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身»正文

癌症患者術後注意這幾個細節,可以活更久?看看腫瘤專家怎麼說!

癌症治療中不能只注意大的方面———是不是癌, 手術還是化療、放療……這些方向性的“大節”固然重要, 但“細節”決不可忽視, 實踐中, 因忽視細節而使大節中所做的努力付諸東流的病例屢見不鮮。 經驗一再證明, 癌症治療中, 細節不細。

手術治療中, “大”的腫瘤切除一般不會有問題, 但“細”的癌細胞轉移常常容易忽視。 比如, 腫瘤手術中如何在手術開胸、開腹後先將原發腫瘤“保護”起來, 不讓原發腫瘤上的癌細胞脫落到胸腔、腹腔;如果腫瘤巨大, 那麼手術時切不可直接用手硬牽拉, 要輕輕分離周圍組織, 儘量不要造成腫瘤破裂讓癌細胞橫流胸、腹腔。

這些“細節”有時在手術中常常不被注意, 而這些“細節”正是我曾講到的醫源性癌細胞播散的一種。 忽視了“細節”, 下一步手術做得再漂亮也是一個不成功的手術, 因為腫瘤破裂或者癌細胞的脫落是造成局部復發和轉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手術中的關鍵不是“大”的腫瘤, 而是有沒有注意到手術中的“細節”, 這些細節會不會造成癌細胞的擴散, 要如何進行預防, 這就是手術的“機”之所在。

其次是手術後的護理。 癌症患者的術後護理是至關重要的, 三分治療, 七分護理, 尤其對消化道腫瘤的患者, 正確的護理是促進病人康復的一味良藥, 反之則可能會釀成大禍。

有一位50多歲的農村男性患者,

平時胃口非常好、飯量大, 患了胃癌後, 來醫院做了胃大部切除手術。 術後五天身體狀況很平穩, 病人自我感覺良好, 開始肛門排氣後拔除了胃管。 按照正常的護理要求, 拔除胃管後的第二天可以飲少量流質。 到了第七天病人感到胃空空的, 很餓, 平時那麼大的飯量, 現在僅僅喝一些流質怎麼受得了呢?他想, 反正手術已經七天了, 醫生也說可以吃流質, 憑我的體質不會有什麼問題。 因此, 晚上悄悄地讓兒子出去買了一大碗餛飩, 一口氣吃了下去, 頓時感到肚子裡有了東西非常舒服。 不料不到一小時, 腹部開始疼痛, 剛開始還能忍受, 漸漸地越來越痛, 不得不趕緊叫醫生。 經檢查, 手術後的胃與腸吻合部位漏了, 只好再次手術。
再次手術使他又躺了兩個多月才恢復。 消化道手術後的病人, 飲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需要禁食48~72小時後, 腸蠕動恢復肛門排氣時, 方可給予少量的流質。 如果沒有不適, 再開始逐步給予米湯、菜汁、淡果汁等, 但牛奶和豆漿暫時不能喝, 因為這些食物可以產生脹氣, 造成病人腹部不適。 一般在第七天后可以選擇一些大米粥、豆腐、蛋花湯等, 每次少量多餐。 以後再逐漸給予麵條、蛋糕、碎肉等易消化、無刺激性、質軟的食物, 切忌暴飲暴食。

胃癌患者胃切除後的飲食需要特別關注, 因為術後一方面需要補充營養, 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同時受到手術創傷的消化器官也必須得到充分的保護與休養。 因此, 三個月內的飲食應少量多餐,

每日5~6餐, 可以多吃一些高蛋白、多維生素的食品, 包括成熟的水果和鮮嫩的蔬菜。 儘量避免吃一些不易消化和刺激性的食物, 如酒、咖啡、濃茶以及纖維素多的芹菜、韭菜等。 那些炸、煎、煙熏及生拌食物更要忌口。

腫瘤外科有它的特殊性, 因為手術範圍廣, 清除的淋巴結多, 並有可能增加癌細胞擴散, 所以術前、術中、術後的每一個細節都應當高度重視, 因為細節往往就是病“機”所在。

在治療腫瘤中, 任何一個被忽視的細節都可能影響治療效果, 有的甚至影響患者的生存期。 具體有哪些呢?

