默病, 漸進性發展的中樞神經系統致死性退行性疾病,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 這種疾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 2015年在全球已有4680萬患者, 按現在速度來推算, 2030年將有7470萬患者。 預計2050年患者數將超過1.3億, 僅美國就將為此每年付出1萬億美元的相關費用。 許多科研機構和藥企為攻克阿爾茨海默病付出了巨大精力和財力, 卻久攻不下。 此前, 有企業曾投入90億美元研製治療藥物, 最終宣佈失敗。 那次事件也促使研究者思考, 是不是把方向搞錯了呢?

從目前對阿爾茨海默病的認識來看, 已經確認的相關病理變化主要是β澱粉樣蛋白增加、Tau蛋白過度磷酸化導致的神經纖維纏結、神經突觸改變、神經元死亡、大腦萎縮,

其中β澱粉樣蛋白被認為是阿爾茨海默病的禍首。 因此, 藥物研發的方向也集中在如何清除β澱粉樣蛋白上。 但已有的藥物目前只能控制病情演進, 卻不能逆轉症狀。 這讓研究者思考, 如果不能清除β澱粉樣蛋白這個病變結果, 也無法控制形成這個改變的誘因, 那麼, 阿爾茨海默病的攻克就會遙遙無期。

就在人們對阿爾茨海默病一籌莫展之際, 2018年6月22日, 重磅研究成果發佈了。 《細胞》雜誌線上發表了一項利用大資料方法得出的最新研究結論, 病毒感染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潛在病因, 元兇是人類皰疹病毒HHP。

這一成果旋即被包括《紐約時報》在內的媒體報導, 並引起了熱烈的討論。

在這項研究中, 科學家對大腦樣本進行了DNA和RNA分析, 這兩項測試, DNA分析用來瞭解遺傳信息;RNA測定用來分析基因表達。 樣本數量為944個, 其中622個是阿爾茨海默病患者, 322個來自健康的捐獻者。

研究結果發現,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與健康人的基因表達模式有明顯的不同, 而這些改變與病毒感染有關。 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腦樣本中發現人類皰疹病毒HHP6A和HHP7的水準明顯上升, 是這些病毒的影響帶來阿爾茨海默病的許多症狀。

這項研究的意義是發現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機制, 也許是病毒感染後在人體內潛伏, 並在人體免疫機能衰弱的時候, 病毒意外地突破血腦屏障,

病毒可能觸發大腦中的免疫反應, 啟動了阿爾茨海默病基因, 從而帶來相關的症狀。

如果這個機理最終能夠在其他後續研究中得到證實, 那是對整個阿爾茨海默病研究和藥物研發領域的顛覆性發現, 這將把研究的視線移向尋找大腦潛在的病毒、細菌、寄生蟲等感染上去, 針對感染來研發藥物。 值得一提的是, 2018年4月就已有來自中國臺灣的研究結果, 在3000多研究物件中發現, 在感染皰疹病毒的患者中, 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是對照組的2.6倍, 在使用抗病毒藥物的群體中, 這個風險則降低了90%, 這兩項研究結果是可以相互映證的。 研究者表示, 雖然目前的證據還不能證明病毒感染直接導致阿爾茨海默病,

但已有研究已清楚表明病毒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他們的另一篇論文將在下月發表, 對此進行更深入探討。 這是一項諾貝爾獎在招手的研究, 加油。

愛誰, 就把健康傳給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