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唐人劉長卿凄絕千古的一首詩,入選小學語文課本,驚艷后世無數人

那該是深山里一條長長的路吧, 長得仿佛看不到盡頭, 像極了自己那晦暗的一生。

他自顧自地笑了笑, 將被寒風吹開的衣襟籠了籠。

天色愈發黯淡了, 蒼茫的暮色彌漫大地, 遠近更無一個行人, 顯出深沉的闃寂。

他已跋涉得太久了, 身體的, 心靈的。

累, 沉重的累, 如千斤巨石, 想要把他壓垮。

人們說, 天地間有一種鳥, 生下來就沒有腳, 它只能不停地、不停地往前飛, 飛著, 飛累了就睡在風里。

一輩子只能著陸一次, 那就是它死的時候。

他覺得自己就像這樣一只鳥, 為功名而四處奔走, 為生計而艱難跋涉, 他的羽毛憔悴了, 身體倦怠了, 心靈枯寂了, 可溫暖的巢在哪兒呢?

棲身的枝頭在哪兒呢?

大唐的盛世啊!我愿為你添磚加瓦, 我愿為你盡瘁鞠躬, 可為什麼你的大門卻要對我緊緊關閉呢?

這是第二次被貶了吧!

「呵」, 他嘴角微微苦笑。

什麼時候, 性情剛直反而成了過錯, 諂媚怯懦、嘩眾取寵者反倒能在官場如魚得水?

是世道錯了, 還是我錯了?

一陣透著寒氣的風從衣袖間侵入, 他微微打了個哆嗦。

抬眼望去, 是一片遼遠的群山, 便在這群山深處, 卻有一座孤零零的茅屋, 屋頂被重重的積雪覆蓋。

他的心中忽泛起淡淡的漣漪,

那是喜悅, 就像沙漠中的旅人, 在長久地跋涉后終于見到綠洲般, 那樣的深切的喜悅。

他加緊了步伐, 往茅屋走去。

茅屋很小, 只有兩三間, 前面是用籬笆扎成的小小院落, 也早已被昨日的積雪染成蒼茫的白。

屋內忽走出一位老婦人, 面容和藹, 見著他, 只微微一驚, 便溫暖地笑了起來。

她笑道:「遠方的客人, 進去歇歇腳吧, 這里很久沒有陌生人來過了。 」

他向婦人拱拱手, 微微低著頭, 跨過高高的門檻。

甫一進到小屋, 便感到一股融融的暖意。

原來屋間此時正生著炭火, 炭火上方是一個小小的瓦罐, 里面正熬煮著香濃的湯。

婦人邊將一碗湯水遞給他, 邊說道:「山戶之家簡陋, 客人將就著喝一些吧, 也能暖暖身子。 」

他有些遲疑地接過, 看著老婦和藹的面容, 心中似有一股暖流淌過, 讓已凍僵的四肢百骸重新有了知覺。

太久了, 太久沒有體味這樣的溫情。

朝堂之上, 何處不是危機四伏, 哪里沒有爾虞我詐?這樣陌生人的暖意, 太奢侈了。

他問道:「老人家, 家中只你一人嗎?」

老婦道:「我家老頭子去山中捕獵了, 要到深夜才能夠回來了。 」

一時, 兩人都沒有再言語。

老婦專心做起了紡織的活計, 而他卻在窗外蒼茫的遠山中, 墮了心神。

外面漸漸飄起了雪花, 一片一片, 越來越大。 像輕柔的羽毛, 一點點撫慰過他曾千瘡百孔的心靈。

浩浩瓊宇, 莽莽群山,蒼蒼白雪,天地間的造化何等雄奇深遠,相較之下,自己那一點身世的悲哀似乎再不足道了。

他又看看晦暗燈火下,正專心紡布的老婦。

想到某一座深山中,正涉足在厚厚的風雪間捕獵的老翁。

想到這蒼茫天地間如自己一般為夢想跋涉的旅人。

第一次感到心靈的釋然。

宇宙那樣浩大,而人那樣渺小,帝國那樣龐大,自己也不過微塵芥子,一時的失意與挫折,不是最最平常的嗎?

那一對老夫妻家境如此窘迫,不也在努力地生活?

他們難道沒有苦難與心酸?

可他們選擇坦然面對,與苦難達成和解。

他們能夠,我便不能夠嗎?

