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江底埋藏萬件寶貝,真實版盜墓筆記輪番上演,一切都是因為他…

上月20日,

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又有豐碩成果。

在2018年度考古發掘中,

這處張獻忠的沉銀遺址共有12000餘件文物出水。


雖然張獻忠已死去近四百年,

但他留下的寶藏, 仍攪動著風雲。

早在2015年, 彭山公安機關破獲大案,

打掉盜掘文物犯罪團夥10個,

破獲盜掘古文化遺址、倒賣文物案件328起,

抓獲犯罪嫌疑人70名,

涉案文物交易金額達3億元。

驚天大案的背後, 是岷江邊狂熱的發財夢:

有人一夜暴富, 有人葬身江底, 有人鋃鐺入獄。

那麼這期推送中,

小編就帶您瞭解一下

張獻忠江口沉銀的來龍去脈

1

在上世紀40年代,

江口地區就曾發現漢代崖墓等文物, 偶爾也有因挖沙、捕魚發現的金銀, 但散碎的線索並不能表明此處有考古發掘的必要。

2011年, 施工隊在河床挖沙時, 又挖出了文物。 巨大的利益誘惑著盜寶人紛至遝來。 一些當地村民, 甚至利用潛水衣金屬探測器等專業設備, 夜間潛入河道, 盜挖文物。

在江口鎮一些村民一夜暴富。 甚至購買了豪車別墅。 這吸引著更多人加入盜寶行列。 考古發掘迫在眉睫。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2011年因為采沙, 起哄搶東西就被關注到了。 關注到了以後, 當時是受四川的經濟條件, 還有我們的設備、技術、人員, 因為內水考古從來沒有做過。 另外對水下的情況還不是很清楚, 所以說我們經過了應該說認認真真追蹤這幾年,

六、七年, 我們在去年下半年才最終決定大膽的一試。 但最開始我們想的是, 比方說能夠出幾個銀錠, 出金冊有一個兩個, 我們覺得就心滿意足了。

2016年, 四川眉山市江口鎮這個地方頻頻被媒體關注。


當地媒體拍攝百姓“挖寶熱”

四川省公安機關經過近兩年的縝密偵查, 破獲了一起特大盜掘古文化遺址文物案, 追回各類文物千餘件, 涉案文物交易金額達3億元。

這些被盜挖的文物就來自眉山市江口鎮的岷江河底。

在被倒賣的文物中間, 有一枚金印一手就賣出了800萬元

被盜挖的甚至還有存世罕見的西王賞功貨幣, 在某大型拍賣會上, 金制西王賞公幣曾拍出230萬元天價。

高等級文物的現身, 再加上四川省一直流傳著江口埋有寶藏的傳說,

種種跡象都表明江口鎮地區的岷江河段, 一定埋藏著一段不同尋常的歷史。 很快中國國家文物局批准了對江口地區的考古發掘。

那麼這些級別之高以及種類之全面的文物是屬於誰的呢?

2

張獻忠畫像

明末清初時期, 和李自成齊名的農民起義軍領袖張獻忠攻破成都, 以成都為西京, 登基成為大西皇帝。 傳說, 張獻忠在戰爭中獲得了大量的奇珍異寶, 然而隨著大西國的滅亡, 這筆巨額的財富也不知所蹤。 從此以後以後在四川, 圍繞著張獻忠的藏寶之地就開始流傳著許多傳說和猜想。

石牛對石鼓, 銀子萬萬五,

誰能識得破, 買盡成都府。

這首童謠也一直在當地流傳了數百年......

沉銀遺址

據記載, 1938年, 川軍將領幸蜀峰就意外得到張獻忠的藏寶圖, 開始在成都望江樓下的錦江河底開挖寶藏, 結果並沒有發現想像中的金銀, 只出土少量的銅錢和一頭石牛。 石牛的出現似乎印證了石牛對石鼓、銀子萬萬五的童謠, 不過也有人說, 石牛很有可能是當年李冰治理都江堰的時候, 用來鎮住水患的。 寶藏雖沒有挖到, 卻讓越來越多的人更加好奇張獻忠巨額的財富到底去了哪裡。

高大倫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

2011年因為采沙、起哄搶東西, 遺址就被關注到了。 關注到了以後, 當時是受四川的經濟條件, 以及我們設備、技術、人員的限制, 因為內水考古從來沒有做過;另外, 對這個水下的情況還不是很清楚,

