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能讓西安人放下面碗的只有涼皮了

在西安, 能讓性情豪爽的關中大漢拿得起放不下的東西不多, 面碗是其中之一。 油潑面、漿水面、削筋面、蘸水面、biangbiang面, 五花八門的麵條輪番上陣, 連吃幾個月仍覺得意猶未盡。

老陝吃面近乎一種儀式, 其重要程度和餃子之於大部分北方人差不多, 離家歸鄉要咥一碗, 生日當天要咥一碗, 招待遠道而來的朋友更要用一碗油香酸辣的麵條以示誠摯, 如果是自家擀的麵條、熬的油潑辣子則更顯鄭重。


西安的涼皮, 身段柔軟, 像秀麗娘子

麵條簡單, 臊子也沒有蘇式面杭幫面那麼多精細花頭, 但是落到胃裡沒什麼虛招,

給人一種腳踏實地的安全感。 這跟西安人淳樸實在的性格如出一轍。 如果把西安的麵條比作粗獷爽利的大漢, 那麼當地的另一種小吃——涼皮, 就是剛柔並濟的女子。

英雄難過美人關。 五月一過, 賣涼皮的小推車相繼出沒在三街六巷, 涼皮柔潤, 服服帖帖地趴在不銹鋼託盤裡, 堆疊如雪, 晶瑩如冰, 光是看一眼都覺得神清氣爽。 眼前宛如秀麗娘子的涼皮是唯一能讓老陝放下麵碗的食物, 甘願與之癡纏一整個燥熱的夏天。

1

歷史的緣故, 西安有種不怒自威的魄力, 在這種肅穆氣氛籠罩下的食物, 多多少少帶點端莊古板的氣質, 清淩淩的涼皮是難得的小清新。


西安的食物大多粗獷, 涼皮是鮮有的小清新氣質

中國人擅長賦予平凡食物一個個精彩紛呈的故事,

有些玄乎得離譜, 有些真偽參半, 涼皮屬於後者。 古籍 《三輔舊事》上記載:“太上皇不樂關中, 高祖徙豐沛屠沽酒賣餅商人, 立為新豐縣”, 當時秦人已經以餅為食, “粒食”到“粉食”的進化反映出研磨技術的成熟, 製作大米麵皮的關鍵步驟即將顆粒的大米碾成漿, 有了研磨技術的加持, 秦時出現涼皮不無可能。


圓形石磨在戰國時期開始使用, 到了秦漢時期已經趨於成熟

史上有關涼皮的確鑿記載是在清光緒年間, 西安出現了走街串巷吆喝叫賣的涼皮商販。 到了十九世紀八九十年代, 大批專賣涼皮的商販紛紛湧現, 城內隨處可見用幾張矮桌幾把矮凳組成的臨時攤點, 西安的夏天燥熱難耐,

這些涼皮攤點就是他們的綠洲。


涼皮是盛夏裡的消暑利器

一碗涼皮, 一把豆芽, 一撮黃瓜絲, 一勺油潑辣子, 幾滴老醋和料水, 拿起筷子翻兩翻, 酸辣味裹挾著沁人的黃瓜味直鑽喉嚨, 原本疲軟的胃口迅速被啟動。 夏天沒食欲?不存在的。

2

從原料上來說, 西安的涼皮有米皮和麵皮之分。


米皮


擀面皮

秦嶺以南的漢中地區盛產米皮。 北有秦嶺做屏障, 漢中地區氣候濕潤, 水源豐富, 適合稻米的生長。 製作米皮的原料通常選用秈米, 陳米為佳, 製作工序無非浸泡、磨漿、蒸制、晾涼、切條, 決定口感軟硬的是米漿的稠度。 好的米皮柔軟如巾, 幾乎不用咀嚼就能順著喉嚨滑進肚子。

以寶雞為代表的西府地區是面皮愛好者的雲集處。

陝西的面皮有洗面和不洗面之分, 多了洗面這道工序的面皮, 顏色更加白淨, 洗面留出的麵團上鍋蒸熟就是氣孔密集的麵筋;不洗面的面皮是直接在麵粉中加水調和成麵糊, 成品顏色些微偏黃, 質地更柔軟, 且無麵筋。


