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孟浩然在最失意的時候寫下一首詩,寥寥20字,溫暖了后世無數人

「呵, 好冷啊!這秋寒越發濃了, 秋天要深了。 」一個四十多歲的男子喃喃嘆道。

他面容消瘦, 滿眼盡是風霜, 渾身上下透出一股倦怠。

「呵呵, 是啊, 眼看這天氣越來越冷了, 我的生意可越來越差咯。 」

一位船家打扮的老者, 此時正坐在船頭。 一雙粗糙寬厚的大手正賣力地劃著船槳, 帶起水花陣陣。

男子沒有言語, 目光緩緩投向遠方。

只見一輪落日正漸漸向西天落下, 紅得如火。

是最輝煌的落幕, 讓人的心中生出一種震顫。

原來, 再燦爛, 再光芒萬丈, 也終會有頹然落下的一日, 太陽是如此, 那人呢?

他忽又重重地嘆了口氣。

老者笑著問道:「小伙子, 你是從哪里來的呀?因何發出這樣嘆息呀?」

手忽然用力一搖船槳, 一些水花濺起, 落在了男子扶在船舷的手上, 是絲絲涼意。

男子嘆道:「老人家, 我都41歲了, 又哪里還算得上是小伙子呢?我從故鄉湖北襄陽而來, 這是我的第三次吳越漫游了。 」

「哈哈, 在我老人家面前, 你可不就是小伙子嗎?襄陽啊, 那可是個好地方呀!」

老者笑道, 又說:「你又為什麼離開家鄉呢?出外遠游可是很辛苦的呀!」

男子無奈道:「我又何嘗不想能一直呆在家鄉, 隱居山野, 像老人家你這樣悠閑度日呢?可是呀, 我心中始終有夢想無法釋懷,

‘何當桂枝擢, 歸及柳條新(《長安早春》)’, 可惜呀……唉——」他又長長嘆了一口氣。

老者仍是專注于手中船槳, 口中卻笑道:

「小伙子, 你有什麼心事不妨說出來, 我老人家雖說讀的書不多, 經歷過的大風大浪卻是很多了。 說出來, 心里也會痛快些。 」

男子眼中有感激之色一掠而過, 他沉吟半晌, 終于慢慢開口道:

「老人家, 我叫孟浩然, 25歲以前一直在鹿門山隱居, 但我其實一直盼望著能夠躋身仕途, 做出一番功業。 便在三年前去了長安, 參加科舉, 卻落榜而歸。 唉, 想我孟浩然, 自負才情卓絕, 卻連小小科舉都無法通過, 豈不讓人笑話。 」

聽到這里, 老人忽然哈哈大笑道:

「年輕人, 我知道你, 你可是很有名吶, 那首「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連我的小孫兒都能倒背如流呢!」

男子突然被人夸贊, 面上現出一抹薄紅。

他微微平復下心情, 繼續道:

「科舉失敗后, 我繼續留在長安, 和好友王維一起向達官貴人獻賦, 謀求賞識。 有一天, 我在張丞相(張說)府中飲酒的時候, 圣人(唐玄宗)卻突然到來。 」

說到這里, 男子面上突然現出羞愧神色, 他繼續道:

「老人家, 你是知道的, 我們這些平民百姓不經召見是不能親見圣人的。 我一著急, 就藏到了床底下, 大氣都不敢出, 生怕被發現。 可是啊, 還是被圣人給發現了。 」

「圣人怪罪你了嗎?」老者聽得認真, 搖槳的速度明顯變慢了。

此時,暮色已愈發濃重了,整個天地都被籠罩在一片靜寂中。

江流宛轉,仿佛只有他們這一葉輕舟在蒼茫中飄忽不定。

「沒有!」男子道,「不僅沒有,圣人還曾聽過我的「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對我大加贊賞,還要我當即再賦詩一首。」

「這可是好機會啊,你賦了一首什麼詩?」

「我,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聽到圣人的話,我原本應該欣喜若狂的,可我,可我竟念出了從前寫的那首《歲暮歸南山》——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這,這是我的一首牢騷詩,我當時科考落第,心情郁郁,就寫下了這首詩,沒想到卻在圣人面前念了出來。」