所以說我們經過了六、七年認認真真的追蹤, 在去年下半年, 才最終決定大膽的一試。 但最開始我們想的是能夠出幾個銀錠、金冊, 有個一個兩個, 我們覺得就心滿意足了。

發掘出水的鐵刀等兵器

令考古工作者沒有想到的是, 結果大大出乎他們的意料, 經過兩個多月水下考古, 現場出水文物超過一萬件, 金冊、銀冊、銀錠以及戒指、耳環、發簪等各類金銀首飾, 還首次出水鐵刀、鐵劍、鐵矛等兵器, 轟動一時。

劉志岩

江口沉銀遺址發掘領隊

我們發現的文物第一就是“西王賞功”的這個大銀錢。 文獻有記載, 當時鑄造“西王賞功”的錢幣應該是賞給有功之臣的。 它當時有金、銀、銅, 鑄了三品, 我們目前發現數量最大的就是這個銀錠, 銀幣最多。 “西王賞功”的這個錢幣存世的數量特別特別的少,據我們所知館藏的,上海博物館有一枚金幣;銀幣有兩枚,一枚在上海博物館,一枚在國家博物館。

3

出土銀錠

早在2005年4月,在江口地區施工挖出的散落銀錠,當時就被木頭所包裹,而在2017年發掘出土的銀錠也有部分是裝在木頭裡的。專家稱這些木頭為木鞘,在清代文獻中就有張獻忠用木鞘藏銀,轉移財寶的說法。

木鞘藏銀

據民間的傳說,張獻忠藏寶是用原木鋸成一段一段的,然後把原木中間刨開,在裡頭挖七個洞,每個洞裡面放一個元寶,這是銀元寶,然後再把兩個木頭這麼一扣,兩頭用繩子之類的東西一紮,就變成一個裡頭藏著銀子的原木頭。然後一個人肩一扛,就扛著走了。這樣的木鞘,當年老百姓在江裡頭就能夠撈出來不少,據說還堆到了彭山縣城的城牆底下,最後堆出來都能有城牆那麼高,可見數量相當得大。

劉志岩

江口沉銀遺址發掘領隊

我們發掘出土了一根木鞘,確實它可以和文獻相佐證。第一,首先它這種加工方式很方便,不是特別複雜;第二就是它的運輸方便,人扛著就走了;第三,我覺得可能是比較隱蔽,如果白花花的銀子亮在外面,肯定有不法之徒會有想法。但是裡面的銀錠未必是固定數量的。

銀錠上印刻的字樣

除了木鞘藏銀的說法和史料記載十分吻合,專家還在出土的銀錠中發現了端倪。

鳳凰衛視主持人 王魯湘:這個中間的黑不溜秋的就是銀餅和銀錠了?

江口沉銀遺址發掘領隊 劉志岩:對。這個銀錠都是50兩的。上面銘刻的這種字,可以看到來自不同的地方。包括有雲南布政司、四川,包括有這種益陽縣的。

鳳凰衛視主持人 王魯湘:像這種銘刻了年號、重量,包括刻的匠人的名字都落在上頭,就是典型的官銀吧?

江口沉銀遺址發掘領隊 劉志岩:對,沒錯,這個就是“物勒工名”。誰鑄的誰負責,重量少了,是要殺頭的。

這些產自多個地方的銀錠暗示了什麼呢?考古人員調查了張獻忠當面的行軍路線後恍然大悟。

中國明史學會會長商傳

最早張獻忠的活動主要還是在陝西,後來從陝西發展到湖北、湖南,然後他曾經從湖南打到過廣西。他是在湖北受到了招安,最後屯兵穀城。所以,他在湖北的這個時間比較長,後來再圍剿他,就給他往四川趕,他就進入到四川去了。

長沙府天啟元年五十兩金錠

這枚長沙府天啟元年五十兩金錠是1621年長沙府上供藩王王府的歲供黃金,是已知的明代金錠中的最大錠型,存世稀少、價值極高。據推測,這很有可能是張獻忠在長沙府搶的。此外,另一枚出土的萬曆二十七年一百兩銀錠是明代稅收銀兩的稀少品種,很有可能也是在藩王府所搶。

