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人到老的時候才發現,讓子女孝順,有這三個條件

老話說:「子不教, 父之過。 」

父母作為孩子的「終身」老師, 言行舉止無不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性格、成長和出路。

每一個望子成龍的父母, 其實都不愿意自己成為孩子糟糕的榜樣, 最不希望看到, 孩子延續了自己的缺點。

尤其是步入老年, 才發現, 期待孩子能擁有「你養我長大, 我陪你變老」的理念, 很是孝順自己, 其實是有條件的。

01

父母自立自強, 兒女引以為傲。

有句話說, 孩子是父母的復印件。

主持人董卿也曾說過:「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自己就要先成為什麼樣的人。 」

很多父母深諳此道, 時時處處言傳身教, 以期為孩子樹立為學為人為業的榜樣。

被譽為晚晴中興名臣的曾國藩, 出生于一個耕讀之家, 秉持著「耕作傳家久, 讀書濟世長」的家訓。 父親曾麟書, 趕考十七次, 終于在四十三歲時, 考取了功名。 曾國藩也曾六次落第, 但在父親的感染和鼓勵下,

仍舊苦讀, 終于在第七次趕考時, 以倒數第二名的成績考取了進士。

此后, 曾國藩步入仕途, 開啟了他的傳奇人生。

但這份植入了骨髓的「耕讀」家風, 讓他在繁忙的公務之余, 一直對家中父母無限掛牽, 父親去世, 他悲痛之余, 修建了「思云館」, 以寄托「望云思親」之情。

他將父親對他潛移默化的家訓, 通過1500多封家書, 傳承給兄弟子侄, 告誡他們在求學、為人、處世中的應當遵循的「大道」, 引導他們勤儉、尚學、忠誠、勇毅。 曾家后輩也沿襲了這一家風, 人才輩出, 頗有建樹。

由曾國藩這一家族的繁衍興盛, 不難看出, 想要子女孝順自己, 自己率先垂范, 有所成就, 就是最好的家教。

而真正的孝順, 也不是晨省昏定, 陪伴在側, 而是各自努力, 發奮成才,

延續父輩榮光, 光耀家族門楣。

02

父母民主開明, 兒女率性成長。

作為「公車上書」的維新派領袖梁啟超, 雖然未能讓晚清政府實現「新民之夢」, 卻讓他的九個子女成為了「新民」。

他重視與子女的溝通, 鼓勵他們中西兼學。 寫給海外留學子女的數百封家書充滿了無微不至的關懷,

卻又時常提醒:「爹爹雖然是摯愛你們, 卻從不肯姑息溺愛, 常常盼望你們在困苦危險中把人格磨煉出來。 」他一旦發現子女有學習、生活上的問題, 就及時引導、幫助。

得益于他的開明民主和諄諄教誨, 梁氏九個兒女中, 出現了三位院士, 其他兒女也有一定的學術造詣和成就。

這樣的父母, 是為人父母的楷模, 歷來不乏追隨者和效仿者。

對于很多「新手」父母來說, 當孩子還只是嬰兒時, 那份奶爸奶媽的喜悅幾乎是無處不在的。 可孩子一旦步入學堂, 開始有了學業的壓力, 慈父慈母的形象便碎了一地。

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 或者在「中途」掉隊, 多少父母淪為了孩子學習的「陪讀人」, 恨不得將自己咀嚼過的知識,

直接灌輸到孩子的頭腦中。

而這種做法, 極大地損傷了孩子的自主能動性, 他們漸漸習慣于父母安排的一切, 如同算盤上的珠子, 被人扒拉一下, 就動一下。

長此以往, 孩子們便漸漸活成了父母的影子, 按照父母想法, 讀他們想讀的專業, 實現他們的理想。 一切看起來都「穩穩當當」, 可孩子身上卻總是少了一股子「激情」。

這樣的人生, 是父母所期待的孩子的人生, 但未必就是孩子自己想要的人生。

說到底, 父母對孩子最真切的愛, 是發自內心尊重孩子做為一個獨立的人存在于世界, 是循循善誘, 引導他們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 率性成長, 而不是橫加指責, 粗暴干涉, 一切都要按照自己的設定的框架走。

唯有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選擇, 才能讓他們掌握屬于他們的命運之舵,也才能在年老時,收獲來自兒女的感恩和陪伴。