「唉,圣人聽到這首詩肯定很生氣吧!」老人似乎被男子濃重的哀愁所感染,臉上滿是同情。

「是呀,圣人發了很大的火,說我誣陷他,是我自己不去求取功名,他從來沒有棄用過我,然后就拂袖走了。

我知道自己從此登臨仕途再無望了,就回到了家鄉襄陽。

可是內心實在郁悶不堪,就一路沿著浙江西游來到了建德縣境內,沒想到會遇到老人家你。要你聽了我一大堆牢騷,真是對不住了。」

老者搖搖頭,笑著道:

「哪有什麼對不住啊,遇見了就是緣分。年輕人,聽我一句勸——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很多時候,連你自己都不知道心里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那為什麼不放開心些呢?該來的總會來,該懂的終會懂……

好了,小伙子,到岸了,下船吧,老人家我也該回去陪小孫兒了。」

老人向男子露出一個溫暖的笑容,然后唱著歌兒劃著船槳走遠了,越來越遠。

男子獨自站在江岸上,想著老人說的孫兒,不由得想起了自己遠在家鄉的妻兒,思鄉的愁緒愈發濃重了。

他舉目四望,但見曠野蒼茫無垠,一陣寒風吹過,野草低伏,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響。

月光漸漸灑滿大地,倒映在江水中,仿佛伸手便能觸及。

遠方的天空似乎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與江水連成一片茫茫。

原野開闊而遼遠,天地深邃而蒼茫,那一輪月華不知照徹過多少王朝,而溫柔皎潔依舊。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悠悠歲月不過彈指,人生片刻的失意與落寞究竟又算得了什麼呢?

男子忽然感到久違了的輕松,他整了整有些凌亂的衣襟,向著月華,一字一字地念著: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

到了歸家的時候了,他自顧自地笑了笑,然后轉身堅定地邁步而去。

身后,是被月光拉長了的影子,因著衣衫隨風飄動,而搖搖不定……

后記

曾有人做過這樣一個統計:

在唐朝綿延289年的歷史長河里,有名有姓的詩人約有2536位。其中仕途坎坷、懷才不遇者大有人在。

然而終其一生,未曾做過一官半職者,只有孟浩然一人。

一方面,他深受儒家用世思想影響,渴望用才華做出一番功業;可在心底最深處,他又是向往自由恬淡生活的。

一首《歲暮歸南山》,看似是無意間吟出,其實又未嘗不是孟浩然心底最真實的聲音?

開元十七年(729年),孟浩然離開長安,在故鄉襄陽做了短暫停留后,開始了第三次吳越之旅。

這一天,他來到了建德縣境內。

在這里,他寫下了一首沖淡到極致、也雋永到極致的《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落日莽蒼,江流宛轉,一葉輕舟在江天一色的蒼茫中飄忽不定。

在這暮色四合、萬籟俱寂的時刻,濃烈的思鄉的愁緒忽然涌上詩人心頭。

前兩句寫詩人心中郁結,后兩句卻是通過對江上夜景的細致描摹,抒發詩人在寂寞中求得解脫的豁達心境。

曠野蒼茫無垠,放眼望去,遠處的天空顯得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月華籠罩,倒映在清澈江水中的月影仿佛近在咫尺,觸手可及。

在這暮色蒼茫的秋江之上舉目四望,云淡江闊,只有詩人一人,是何等清冷、荒涼!

但詩人并不寂寞,因為他發現,至少還有一輪明月會永遠陪伴著他。

詩句到此,戛然而止,但那開闊蒼茫、千秋邈遠的意境卻如一抹月光般,溫柔撫慰著詩人曾備受創傷的心靈。

青年時隱居山野,中年時坎坷求官,晚年時任隨自然。

孟浩然的一生算不得得意,他用大半生的時光,在浩淼的人世中打撈真正的自己。

幸運的是,他做到了。

《無聲告白》里有這樣一句話,它說:

「我們終其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短的像一部獨幕劇,一朝一暮,乍起乍落間,大幕便將落下。

一生原是經不起蹉跎和遲疑,經不起浪費的。

我們不求活千千萬萬遍,只求在這僅有一次的人世里,活得足夠順心恣意,足夠灑脫自在。

此時,暮色已愈發濃重了,整個天地都被籠罩在一片靜寂中。

江流宛轉,仿佛只有他們這一葉輕舟在蒼茫中飄忽不定。

「沒有!」男子道,「不僅沒有,圣人還曾聽過我的「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對我大加贊賞,還要我當即再賦詩一首。」

