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星座生肖»正文

缺乏這種感受的生活,長期會嚴重損害你的健康——

你有沒有過如下這幾種體驗?

感到心理受傷, 曾經對生活的熱情被消磨了, 缺乏好好工作、生活的熱情和動力。 低落、對未來缺乏希望感, 工作狀態逐漸麻木。 在一段關系中, 對方對待自己的方式, 讓自己覺得不受尊重, 甚至對對方產生怨恨和報復的心理。

受傷、麻木、空虛、怨恨, 這些情感, 都和生活中一種重要的體驗被破壞有關。 這種體驗就是作為人的尊嚴感。

我們的生活里很少討論「尊嚴(dignity)」。 什麼是作為人的尊嚴感?為什麼它那麼重要?如何維持它的存在?今天繼續介紹尊嚴的概念。

尊嚴是什麼?

Donna Hicks博士是哈佛大學國際沖突分析與解決項目的負責人(Deputy Director of the Program on International Conflict Analysis and Resolution), 她曾在二十年的時間里, 致力于解決全球各地不同黨派之間的矛盾。 她同時也是一位心理學家。

解決爭端的工作, 讓她最終把自己的關注點落在了「尊嚴」這件事上。 她發現尊嚴對個體的福祉水平影響深遠。

她寫作了《尊嚴》這本書, 同時創造了「尊嚴療法(dignity approach)」, 來解決人們的痛苦和問題。

她說, 當人們感受到自己的尊嚴時, 她們會有健康的福祉水平, 使他們能夠有動力成長、繁榮(flourish)。 而當一段關系造成他們的尊嚴受損時——不止是親密關系, 友情、親情、工作關系, 人和組織的關系, 人和社會的關系, 都是如此——這段關系就會不斷給自己帶來痛苦和煎熬。

心理學家Donna Hicks指出, 「尊嚴感」是一種非常基本的體驗, 每個人出生的時候就擁有了它, 它是我們作為人與生俱來的基本權利——它意味著每個人只要存在就有價值, 就應當被當做人來對待。

Donna Hicks說, 尊嚴是個復雜的概念, 包含了10個組成部分。 如果這10點感受也都有, 那麼說明你的尊嚴感得到了很好的保護。 在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 現實生活不會十全十美, 如果你發現這10點中有你缺乏的, 也不必擔憂, 我們介紹這10點只是為了讓你知道更好的方向。

在不同的關系中, 我們的尊嚴感水平也是不同的。 你可以通過這10點, 分辨你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是帶給你尊嚴感,

哪些方面是破壞你的尊嚴感的。

1. 對身份的接納

感到自己的真實自我是被允許表達的。 無論種族、宗教、性別、階層、性取向、年齡、殘障, 都一樣被接納, 不擔心因為自己的身份而被歧視、被評判。

2. 被認可(Recognition)

感到自己的才能、努力、思考、幫助等等, 是被認可的, 自己的貢獻、想法、經驗也都得到了肯定。

3. 被重視(Acknowledgment)

被愛人或其他人聆聽、被看見, 自己的痛苦不被輕視, 自己的困惑得到了回應。

4. 歸屬感(Inclusion)

在家庭、社區、工作機構、社會環境中都有我屬于這里的確信感。

5. 安全感

在身體上和心理上都感覺安全, 不擔心被傷害、被羞辱。 有顧慮的時候, 也可以完全放心地說出來, 不害怕被任何意義地懲罰。

6. 公平感

平等、公平地, 依據法律和規則對待他人。

7. 獨立感

感到自己有足夠的力量來掌控自己的生活, 對未來懷抱希望感, 相信自己和生活的可能性。

8. 被理解的感覺

在關系中, 你的想法、視角, 有機會解釋給對方聽, 對方相信你的想法也是重要的, 并且會付出努力來理解你。

9. 無罪假設(Benefit of the Doubt)

哪怕有懷疑, 在沒有證據的時候, 先假設他人有著好的動機, 是值得信任的。

10. 責任感(Accountability)

如同任何一種權利一樣, 權利伴隨著責任。 你有能力為你自己的行為負責。 如果你傷害到了他人, 你有能力認錯、道歉、改變。

沒有尊嚴的生命,

也不可能有福祉

所以你看,尊嚴感是一種充滿了正面感受的綜合情感。我們每個人生來就值得擁有這樣的情感。

尊嚴感會讓我們覺得,自己的生活,是在自己掌控中的,是真實的自我自主作出的選擇。因此我們能夠愛生活,也愛這種忠實于真實內心的自己。

一個人在一種完全不符合社會主流標準的生活里——例如貧窮、或者不婚不育——有可能是真誠地幸福著嗎?答案是肯定的,如果他們在這種生活中,感受著自己的尊嚴,那他們就會是自我堅定的、平和的、快樂的。

研究發現,尊嚴療法對于抑郁癥患者的康復效果卓然,因為尊嚴療法能夠喚起抑郁癥患者的自豪感、以及由于感受自己生命的自豪感,產生掌控生活的信心,以及對于生活的希望感(Vaghee & Heydari, 2016)。

研究還發現,隨著人的成熟和發展,當ta們形成了對自我的整體性的認識,和對整體的自我的尊嚴感,ta們也會表現出更高的動機,去開展那些親社會、親他人的活動(Sheldon & Kasser, 2001)。更重要的是,ta們的生活滿意度也會變得更高 (McAdams et al., 1993).