03

父母溫柔敦厚,兒女如沐春風。

親子教育專家說:「擁有一個情緒穩定的母親,是孩子最大福氣。」

那些高興時對孩子百依百順,生氣時對孩子大吼大叫的父母,猶如一顆「隱形炸彈」,指不定什麼時候就「爆炸」。

久而久之,孩子如履薄冰,為了迎合父母,他們不得不學會偽裝情緒,當面一套背后一套,那份「有條件的愛」,也讓他們懷疑自己是不是值得被愛,那種深深的不安全感,將要用一生去治愈。

與之相反,父母溫柔敦厚,總在循循善誘,明確規定哪些底線不能觸碰,溫柔而堅定地執行。那麼,就算孩子一再犯錯,一再「踩坑」,他們也終會在某一天,幡然醒悟。從此步入人生的「正軌」。

電影《東京塔》講述了一個單親母親,用自己開酒館的辛勤勞作,撫養兒子長大成人的故事。

母親每天忙于打理小店的生意,身心疲憊,卻始終對兒子報以期望,有求必應。兒子卻并不體會母親的艱辛,青春期的叛逆,初入社會的迷茫和放縱,他一樣都沒落下。

幾十年過去,母親成為兒子的「提款機」,直到她身患重病,生命開始進入倒計時,兒子才突然意識到,自己愧對了這份綿綿深情。

他終于將母親接到了自己求學和工作的都市東京,雖然還是租房子住,工作也不穩定,但他終于扛起了「兒子」的責任和義務。母親看到了兒子的轉變,在生命的最后時光,度過了她一生中最為愜意的時光。

父母子女之間,就是一場付出愛和回饋愛的傳遞,我們唯有在點點滴滴的生活瑣碎中,如春風化雨般地傳遞對子女的愛與期待,才能收獲整個春天。

04

結束語:

佛說,你是你自己的因,你是你自己的果。

在變老的路上,不要一味苛責他人能對我們做點什麼,更要緊的是自己付出了多少真情、汗水和智慧。

愛出者愛返,福來者福往。

只有自己付出了,才能有收獲。

才能讓他們掌握屬于他們的命運之舵,也才能在年老時,收獲來自兒女的感恩和陪伴。

03

父母溫柔敦厚,兒女如沐春風。

親子教育專家說:「擁有一個情緒穩定的母親,是孩子最大福氣。」

那些高興時對孩子百依百順,生氣時對孩子大吼大叫的父母,猶如一顆「隱形炸彈」,指不定什麼時候就「爆炸」。

久而久之,孩子如履薄冰,為了迎合父母,他們不得不學會偽裝情緒,當面一套背后一套,那份「有條件的愛」,也讓他們懷疑自己是不是值得被愛,那種深深的不安全感,將要用一生去治愈。

與之相反,父母溫柔敦厚,總在循循善誘,明確規定哪些底線不能觸碰,溫柔而堅定地執行。那麼,就算孩子一再犯錯,一再「踩坑」,他們也終會在某一天,幡然醒悟。從此步入人生的「正軌」。

電影《東京塔》講述了一個單親母親,用自己開酒館的辛勤勞作,撫養兒子長大成人的故事。

母親每天忙于打理小店的生意,身心疲憊,卻始終對兒子報以期望,有求必應。兒子卻并不體會母親的艱辛,青春期的叛逆,初入社會的迷茫和放縱,他一樣都沒落下。

幾十年過去,母親成為兒子的「提款機」,直到她身患重病,生命開始進入倒計時,兒子才突然意識到,自己愧對了這份綿綿深情。

他終于將母親接到了自己求學和工作的都市東京,雖然還是租房子住,工作也不穩定,但他終于扛起了「兒子」的責任和義務。母親看到了兒子的轉變,在生命的最后時光,度過了她一生中最為愜意的時光。

父母子女之間,就是一場付出愛和回饋愛的傳遞,我們唯有在點點滴滴的生活瑣碎中,如春風化雨般地傳遞對子女的愛與期待,才能收獲整個春天。

04

結束語:

佛說,你是你自己的因,你是你自己的果。

在變老的路上,不要一味苛責他人能對我們做點什麼,更要緊的是自己付出了多少真情、汗水和智慧。

愛出者愛返,福來者福往。

只有自己付出了,才能有收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