我們經常看到病人在手術前要做很多檢查, 這些檢查多數是為手術準備的, 通過檢查, 能瞭解這個病人能不能適應手術, 會不會在手術中發生問題。

這是常規術前準備的一項重要工作, 馬虎不得。 但腫瘤手術前除了需要做常規術前準備外, 還要考慮腫瘤的特殊性, 這就有必要做一些常規以外的檢查。 例如肺癌手術前要做腦CT、同位素骨掃描。 為什麼?因為肺癌腦轉移、骨轉移的比例高, 如果忽視檢查, 一旦手術後發現有腦、骨轉移, 不僅使手術失去意義, 同時對病人的打擊也尤為嚴重。

2007年3月, 我應邀會診一位65歲左肺癌患者, 根據患者的全身及病灶情況, 認為可以行左肺葉手術切除術, 手術前也做了常規檢查。 當時手術進行得比較順利, 但術後一個月就出現頭痛、嘔吐, 頭顱CT檢查確診腦轉移。 翻看術前的檢查項目, 發現沒有做過腦CT, 如果當時檢查了, 就會發現腦轉移的存在,治療方案就會調整,患者至少可以免去手術之苦。由於受到手術的創傷,病人的身體一蹶不振,給後續治療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另有一位元肺癌患者,全身情況相當好,而且肺癌的病灶也在2cm左右,是非常適合手術治療的病例。術前各項檢查包括腦CT均正常,只是在肺CT中發現肋骨有疑點,但也不認為一定有問題。手術醫生提出做個核素檢查看看,結果讓大家大吃一驚:核素檢查發現,除了肋骨有癌細胞轉移外,胸椎、腰椎均存在骨轉移灶。於是放棄了手術,採用放化療及分子靶向治療,患者也生存了28個月。這些活生生的案例提醒我們:“細節”確實不能忽視。

手術中的“細節”,除了前面講過的“保護”腫瘤外,還有非腫瘤醫生手術中的一些問題:粘有癌細胞的紗布在水裡洗了洗接著用,一塊手術紗布用了再用,一盆水洗了又洗,癌細胞以紗布和水為播散的媒介,在胸腹腔裡來回轉。正確的方法是,要用一塊紗布扔一塊,水要經常調換,儘量保證不讓粘有癌細胞的紗布和水進入到胸腹腔內。這些細節相當多的非腫瘤專科醫院和醫生不重視,尤其是基層醫院,我在會診手術時多次制止過這種情況。

手術結束,關閉胸腹腔前的沖洗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細節”。手術中,或多或少有癌細胞脫落在胸腹腔內,這時就需要用大量的生理鹽水沖洗,沖洗得越乾淨,癌細胞留存的就越少。

手術中重視細節,就能有效地減少術後併發症,比如乳腺癌手術後的常見併發症,一是手術後手臂腫脹,二是創口皮瓣壞死。雖然不影響患者的生存期,但是這些併發症常常給患者帶來一定的痛苦,從而影響生活品質。

那麼在乳腺癌手術治療中如何預防這些併發症呢?

引起上肢水腫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我們在清除大量的淋巴結時,淋巴管被切斷、結紮,導致淋巴液回流受阻,僅依靠淋巴側支迴圈的建立,毛細淋巴管的再生及開通形成代償機制進行,而這一代償機制的形成需要一段時間,在這一時間段內,上肢淋巴液的回流難以順暢,於是就會出現腫脹的症狀。一般情況下清晨會稍微好些,下午尤其嚴重,嚴重的可影響到肢臂的活動。

我曾經會診了一位右乳腺癌根治術後一年的患者,其手術後整個右手臂腫脹,皮膚繃緊發亮,發硬無彈性,肘關節彎曲都有一點困難。當地醫院醫生認為,是腫瘤轉移引起淋巴結腫大阻塞造成手臂腫脹,因此要給予化療。會診時我指出了導致上述症狀的原因,從而避免了一次誤診。

要解決乳腺癌術後的手臂腫脹問題,第一在手術中要重視“細節”,在清掃腋上組和腋中組淋巴結時,如沒有發現腫大淋巴結時,腋動靜脈上包繞的鞘膜儘量給予保留,不要剝離,就可以減少上肢水腫的發生率,保留鞘膜不影響手術的徹底性。如果不觀察腋上組和腋中組的淋巴結情況,一味為了追求徹底而廣泛剝離血管上的鞘膜,那麼術後的手臂腫脹是不可避免的。同時,術後手臂功能的鍛煉也很重要,一般要求10天左右開始活動,上舉手臂採用自己梳頭的方法及早活動患肢。手術後當天將柔軟透氣的墊子放置在患臂肩下,及早抬高患者上肢手臂,以減輕手臂周圍的淋巴水腫。

