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果重新養育女兒,我再也不會……

我是一個二胎媽媽, 大女兒12歲, 小女兒7歲。

寫下這篇文章時, 我從沒有哪一刻像現在這樣心疼大女兒, 後悔自己對她的教育方式。

前段時間中秋節, 幾家親戚一起吃飯。

餐桌上, 大人們不可避免地聊起了孩子們的學習情況。

我家老大的成績, 在這幾個孩子中是墊底的。

而老二的成績, 則一直在班裡名列前茅。

席間, 聽著大人們的交談, 老大始終默不作聲, 眼睛裡甚至還蒙上了淡淡的霧氣。

老二卻像一隻小胡蝶一樣, 快樂地跑來跑去, 整個人也因為大人們對她的稱讚, 而變得特別驕傲和開心。

兩廂對比,

我頓時無比心疼老大。

是啊!都是半大點兒的孩子, 肯定也渴望得到大人的稱讚和誇獎, 而不是每次都只能在同齡人中, 成為墊底的存在。

也是在那一刻, 我才開始反思, 一直以來被我忽略的一些教育真相。

1

如果可以重新養育女兒

我再也不會希望她「快樂就好」

老大出生後, 我們給盡了她自由和寵愛。

我總覺得, 女孩子嘛, 當然要嬌養著, 讓她少辛苦點, 健康快樂地長大就好。

所以我沒有對她進行任何早教啟蒙, 任由她在玩樂中輕鬆度過了幼稚園三年。

直到進小學, 老大還保持著一個字不認識, 一個數不會算的白紙狀態。

但很快, 我們就蒙圈了。

拼音和英文基礎大家都學過了, 老師直接略過;10以內的加減法她才剛接觸, 老師就已經加快進度, 開始100以內的算術教學了……

她根本跟不上班裡的學習節奏, 各科成績一路墊底。

當時的我, 依然沒太在意。

我想著, 成績差點就差點, 做一個快樂的普通娃也沒什麼不好。

可我忽略了, 孩子自己並不這麼認為。

小小的孩子, 也已經有了自己的自尊心和虛榮心。

當課堂上, 別的同學都能很順利背誦那些唐詩時, 她會因為背不出來而覺得丟臉, 難過得偷偷掉眼淚。

每次考試成績出來, 看到自己慘澹的成績, 回家就忍不住崩潰大哭。

看到作業本上, 一道道算術題後面的大紅叉, 她會委屈地問我:

「媽媽, 我是不是很笨?老是算錯......」

一次次比不過同齡人的打擊, 一次次成績墊底的失望, 她開始漸漸變得緊張、脆弱、敏感、自卑, 遇到難題也習慣性逃避和否定自己。

而此時我們再怎麼生拉硬拽, 她也很難追趕上別的同學。

那時候我才意識到很重要的一點:

父母可以讓孩子「快樂」就好, 但學校不會, 社會更不會。

即使是小孩子, 也免不了陷入競爭的環境, 沒有人希望自己一直輸, 一直比別人差勁。

而老二上幼稚園時, 我恰好調整到了一個相對輕鬆的崗位, 于是有了更多的時間來指導她。

我陪著她背古詩、唱兒歌、學拼音......有了一定基礎之後, 老二學起來很輕鬆, 積極性和主動性反倒比老大高漲很多。

現如今, 看著兩個女兒截然不同的樣子,

老大自卑無言, 老二自信張揚。

我後悔了, 後悔在老大小的時候, 光顧著放縱讓她玩。

一個一直當別人背景板的孩子, 註定不會真的快樂。

每個孩子, 都渴望自己能耀眼。

學習的過程, 雖然會有辛苦, 但孩子在付出努力、取得成績後獲得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才是真正難以替代的高級快樂。

2

如果可以重新養育女兒

我再也不會放縱她的壞習慣

我從小就被父母散養長大, 所以潛意識裡一直覺得, 只有那些又熊又鬧的男娃, 才需要父母在屁股後面, 追著趕著讓他們學習。

而自家的乖乖女兒, 根本不需要我的督促也能自覺、聽話、養成好習慣。

哪曾想, 這想法簡直大錯特錯。

這世上從來沒有天生自覺的孩子, 無論男孩女孩, 都逃不開貪玩的天性。

老大每天晚上回家的第一件事,從來不是寫作業,而是先跑到客廳看兩集電視。

常常背著我溜到爺爺奶奶房間裡,用老人的手機偷偷玩遊戲,還一個勁撒嬌,不準爺爺奶奶告密。

之前,我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總想著孩子上學已經夠累了,也要讓她多玩一玩,長大了自然就知道努力了。

