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競技»正文

槍興起於何時?如何能成為古代長兵的主流?

矟原名矛, 先秦時屬軍隊之“五兵”(即戈、殳、戟、酋矛、夷矛), 至漢魏時期, 矛已成為軍中的主要裝備。 大約晉代開始, 矟寫成“槊”, 又名之為“槍”, 因而馬上使矟, 即為馬矟(槊)或曰馬槍。

經過三國兩晉的積累, 矟到了南北朝時, 無論在技藝上還是理論上都趨向成熟, 出現了《馬槊譜》這樣的理論專著, 該書的編輯者乃梁簡文帝蕭綱。 遺憾的是《馬槊譜》一書已佚, 而蕭綱為該書寫的序流傳至今, 其中記曰:“馬槊為用, 雖非遠法, 近代相傳, 矟已成藝。 ”從中國古代武術的發展脈絡分析, 矟矛的興起成藝, 基本奠定了我國古代長兵器械中以槍為主的基本趨勢。

唐代軍中長兵器械, 以槍為主。 在唐代的槍技發展中, 除了“刺”外, 還出現了諸如“避槍”和“奪槍”的技能。 如同漢魏史料中記載的“空手入白刃”一樣, “避槍”、“奪槍”當是伴隨槍技發展而出現的一種武技能力。

另外, 唐代的宮廷內和民間還普遍開展一些不同於軍事活動的槍技比試。 《資治通鑒》卷一九六中記載, 唐太宗的弟弟與太子李治常領人“披氈甲, 操竹稍, 佈陣大呼交戰, 擊刺流血, 以為娛樂。 ” 唐人趙璘《因話錄》中記述其年少時“嘗與群兒戲, 以竹葦為槍”, 相互擊刺“作戰鬥之象”。 “擊刺流血”, 說明這是實戰性很強的槍技比試;“以為娛樂”, 則反映了這類活動的價值取向。

近代兵器史研究者周緯在《中國兵器史稿》中曾指出,

“劍至唐代即為後世統一之模式”, 而後世之槍亦同樣定型于唐。 ” 宋人高承編撰的《事物紀原》卷3中雲:“白乾(杆)槍, 《宋朝會要》曰矟也, 唐羽林所執, 制同槊而鐵刃, 上綴朱絲拂。 ”

鐵刃、白杆而綴紅纓, 可見後來武術中的槍式形成于唐代。 關於這一點, 有文物材料的佐證, 如敦煌莫高窟第156窟唐代壁畫中的槍式槍纓飄拂, 與第285窟西魏壁畫中所繪槍式有很大不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