釀皮不經過洗面, 所以顏色偏黃, 不透明

從陝西各地的食俗來劃分的話, 涼皮的種類不勝枚舉:岐山擀面皮、安康蒸面、扶風烙面皮、秦鎮米皮、麻醬釀皮、陝北肝子釀皮、漢中熱米皮等等等等。

其中被冠以西安涼皮“四大旦角”的是秦鎮米皮、漢洲熱面皮、西安麻醬釀皮、岐山擀面皮。

3

秦鎮米皮

涼皮在陝西有很多種叫法, 如果不去刨根問底, 大多數時候指的都是秦鎮米皮。

關中地區長期流傳著兩句順口溜:“乾州鍋盔岐山面,

秦鎮穰皮繞長安”, “穰”在陝西話裡有柔軟筋道的意思, 所以秦鎮米皮在當地又被稱作“穰皮兒”。


柔軟的秦鎮米皮又被當地人稱為穰皮

好吃的涼皮, 需滿足“白、薄、光、軟、釀、香”六點, 這就要求從選米到洗面, 每一步都不能怠慢。 戶縣太平河流域的單季稻是秦鎮人的首選, 足足浸泡三小時, 磨出的米漿才能清香濃郁、筋道滑膩;蒸米皮要用竹篾, 竹篾上鋪一層籠布, 將米漿徐徐倒在籠布上, 抹勻之後厚度不足一毫米。

秦鎮米皮不僅好吃, 還具有觀賞性, 切涼皮的師傅手握一把威風凜凜的大鍘刀, “咣、咣、咣”幾下便把皮子切成筷子般粗細, 引得無數遊客盡折腰。


威風凜凜的大鍘刀

高潮在於涼皮裝碗前在紅油辣子裡美美地一蘸, 白潤的涼皮瞬間紅得透亮,香氣撲鼻的紅油順著涼皮往下滴,敢問這種赤裸裸的誘惑誰能受得了?


蘸紅油的動作最銷魂

薦店:半濟堂米皮店

地址:105縣道秦二村秦鎮北街

秦鎮米皮在西安城內遍地開花,要論味道周正,還得驅車去到距離西安半小時車程的秦鎮當地。

半濟堂是鎮上的老店,民國時期主營藥材買賣,老闆先是潛心研究陝西小吃的調味料,據說還開了一家調料廠,後來乾脆直接賣起米皮,憑著自家研製的香料水和紅油辣子,成了當地的口碑老店。

漢中熱面皮

西安很多家賣熱面皮的小店門口,都寫著“熱米皮”三個字,不少遊客看了都摸不著頭腦,漢中的涼皮到底是面做的還是米做的?

漢中面皮中的“面”指的並非是原料,當地的方言中把很細的粉末一律稱為“面面”,漢中面皮其實是指由“米磨成面”做成的皮子。

漢中的面皮比秦鎮米皮略厚,通常切成二指寬,層層疊在碗裡柔軟如巾。浸在湯汁裡的熱米皮很難像涼拌的秦鎮米皮一樣吸溜著吃,但是咀嚼起來軟糯綿密,拌上香味綿長的辣油,非得一口氣連吃三碗才覺得過癮。

薦店:小楊熱涼皮

地址:西安市鳳城二路和明光路十字西北角

鳳城二路是西安的“熱面皮”一條街,賣的都是漢中風味美食,小楊家是當中的佼佼者,從1996年開業至今已有22個年頭,面皮做得尤其好吃。

小楊家的面皮厚實,跟豆芽黃瓜和辣油攪拌在一起很有油潑面的風範。這裡的面皮細軟不失韌性,不會因為筷子翻來覆去的攪動破碎成塊。小楊家面皮好吃的秘訣在於前期米的淘洗和浸泡。淘洗乾淨的米泡上整整一夜,次日將泡米水倒掉,再換一次水就直接打漿,上鍋蒸2-3分鐘,蒸出來的面皮白得稠厚,米香四溢。

麻醬釀皮

西安坊上管“釀”叫“rang第三聲”,吃的時候拌上厚厚的芝麻醬,是“四大旦角”裡最重口的一個。

釀皮和其他涼皮最大的區別在於它不洗面,據說這是坊上的人為了表達對糧食的珍惜,他們認為漢民做涼皮時一遍遍地沖洗麵團太浪費,於是發明出這種直接用水稀釋麵粉,然後上鍋蒸熟的做法。

