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歷史悠久的中國四合院,才是豪宅霸主!

四合院, 又稱四合房, 是中國的一種傳統合院式建築, 其格局為一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 從四面將庭院合圍在中間, 故名四合院。

四合院就是三合院前面有加門房的屋舍來封閉。 若呈“口”字形的稱為一進院落;“日”字形的稱為二進院落;“目”字形的稱為三進院落。  一般而言, 大宅院中, 第一進為門屋, 第二進是廳堂, 第三進或後進為私室或閨房, 是婦女或眷屬的活動空間, 一般人不得隨意進入, 難怪古人有詩雲:“庭院深深深幾許”。 庭院越深, 越不得窺其堂奧。

四合院至少有3000多年的歷史, 在中國各地有多種類型,

其中以北京四合院為典型。 四合院通常為大家庭所居住, 提供了對外界比較隱密的庭院空間, 其建築和格局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尊卑等級思想以及陰陽五行學說。

在現代, 隨著家庭結構和社會觀念的變遷, 傳統四合院的宜居性受到了挑戰。 而在城市規劃過程中, 傳統四合院也面臨著保護和發展的矛盾, 一些四合院被列為了文物保護單位, 同時也有一些被拆除。

四合院是漢族的一種傳統合院式建築, 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其格局為一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 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將庭院合圍在中間, 故名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作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築形式, 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 也是北京城的一張歷史名片。

與南方庭院形制高窄的天井院落不同, 北京四合院內院方闊, 光照充足, 是一個完全開放的空間。

四面房屋雖各自獨立, 但都朝向院子開門設窗, 彼此之間又有遊廊連接, 起居十分方便。

四合院的外觀雖然是封閉式的, 不顯山不露水, 走進去卻自成天地, 一磚一瓦都散發出古樸濃厚的生活氣息。

由於院落寬敞, 可在院內植樹栽花, 飼鳥養魚, 疊石造景等, 是十分理想的露天起居室。

清代有句俗語形容四合院內的生活:“天棚魚缸石榴樹, 老爺小姐胖丫頭”, 可謂是四合院生活的典型寫照。

在我們的觀念中, 四合院的建築形式大多是呈”口”字形的,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若呈"口"字形的稱為一進院落;"日"字形的則稱為二進院落;"目"字形的稱為三進院落。

四合院的營建是極講究風水和尊卑等級的, 長幼有序, 各居其室, 白天是其樂融融的景象, 夜晚是歲月靜好的安寧。

人間的幽靜與熱鬧, 都洋溢在幸福的小院裡。

從大門進去就是影壁, 影壁有遮擋外人視線作用, 還可以烘托氣氛, 使宅門顯得更加深邃、開闊、富麗。

對於中國人來說, 四合院才是真正的“豪宅”, 它是一座中國傳統文化的殿堂, 凝聚著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 以及世代居住在這裡的人們共同的記憶。

然而由於城市化進程的發展, 四合院正漸漸退出歷史舞臺, 而城市化與文化遺產保護過程中凸顯的種種矛盾, 更是戳中了無數人的痛點。

所幸還有那麼一些熱愛與崇尚歷史建築的人, 將四合院賦予現代的演繹形式, 重新改造成新的空間, 也幫我們拾回失落的四合院情結。

徜徉其中, 我們依舊可以感受到四合院的輝煌, 歷史沉澱的氣息也給這些豪宅增加了幾分文化底蘊。

四合院歷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中國西周時期就有完整的四合院出現。陝西岐山鳳雛村周原遺址出土的兩進院落建築遺跡,是中國已知最早、最嚴整的四合院實例。 

漢代四合院建築有了更新的發展,受到風水學說的影響,四合院從選址到佈局,有了一整套陰陽五行的說法。唐代四合院上承兩漢,下啟宋元,其格局是前窄後方。

然而,古代盛行的四合院是廊院式院落,即院子中軸線為主體建築,周圍為回廊連結,或左右有屋,而非四面建房。 晚唐出現具有廊廡的四合院,逐漸取代了廊院,宋朝以後,廊院逐漸減少,到明清逐漸絕跡。