乳腺癌術後併發症的另一常見症狀是皮瓣壞死。造成皮瓣壞死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皮膚縫合太緊、皮瓣剝離、電刀使用不當。這與手術者技藝有一定關係,但更主要的是對細節的忽視。傷口皮瓣壞死常常從切口兩邊開始,如果縫合皮膚時張力過大、皮瓣太緊,造成供血不足,容易導致皮瓣壞死。因此需要植皮時就應該植皮,不能僅注意皮膚張力而忽視手術切除的安全邊緣問題。游離皮瓣時應在切口5cm內保持皮瓣脂肪厚度0.3~0.5cm,以後皮瓣逐漸增厚。手術結束後要嚴格止血,用兩根細引流管胸壁(內側一根、腋下一根)引流並保持引流通暢,避免積液發生。電刀操作不當也可引起皮瓣壞死,如在切割分離皮瓣時,由於電刀停留時間過長,或來回分離不停留造成局部高溫,使皮膚受損或血管凝固性栓塞而壞死。在使用電刀時,電刀應朝一個方向切割,完成一次後,將電刀提起再從頭開始分離,不應來回不停地切割分離皮瓣。如果手術前沒有合理設計刀口,皮瓣游離時沒有達到一定的要求只求一次癒合,結果給術後帶來一定的危害。

由於病人評價醫生的技術水準高低往往看表面現象,一旦術後創口出現異常,許多患者就會提出疑問:這位醫生的技術是不是有問題?怎麼我的創口不能像別人那樣一次性長好?因此,有的醫生在分離皮瓣時以不壞死皮瓣,一期癒合為原則。一般來說,皮瓣分得厚不易壞死,然而留下太多皮下脂肪的同時,淋巴管也留了下來,這都是造成局部容易復發的因素。然而這其中的道理病人又怎能明白呢?因此術前的講解,讓病人多認識癌症的複雜性、瞭解疾病情況是極為重要的,雖然這也只是個細節,但對建立醫患間良好的溝通、理解與配合是極重要的。試想,有哪位醫生願意讓自己治療的病人有併發症呢?一旦發生併發症,醫生將更辛苦,責任更重,風險也更大。因此,是不能忽視術前讓患者理解和支持醫生這些細節的。

手術後觀察和護理的一些細節更是不可忽視,也決定了治療的成敗,尤其是消化、呼吸系統的腫瘤手術。

胃術後康復期最常見的併發症是缺鐵性貧血、維生素B族缺乏症。曾有一位胃癌患者,手術後半個月還常常嘔吐、腹脹,多次檢查就是找不出癥結在哪裡,以為是梗阻術後粘連,但檢查後又排除了這個原因。大家都很著急,怎麼辦呢?是再次手術探查嗎?可是又沒有明確梗阻部位,病人吃下東西就吐,這樣反反復複,最後請了內科專家會診,結果認為是維生素B1缺乏症。補充了維生素B1兩天后,症狀逐步消失,不久病人就康復出院了。這一次意外的病人嘔吐症狀對我啟發很大,一個腫瘤外科醫師,不僅要手術做得好,還要瞭解,甚至通曉患者的術後營養和護理,否則療效是要大打折扣的。所以,胃切除後的病人應注意膳食中鈣、維生素D的補充,切不可忽視術後護理和飲食這些“小事”。中藥現代化產物人參皂苷Rh2,富集人參之精華,抗癌針對性強。解決了中藥起效慢,濃度不高的問題,能直接抑制癌細胞的增殖,誘導分化與凋亡,並在腫瘤轉移過程中抑制腫瘤血管淋巴管的生成,防止復發和轉移,是改善癌症患者生活品質及預後最為理想的選擇。