而當我們失去尊嚴的時候,我們會:

允許我們自己被羞辱 停止愛自己 充滿悲傷和恐懼 感受生活不在自己掌控中 感覺自己缺乏力量 變得麻木、順從,接受遠遠配不上我們的人或事 傷害和侮辱他人(大量關于尊嚴的討論中都有提到,尊嚴感受損的人也會去傷害他人的尊嚴感)

對照前面說的尊嚴的10個組成因素,以及失去尊嚴會有的表現,你覺得,你在現在的生活里,過著有尊嚴的生活嗎?

尊嚴生來屬于每個人,

卻需要在關系中被反復驗證和感知

心理學家Donna Hicks說,尊嚴感,對于解決關系中的沖突、對于建立好的關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是因為,當一方感覺到尊嚴被另一方傷害時,會產生厭惡、仇恨、報復的情緒。Donna Hicks反復強調,心理上的受傷,和生理上的受傷,都會在大腦同一個區域產生反應,也就是說,心理上的傷害和生理上的傷害一樣嚴肅。

甚至更嚴肅,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甚至有人會付出生命,來維護自己的尊嚴。」Donna這樣說。

在關系中,我們通過自己得到怎麼樣的對待,來感受自己的尊嚴是否存在、是否被損害。這里說的關系,不僅僅指人和人之間的,也包括人和機構的、人和社區的、人和社會的等等。

關系中有幾件事會嚴重損害我們的尊嚴感:

1. 羞辱(humiliation)

侵犯我們尊嚴感的行為是能夠被我們的直覺感受到的,即便是那些很微妙的、似乎找不到證據的羞辱行為。這些羞辱行為強迫我們「低頭」,它們讓我們感到自我價值低下,失去尊嚴感。羞辱不一定來自于敵人,有時會來自最親的人甚至父母。

2. 物化(objectification)、工具化(instrumentalization)和去人化(dehumanization)

有一些行為把人當作滿足自己目標的工具:比如把女性功能化為性工具、照顧家庭的工具或情感陪伴的工具;同樣也有一些男性被工具化為「買單atm」。還有一些行為,把他人看成「低于」自己的存在。被當作這些行為的對象,會造成尊嚴的損傷。

自己被看成自己局部、片面的功能,成為滿足需求的工具——是一種很沒有尊嚴的體驗了。

在工作場景中,如果自己被作為螺絲釘,完全感受不到作為人的感受,例如流水線上的女工,也會因為去人化感受到失去尊嚴。

值得注意的是,自我工具化/去人化也會導致尊嚴損傷。那些被金錢至上主義洗腦,把自己看成物品、給自己標價,在婚嫁/錢[性.交]易市場上待價而沽的行為,也在自己傷害著自己的尊嚴。

3. 不被聽見、不被看見,讓我們感受到自己非常渺小。

在有些關系中,一方竭盡全力希望對方看到和聽到自己的想法、感受、需求、偏好,而另一方毫無反應,也會破壞尊嚴感。當然這種感受不止會發生在人際中。

此外,還有4.被排斥,不被接納;5.安全受到威脅(比如疾病會讓人失去尊嚴);6.被歧視;以及 7. 不被賦予選擇的機會。

不被賦予選擇的機會有很多可能的情況,有時是出于溺愛和保護、卻忽視了這是對我們力量的一種否定。有時是出于貧窮或其他類型的資源不足。也有時是出于政治性的原因。

無論何種原因,阻礙我們成為主宰自身命運的主體的情景,都會破壞我們的尊嚴感。

*值得一提的是,尊嚴感在生活中的表現形式不是「高傲」。

有尊嚴感的人,恰恰才能夠在人際中保持謙和,認真對待他人,尊重他人。有尊嚴的人,能夠深深了解到,自身的價值與生俱來,正因為ta們對自己有這樣深的尊重,ta們也能夠理解到他人作為我人的價值。

我們能夠很容易地在人群中,區分出那些「有尊嚴感的人」和「自我中心、自大的人」。前者溫和而堅定,而面對其他人則總是得體、真誠地相待。后者誤以為自己尊嚴感很高,其實從不考慮他人的價值和他人值得什麼樣的尊重,本質上也不懂得真正尊重自己。

尊嚴對個體很重要,對社會也很重要。把個體連接在一起的事物,正是人們共通的、對于被看見、被聽見、被公正對待、被理解的需求,是每個人都有的感受到安全的需要。一個有尊嚴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會非常和諧。

感到尊嚴感被破壞,

該怎麼辦?