不洗面的釀皮蒸出來顏色略顯暗沉,吃起來也不如秦鎮米皮那麼筋道,它的優勢在於芝麻醬和辣油的合體,濃郁的醬料裹住根根釀皮,從第一口吃到最後一口都是豐滿的滋味。

薦店:盛志望麻醬釀皮

地址:大皮院西口225號

在西安,專賣麻醬釀皮的店少之又少,回坊上的盛志望麻醬釀皮店卻一賣就是百餘年。

盛氏家族從上個世紀初開始賣釀皮,當時還是走街串巷地叫賣,後來在坊上有了門店,如今是幾代人共同經營,從製作釀皮到老醋和辣油都不假手於人,別具一格的風味保留至今。

盛家的釀皮沒有配菜,沒有麵筋(因為不洗面,沒有麵團),一碗釀皮只澆上厚厚一層麻醬,相傳他們家的麻醬是一次性壓制,香味純粹,質地潤澤且濃稠;芝麻醬上再覆上一大勺油潑辣子,一點兒老醋是點睛之筆,入口滋味跌宕起伏,香辣微酸過後是似有若無的回甘,因此俘獲了眾多老客的青睞。

岐山擀面皮

岐山擀面皮是“四大旦角”裡個性最鮮明的,在製作工藝上,它多了發酵和擀制的步驟。

前一天和好的麵團,用涼水反復搓洗去麵筋,保留下濃稠的面水需靜置發酵,發酵好的面水要不斷攪動,待到面水糊化成粘稠狀之後再擀製成厚薄均勻的面片,上鍋蒸幾分鐘即可。

發酵使面皮微酸,擀制讓面皮發硬,喜歡筋道口感的人自然愛不釋口,反之則避之不及。

岐山擀面皮好吃的秘笈必須是紅燦燦、油汪汪、香辣撲鼻的油潑辣子。陝西的油潑辣子所用的辣椒主要是秦椒,辣度溫和,香氣綿長,對不嗜辣的人也很友好。


油潑辣子選用秦椒焙炒,香而不辣,是諸多陝西小吃的魂

身形細長的秦椒在當地被稱為線線辣子,幹制後焙炒出香味,研磨成稍稍粗糲的辣椒面,加入陝西本地的薄皮核桃碎、白芝麻和適量鹽,用滾油一澆,“刺啦”一聲香味驚起,既悅耳又悅目。

薦店:莫家匯八畝溝擀面皮

地址:草場坡坡上50米摩登主場西門

莫家匯的擀面皮適合大眾口味,發酵的酸味不十分明顯,質地偏軟耐嚼,最後淋在油潑辣子上的岐山醋是必殺。

他家還兼賣呱呱,呱呱是加厚版的擀面皮,口感更加筋道。來這裡可以點二合一,對選擇困難症非常友好了。

頭頭的其他推薦

朱選民大米麵皮(西木頭市總店)

地址:西木頭市與竹笆市交叉口(靠近粉巷)

盛家釀皮

地址:北廣濟街262號

雲老四涼皮

地址:金康路紅花巷16號(輕工業品批發市場對面)

天順涼皮

地址:邊西街南口(距太白印象城1.1km)

張佑堂米皮

地址:戶縣105縣道楊家老店旁

文:頭頭

圖:部分源自網路

一大口五月南京美食旅行團新鮮發售

白潤的涼皮瞬間紅得透亮,香氣撲鼻的紅油順著涼皮往下滴,敢問這種赤裸裸的誘惑誰能受得了?


蘸紅油的動作最銷魂

薦店:半濟堂米皮店

地址:105縣道秦二村秦鎮北街

秦鎮米皮在西安城內遍地開花,要論味道周正,還得驅車去到距離西安半小時車程的秦鎮當地。

半濟堂是鎮上的老店,民國時期主營藥材買賣,老闆先是潛心研究陝西小吃的調味料,據說還開了一家調料廠,後來乾脆直接賣起米皮,憑著自家研製的香料水和紅油辣子,成了當地的口碑老店。

漢中熱面皮

西安很多家賣熱面皮的小店門口,都寫著“熱米皮”三個字,不少遊客看了都摸不著頭腦,漢中的涼皮到底是面做的還是米做的?