術後病人即使出院後也應重視自己的身體狀況,切勿屏氣用力。讓我難忘的是一例胃癌術後患者,出院時因用力屏氣這樣一個“細節”而造成腹部腸系膜上動脈栓塞,最後因中毒性休克而死亡。病人來自農村,45歲,男性,體質強壯,手術後14天就恢復得很好。在住院期間帶了很多生活用品,出院時兩隻包裝得滿滿的,家屬要拿,但病人自我感覺比較好,堅持要自己拿,也不讓家屬攙扶,拎著包就走。當時我看他身體好也沒在意,結果走出病房沒幾步,突然,病人感到腹部劇痛,大汗淋漓蹲了下去。我們趕緊扶他進病房,腹痛逐漸加重,經治療無好轉,即再行開腹治療,只見整個腸腔已發黑而無法手術切除,病人最後死于中毒性休克。手術後的病人,身體雖然看上去很健康,但經手術的損傷,機體品質明顯不如以前,傷口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恢復到術前的狀態,所以切不可讓術後的病人過度屏氣用力。十幾年過去了,我至今仍為他沒有死於癌症卻死於意外的併發症而內疚、自責。

全胃切除的腫瘤病人更應該重視飲食上的一些細節。胃全部切除後,食物經食管直接到達空腸內。在手術後開始進食時,量不能太多,更不能太幹,應該少食多餐,每天5~6次或者更多次數,逐漸適應後,可根據病人情況進行調整。進食以後不要馬上躺下,否則容易發生胸部不適或嘔吐。由於腸與食管直接吻合,沒有了關閉功能,容易引起食物往上回,造成嘔吐。有些患者家屬遇到類似情況,非常緊張,以為發生了嚴重的併發症,這是因為患者進食後馬上躺下的緣故。另外,全胃切除的病人容易發生腹瀉,特別是剛開始喝牛奶時,這也要注意。進食一定要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慢慢適應調整,才能促進病人的康復。

肺癌患者術後護理有個重要的細節,就是要讓病人多咳嗽,且要咳出痰來,這是促進患者恢復的關鍵問題。有很多肺癌和食管癌病人術後發生的併發症就是因為怕痛,痰咳不出來,最後造成肺部感染,影響創口的癒合。這其中,有病人的原因,也有我們醫護人員的責任,除了醫療之外對一些細節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

就會發現腦轉移的存在,治療方案就會調整,患者至少可以免去手術之苦。由於受到手術的創傷,病人的身體一蹶不振,給後續治療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另有一位元肺癌患者,全身情況相當好,而且肺癌的病灶也在2cm左右,是非常適合手術治療的病例。術前各項檢查包括腦CT均正常,只是在肺CT中發現肋骨有疑點,但也不認為一定有問題。手術醫生提出做個核素檢查看看,結果讓大家大吃一驚:核素檢查發現,除了肋骨有癌細胞轉移外,胸椎、腰椎均存在骨轉移灶。於是放棄了手術,採用放化療及分子靶向治療,患者也生存了28個月。這些活生生的案例提醒我們:“細節”確實不能忽視。

手術中的“細節”,除了前面講過的“保護”腫瘤外,還有非腫瘤醫生手術中的一些問題:粘有癌細胞的紗布在水裡洗了洗接著用,一塊手術紗布用了再用,一盆水洗了又洗,癌細胞以紗布和水為播散的媒介,在胸腹腔裡來回轉。正確的方法是,要用一塊紗布扔一塊,水要經常調換,儘量保證不讓粘有癌細胞的紗布和水進入到胸腹腔內。這些細節相當多的非腫瘤專科醫院和醫生不重視,尤其是基層醫院,我在會診手術時多次制止過這種情況。

手術結束,關閉胸腹腔前的沖洗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細節”。手術中,或多或少有癌細胞脫落在胸腹腔內,這時就需要用大量的生理鹽水沖洗,沖洗得越乾淨,癌細胞留存的就越少。

手術中重視細節,就能有效地減少術後併發症,比如乳腺癌手術後的常見併發症,一是手術後手臂腫脹,二是創口皮瓣壞死。雖然不影響患者的生存期,但是這些併發症常常給患者帶來一定的痛苦,從而影響生活品質。

那麼在乳腺癌手術治療中如何預防這些併發症呢?

