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全唐詩》誤收的一首元代七絕詩,孤篇橫絕,美得令人心碎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 數千年來, 涌現出了如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李商隱等詩壇大家, 更有無數佳篇絕作, 膾炙人口。

但也有那樣一些詩人, 他們的生平不為人知, 一生寂寂。

卻憑借著某一首詩歌, 得以在璀璨詩壇上覓得一席之位, 驚艷了千古。

比如在《全唐詩》卷七百七十二, 就收錄了一首題為《題龍陽縣青草湖》的七絕詩, 作者是唐溫如。

西風吹老洞庭波, 一夜湘君白髮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 滿船清夢壓星河。

長久以來, 這首詩因為鮮為人知, 作者也寂寂無名, 一些人遂認定這是一首唐代被忽略的名作, 作者唐溫如應當是晚唐詩人。

一直到后來, 在一些學者細致的鉤沉索隱后, 才終于證實, 這首詩應是《全唐詩》誤收的元代作品, 詩人唐溫如也應為元末明初詩人。

原題應為《過洞庭》。

龍陽縣, 指的是如今的湖南省漢壽縣。 青草湖, 又名巴丘湖, 位于洞庭湖東南, 南匯湘水, 北通洞庭湖, 因為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

唐人描寫洞庭湖的詩篇很多, 其中不乏許多絕妙篇章。

如孟浩然的《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氣蒸云夢澤, 波撼岳陽城」, 氣勢宏大;

再如杜甫的《登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 乾坤日夜浮」, 更是吞吐日月, 境界雄渾。

而唐溫如的這首作品, 雖不能說獨占鰲頭, 卻也可說與孟、杜之作鼎足而三, 共為寫洞庭湖的絕唱。

這首詩應是詩人秋夜輾轉漂泊到湘北所作。

西風, 即是秋風。 朱筠《古詩十九首說》中說, 「大凡時序之凄清, 莫過于秋;秋景之凄清, 莫過于夜」。

西風歷歷, 秋夜沉沉,

詩人獨自憑立, 面對著浩浩渺渺的洞庭湖。

一陣颯颯秋風, 吹拂過水面, 水面上的波紋便一圈一圈蕩漾開來, 又急遽而去。

一個「老」字極其耐人尋味。

老了的是秋風?還是洞庭湖水?亦或詩人自己。

「一夜湘君白髮多」, 用了一個著名的典故「湘妃啼淚」。

傳說湘君「聞舜帝崩于蒼梧」, 遂「以涕揮竹, 竹盡斑」, 從此那淚痕斑斑的湘妃竹便具有了特殊的悲懷意味。

而今那蕭瑟的秋景, 竟然使得美麗多情的湘君, 一夜間銀髮滿頭, 這該是怎樣凄清的秋色啊!

而詩人自己的遲暮之感、無邊的衰頹、悲懷, 也便盡在其中了。

「醉后不知天在水, 滿船清夢壓星河」。

一個「醉」字, 詩人由此進入了一個神仙世界。

小船輕輕晃蕩, 詩人喝得醉醺醺的, 恍惚間他仿佛泊舟在了那銀河之上。 船槳輕劃, 蕩出一片燦爛星光。

詩人一時分不清天地四至, 擔心滿船清夢會把倒映于水中的星星壓著。

一場醉夢, 竟被詩人寫得如此清新綺麗, 虛實之間, 縹緲輕靈, 讓人生出無限遐想與向往。

除了唐溫如的這首《題龍陽縣青草湖》,還有許多不那麼知名的詩人,留下了千古佳作,值得我們銘記。

如金昌緒的《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金昌緒,唐朝余杭人,身世已不可考,這首《春怨》是他唯一的傳世作品。

這是一首閨怨詩。

春愁秋悲,女子的心事最是婉轉動人。

歷史上寫這類的詩作不在少數,較有代表性的一首,如王昌齡的《閨怨》,「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而金昌緒的這首詩則以其詩意的委婉含蓄,可與《閨怨》比肩。

詩歌首句似平地奇峰,突然而起。

一般來說,黃鶯兒是教人歡喜的鳥兒,可詩中的女子卻為何要「打起黃鶯兒」,讓它不再啼叫呢?

在三四句,我們找到了答案。

因為女子怕驚醒了自己的夢。

什麼樣的夢呢?去遼西的夢。

遼西即遼河以西,是由中原進入東北的必經之路,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戰爭頻繁。

那麼也許你又要問了,為什麼女子想要做去遼西的夢?

也許是有親人在遼西?也許這個親人就是女子的戀人?他又為什麼要背井離鄉?

詩人以層層倒敘的手法,引導讀者一點點尋覓答案,最后又不說破,留給我們無限想象。

此外,還有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崔郊的《贈婢》,「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崔護《題都城南莊》,「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

唐代詩人王灣曾寫下一首《次北固山下》,其中「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兩句,歷來備受贊譽。

據說,晚唐詩人鄭谷就對這兩句詩十分欣賞,在自編詩集卷末題下了「何如海日生殘夜,一句能令萬古傳」的詩句,表達自己的仰慕。

詩詞君覺得,這兩句詩其實也是對所有「孤篇成名」詩人的一種肯定。

但有詩人嘔心瀝血,哪怕孤篇殘卷,亦可流芳千古。

在眾星璀璨的詩壇上,他們的光芒或許黯淡,卻同樣是夜空里的一抹不可忽略的風景。

除了唐溫如的這首《題龍陽縣青草湖》,還有許多不那麼知名的詩人,留下了千古佳作,值得我們銘記。

如金昌緒的《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金昌緒,唐朝余杭人,身世已不可考,這首《春怨》是他唯一的傳世作品。

這是一首閨怨詩。

春愁秋悲,女子的心事最是婉轉動人。

歷史上寫這類的詩作不在少數,較有代表性的一首,如王昌齡的《閨怨》,「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而金昌緒的這首詩則以其詩意的委婉含蓄,可與《閨怨》比肩。

詩歌首句似平地奇峰,突然而起。

一般來說,黃鶯兒是教人歡喜的鳥兒,可詩中的女子卻為何要「打起黃鶯兒」,讓它不再啼叫呢?

在三四句,我們找到了答案。

因為女子怕驚醒了自己的夢。

什麼樣的夢呢?去遼西的夢。

遼西即遼河以西,是由中原進入東北的必經之路,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戰爭頻繁。

那麼也許你又要問了,為什麼女子想要做去遼西的夢?

也許是有親人在遼西?也許這個親人就是女子的戀人?他又為什麼要背井離鄉?

詩人以層層倒敘的手法,引導讀者一點點尋覓答案,最后又不說破,留給我們無限想象。

此外,還有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崔郊的《贈婢》,「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崔護《題都城南莊》,「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

唐代詩人王灣曾寫下一首《次北固山下》,其中「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兩句,歷來備受贊譽。

據說,晚唐詩人鄭谷就對這兩句詩十分欣賞,在自編詩集卷末題下了「何如海日生殘夜,一句能令萬古傳」的詩句,表達自己的仰慕。

詩詞君覺得,這兩句詩其實也是對所有「孤篇成名」詩人的一種肯定。

但有詩人嘔心瀝血,哪怕孤篇殘卷,亦可流芳千古。

在眾星璀璨的詩壇上,他們的光芒或許黯淡,卻同樣是夜空里的一抹不可忽略的風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