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能接受孩子的慢,才能讓孩子成長的更快

“我在石階上坐下來, 看著這個五歲的小男孩, 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 剛好可以拉的一刻, 又松了開來, 於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著細細的草繩。 淡水的街頭, 陽光斜照著窄巷裡這間零亂的花鋪。 我, 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 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 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 用他五歲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來, 慢慢來。 ”——龍應台《孩子你慢慢來》

各位寶爸寶媽, 你們可曾有過以下行為?

1.孩子嘗試自己穿襪子, 好幾次都沒穿好, 你等得不耐煩, 一把搶過襪子幫孩子穿上了。

2.孩子想自己吃飯, 可是邊吃邊灑, 弄得滿桌狼藉, 你立刻從孩子手裡拿過勺子說“媽媽喂你”。

3.孩子想要表達一件事, 但支支吾吾地表達不清, 你粗暴的打斷了孩子的話或笑話孩子說話不清楚。

4.孩子正自己玩玩具, 你在旁邊不時告訴孩子該怎麼玩兒, 怎樣做。

……

很多父母都喜歡像上面的爸爸或者媽媽一樣, 時刻準備著沖上去, 為孩子解決這樣或那樣的“困難”。 也許, 你認為這是陪伴, 是幫助, 是愛, 可對於孩子自身呢?你這些所作所為, 其實是在扼殺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 剝奪孩子自主學習的機會, 阻攔了孩子自理能力的發展。

在孩子的世界裡, 一切都是新奇的, 他們對萬物都充滿好奇, 都想用自己的方式去目的看一看,

摸一摸, 嘗一嘗, 做一做, 這是他們在嘗試, 在探索。 也許他們表現的有些笨拙, 也許他們需要經歷過很多次失敗, 但這就是孩子成長中的樂趣。

龍應台以及無數專家告訴我們, 應該尊重孩子, 允許他“慢慢來”, 可是這不代表, 允許孩子沒有時間觀念, 毫無意義地無限制拖延。

所以, 你不應當每日都糾結于明知不能催, 卻忍不住不催, 催完又後悔的閉環裡。

而是應當懂得如何去鼓勵孩子, 並瞭解怎樣才能讓他變得有時間觀念, 更高效從容起來。

不然等孩子上了小學甚至長大成人後, 你會面臨很多更加頭疼的問題, 比如:做作業磨蹭, 早起上學磨蹭, 沒有時間觀念, 拖延症越來越嚴重等。

但是對“磨蹭”娃來說, 家長嘮叨催促是最差的一種引導。

嘮叨催促會讓孩子變得手忙腳亂

反而速度放緩

蒙台梭利說, 孩子具有一種內在敏感性, 這種內在敏感性使孩子天然會吮吸, 使孩子在餓了的時候哇哇大哭, 在該學語言的時候學會說話, 在特定的時期對某種東西格外感興趣而對其他東西漠不關心。

如果外界環境阻礙了孩子的這種內在的敏感性, 那孩子的心理就會失調, 這種失調會伴隨孩子的一生。

不得不說, “慢”就是一種內在敏感性被打亂以後的失調的表現。

1

一位母親, 很懶, 什麼都讓孩子自己做。 在孩子三歲時, 就讓他自己穿衣服, 孩子用笨拙的小手穿著襪子、褲子、上衣, 最後, 穿是穿上去了, 卻是亂七八糟的。 母親看在眼裡, 什麼也不說, 也沒有過去幫忙。

過了一會兒, 孩子覺得難受, 一點點的把衣服、褲子整理整齊了。

吃飯時, 母親讓孩子自己吃, 先是用勺子, 後來是用筷子, 孩子掉在桌子上、地上的食物比吃到嘴巴裡的還要多, 母親看在眼裡, 什麼也不說, 吃完飯後打掃乾淨。

孩子不會安全剪刀向母親求助, 母親先鼓勵他自己動腦再試試, 實在完成不了, 母親會引導他, 告訴他一些方法, 直到孩子自己學會。

就這樣, 當孩子上了幼稚園小班, 她家孩子的自理能力已經相當於大班的孩子, 別的小朋友還在等老師餵飯的時候, 他自己吃的津津有味;別的小朋友還在尿褲子時, 他已經可以大小便自理了;別的小朋友哭著喊著找媽媽時, 他自己玩兒得不亦樂乎, 甚至有時還能幫助老師照顧小朋友。

