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晚清一種賭博形式與科舉考試有關,造就大批富豪

晚清的賭博形式“闈姓”, 亦稱“蔔榜花”。 “闈”是舊時對科舉考場、試院的稱謂, 如秋闈、春闈。 “榜”, 即榜眼, “花”, 即探花。 它主要盛行於廣東、澳門、香港、廣西、上海等地。

“闈姓”興起于道光末年, 最初僅僅是一種民間賭博形式。 1861年, 廣東的士紳向官方提交了開辦“闈姓”賭局的申請並獲批准, 由此發展成為經官方認可、開賭局收票的合法賭博形式。

《番禺縣誌》記載, “闈姓”最開始的時候是以文武鄉試榜中的姓氏為賭,後來逐漸發展到會試榜,以至於所有榜單皆可賭之。


“闈姓”遊戲券。

每次在考試之前開賭, 主持者先刊登數十個姓氏,令人擇二十姓為一票,取一千票為一薄。

到放榜之後,其票與榜單上姓氏相合最多者是為頭票,次曰二票,再次曰三票,中者可得利60倍 ,三票以下則無所得。

“闈姓”以小搏大,每到考試之年,賭注不下數百萬兩白銀,在所有類似行業中可謂是最大的。

光緒初年的《申報》記載了這類賭博“盛況”, 在每屆文武鄉試、會試、童試之時,先以八十姓刊單發賣,令買者圈出二十姓。 待考完放榜以後,核對在這二十姓之中中了多少個,以定輸贏。 比如二十姓全中,那就是彩。 若無全中者,則以中多者為贏。 如十六姓、十五姓、十四姓,即可定頭彩、二彩、三彩之數。


晚清廣東賭風盛行。

“闈姓”使得承辦的商人大獲其利, 造就了“闈商”這一特殊的群體。 他們以“闈姓”為手段,

積累了巨額財富, 在廣東佔據了重要的地位。

廣東香山人劉學詢, 家裡本來很貧窮, 但自承辦闈姓以來, 不久便成富商巨賈。 後又廣置良田, 經營房產, 大興土木, 歷數年之久, 仍未告竣。 其女又與前兩廣總督盧坤的孫子聯姻。

劉學詢還開設錢莊、自來水廠、飯店等產業, 還聯合省中各鉅賈, 設立商務局, 儼然成為廣東商界領袖。


劉學詢手跡。

承辦“闈姓”多年, 劉學詢的金錢勢力足以左右科舉士子的成敗及官吏的升遷。 督撫對他都不能小覷。

甲午戰爭前後, 廣東巡撫馬丕瑤請劉學詢募兵練軍, 以補兵力不足, 並委其總理一切事務;李瀚章、李鴻章之時, 劉學詢先後成為其幕僚;清廷更是授劉學詢道員銜, 與慶寬等赴日, 刺殺康有為和梁啟超。

清末民初, 劉學詢更是積極謀劃兩廣獨立。 及至惠州起義, 孫中山遣人“持密函至滬訪劉求助鉅款, 並約與合作”;並言“或稱總統, 或稱帝王, 弟決奉足下當之, 故稱謂由足下裁決”。


晚清街頭賭博。

由於“闈姓”賭博是利用考試來進行的, 參加考試的人和考試的結果, 直接影響到賭博者的利益。 賭商們為了獲取更多的收益而無所不用其極, 如設法拉攏、賄賂考官, 對考生進行威脅、恫嚇。 更為可怕的是如果主考官、閱卷老師也參加了闈姓賭博, 那公正的科舉考試又能有什麼好結果呢?

等到官府意識到“闈姓”的危害,已經到了有禁不止的地步。 科舉考場所沾染的賭風,烈烈勁吹,日盛一日。 其後受病漸深,遂入膏肓,難以救治。

1905年, 清政府下令廢除科舉考試, 利用科舉考試下注的闈姓賭博活動也隨之銷聲匿跡。

參考文獻:趙利峰《晚清粵奧闈姓問題研究》, 蔣坤《“闈姓”賭博與晚清廣東社會》, 安廣祿《科舉考試與賭博》

(“小歷史”作者申向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