「這可是好機會啊,你賦了一首什麼詩?」

「我,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聽到圣人的話,我原本應該欣喜若狂的,可我,可我竟念出了從前寫的那首《歲暮歸南山》——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這,這是我的一首牢騷詩,我當時科考落第,心情郁郁,就寫下了這首詩,沒想到卻在圣人面前念了出來。」

「唉,圣人聽到這首詩肯定很生氣吧!」老人似乎被男子濃重的哀愁所感染,臉上滿是同情。

「是呀,圣人發了很大的火,說我誣陷他,是我自己不去求取功名,他從來沒有棄用過我,然后就拂袖走了。

我知道自己從此登臨仕途再無望了,就回到了家鄉襄陽。

可是內心實在郁悶不堪,就一路沿著浙江西游來到了建德縣境內,沒想到會遇到老人家你。要你聽了我一大堆牢騷,真是對不住了。」

老者搖搖頭,笑著道:

「哪有什麼對不住啊,遇見了就是緣分。年輕人,聽我一句勸——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很多時候,連你自己都不知道心里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那為什麼不放開心些呢?該來的總會來,該懂的終會懂……

好了,小伙子,到岸了,下船吧,老人家我也該回去陪小孫兒了。」

老人向男子露出一個溫暖的笑容,然后唱著歌兒劃著船槳走遠了,越來越遠。

男子獨自站在江岸上,想著老人說的孫兒,不由得想起了自己遠在家鄉的妻兒,思鄉的愁緒愈發濃重了。

他舉目四望,但見曠野蒼茫無垠,一陣寒風吹過,野草低伏,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響。

月光漸漸灑滿大地,倒映在江水中,仿佛伸手便能觸及。

遠方的天空似乎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與江水連成一片茫茫。

原野開闊而遼遠,天地深邃而蒼茫,那一輪月華不知照徹過多少王朝,而溫柔皎潔依舊。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悠悠歲月不過彈指,人生片刻的失意與落寞究竟又算得了什麼呢?

男子忽然感到久違了的輕松,他整了整有些凌亂的衣襟,向著月華,一字一字地念著: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

到了歸家的時候了,他自顧自地笑了笑,然后轉身堅定地邁步而去。

身后,是被月光拉長了的影子,因著衣衫隨風飄動,而搖搖不定……

后記

曾有人做過這樣一個統計:

在唐朝綿延289年的歷史長河里,有名有姓的詩人約有2536位。其中仕途坎坷、懷才不遇者大有人在。

然而終其一生,未曾做過一官半職者,只有孟浩然一人。

一方面,他深受儒家用世思想影響,渴望用才華做出一番功業;可在心底最深處,他又是向往自由恬淡生活的。

一首《歲暮歸南山》,看似是無意間吟出,其實又未嘗不是孟浩然心底最真實的聲音?

開元十七年(729年),孟浩然離開長安,在故鄉襄陽做了短暫停留后,開始了第三次吳越之旅。

這一天,他來到了建德縣境內。

在這里,他寫下了一首沖淡到極致、也雋永到極致的《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落日莽蒼,江流宛轉,一葉輕舟在江天一色的蒼茫中飄忽不定。

在這暮色四合、萬籟俱寂的時刻,濃烈的思鄉的愁緒忽然涌上詩人心頭。

前兩句寫詩人心中郁結,后兩句卻是通過對江上夜景的細致描摹,抒發詩人在寂寞中求得解脫的豁達心境。

曠野蒼茫無垠,放眼望去,遠處的天空顯得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月華籠罩,倒映在清澈江水中的月影仿佛近在咫尺,觸手可及。

在這暮色蒼茫的秋江之上舉目四望,云淡江闊,只有詩人一人,是何等清冷、荒涼!

但詩人并不寂寞,因為他發現,至少還有一輪明月會永遠陪伴著他。

詩句到此,戛然而止,但那開闊蒼茫、千秋邈遠的意境卻如一抹月光般,溫柔撫慰著詩人曾備受創傷的心靈。

青年時隱居山野,中年時坎坷求官,晚年時任隨自然。

孟浩然的一生算不得得意,他用大半生的時光,在浩淼的人世中打撈真正的自己。

幸運的是,他做到了。

《無聲告白》里有這樣一句話,它說:

「我們終其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短的像一部獨幕劇,一朝一暮,乍起乍落間,大幕便將落下。

一生原是經不起蹉跎和遲疑,經不起浪費的。

我們不求活千千萬萬遍,只求在這僅有一次的人世里,活得足夠順心恣意,足夠灑脫自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