正因為尊嚴是如此的重要,無論哪種關系,我們都應該對尊嚴的損傷有覺察。

也許有時我們不得不妥協一部分尊嚴,來維持生存——比如有些糟糕的親密關系,已經讓自己尊嚴盡失,但暫時我們還不具備離開的力量——我們至少要知道,自己已經付出了非常寶貴的東西,并要有意識地付出努力修復自己受傷的尊嚴感。

研究發現,談論自己過去的成功經歷、回憶過去喜悅、快樂的日子,能夠讓我們感受到對情緒的掌控感,和自己對生活的管理能力。同時這些記憶,也會成為希望感的一處源頭。此外我們還可以這樣修復尊嚴感:

通過生活的一個方面,或者一些小事找到自我的價值感,比如自己是個不錯的朋友,或者自己擅長做一些小事 找到自己有力量的感覺,回想自己應對挑戰的記憶,在過程中感受到自己有能力的感覺 和認可你的朋友交談,通過他們的眼睛,看見有尊嚴的自己 調整人生敘事,找到「即便會有壞的處境,生活仍會繼續」的希望感 每天為自己設置一些小任務,然后完成它們,這會讓你對自己感受良好 通過自我對話,經常提醒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自己值得被尊重

同時,以有尊嚴的方式對待他人,也能增強我們自身的尊嚴感。

對他人的生命處境保持共情,如果做不到,請保持尊重和不評價 當他人有觀點想要發表時,聆聽ta,鼓勵ta 對他人的貢獻表示承認和肯定 拒絕背地里議論他人、拒絕取笑或羞辱他人的行為 相信他人的價值,相信他人值得被真誠的對待

愿我們都能始終擁有一種有尊嚴的生活。以上。

沒有尊嚴的生命,

也不可能有福祉

所以你看,尊嚴感是一種充滿了正面感受的綜合情感。我們每個人生來就值得擁有這樣的情感。

尊嚴感會讓我們覺得,自己的生活,是在自己掌控中的,是真實的自我自主作出的選擇。因此我們能夠愛生活,也愛這種忠實于真實內心的自己。

一個人在一種完全不符合社會主流標準的生活里——例如貧窮、或者不婚不育——有可能是真誠地幸福著嗎?答案是肯定的,如果他們在這種生活中,感受著自己的尊嚴,那他們就會是自我堅定的、平和的、快樂的。

研究發現,尊嚴療法對于抑郁癥患者的康復效果卓然,因為尊嚴療法能夠喚起抑郁癥患者的自豪感、以及由于感受自己生命的自豪感,產生掌控生活的信心,以及對于生活的希望感(Vaghee & Heydari, 2016)。

研究還發現,隨著人的成熟和發展,當ta們形成了對自我的整體性的認識,和對整體的自我的尊嚴感,ta們也會表現出更高的動機,去開展那些親社會、親他人的活動(Sheldon & Kasser, 2001)。更重要的是,ta們的生活滿意度也會變得更高 (McAdams et al., 1993).

而當我們失去尊嚴的時候,我們會:

允許我們自己被羞辱 停止愛自己 充滿悲傷和恐懼 感受生活不在自己掌控中 感覺自己缺乏力量 變得麻木、順從,接受遠遠配不上我們的人或事 傷害和侮辱他人(大量關于尊嚴的討論中都有提到,尊嚴感受損的人也會去傷害他人的尊嚴感)

對照前面說的尊嚴的10個組成因素,以及失去尊嚴會有的表現,你覺得,你在現在的生活里,過著有尊嚴的生活嗎?

尊嚴生來屬于每個人,

卻需要在關系中被反復驗證和感知

心理學家Donna Hicks說,尊嚴感,對于解決關系中的沖突、對于建立好的關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是因為,當一方感覺到尊嚴被另一方傷害時,會產生厭惡、仇恨、報復的情緒。Donna Hicks反復強調,心理上的受傷,和生理上的受傷,都會在大腦同一個區域產生反應,也就是說,心理上的傷害和生理上的傷害一樣嚴肅。

甚至更嚴肅,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甚至有人會付出生命,來維護自己的尊嚴。」Donna這樣說。

在關系中,我們通過自己得到怎麼樣的對待,來感受自己的尊嚴是否存在、是否被損害。這里說的關系,不僅僅指人和人之間的,也包括人和機構的、人和社區的、人和社會的等等。

關系中有幾件事會嚴重損害我們的尊嚴感:

