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有人說薩爾滸之戰,明軍全軍覆沒的原因是天氣不好?果真如此嗎?

古人雲:天時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這三點, 明朝可以說一點也不挨邊。

先說天時:

明朝進兵時間是西元前1619年二月中旬, 此時白山黑水的東北天氣是十分寒冷的。 例如努爾哈赤首先消滅的杜松一路, 在二月二十九日大雪紛飛之際就領軍開拔。 因為嚴寒難當, 杜松在途中還下令軍中飲酒禦寒, 導致了後來的杜松大醉上陣, 埋下指揮失誤的伏筆。

一直到杜松軍與後金開打, 大雪造成的嚴寒已經導致明軍士卒嚴寒難耐, 人皆戰慄。 待到兩軍交戰, 大雪雖然停止, 可是大霧竟然生起, 咫尺之內不辨敵我。

此時杜松已經率軍中一部脫離大部隊前進殺敵, 余部就地於薩爾滸山設置大營等待, 後金軍遂趁機襲擊杜松軍留守在薩爾滸山的大營。 大霧彌漫, 薩爾滸山明軍想要用槍炮擊殺後金突擊部隊就要點火, 同時明軍營中黑火藥懼怕潮濕導致雪中使用不利, 明軍即使點火成功, 在晦暗不清的大霧之中也難以看清後金軍身影, 而火光正好給了後金軍瞄準的靶子, 後金軍遂趁機殺入薩爾滸明軍大營。

雖然杜松進攻的地點距離薩爾滸山不遠, 而且杜松也通過喊殺聲知道後金軍在攻打薩爾滸山, 但是杜松自信後金無法短時間攻克薩爾滸山, 也因為大霧不清讓杜松無法及時做出回援判斷。 後來, 後金軍攻滅薩爾滸山明軍後,

配合界凡山的八旗軍前後夾擊全殲了杜松率領的突擊隊。

再說地利:

世代生活在長白山的女真一族屬於主場作戰, 而且他們的首領努爾哈赤更是從二十五歲起兵到薩爾滸之戰的三十多年間裡常常轉戰長白山, 對於戰場上的地形地勢以及各處遠近、寬闊狹窄之地的明處暗處都了然於胸。 所以能在五天之內, 轉戰騰挪的連續與杜松軍、馬林軍、劉挺軍作戰, 且擊敗之!

再說明軍部隊輜重部隊攜帶重炮等沉重武器, 此等利器只能依賴車載才能行進, 而且交戰之時還需要從車上卸下。 通觀全盤, 無論是杜松行進的蘇子河谷還是劉挺前行的渾河河道都是山谷崎嶇, 不利於攜帶重武器的明軍大部隊行進。

卻適合輕便無後勤壓力的後金軍騎兵縱橫襲擊。 而且明軍四路大軍進兵路線都需要通過多隘口的山嶺, 這些都為後金軍設伏提供了天然的場所。 同時, 後金的首都赫圖阿拉對於明朝四路大軍的出發地點瀋陽、遼陽、寬甸以及開原、鐵嶺之地地勢相對較高, 實際上明軍是處於仰攻行軍的態勢。

最後是人和:

明朝大軍雖然號稱47萬, 實際上從全國各地徵發而來的全部加起來就有二十余萬兵馬, 用於遼東戰場的僅有十余萬。 最後楊鎬將其分兵四路後, 最多的一路只是杜松率領的大約四萬人, 最少一路只有15000人。 尤其是百戰勇將劉挺一路, 除了自帶的家兵以及臨時配備的老弱士卒1萬餘人外, 還有戰力低下的1萬朝鮮軍。

再看後金軍, 六萬騎兵攥成了一個拳頭用, 是絕對的優勢兵力。

再說士氣, 努爾哈赤戰前用七大恨洗腦了後金人, 給予了後金軍極大的動力。 而且後金軍向來以掠奪為生, 每攻下一城, 就將全城血洗以儲存一年半載的生活用品。 而且後金兵每殺一人, 不但可以搜刮戰死者的財物, 而且還可以從後金官府領取賞賜。 且後金軍全國兵力僅有六萬餘人, 其中兵士不是父子即為兄弟, 作戰互相配合。 對比徵發自各省份的明軍, 其兵員素質極不協調, 且待遇極壞, 再加長途奔走導致的饑餓交加, 未遇敵而鬥志已衰。 他們或來自遠方, 或濫竽充數, 既缺少精誠團結, 又沒有受命赴死的精神, 毫無士氣可言!同時統軍大將之間, 統軍大將與上級楊鎬之間多有不和。

如劉挺對於楊鎬兵力部署抱有極大疑問, 認為楊鎬給予如此之少的兵馬是要將自己置之死地。 再如杜松奮戰薩爾滸之時, 馬林畏縮不前, 不敢救援只是消極防守, 坐待杜松滅亡。 杜松和馬林敗亡後, 僅剩兩路之一的李如柏一軍也是停滯不前, 即使知道劉挺被圍亦不施加援手, 明哲保身以偷生苟活!

再說敵情把握, 努爾哈赤每次發兵作戰必先召集眾將集思廣益, 謀定而後行。 而且努爾哈赤對於明軍各路指揮官以及個性全部瞭若指掌, 反觀明軍則對後金軍行動一無所知!此戰後, 明軍膽氣盡喪, 從此失去當面對戰八旗軍的勇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