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家長們:到底要不要幫孩子背書包?

這是安妮每天一篇原創文章的第82篇

安妮寫文章的目標是:讓學習成為你的習慣, 讓成長為你的生命賦能!

你有沒有看到過這樣一幕?接送孩子上學時, 許多爺爺奶奶或父母代孩子背書包, 這已經成為現校園門口或街道邊的一道不和諧風景。

你有過這樣的疑問嗎?

1, 如果再這樣下去, 小孩子會不會成為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並缺乏自理能力的”小皇帝“?

2, 小孩子的書包有多沉?

3, 家長有必要充當孩子的”書童“嗎?

想到寫這個主題, 是因為心生感慨。 我曾經是個主張孩子自已背書包的媽媽, 小學三年級之前,

從來沒有幫孩子背過書包;自從他四年級後, 書包越來越沉, 關於要不要幫孩子背書包, 我的心裡糾結了兩個月。

1, 不替他背?看到他壓得越來越彎的背, 實在心疼.

2, 替他背? 擔心他會有依賴性, 原本背書包是自已的事, 就變成為父母的事。 以後會有會凡事都依賴呢?

相信在看此文的父母, 內心也會有我同樣的糾結。

辣麼, 怎麼辦?

最近看了一期“奇葩說“, 其中有位心理學家, 提到幾個育兒的觀點, 對我有所影響, 分享給大家:

1, 當小寶貝出生時, 父母無限喜悅, 同時面對這個沒有自帶說明書的小傢伙, 新生父母開始有些手足無措。 於是找出了各種育兒書來看, 書上說:孩子9個月開始能發單音節”呀呀呀。 。 。 “, 如果自家小寶貝沒有發出單音節,

父母就開始焦慮了。 思考:當活生生的孩子的與書上說的有差異時, 為什麼大多數父母會覺得孩子有問題?而不是去質疑書上所寫的?

2, 關於孩子哭時, 要不要馬上哄? 有的書提倡讓孩子先哭會兒, 另外的一些書提倡無條件積極養育。 最後, 這位心理學家採用的是佛系育兒:想哄時就哄, 不想哄時就不哄:)

言歸正傳, 孩子的書包到底要不要背?我的思考如下:

1, 摒棄掉外界左右自已的聲音, 問問自已, 孩子是否真的有需要讓我背書包?我內心想背, 不想背的聲音, 哪個占上風?

答:我的觀點是, 優先考慮孩子作為一個人的真實需要。 覺得孩子的書包重量超過了他可承受的極限, 我擔心他年幻輕輕就變成駝背, 所以, 我想幫他背。

我想起我小學一年級時, 學期畢業時, 父母是需要去學校協助把自已的課桌背回家的, 而我父母因為忙農活。 我就一口氣把課桌頂回了2公里以外的家。 我媽一直把我長不高, 歸結於那次傷了元氣:)

2, 背與不背, 各有利弊, 當每個選擇都不能兩全時, 我願意選擇什麼?捨棄什麼?

答:我願意犧牲掉所謂的“獨立性”, 去換來兒子長得更魁梧的身板:)壓跨了, 就會駝背, 就不帥了呀, 未來怎麼找女朋友?

3, 給孩子背書包, 是不是就等同于把孩子培養成了小皇帝?

答:NO NO NO。 孩子的獨立性可以在很多方面培養。

綜上所述, 我的做法是:

1, 佛系育兒, 我的狀態好, 就幫他背一把, 我累了, 就不幫他背。

2, 想背之前, 問一句:寶貝, 你今天需要媽媽幫忙背書包嗎?他說需要,

我就背;他說不需要, 我就不背。

3, 如果孩子某天想讓我幫忙背書包, 但我自已也有點累, 那麼我也會溫和而堅定的拒絕他的請求。

總之, 生活講求的不是對錯, 是平衡。

佛系, 簡直就是21世紀最偉大的發明呀!遵從本心, 不要被外界的聲音左右, 當我們真正和孩子在一起時, 我們心裡就會知道, 我們該做什麼。

父母們, 都憋糾結了, 樊登老師過:雖然讀書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但書裡有前人驗證過的方法, 可以開思路, 明智慧。 我覺得, 多讀幾本育兒書, 是為了真正找到自已內心的定海神針。

樊登老師解讀《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15分鐘送給父母們~

更多書籍精華, 可掃碼收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