當年張獻忠不僅沿途搶掠了大量財寶,在進軍四川後,也搜刮了不少的金銀,一時間,聚集了大量的財富。

4

1646年,形勢轉變,張獻忠決定放棄成都,攜歷年所搶的金銀財寶,率部十萬向川西突圍,不曾想在今天的眉山市江口地區遭遇伏擊。

《明史》記載,張獻忠在撤離成都之前,做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他讓部下在錦江築堤,抽幹降水,在堤壩下游的泥沙中挖出數丈深大坑,將劫掠的財寶傾倒其中,再重新決堤放水,將大坑沖平、淹沒,以此來掩人耳目。

作為一部正史,其記載讓後人信服“江口沉銀”一說,很多人都曾尋找過。

連咸豐皇帝曾經命令成都將軍裕瑞“悉心訪察,設法撈掘,酌量籌辦”,可最終卻一無所獲。從此以後在四川,圍繞著張獻忠的藏寶之地就開始流傳著許多傳說和猜想。

劉志岩

江口沉銀遺址發掘領隊

當時他走有這樣一個歷史背景:因為清軍要進來,然後他南面還有南明的武裝,因此張獻忠在成都屬於腹背受敵,所以他要進行戰略轉移。但是他打仗,為什麼要把這麼多金銀財寶都隨身攜帶?我個人的看法,他是不是當時就為了戰略轉移,把所有的家當帶上了。但是當時張獻忠本人有沒有在這個船上,那不敢說,我們只能說當時他帶的一些物資沉在這個地方了。

岷江河道裡發現的銀錠

張獻忠運輜重的船受到明朝官軍總兵楊展的攻擊,被燒毀沉入江底。明末文人筆記中記錄了這樣一個事件,江口水戰後,明軍從岷江撈出幾百萬兩金銀,而將軍楊展因這筆意外之財而一夜暴富。而清朝史料也記載了同樣的事情,幹隆年間,四川總督孫士毅奏報,在短短一年時間裡,江口村民竟然從河裡撈出了三千多兩白銀。

江口沉銀遺址

江口沉銀遺址地處幾公里長開放式的岷江河道,分佈面積超過一百萬平方米,而此次發掘的面積僅為兩萬平方米,儘管出土文物數量巨大,但專家認為,目前發現可能僅為江口沉銀的冰山一角。

可以想像 ,大西政權的巨額財富不可能只有目前出土的這些,在後續的發掘中一定還會有更為驚人的發現。歷史湮滅,文物卻永恆,它們構成了明末農民起義浪潮中的一個縮影,共同訴說著那段風雲變幻的時代。

想瞭解更多細節故事

敬請收看

於5月21日-5月25日

在鳳凰衛視中文台播出的

《紀錄・大時代》

“考古系列

本文部分內容來源於《文化大觀園》節目

輯:伊梵、豆子

“西王賞功”的這個錢幣存世的數量特別特別的少,據我們所知館藏的,上海博物館有一枚金幣;銀幣有兩枚,一枚在上海博物館,一枚在國家博物館。

3

出土銀錠

早在2005年4月,在江口地區施工挖出的散落銀錠,當時就被木頭所包裹,而在2017年發掘出土的銀錠也有部分是裝在木頭裡的。專家稱這些木頭為木鞘,在清代文獻中就有張獻忠用木鞘藏銀,轉移財寶的說法。

木鞘藏銀

據民間的傳說,張獻忠藏寶是用原木鋸成一段一段的,然後把原木中間刨開,在裡頭挖七個洞,每個洞裡面放一個元寶,這是銀元寶,然後再把兩個木頭這麼一扣,兩頭用繩子之類的東西一紮,就變成一個裡頭藏著銀子的原木頭。然後一個人肩一扛,就扛著走了。這樣的木鞘,當年老百姓在江裡頭就能夠撈出來不少,據說還堆到了彭山縣城的城牆底下,最後堆出來都能有城牆那麼高,可見數量相當得大。

劉志岩

江口沉銀遺址發掘領隊

我們發掘出土了一根木鞘,確實它可以和文獻相佐證。第一,首先它這種加工方式很方便,不是特別複雜;第二就是它的運輸方便,人扛著就走了;第三,我覺得可能是比較隱蔽,如果白花花的銀子亮在外面,肯定有不法之徒會有想法。但是裡面的銀錠未必是固定數量的。

銀錠上印刻的字樣

除了木鞘藏銀的說法和史料記載十分吻合,專家還在出土的銀錠中發現了端倪。

鳳凰衛視主持人 王魯湘:這個中間的黑不溜秋的就是銀餅和銀錠了?