2

另一位母親很勤勞, 她為了照顧孩子專門辭去了工作, 每天寸步不離的守護著孩子, 無論孩子吃喝拉撒還是玩耍, 她都做到了無微不至。

這位母親還是個急性子, 她恨不得幫孩子做所有的事情, 無論是穿衣、吃飯還是其他, 母親都無需孩子自己動手, 她一個人全部完成。 看著井井有條的家和乾乾淨淨的孩子, 這位母親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就這樣, 日子到孩子該上幼稚園了。

由於擔心孩子在幼稚園過得不好, 這位母親在孩子衣兜裡放置了錄音筆, 還經常在幼稚園外偷窺。 同時, 孩子在幼稚園也表現出了自私、霸道、不與人交流、自理能力差等問題, 令老師們非常擔憂。 經過瞭解, 老師知道了孩子母親的教育方式, 於是與母親進行了深入的長談,讓母親鬆開過度保護的雙手,否則孩子永遠長不大。

這位母親很慚愧,決定嘗試著放手,一開始很艱難,但是為了孩子更好的成長,母親決定“狠心”到底。漸漸地,在母親和老師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以上的問題有了很大的改變。

通過這兩個故事,也許我們從兩位母親的身上能夠看到自己的“影子”,其實很多寶爸寶媽在不知不覺中,往往剝奪了孩子自主學習,鍛煉自理能力的機會。所以寶爸寶媽們千萬不要“過度保護”,更不要“不耐煩”。我們要適當的學會“偷懶”,放開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去體驗。即使他們做不好,總是失敗,我們也要相信孩子的能力。

3

聰明的父母可以這樣做:

1.給予孩子鼓勵。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我們要多鼓勵,儘量不要太快的伸手幫助,否則會養成孩子的惰性,每次遇到困難都會等著父母幫忙。

2.引導孩子思考。

孩子在生活中或是人際交往中出現問題,父母要給予正面的引導,讓孩子自己通過思考,學會處理問題的方式,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3.給孩子充分的耐心。

當孩子在嘗試完成一件事情時,千萬不要催促,更不要不耐煩,要給予孩子充分的耐心和時間,畢竟孩子是在不斷嘗試中長大的,任何人都不能代替。

4.尊重孩子。

孩子雖然小,但他們有自己的意願和思考問題的方式。父母要尊重孩子,這樣不僅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也會把孩子培養成為尊重他人的人。當然,尊重不等於縱容,明智的父母要做好區分。

5.不干涉孩子。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不要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孩子身上,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情,我們只需要告訴孩子正確的方向,只要孩子們按照正確的方向走,過程就不要過於糾結。

不要忘記,孩子還小,我們是成人,總會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這對孩子是不公平的。“長長的路,慢慢的走”,孩子的成長之路雖然漫長,但對於父母來說彌足珍貴,我們要做的不是保姆,而是人生的導師,為孩子指引正確的人生方向,但絕對不能代替孩子走這人生之路。請每一位父母都靜下心來,陪伴孩子,讓他們慢慢的成長,不要著急,人生還那麼長……

父母需要警惕,除了嘮叨催促外,盲目比較與“貼標籤”,也會讓孩子變磨蹭。

小朋友的心思是非常細膩的,有時候都不用大人說出口,只要眼神裡透露了一絲嫌棄,就會立馬被孩子捕捉到。

“貼標籤”會讓孩子對一件事失去興趣

盲目比較會讓孩子懷疑自己,認為自己真的不如別人。

所以孩子會畏縮,不敢表現自己。

不過事實上如果你總是用自己的短板和別人的長處做比較,那日子也真是沒法過了。

怎樣有效治療孩子的磨蹭呢?

-01-

幫孩子樹立起時間觀念

小孩子是沒有時間觀念的,他不知道5分鐘有多長,也不知道珍惜時間的好處。

可以利用鬧鐘或者沙漏來培養孩子時間觀念。

買一個很漂亮的3分鐘沙漏,就放在洗漱的檯子上,告訴孩子這個沙全部漏下去就是3分鐘,如果能在這個時間內刷完,就會獲得有獎勵和表揚。

-02-

讓孩子面對“慢”帶來的問題

我們總是說放手放手,卻總是捨不得放開,這就是中國式的母親。

然而當你放開後,你會發現孩子完全有能力自己面對並解決某些問題。

法國教育家盧梭提出的“自然後果法”的教育方式——如果孩子犯了錯,造成了不良的後果,讓他自作自受,親身體驗並承擔自已所犯錯誤造成的不良後果,從中接受教訓。

-03-

讓孩子體會“快”帶來的好處

很多家長,娃慢了絕對要批評,快了卻很少去表揚。

孩子快的時候,可以給她一些獎勵,比如多看一集喜愛的動畫片,多講一個故事等等。

如果你以為孩子做快了,而給他派發更多的額外任務,使得他沒有時間去享受一下快帶來的好處,比如玩十分鐘遊戲等,那他就會覺得我為什麼要快呢?

