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小山村夜裡請神 第二天家家戶戶跪迎

初冬時節, 在皖南池州市的一個小山村裡, 夜色包裹著群山, 不寬的馬路上兩三盞路燈泛著微弱亮光。 村頭路口, 只見幾個人影晃動, 前面有兩位老人高舉著竹筒做的火把, 火光一閃一閃, 周圍也跟著忽明忽暗, 後面是一位法師模樣的老人, 他口中念念有詞, 供桌上還擺放著各種祭品。

原來他們正在舉行一年一度的池州儺“秋案”起聖儀式。 小山村名叫峽川村, 位於池州市貴池區, 這裡是著名的峽川儺發源地。 池州地方儺事活動分為“春祭”和“秋祭”。 春祭為每年農曆正月初七至十五, 秋祭為每年農曆九月二十五。

“秋祭”大都在傍晚開始, 由本宗族族長或“年首”帶領請神, “年首”柯開托也是法師的扮演者, 這位80歲的老人用嘶啞的嗓音大聲誦讀頌詞, 迎請各路神祗蒞臨。

村中祠堂燃放起煙花爆竹。 峽川村地處皖南腹地, 這裡山高林密, 道路鬥折蛇行, 村民沿著地勢, 散居在山谷溪邊。 平日裡小山村非常安靜, 只聞雞犬, 闃若無人。 “秋祭”活動, 讓這個平靜的小山村突然熱鬧起來。

峽川村有戶籍人口四五百人, 但近年隨著青壯年進城務工, 村裡只剩下為數不多的老人留守。

祠堂裡供奉的儺戲面具。 在儺文化裡, 無論是儺祭活動還是儺戲演出, 儺戲面具都被賦予了神秘的宗教與民俗含義。 在當地人們的意識中, 儺戲面具是神靈的象徵和載體。

第二天一大早, 峽川村民聚攏到村邊小山頂上的案菩薩廟——文孝殿, 依次焚香叩拜, 請神下架, 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池州儺“遊案”活動。

池州的儺事活動分為“春祭”和“秋祭”。 春祭為每年農曆正月初七至十五, 秋祭為每年農曆九月二十五。 峽川村是目前唯一還保持著每年舉行“秋案”活動的村落, “秋祭”是為了紀念昭明太子的聖誕日(每年農曆九月二十五)。

舉行“秋案”儀式當日, 由村裡一名未婚男子充當“小皇帝”, 手捧昭明太子木雕神像。 昭明太子是南朝梁武帝蕭衍的長子, 姓蕭名統, 池州乃是昭明太子生前的封邑。 史書記載蕭統聰穎過人, 稱他五歲遍讀《五經》, 且非常孝順, 敬天愛民, 深得人民的愛戴。 峽川村歷史上曾建有昭明太子廟,

當地人還擁立昭明太子為“賑災捍患”的保護神。

巡遊隊伍由數十位元村民組織, 前有鳴鑼開道, 後面跟著“肅靜”、“回避”儀仗牌。

隊伍中間是一頂黃羅傘引領著四人肩抬、供奉有昭明太子塑像的神轎。

整個儀仗隊伍浩浩湯湯, 在村子每家每戶進行“巡遊”, 每到一戶, 都會進行停留, 獻貢品舉行祭祀儀式。

“巡遊”所經之地, 家家戶戶都在門口燃放煙花爆竹, 迎接案菩薩。

隊伍在一戶村民家前停留。

扮演“小皇帝”的村民, 手捧昭明太子木雕神像進入農戶家中。

村民跑拜昭明太子神像, 並為遊案隊伍送上禮金。

現在農村人越來越少, 峽川村也不例外, 許多房子已經空置多年沒人居住, 任由在風吹雨打中衰敗。

“秋案”迎神儀式,

是這個山村一年中少有的熱鬧場面。

由於是秋季, 外出打工的年輕人還沒返鄉, 演員大多是村裡的老人, 最長者已八十歲, 而在家的基本是婦女和兒童。 傳承數百年的文化習俗, 在現代文明衝擊下, 儺戲也面臨著後繼乏人的窘境。 若喜歡本文, 請點擊右上關注“35毫米”或添加微信公號“光影35毫米”與作者互動, 謝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