漢中面皮中的“面”指的並非是原料,當地的方言中把很細的粉末一律稱為“面面”,漢中面皮其實是指由“米磨成面”做成的皮子。

漢中的面皮比秦鎮米皮略厚,通常切成二指寬,層層疊在碗裡柔軟如巾。浸在湯汁裡的熱米皮很難像涼拌的秦鎮米皮一樣吸溜著吃,但是咀嚼起來軟糯綿密,拌上香味綿長的辣油,非得一口氣連吃三碗才覺得過癮。

薦店:小楊熱涼皮

地址:西安市鳳城二路和明光路十字西北角

鳳城二路是西安的“熱面皮”一條街,賣的都是漢中風味美食,小楊家是當中的佼佼者,從1996年開業至今已有22個年頭,面皮做得尤其好吃。

小楊家的面皮厚實,跟豆芽黃瓜和辣油攪拌在一起很有油潑面的風範。這裡的面皮細軟不失韌性,不會因為筷子翻來覆去的攪動破碎成塊。小楊家面皮好吃的秘訣在於前期米的淘洗和浸泡。淘洗乾淨的米泡上整整一夜,次日將泡米水倒掉,再換一次水就直接打漿,上鍋蒸2-3分鐘,蒸出來的面皮白得稠厚,米香四溢。

麻醬釀皮

西安坊上管“釀”叫“rang第三聲”,吃的時候拌上厚厚的芝麻醬,是“四大旦角”裡最重口的一個。

釀皮和其他涼皮最大的區別在於它不洗面,據說這是坊上的人為了表達對糧食的珍惜,他們認為漢民做涼皮時一遍遍地沖洗麵團太浪費,於是發明出這種直接用水稀釋麵粉,然後上鍋蒸熟的做法。

不洗面的釀皮蒸出來顏色略顯暗沉,吃起來也不如秦鎮米皮那麼筋道,它的優勢在於芝麻醬和辣油的合體,濃郁的醬料裹住根根釀皮,從第一口吃到最後一口都是豐滿的滋味。

薦店:盛志望麻醬釀皮

地址:大皮院西口225號

在西安,專賣麻醬釀皮的店少之又少,回坊上的盛志望麻醬釀皮店卻一賣就是百餘年。

盛氏家族從上個世紀初開始賣釀皮,當時還是走街串巷地叫賣,後來在坊上有了門店,如今是幾代人共同經營,從製作釀皮到老醋和辣油都不假手於人,別具一格的風味保留至今。

盛家的釀皮沒有配菜,沒有麵筋(因為不洗面,沒有麵團),一碗釀皮只澆上厚厚一層麻醬,相傳他們家的麻醬是一次性壓制,香味純粹,質地潤澤且濃稠;芝麻醬上再覆上一大勺油潑辣子,一點兒老醋是點睛之筆,入口滋味跌宕起伏,香辣微酸過後是似有若無的回甘,因此俘獲了眾多老客的青睞。

岐山擀面皮

岐山擀面皮是“四大旦角”裡個性最鮮明的,在製作工藝上,它多了發酵和擀制的步驟。

前一天和好的麵團,用涼水反復搓洗去麵筋,保留下濃稠的面水需靜置發酵,發酵好的面水要不斷攪動,待到面水糊化成粘稠狀之後再擀製成厚薄均勻的面片,上鍋蒸幾分鐘即可。

發酵使面皮微酸,擀制讓面皮發硬,喜歡筋道口感的人自然愛不釋口,反之則避之不及。

岐山擀面皮好吃的秘笈必須是紅燦燦、油汪汪、香辣撲鼻的油潑辣子。陝西的油潑辣子所用的辣椒主要是秦椒,辣度溫和,香氣綿長,對不嗜辣的人也很友好。


油潑辣子選用秦椒焙炒,香而不辣,是諸多陝西小吃的魂

身形細長的秦椒在當地被稱為線線辣子,幹制後焙炒出香味,研磨成稍稍粗糲的辣椒面,加入陝西本地的薄皮核桃碎、白芝麻和適量鹽,用滾油一澆,“刺啦”一聲香味驚起,既悅耳又悅目。

薦店:莫家匯八畝溝擀面皮

地址:草場坡坡上50米摩登主場西門

莫家匯的擀面皮適合大眾口味,發酵的酸味不十分明顯,質地偏軟耐嚼,最後淋在油潑辣子上的岐山醋是必殺。

他家還兼賣呱呱,呱呱是加厚版的擀面皮,口感更加筋道。來這裡可以點二合一,對選擇困難症非常友好了。

頭頭的其他推薦

朱選民大米麵皮(西木頭市總店)

地址:西木頭市與竹笆市交叉口(靠近粉巷)

盛家釀皮

地址:北廣濟街262號

雲老四涼皮

地址:金康路紅花巷16號(輕工業品批發市場對面)

天順涼皮

地址:邊西街南口(距太白印象城1.1km)

張佑堂米皮

地址:戶縣105縣道楊家老店旁

文:頭頭

圖:部分源自網路

一大口五月南京美食旅行團新鮮發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