所以,用表揚和獎勵激勵你的孩子,這樣他會變得更有效率。

-04-

教會孩子一些“快”的技能

很多時候孩子慢,是因為他們做事不熟練,或者方法不對。

比如孩子收拾玩具時,完全沒有章法,不懂得分類和排放技巧,邊收拾邊覺得任務好重,簡直不可能完成,又不得不收拾。

所以,這時我們家長要及時地把你的生活經驗傳授給他,孩子需要你的幫忙,然後才能快起來。

-05-

幫孩子合理規劃好時間

孩子還小,根本沒有合理安排時間的能力,但他們有一個特別好的優點就是一旦規律養成,很難再改變。

所以,不妨你來幫他一起做個時間表,表內有看動畫片時間,有學習時間,還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孩子肯定會欣然接受,並認真遵守。

而這個好習慣,將會讓他變成一個做事有條理,有規律,會合理規劃時間的人。

一個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時間的人,

永遠不會差到哪裡去。

-06-

家長要拒絕包辦代勞

早晨孩子上學時,很多家長怕娃趕不上,就會幫忙穿衣服,洗臉,結果就養成了孩子不緊不慢的性子,他們想著反正有爸爸媽媽幫我做呢,我等著就是了,這樣的孩子怎麼會有時間觀念呢?

孩子在幼稚園表現的膽怯、畏縮,但是更多的時候是迷茫。

因為孩子從來沒有體會過自己穿脫衣服帶來的成就感,孩子甚至不知道什麼是饑餓感,因為還沒有餓的時候,家長已經把飯喂到了孩子的嘴巴裡。

所謂飯來張口 、衣來伸手對於孩子來說,也許並不意味著懶惰,而恰恰是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被剝奪以後的空洞與迷茫。

孩子逐漸變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誰。

父母可以包辦生活

但包辦不了成長

所以,如果實在怕孩子慢,不妨早起五分鐘。

速度可以訓練

惰性卻很難改變

千萬不能飲鴆止渴

-07-

巧用比賽改變拖拉

小孩子都有好勝心和好玩兒的心理。

其實,這個完全可以用比賽看誰吃的快的方法來解決,這是孩子跟家長比。

我們也可以讓孩子自己跟自己比,列一個表格,貼在牆上,準備一些小星星,今天做的快就獎勵一個小星星。

慢慢地,孩子的高效習慣就養成了。

-08-

凡事早準備五分鐘

很多家長其實自己就有拖延的毛病,再加上孩子本身還小,做事就慢,然後每當時間來不及了,就會給娃發脾氣,指責孩子磨蹭。

如果自己能早準備五分鐘,並且提前五分鐘給孩子說等下我們要出門了,你要快點做好準備。

那麼如果你提前說了,他還是磨蹭,就直接真的自己一個人出去,等到他認識到自己錯了,不該拖延,再一起出去。

前提是放下你的焦慮

有時候不是孩子慢,而是我們太心急。如果家長放不下焦慮,那麼以上所有的方法都解決不了你的問題。

請放下焦慮,管住自己的嘴,不去催促,不去責駡,而是尋找“快起來”的方法。

總之,孩子的磨蹭需要改這是肯定的,但是絕對不能催促和逼迫,不然不但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還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磨蹭和不知所措。

孩子的磨蹭,

是在“慢慢”學習的過程,

請記得用引導代替催促。

今天的分享,特別適合用一首小詩作為結尾,可能很多人聽過,但是相信每聽一遍,我們都會有不一樣的觸動。

詩歌—《牽著蝸牛去散步》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

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蝸牛已經盡力爬

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

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蝸牛受了傷

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

真奇怪

為什麼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上帝啊!為什麼?”

天上一片安靜

“唉!也許上帝抓蝸牛去了!”

好吧!鬆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麼?

讓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

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還有個花園

我感到微風,原來夜裡的微風這麼溫柔

慢著!我聽到鳥叫,我聽到蟲鳴

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

咦?我以前怎麼沒有這般細膩的體會?

我忽然想起來了,莫非我錯了?

是上帝叫一隻蝸牛牽我去散步

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

和孩子一起走過他孩提時代和青春歲月

雖然也有被氣瘋和失去耐心的時候

然而

孩子卻在不知不覺中

向我們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

孩子的視角是獨特的

家長又何妨放慢腳步

把自己主觀的想法放在一邊

陪著孩子靜靜體味生活的滋味

傾聽孩子內心聲音在俗世的迴響

給自己留一點時間

從沒完沒了的生活裡探出頭

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送給所有正處於忙碌中的爸爸、媽媽們!