1. 羞辱(humiliation)

侵犯我們尊嚴感的行為是能夠被我們的直覺感受到的,即便是那些很微妙的、似乎找不到證據的羞辱行為。這些羞辱行為強迫我們「低頭」,它們讓我們感到自我價值低下,失去尊嚴感。羞辱不一定來自于敵人,有時會來自最親的人甚至父母。

2. 物化(objectification)、工具化(instrumentalization)和去人化(dehumanization)

有一些行為把人當作滿足自己目標的工具:比如把女性功能化為性工具、照顧家庭的工具或情感陪伴的工具;同樣也有一些男性被工具化為「買單atm」。還有一些行為,把他人看成「低于」自己的存在。被當作這些行為的對象,會造成尊嚴的損傷。

自己被看成自己局部、片面的功能,成為滿足需求的工具——是一種很沒有尊嚴的體驗了。

在工作場景中,如果自己被作為螺絲釘,完全感受不到作為人的感受,例如流水線上的女工,也會因為去人化感受到失去尊嚴。

值得注意的是,自我工具化/去人化也會導致尊嚴損傷。那些被金錢至上主義洗腦,把自己看成物品、給自己標價,在婚嫁/錢[性.交]易市場上待價而沽的行為,也在自己傷害著自己的尊嚴。

3. 不被聽見、不被看見,讓我們感受到自己非常渺小。

在有些關系中,一方竭盡全力希望對方看到和聽到自己的想法、感受、需求、偏好,而另一方毫無反應,也會破壞尊嚴感。當然這種感受不止會發生在人際中。

此外,還有4.被排斥,不被接納;5.安全受到威脅(比如疾病會讓人失去尊嚴);6.被歧視;以及 7. 不被賦予選擇的機會。

不被賦予選擇的機會有很多可能的情況,有時是出于溺愛和保護、卻忽視了這是對我們力量的一種否定。有時是出于貧窮或其他類型的資源不足。也有時是出于政治性的原因。

無論何種原因,阻礙我們成為主宰自身命運的主體的情景,都會破壞我們的尊嚴感。

*值得一提的是,尊嚴感在生活中的表現形式不是「高傲」。

有尊嚴感的人,恰恰才能夠在人際中保持謙和,認真對待他人,尊重他人。有尊嚴的人,能夠深深了解到,自身的價值與生俱來,正因為ta們對自己有這樣深的尊重,ta們也能夠理解到他人作為我人的價值。

我們能夠很容易地在人群中,區分出那些「有尊嚴感的人」和「自我中心、自大的人」。前者溫和而堅定,而面對其他人則總是得體、真誠地相待。后者誤以為自己尊嚴感很高,其實從不考慮他人的價值和他人值得什麼樣的尊重,本質上也不懂得真正尊重自己。

尊嚴對個體很重要,對社會也很重要。把個體連接在一起的事物,正是人們共通的、對于被看見、被聽見、被公正對待、被理解的需求,是每個人都有的感受到安全的需要。一個有尊嚴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會非常和諧。

感到尊嚴感被破壞,

該怎麼辦?

正因為尊嚴是如此的重要,無論哪種關系,我們都應該對尊嚴的損傷有覺察。

也許有時我們不得不妥協一部分尊嚴,來維持生存——比如有些糟糕的親密關系,已經讓自己尊嚴盡失,但暫時我們還不具備離開的力量——我們至少要知道,自己已經付出了非常寶貴的東西,并要有意識地付出努力修復自己受傷的尊嚴感。

研究發現,談論自己過去的成功經歷、回憶過去喜悅、快樂的日子,能夠讓我們感受到對情緒的掌控感,和自己對生活的管理能力。同時這些記憶,也會成為希望感的一處源頭。此外我們還可以這樣修復尊嚴感:

通過生活的一個方面,或者一些小事找到自我的價值感,比如自己是個不錯的朋友,或者自己擅長做一些小事 找到自己有力量的感覺,回想自己應對挑戰的記憶,在過程中感受到自己有能力的感覺 和認可你的朋友交談,通過他們的眼睛,看見有尊嚴的自己 調整人生敘事,找到「即便會有壞的處境,生活仍會繼續」的希望感 每天為自己設置一些小任務,然后完成它們,這會讓你對自己感受良好 通過自我對話,經常提醒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自己值得被尊重

同時,以有尊嚴的方式對待他人,也能增強我們自身的尊嚴感。

對他人的生命處境保持共情,如果做不到,請保持尊重和不評價 當他人有觀點想要發表時,聆聽ta,鼓勵ta 對他人的貢獻表示承認和肯定 拒絕背地里議論他人、拒絕取笑或羞辱他人的行為 相信他人的價值,相信他人值得被真誠的對待

愿我們都能始終擁有一種有尊嚴的生活。以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