想著想著,他的嘴角終于現出了笑容,在胸襟的開懷間進入了夢鄉。

不知過了多久,沉沉的睡夢中突然傳來了犬吠聲,接著是木門輕輕的吱呀聲。

是老翁打獵回來了嗎?

他的身上一定裹了滿身的風雪吧!

今天他打到獵物了嗎?

即使沒打到,他們也必不會失落的吧!

今天沒打到,那就明天再打呀。

明天,他想,真好,人生有明天真好!

一切仿佛都可以重新開始,一切仿佛都有了希望!

明天會見到太陽嗎?他期待著,閉上了眼眸......

后記

讀到這里,大家也許已經猜到了,這個故事的來源,正是那首有名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作者是中唐詩人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這首詩寫詩人日暮時分投宿到山村人家的所見所聞。

蒼茫的暮色,迢遙的山路,孤寂的行人,簡陋的茅屋,肆虐的風雪,夜半的歸人.......風聲、雪聲、腳步聲、叩門聲、犬吠聲、家人應答聲,一并被籠在這幽寂的群山里,漫漫的長夜中,風雪的最深處。

原是一幅極好的山村雪景圖,字句間卻又彌漫著一層濃重的蕭颯落寞之氣。

像極了詩人劉長卿那寂寥多舛的一生,像極了那個飄搖動蕩而凄清的中唐時代。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

似一場平地而起的凜冽寒風,霎時便將人們從滿目蔥蘢的熱烈的夏日,刮進了萬木凋零的蕭瑟的深秋。

追溯往昔開元天寶年間文化繁榮的盛況,竟覺恍如隔世。

盛唐時昂揚奮進、磅礴樂觀的氣度與風姿,已成為遙遠而不絕如縷的馀響,隨之而來的,是一種孤寂、冷漠、散淡的詩風,彌漫著整個詩壇。

作為「大歷十才子」之一的劉長卿,便是較能反映中唐以來文人孤獨冷漠心態的一位。

他一生歷經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四朝,家境貧寒,命途多舛。

應舉十年不第,入仕后又因為剛直性格,兩次遭貶,一生大部分時光都是在逆境中度過。

長期的抑郁寡歡,也便構成了他詩歌里冷落寂寞的情調,讀起來常能感到一種凄清悲涼。

他的五言詩寫得最好,曾經自許為「五言長城」。

如《送靈澈上人》: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余干旅舍》:

搖落暮天迥,青楓霜葉稀。

孤城向水閉,獨鳥背人飛。

渡口月初上,鄰家漁未歸。

鄉心正欲絕,何處搗寒衣。

再如他的一首很美的七言送別詩《吳中贈別嚴士元》:

春風倚棹闔閭城,水國春寒陰復晴。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

東道若逢相識問,青袍今已誤儒生。

這些詩歌,我們許都聽過、背過,覺得很好、很美,卻未必都能記住詩的作者,是一個叫劉長卿的人。

他的一生,太「單薄」,不是閱歷上的單薄,是史書上的單薄,我們對他認識的單薄。

無論是新《唐書》,還是舊《唐書》,都沒有他的名姓。

因為官太小,又處在一個動蕩的時代,少有人知。

史料記載的少,他的生卒年、生平經歷,也都云遮霧繞,看不分明。

如果沒有這些詩篇,以文字的形式鐫刻了下來,流傳了下來,他之于千年后的我們,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空。

可他畢竟為我們所知、所識了,他的詩篇被我們吟哦著、喜愛著。

跋涉過千年歷史浩蕩的風沙,詩歌令他終成不朽。

《尋夢環游記》里說:死亡不是終點,遺忘才是。

歷史太浩大了,我們終有一天,也會被淹沒在歷史的滾滾塵埃里吧,被人遺忘,消失所有愛的記憶。

我不求不朽,只但愿自己能被記得久一點、深一點。遺忘漫長一些,再漫長一些。

但愿自己也能留下些許的字句,曾在某個寂寥的深夜,撫慰過某些人的心。

莽莽群山,蒼蒼白雪,天地間的造化何等雄奇深遠,相較之下,自己那一點身世的悲哀似乎再不足道了。

他又看看晦暗燈火下,正專心紡布的老婦。

想到某一座深山中,正涉足在厚厚的風雪間捕獵的老翁。

想到這蒼茫天地間如自己一般為夢想跋涉的旅人。

第一次感到心靈的釋然。

宇宙那樣浩大,而人那樣渺小,帝國那樣龐大,自己也不過微塵芥子,一時的失意與挫折,不是最最平常的嗎?