孩子磨蹭,可能是因為你太快了。

你願意牽著蝸牛去散步,

還是讓蝸牛牽著你去散步呢?

於是與母親進行了深入的長談,讓母親鬆開過度保護的雙手,否則孩子永遠長不大。

這位母親很慚愧,決定嘗試著放手,一開始很艱難,但是為了孩子更好的成長,母親決定“狠心”到底。漸漸地,在母親和老師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以上的問題有了很大的改變。

通過這兩個故事,也許我們從兩位母親的身上能夠看到自己的“影子”,其實很多寶爸寶媽在不知不覺中,往往剝奪了孩子自主學習,鍛煉自理能力的機會。所以寶爸寶媽們千萬不要“過度保護”,更不要“不耐煩”。我們要適當的學會“偷懶”,放開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去體驗。即使他們做不好,總是失敗,我們也要相信孩子的能力。

3

聰明的父母可以這樣做:

1.給予孩子鼓勵。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我們要多鼓勵,儘量不要太快的伸手幫助,否則會養成孩子的惰性,每次遇到困難都會等著父母幫忙。

2.引導孩子思考。

孩子在生活中或是人際交往中出現問題,父母要給予正面的引導,讓孩子自己通過思考,學會處理問題的方式,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3.給孩子充分的耐心。

當孩子在嘗試完成一件事情時,千萬不要催促,更不要不耐煩,要給予孩子充分的耐心和時間,畢竟孩子是在不斷嘗試中長大的,任何人都不能代替。

4.尊重孩子。

孩子雖然小,但他們有自己的意願和思考問題的方式。父母要尊重孩子,這樣不僅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也會把孩子培養成為尊重他人的人。當然,尊重不等於縱容,明智的父母要做好區分。

5.不干涉孩子。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不要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孩子身上,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情,我們只需要告訴孩子正確的方向,只要孩子們按照正確的方向走,過程就不要過於糾結。

不要忘記,孩子還小,我們是成人,總會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這對孩子是不公平的。“長長的路,慢慢的走”,孩子的成長之路雖然漫長,但對於父母來說彌足珍貴,我們要做的不是保姆,而是人生的導師,為孩子指引正確的人生方向,但絕對不能代替孩子走這人生之路。請每一位父母都靜下心來,陪伴孩子,讓他們慢慢的成長,不要著急,人生還那麼長……

父母需要警惕,除了嘮叨催促外,盲目比較與“貼標籤”,也會讓孩子變磨蹭。

小朋友的心思是非常細膩的,有時候都不用大人說出口,只要眼神裡透露了一絲嫌棄,就會立馬被孩子捕捉到。

“貼標籤”會讓孩子對一件事失去興趣

盲目比較會讓孩子懷疑自己,認為自己真的不如別人。

所以孩子會畏縮,不敢表現自己。

不過事實上如果你總是用自己的短板和別人的長處做比較,那日子也真是沒法過了。

怎樣有效治療孩子的磨蹭呢?

-01-

幫孩子樹立起時間觀念

小孩子是沒有時間觀念的,他不知道5分鐘有多長,也不知道珍惜時間的好處。

可以利用鬧鐘或者沙漏來培養孩子時間觀念。

買一個很漂亮的3分鐘沙漏,就放在洗漱的檯子上,告訴孩子這個沙全部漏下去就是3分鐘,如果能在這個時間內刷完,就會獲得有獎勵和表揚。

-02-

讓孩子面對“慢”帶來的問題

我們總是說放手放手,卻總是捨不得放開,這就是中國式的母親。

然而當你放開後,你會發現孩子完全有能力自己面對並解決某些問題。

法國教育家盧梭提出的“自然後果法”的教育方式——如果孩子犯了錯,造成了不良的後果,讓他自作自受,親身體驗並承擔自已所犯錯誤造成的不良後果,從中接受教訓。

-03-

讓孩子體會“快”帶來的好處

很多家長,娃慢了絕對要批評,快了卻很少去表揚。

孩子快的時候,可以給她一些獎勵,比如多看一集喜愛的動畫片,多講一個故事等等。

如果你以為孩子做快了,而給他派發更多的額外任務,使得他沒有時間去享受一下快帶來的好處,比如玩十分鐘遊戲等,那他就會覺得我為什麼要快呢?