可恰恰因為我從小沒怎麼管過,她不知不覺養成了很多的壞習慣,簡直讓人崩潰。

好不容易要寫作業了,一會兒摸摸橡皮,一會兒玩玩鉛筆,不是要喝水就是想上廁所,完全不能靜下心來好好學習。

就連老師也好幾次打電話給我,不是作業沒有按要求完成,就是佈置的背誦任務偷工減料。

小時候的放縱,讓她變成了一個習慣性偷懶、毫無自覺性的小孩。

我不禁想起大學聯考狀元楊晨煜的媽媽,曾說過的一段話:

「一定要在孩子沒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時候,監督他養成習慣。

這個過程很痛苦,你得時時刻刻監督著他,留意著他。給他定型以後,後面的路就好走了。」

沒有哪個孩子天生願意坐冷板凳讀書學習,一個自覺自律的孩子,是要適當「強迫」去養成的。

養育孩子就像走路一樣,發現走的路線不對,及時調整到對的軌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條小路就踩出來了。

要知道,沒有天生自覺的孩子,只有長期督促的家長。

只可惜,我到現在才明白這一點。

3

如果可以重新養育女兒

再也不會動不動就對她「心軟」

常常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養女兒,就要對她狠一點。

現在想想,簡直說得太對了。

老大6歲的時候,我想著給她培養點興趣愛好,不求學得多精,只求有個一技之長。

結果報了個跳舞班,小傢伙學了一段時間就回家哭,嫌太苦、太痛、太累了,死活不肯繼續學。

我和她爸,心疼她一個小女孩,小小年紀就要吃這麼大苦,也就沒堅持。

後來給她報了個書法班,結果又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了了之。

直到最後,也沒學會一項特長。

有次兒童節,她們班裡舉辦表演活動,很多同學都上臺參與了表演,女兒只能眼巴巴地望著,那時候我就感覺到了她的羨慕和失落。

有了老大的教訓,老二的興趣培養這塊我狠心多了。

老二5歲的時候被輪滑吸引,自己吵著要學輪滑。

當然,跟她姐姐一樣,學了沒幾天,摔了好幾跤以後,她說什麼都不肯再去上輪滑課。

但這次我沒有心軟,而是風裡雨裡陪著她一起堅持。

有時候看她訓練,摔得青一塊紫一塊,說不心疼是假的。

但我還是逼自己「心狠」下來。

漸漸地,隨著訓練越來越熟練,老二從一開始的抵觸抗拒,到現在乖乖地跟著我按時去上課。

尤其上次兒童才藝比賽中獲獎以後,她更是在輪滑上自信心爆棚,整個人也更樂觀更積極了。

現在想想,面對老大我們總是嘴上說著「尊重孩子」,這看似很開明,實際上對孩子卻是一種傷害。

雖然孩子逃過了眼前一時的辛苦,但在成長路上卻留下了不可挽回的遺憾。

父母若縱容孩子隨便放棄,那麼孩子一生也無法學會什麼叫堅持。

4

如果可以重新養育女兒

我再也不會有任何託付心態

在家庭教育中,普遍有這樣一種現象:

父母以為把孩子送進學校,孩子的教育就可以全部仰仗老師,自己就能徹底解放了。

剛開始,我也有這樣的心態。

可孩子的教育,哪有那麼簡單啊!

