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賣米》文中父輩們在農村經歷的苦90後無法想像

曾獲得北京大學文學大賽一等獎的《賣米》(點擊最下方“閱讀原文”),

最近在朋友圈重新火了起來,

許多人從中看到了自己或父輩的童年。

“作者飛花, 北大才女。

原名張培祥, 1979年生於湖南醴陵一個山區農戶,

自小於貧寒中刻苦學習,

1997年考入北京大學法學院。 2001年攻讀法學碩士。 2003年非典期間患白血病,

三個月後, 年僅24歲的張培祥去世”。

除了“賣米”,

文章中提到的農村生活場景放水、插秧、曬穀、挑籮筐

能否讓你想起

童年時父輩們的不容易?

01 放水

“天剛濛濛亮, 母親就把我叫起來了去趕場賣米,

弟弟想去但不能去, 要留在家裡放水。

這裡的“放水”又叫放水救秧。

一年的收成如何, “放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放水, 一般指的是梅雨時節大雨傾盆之後, 秧田裡水滿了, 溝渠漫了, 農民伯伯們放水救秧, 這是農人雨後的第一件事。

02 趕場

“我挑起那擔輕的大米, 跟著母親出了門。

趕場的地方離我家大約有四裡路。 ”

年輕人可能不清楚趕場是什麼意思,

不過說到趕集大家就一定不陌生。

趕場, 又叫趕集, 是中國民間風俗。 南方很多省份叫"趕場", 北方叫"趕集", 雲南叫"趕街", 嶺南一帶叫"趕務"。 各地叫法不同。

03 種田

“我不敢再說, 我知道種田有多麼累。

光說夏天放水, 不就把爹給病倒了?”

不管是以前用牛犁田、人工插秧,

還是現在有了犁田的拖拉機和收割機,

種田都是一件辛苦且過程漫長的事。

你小時候有沒有跟在父輩屁股後面, 在泥田裡飛奔?

種田的第一步是犁田, 犁田就是用犁耕地。

接著是育秧, 也就是培植水稻的幼苗。

插秧, 指將秧苗栽插于水田中, 或指把水稻秧苗從秧田移植到稻田裡。

之後就是田間管理, 比如防蟲, 爭取讓水稻生長好, 增產。

04 曬穀

稻穀從種植到收穫需要好幾個月,

收割回來還不算完成,

從穀子到大米還有曬谷、輾米等步驟。

等水稻成熟的時候就可以收割、脫粒了。

儲藏穀子前的最後一步是曬穀, 稻穀收穫回來要儘快曬乾, 不然悶著就會發芽。

這種老式的輾米機一定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

05賣農副

“因為我家的米好, 大家都過來看,

但誰也不肯出到一塊一,

母親歎了口氣:還不知道賣得掉賣不掉呢。

就跟小說裡的母親賣米拿錢買藥一樣,

現在很多農人會把富餘的大米拿到市集上賣掉,

從而換取一些錢補貼家用。

沒有電子秤的時候, 賣米最常用到的就是秤桿。

小時候, 除了賣米, 賣柴和雞蛋的也在集市上很常見。 那時候, 一捆柴火, 一篼雞蛋, 或許就是一個家庭很長時間的開銷。

賣柴翁。

那時候的雞蛋沒有現在那麼繁雜的包裝。

06 挑籮筐

“母親也沒有再說什麼,

挑起那擔輕的跟在我後面, 踏上了回家的路。 ”

我們在超市里看到的大米都是包裝精美的,

其實穀子在被收購之前一般都是用籮筐裝。

籮筐, 一種用竹篾編制的圓形篾製品。 豐收時節, 農民伯伯都是用籮筐把糧食從地裡挑回家。

“培祥生前曾有翻譯和編寫作品出版,

並有小說、散文發表。

文中描述場景皆是作者的親身經歷。

原來, 有的人, 活著,

就已經筋疲力盡…

祈願天堂沒有貧苦、憂慮,

她可以盡情綻放, 芳華永駐。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