所以,用表揚和獎勵激勵你的孩子,這樣他會變得更有效率。

-04-

教會孩子一些“快”的技能

很多時候孩子慢,是因為他們做事不熟練,或者方法不對。

比如孩子收拾玩具時,完全沒有章法,不懂得分類和排放技巧,邊收拾邊覺得任務好重,簡直不可能完成,又不得不收拾。

所以,這時我們家長要及時地把你的生活經驗傳授給他,孩子需要你的幫忙,然後才能快起來。

-05-

幫孩子合理規劃好時間

孩子還小,根本沒有合理安排時間的能力,但他們有一個特別好的優點就是一旦規律養成,很難再改變。

所以,不妨你來幫他一起做個時間表,表內有看動畫片時間,有學習時間,還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孩子肯定會欣然接受,並認真遵守。

而這個好習慣,將會讓他變成一個做事有條理,有規律,會合理規劃時間的人。

一個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時間的人,

永遠不會差到哪裡去。

-06-

家長要拒絕包辦代勞

早晨孩子上學時,很多家長怕娃趕不上,就會幫忙穿衣服,洗臉,結果就養成了孩子不緊不慢的性子,他們想著反正有爸爸媽媽幫我做呢,我等著就是了,這樣的孩子怎麼會有時間觀念呢?

孩子在幼稚園表現的膽怯、畏縮,但是更多的時候是迷茫。

因為孩子從來沒有體會過自己穿脫衣服帶來的成就感,孩子甚至不知道什麼是饑餓感,因為還沒有餓的時候,家長已經把飯喂到了孩子的嘴巴裡。

所謂飯來張口 、衣來伸手對於孩子來說,也許並不意味著懶惰,而恰恰是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被剝奪以後的空洞與迷茫。

孩子逐漸變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誰。

父母可以包辦生活

但包辦不了成長

所以,如果實在怕孩子慢,不妨早起五分鐘。

速度可以訓練

惰性卻很難改變

千萬不能飲鴆止渴

-07-

巧用比賽改變拖拉

小孩子都有好勝心和好玩兒的心理。

其實,這個完全可以用比賽看誰吃的快的方法來解決,這是孩子跟家長比。

我們也可以讓孩子自己跟自己比,列一個表格,貼在牆上,準備一些小星星,今天做的快就獎勵一個小星星。

慢慢地,孩子的高效習慣就養成了。

-08-

凡事早準備五分鐘

很多家長其實自己就有拖延的毛病,再加上孩子本身還小,做事就慢,然後每當時間來不及了,就會給娃發脾氣,指責孩子磨蹭。

如果自己能早準備五分鐘,並且提前五分鐘給孩子說等下我們要出門了,你要快點做好準備。

那麼如果你提前說了,他還是磨蹭,就直接真的自己一個人出去,等到他認識到自己錯了,不該拖延,再一起出去。

前提是放下你的焦慮

有時候不是孩子慢,而是我們太心急。如果家長放不下焦慮,那麼以上所有的方法都解決不了你的問題。

請放下焦慮,管住自己的嘴,不去催促,不去責駡,而是尋找“快起來”的方法。

總之,孩子的磨蹭需要改這是肯定的,但是絕對不能催促和逼迫,不然不但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還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磨蹭和不知所措。

孩子的磨蹭,

是在“慢慢”學習的過程,

請記得用引導代替催促。

今天的分享,特別適合用一首小詩作為結尾,可能很多人聽過,但是相信每聽一遍,我們都會有不一樣的觸動。

詩歌—《牽著蝸牛去散步》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

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蝸牛已經盡力爬

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

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蝸牛受了傷

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

真奇怪

為什麼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上帝啊!為什麼?”

天上一片安靜

“唉!也許上帝抓蝸牛去了!”

好吧!鬆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麼?

讓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

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還有個花園

我感到微風,原來夜裡的微風這麼溫柔

慢著!我聽到鳥叫,我聽到蟲鳴

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

咦?我以前怎麼沒有這般細膩的體會?

我忽然想起來了,莫非我錯了?

是上帝叫一隻蝸牛牽我去散步

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

和孩子一起走過他孩提時代和青春歲月

雖然也有被氣瘋和失去耐心的時候

然而

孩子卻在不知不覺中

向我們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

孩子的視角是獨特的

家長又何妨放慢腳步

把自己主觀的想法放在一邊

陪著孩子靜靜體味生活的滋味

傾聽孩子內心聲音在俗世的迴響

給自己留一點時間

從沒完沒了的生活裡探出頭

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送給所有正處於忙碌中的爸爸、媽媽們!

孩子磨蹭,可能是因為你太快了。

你願意牽著蝸牛去散步,

還是讓蝸牛牽著你去散步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