我以為把孩子託付給老師就好了,卻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有些教育老師給不了孩子,只有父母能給。

良好的習慣、堅強的意志、健全的人格、得體的教養……這些都需要父母的陪伴和榜樣作用來引導。

印象最深的一次:

老大正在寫作業,我當時剛下班回家,就想著癱在沙發上玩會兒手機。

她看到了,就立馬蹭到我身邊來,跟我一起看視訊。

我懟她:「趕緊寫作業去,又想被老師批評是不是!」

誰知道她一臉不以為然地回懟我:

「就知道叫我做作業,你自己怎麼就這麼舒服地玩手機呢?明明你剛剛還說了,你的工作沒幹完的!」

我們總以為孩子上學了,有老師的指導就夠了,殊不知除了學校之外,家庭才是教育孩子最重要的陣地。

我想起曾在網上看過的,一位媽媽的留言:

「我孩子學古箏的時候,年紀太小。上完課,她很快就忘了老師教了啥。我得先替孩子學會了,指法練得比她還標準,這樣才能複刻老師課上的內容。

孩子在科技培訓班裡學了製作飛機,我得跟她一起想辦法讓飛機飛到藍天裡。

孩子學火車相遇問題,我就要跟她一遍一遍在客廳裡來回‘相遇’。

這叫跟孩子一起成長。

孩子做作業,我也不能閑著。我得去看書,看報紙,考各種職稱證書。

我必須‘雞’自己,潛臺詞是:看看媽媽也很努力,你也必須努力。

這叫給孩子打樣板。」

是啊!我太天真了!

要想教育好孩子,光靠老師的單打獨鬥是不可能的,貫穿孩子一生的教育,靠的是父母。

孩子就如同乾癟的海綿,無時無刻不在吸收著家庭生活環境、家長們言行舉止等等方面給予他們的影響。

家庭才是教育的第一站,父母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老師。

那些優秀的孩子從來不是橫空出世的,而是父母用實實在在的付出、點點滴滴的陪伴換來的。

5

黛安·倫曼斯有一首小詩寫到:

如果我能再次養大我的孩子,

我會先建立自尊,再決定蓋房子。

我會多用手指來畫圖,少用手指來指。

我會少教訓多溝通。

我會少用眼睛看表,多用眼睛看世界。

我會跑到更多的原野看更多的星星。

......

可是,這世上有很多事都沒有再來一次的機會,教育孩子也是。

我已經留下了那麼多遺憾。

只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在還來得及陪伴和教育孩子的日子,好好珍惜,不要偷懶。

做父母,是要不斷努力的。

千萬不要在最好的教育時機中,把撒手不管當成了靜待花開。

都逃不開貪玩的天性。

老大每天晚上回家的第一件事,從來不是寫作業,而是先跑到客廳看兩集電視。

常常背著我溜到爺爺奶奶房間裡,用老人的手機偷偷玩遊戲,還一個勁撒嬌,不準爺爺奶奶告密。

之前,我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總想著孩子上學已經夠累了,也要讓她多玩一玩,長大了自然就知道努力了。

可恰恰因為我從小沒怎麼管過,她不知不覺養成了很多的壞習慣,簡直讓人崩潰。

好不容易要寫作業了,一會兒摸摸橡皮,一會兒玩玩鉛筆,不是要喝水就是想上廁所,完全不能靜下心來好好學習。

就連老師也好幾次打電話給我,不是作業沒有按要求完成,就是佈置的背誦任務偷工減料。

小時候的放縱,讓她變成了一個習慣性偷懶、毫無自覺性的小孩。

我不禁想起大學聯考狀元楊晨煜的媽媽,曾說過的一段話:

「一定要在孩子沒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時候,監督他養成習慣。

這個過程很痛苦,你得時時刻刻監督著他,留意著他。給他定型以後,後面的路就好走了。」

沒有哪個孩子天生願意坐冷板凳讀書學習,一個自覺自律的孩子,是要適當「強迫」去養成的。

養育孩子就像走路一樣,發現走的路線不對,及時調整到對的軌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條小路就踩出來了。