那一對老夫妻家境如此窘迫,不也在努力地生活?

他們難道沒有苦難與心酸?

可他們選擇坦然面對,與苦難達成和解。

他們能夠,我便不能夠嗎?

想著想著,他的嘴角終于現出了笑容,在胸襟的開懷間進入了夢鄉。

不知過了多久,沉沉的睡夢中突然傳來了犬吠聲,接著是木門輕輕的吱呀聲。

是老翁打獵回來了嗎?

他的身上一定裹了滿身的風雪吧!

今天他打到獵物了嗎?

即使沒打到,他們也必不會失落的吧!

今天沒打到,那就明天再打呀。

明天,他想,真好,人生有明天真好!

一切仿佛都可以重新開始,一切仿佛都有了希望!

明天會見到太陽嗎?他期待著,閉上了眼眸......

后記

讀到這里,大家也許已經猜到了,這個故事的來源,正是那首有名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作者是中唐詩人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這首詩寫詩人日暮時分投宿到山村人家的所見所聞。

蒼茫的暮色,迢遙的山路,孤寂的行人,簡陋的茅屋,肆虐的風雪,夜半的歸人.......風聲、雪聲、腳步聲、叩門聲、犬吠聲、家人應答聲,一并被籠在這幽寂的群山里,漫漫的長夜中,風雪的最深處。

原是一幅極好的山村雪景圖,字句間卻又彌漫著一層濃重的蕭颯落寞之氣。

像極了詩人劉長卿那寂寥多舛的一生,像極了那個飄搖動蕩而凄清的中唐時代。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

似一場平地而起的凜冽寒風,霎時便將人們從滿目蔥蘢的熱烈的夏日,刮進了萬木凋零的蕭瑟的深秋。

追溯往昔開元天寶年間文化繁榮的盛況,竟覺恍如隔世。

盛唐時昂揚奮進、磅礴樂觀的氣度與風姿,已成為遙遠而不絕如縷的馀響,隨之而來的,是一種孤寂、冷漠、散淡的詩風,彌漫著整個詩壇。

作為「大歷十才子」之一的劉長卿,便是較能反映中唐以來文人孤獨冷漠心態的一位。

他一生歷經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四朝,家境貧寒,命途多舛。

應舉十年不第,入仕后又因為剛直性格,兩次遭貶,一生大部分時光都是在逆境中度過。

長期的抑郁寡歡,也便構成了他詩歌里冷落寂寞的情調,讀起來常能感到一種凄清悲涼。

他的五言詩寫得最好,曾經自許為「五言長城」。

如《送靈澈上人》: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余干旅舍》:

搖落暮天迥,青楓霜葉稀。

孤城向水閉,獨鳥背人飛。

渡口月初上,鄰家漁未歸。

鄉心正欲絕,何處搗寒衣。

再如他的一首很美的七言送別詩《吳中贈別嚴士元》:

春風倚棹闔閭城,水國春寒陰復晴。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

東道若逢相識問,青袍今已誤儒生。

這些詩歌,我們許都聽過、背過,覺得很好、很美,卻未必都能記住詩的作者,是一個叫劉長卿的人。

他的一生,太「單薄」,不是閱歷上的單薄,是史書上的單薄,我們對他認識的單薄。

無論是新《唐書》,還是舊《唐書》,都沒有他的名姓。

因為官太小,又處在一個動蕩的時代,少有人知。

史料記載的少,他的生卒年、生平經歷,也都云遮霧繞,看不分明。

如果沒有這些詩篇,以文字的形式鐫刻了下來,流傳了下來,他之于千年后的我們,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空。

可他畢竟為我們所知、所識了,他的詩篇被我們吟哦著、喜愛著。

跋涉過千年歷史浩蕩的風沙,詩歌令他終成不朽。

《尋夢環游記》里說:死亡不是終點,遺忘才是。

歷史太浩大了,我們終有一天,也會被淹沒在歷史的滾滾塵埃里吧,被人遺忘,消失所有愛的記憶。

我不求不朽,只但愿自己能被記得久一點、深一點。遺忘漫長一些,再漫長一些。

但愿自己也能留下些許的字句,曾在某個寂寥的深夜,撫慰過某些人的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