元明清時期四合院逐漸成熟。元世祖忽必烈“詔舊城居民之過京城老,以貲高(有錢人)及居職(在朝廷供職)者為先,乃定制以地八畝為一分”,分給前往大都的富商、官員建造住宅,由此開始了北京傳統四合院住宅大規模形成時期。 1970年代初,北京後英房胡同出土的元代四合院遺址,可視為北京四合院的雛形。後經明、清完善,逐漸形成北京特有的四合院建築風格。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北京的很多四合院淪為了大雜院,而改革開放後隨著城市改造的開展,很多傳統四合院被拆毀,如1998年拆除康有為的粵東新館,2000年拆除趙紫宸故居,2004年拆除孟端胡同45號的清代果郡王府,2005年拆除曹雪芹故居,2006年拆除唐紹儀故居。 與此同時,一些四合院被列入北京市和各區縣級的保護院落。

在古代,四合院基本上滿足了一家人生活的需要,那時兩進四合院以及更大的四合院通常是官宦和士紳的住所。而到了現代,一方面上下水、暖氣等衛生設施沒有進入四合院,淪為大雜院的四合院也未繼續改進以適應汽車、空調等設備的需要,另一方面,像四世同堂那樣的大家庭也比較少見,有錢的人家通常願意在交通方便的郊外購置別墅,而不是生活在人口密度較高的市區。因此作為民居的四合院是否還存在價值,也是近代以來,一個爭論的問題。

隨著老城區保護的開展,對原有四合院進行了改造,例如1990年由清華大學吳良鏞教授主持的對北京菊兒胡同四合院的危改專案,在保留院落結構的基礎上,將原有四合院的平房改為樓房,增加了廚房、衛生間等設施。該改造工程獲得了聯合國的世界人居獎。北京南池子危改中,也將部分四合院房屋改成兩層,並修建了地下車庫。2006年,北京市公佈了《北京四合院建築要素圖》,作為對四合院保護、修繕、翻建、改建的參考依據。

歷史沉澱的氣息也給這些豪宅增加了幾分文化底蘊。

四合院歷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中國西周時期就有完整的四合院出現。陝西岐山鳳雛村周原遺址出土的兩進院落建築遺跡,是中國已知最早、最嚴整的四合院實例。 

漢代四合院建築有了更新的發展,受到風水學說的影響,四合院從選址到佈局,有了一整套陰陽五行的說法。唐代四合院上承兩漢,下啟宋元,其格局是前窄後方。

然而,古代盛行的四合院是廊院式院落,即院子中軸線為主體建築,周圍為回廊連結,或左右有屋,而非四面建房。 晚唐出現具有廊廡的四合院,逐漸取代了廊院,宋朝以後,廊院逐漸減少,到明清逐漸絕跡。

元明清時期四合院逐漸成熟。元世祖忽必烈“詔舊城居民之過京城老,以貲高(有錢人)及居職(在朝廷供職)者為先,乃定制以地八畝為一分”,分給前往大都的富商、官員建造住宅,由此開始了北京傳統四合院住宅大規模形成時期。 1970年代初,北京後英房胡同出土的元代四合院遺址,可視為北京四合院的雛形。後經明、清完善,逐漸形成北京特有的四合院建築風格。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北京的很多四合院淪為了大雜院,而改革開放後隨著城市改造的開展,很多傳統四合院被拆毀,如1998年拆除康有為的粵東新館,2000年拆除趙紫宸故居,2004年拆除孟端胡同45號的清代果郡王府,2005年拆除曹雪芹故居,2006年拆除唐紹儀故居。 與此同時,一些四合院被列入北京市和各區縣級的保護院落。

在古代,四合院基本上滿足了一家人生活的需要,那時兩進四合院以及更大的四合院通常是官宦和士紳的住所。而到了現代,一方面上下水、暖氣等衛生設施沒有進入四合院,淪為大雜院的四合院也未繼續改進以適應汽車、空調等設備的需要,另一方面,像四世同堂那樣的大家庭也比較少見,有錢的人家通常願意在交通方便的郊外購置別墅,而不是生活在人口密度較高的市區。因此作為民居的四合院是否還存在價值,也是近代以來,一個爭論的問題。

隨著老城區保護的開展,對原有四合院進行了改造,例如1990年由清華大學吳良鏞教授主持的對北京菊兒胡同四合院的危改專案,在保留院落結構的基礎上,將原有四合院的平房改為樓房,增加了廚房、衛生間等設施。該改造工程獲得了聯合國的世界人居獎。北京南池子危改中,也將部分四合院房屋改成兩層,並修建了地下車庫。2006年,北京市公佈了《北京四合院建築要素圖》,作為對四合院保護、修繕、翻建、改建的參考依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