要知道,沒有天生自覺的孩子,只有長期督促的家長。

只可惜,我到現在才明白這一點。

3

如果可以重新養育女兒

再也不會動不動就對她「心軟」

常常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養女兒,就要對她狠一點。

現在想想,簡直說得太對了。

老大6歲的時候,我想著給她培養點興趣愛好,不求學得多精,只求有個一技之長。

結果報了個跳舞班,小傢伙學了一段時間就回家哭,嫌太苦、太痛、太累了,死活不肯繼續學。

我和她爸,心疼她一個小女孩,小小年紀就要吃這麼大苦,也就沒堅持。

後來給她報了個書法班,結果又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了了之。

直到最後,也沒學會一項特長。

有次兒童節,她們班裡舉辦表演活動,很多同學都上臺參與了表演,女兒只能眼巴巴地望著,那時候我就感覺到了她的羨慕和失落。

有了老大的教訓,老二的興趣培養這塊我狠心多了。

老二5歲的時候被輪滑吸引,自己吵著要學輪滑。

當然,跟她姐姐一樣,學了沒幾天,摔了好幾跤以後,她說什麼都不肯再去上輪滑課。

但這次我沒有心軟,而是風裡雨裡陪著她一起堅持。

有時候看她訓練,摔得青一塊紫一塊,說不心疼是假的。

但我還是逼自己「心狠」下來。

漸漸地,隨著訓練越來越熟練,老二從一開始的抵觸抗拒,到現在乖乖地跟著我按時去上課。

尤其上次兒童才藝比賽中獲獎以後,她更是在輪滑上自信心爆棚,整個人也更樂觀更積極了。

現在想想,面對老大我們總是嘴上說著「尊重孩子」,這看似很開明,實際上對孩子卻是一種傷害。

雖然孩子逃過了眼前一時的辛苦,但在成長路上卻留下了不可挽回的遺憾。

父母若縱容孩子隨便放棄,那麼孩子一生也無法學會什麼叫堅持。

4

如果可以重新養育女兒

我再也不會有任何託付心態

在家庭教育中,普遍有這樣一種現象:

父母以為把孩子送進學校,孩子的教育就可以全部仰仗老師,自己就能徹底解放了。

剛開始,我也有這樣的心態。

可孩子的教育,哪有那麼簡單啊!

我以為把孩子託付給老師就好了,卻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有些教育老師給不了孩子,只有父母能給。

良好的習慣、堅強的意志、健全的人格、得體的教養……這些都需要父母的陪伴和榜樣作用來引導。

印象最深的一次:

老大正在寫作業,我當時剛下班回家,就想著癱在沙發上玩會兒手機。

她看到了,就立馬蹭到我身邊來,跟我一起看視訊。

我懟她:「趕緊寫作業去,又想被老師批評是不是!」

誰知道她一臉不以為然地回懟我:

「就知道叫我做作業,你自己怎麼就這麼舒服地玩手機呢?明明你剛剛還說了,你的工作沒幹完的!」

我們總以為孩子上學了,有老師的指導就夠了,殊不知除了學校之外,家庭才是教育孩子最重要的陣地。

我想起曾在網上看過的,一位媽媽的留言:

「我孩子學古箏的時候,年紀太小。上完課,她很快就忘了老師教了啥。我得先替孩子學會了,指法練得比她還標準,這樣才能複刻老師課上的內容。

孩子在科技培訓班裡學了製作飛機,我得跟她一起想辦法讓飛機飛到藍天裡。

孩子學火車相遇問題,我就要跟她一遍一遍在客廳裡來回‘相遇’。

這叫跟孩子一起成長。

孩子做作業,我也不能閑著。我得去看書,看報紙,考各種職稱證書。

我必須‘雞’自己,潛臺詞是:看看媽媽也很努力,你也必須努力。

這叫給孩子打樣板。」

是啊!我太天真了!

要想教育好孩子,光靠老師的單打獨鬥是不可能的,貫穿孩子一生的教育,靠的是父母。

孩子就如同乾癟的海綿,無時無刻不在吸收著家庭生活環境、家長們言行舉止等等方面給予他們的影響。

家庭才是教育的第一站,父母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老師。

那些優秀的孩子從來不是橫空出世的,而是父母用實實在在的付出、點點滴滴的陪伴換來的。

5

黛安·倫曼斯有一首小詩寫到:

如果我能再次養大我的孩子,

我會先建立自尊,再決定蓋房子。

我會多用手指來畫圖,少用手指來指。

我會少教訓多溝通。

我會少用眼睛看表,多用眼睛看世界。

我會跑到更多的原野看更多的星星。

......

可是,這世上有很多事都沒有再來一次的機會,教育孩子也是。

我已經留下了那麼多遺憾。

只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在還來得及陪伴和教育孩子的日子,好好珍惜,不要偷懶。

做父母,是要不斷努力的。

千萬不要在最好的教育時機中,把撒手不管當成了靜待花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