江口沉銀遺址發掘領隊 劉志岩:對。這個銀錠都是50兩的。上面銘刻的這種字,可以看到來自不同的地方。包括有雲南布政司、四川,包括有這種益陽縣的。

鳳凰衛視主持人 王魯湘:像這種銘刻了年號、重量,包括刻的匠人的名字都落在上頭,就是典型的官銀吧?

江口沉銀遺址發掘領隊 劉志岩:對,沒錯,這個就是“物勒工名”。誰鑄的誰負責,重量少了,是要殺頭的。

這些產自多個地方的銀錠暗示了什麼呢?考古人員調查了張獻忠當面的行軍路線後恍然大悟。

中國明史學會會長商傳

最早張獻忠的活動主要還是在陝西,後來從陝西發展到湖北、湖南,然後他曾經從湖南打到過廣西。他是在湖北受到了招安,最後屯兵穀城。所以,他在湖北的這個時間比較長,後來再圍剿他,就給他往四川趕,他就進入到四川去了。

長沙府天啟元年五十兩金錠

這枚長沙府天啟元年五十兩金錠是1621年長沙府上供藩王王府的歲供黃金,是已知的明代金錠中的最大錠型,存世稀少、價值極高。據推測,這很有可能是張獻忠在長沙府搶的。此外,另一枚出土的萬曆二十七年一百兩銀錠是明代稅收銀兩的稀少品種,很有可能也是在藩王府所搶。

當年張獻忠不僅沿途搶掠了大量財寶,在進軍四川後,也搜刮了不少的金銀,一時間,聚集了大量的財富。

4

1646年,形勢轉變,張獻忠決定放棄成都,攜歷年所搶的金銀財寶,率部十萬向川西突圍,不曾想在今天的眉山市江口地區遭遇伏擊。

《明史》記載,張獻忠在撤離成都之前,做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他讓部下在錦江築堤,抽幹降水,在堤壩下游的泥沙中挖出數丈深大坑,將劫掠的財寶傾倒其中,再重新決堤放水,將大坑沖平、淹沒,以此來掩人耳目。

作為一部正史,其記載讓後人信服“江口沉銀”一說,很多人都曾尋找過。

連咸豐皇帝曾經命令成都將軍裕瑞“悉心訪察,設法撈掘,酌量籌辦”,可最終卻一無所獲。從此以後在四川,圍繞著張獻忠的藏寶之地就開始流傳著許多傳說和猜想。

劉志岩

江口沉銀遺址發掘領隊

當時他走有這樣一個歷史背景:因為清軍要進來,然後他南面還有南明的武裝,因此張獻忠在成都屬於腹背受敵,所以他要進行戰略轉移。但是他打仗,為什麼要把這麼多金銀財寶都隨身攜帶?我個人的看法,他是不是當時就為了戰略轉移,把所有的家當帶上了。但是當時張獻忠本人有沒有在這個船上,那不敢說,我們只能說當時他帶的一些物資沉在這個地方了。

岷江河道裡發現的銀錠

張獻忠運輜重的船受到明朝官軍總兵楊展的攻擊,被燒毀沉入江底。明末文人筆記中記錄了這樣一個事件,江口水戰後,明軍從岷江撈出幾百萬兩金銀,而將軍楊展因這筆意外之財而一夜暴富。而清朝史料也記載了同樣的事情,幹隆年間,四川總督孫士毅奏報,在短短一年時間裡,江口村民竟然從河裡撈出了三千多兩白銀。

江口沉銀遺址

江口沉銀遺址地處幾公里長開放式的岷江河道,分佈面積超過一百萬平方米,而此次發掘的面積僅為兩萬平方米,儘管出土文物數量巨大,但專家認為,目前發現可能僅為江口沉銀的冰山一角。

可以想像 ,大西政權的巨額財富不可能只有目前出土的這些,在後續的發掘中一定還會有更為驚人的發現。歷史湮滅,文物卻永恆,它們構成了明末農民起義浪潮中的一個縮影,共同訴說著那段風雲變幻的時代。

想瞭解更多細節故事

敬請收看

於5月21日-5月25日

在鳳凰衛視中文台播出的

《紀錄・大時代》

“考古系列

本文部分內容來源於《文化大觀園》節目

輯:伊梵、豆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