引起上肢水腫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我們在清除大量的淋巴結時,淋巴管被切斷、結紮,導致淋巴液回流受阻,僅依靠淋巴側支迴圈的建立,毛細淋巴管的再生及開通形成代償機制進行,而這一代償機制的形成需要一段時間,在這一時間段內,上肢淋巴液的回流難以順暢,於是就會出現腫脹的症狀。一般情況下清晨會稍微好些,下午尤其嚴重,嚴重的可影響到肢臂的活動。

我曾經會診了一位右乳腺癌根治術後一年的患者,其手術後整個右手臂腫脹,皮膚繃緊發亮,發硬無彈性,肘關節彎曲都有一點困難。當地醫院醫生認為,是腫瘤轉移引起淋巴結腫大阻塞造成手臂腫脹,因此要給予化療。會診時我指出了導致上述症狀的原因,從而避免了一次誤診。

要解決乳腺癌術後的手臂腫脹問題,第一在手術中要重視“細節”,在清掃腋上組和腋中組淋巴結時,如沒有發現腫大淋巴結時,腋動靜脈上包繞的鞘膜儘量給予保留,不要剝離,就可以減少上肢水腫的發生率,保留鞘膜不影響手術的徹底性。如果不觀察腋上組和腋中組的淋巴結情況,一味為了追求徹底而廣泛剝離血管上的鞘膜,那麼術後的手臂腫脹是不可避免的。同時,術後手臂功能的鍛煉也很重要,一般要求10天左右開始活動,上舉手臂採用自己梳頭的方法及早活動患肢。手術後當天將柔軟透氣的墊子放置在患臂肩下,及早抬高患者上肢手臂,以減輕手臂周圍的淋巴水腫。

乳腺癌術後併發症的另一常見症狀是皮瓣壞死。造成皮瓣壞死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皮膚縫合太緊、皮瓣剝離、電刀使用不當。這與手術者技藝有一定關係,但更主要的是對細節的忽視。傷口皮瓣壞死常常從切口兩邊開始,如果縫合皮膚時張力過大、皮瓣太緊,造成供血不足,容易導致皮瓣壞死。因此需要植皮時就應該植皮,不能僅注意皮膚張力而忽視手術切除的安全邊緣問題。游離皮瓣時應在切口5cm內保持皮瓣脂肪厚度0.3~0.5cm,以後皮瓣逐漸增厚。手術結束後要嚴格止血,用兩根細引流管胸壁(內側一根、腋下一根)引流並保持引流通暢,避免積液發生。電刀操作不當也可引起皮瓣壞死,如在切割分離皮瓣時,由於電刀停留時間過長,或來回分離不停留造成局部高溫,使皮膚受損或血管凝固性栓塞而壞死。在使用電刀時,電刀應朝一個方向切割,完成一次後,將電刀提起再從頭開始分離,不應來回不停地切割分離皮瓣。如果手術前沒有合理設計刀口,皮瓣游離時沒有達到一定的要求只求一次癒合,結果給術後帶來一定的危害。

由於病人評價醫生的技術水準高低往往看表面現象,一旦術後創口出現異常,許多患者就會提出疑問:這位醫生的技術是不是有問題?怎麼我的創口不能像別人那樣一次性長好?因此,有的醫生在分離皮瓣時以不壞死皮瓣,一期癒合為原則。一般來說,皮瓣分得厚不易壞死,然而留下太多皮下脂肪的同時,淋巴管也留了下來,這都是造成局部容易復發的因素。然而這其中的道理病人又怎能明白呢?因此術前的講解,讓病人多認識癌症的複雜性、瞭解疾病情況是極為重要的,雖然這也只是個細節,但對建立醫患間良好的溝通、理解與配合是極重要的。試想,有哪位醫生願意讓自己治療的病人有併發症呢?一旦發生併發症,醫生將更辛苦,責任更重,風險也更大。因此,是不能忽視術前讓患者理解和支持醫生這些細節的。

手術後觀察和護理的一些細節更是不可忽視,也決定了治療的成敗,尤其是消化、呼吸系統的腫瘤手術。

胃術後康復期最常見的併發症是缺鐵性貧血、維生素B族缺乏症。曾有一位胃癌患者,手術後半個月還常常嘔吐、腹脹,多次檢查就是找不出癥結在哪裡,以為是梗阻術後粘連,但檢查後又排除了這個原因。大家都很著急,怎麼辦呢?是再次手術探查嗎?可是又沒有明確梗阻部位,病人吃下東西就吐,這樣反反復複,最後請了內科專家會診,結果認為是維生素B1缺乏症。補充了維生素B1兩天后,症狀逐步消失,不久病人就康復出院了。這一次意外的病人嘔吐症狀對我啟發很大,一個腫瘤外科醫師,不僅要手術做得好,還要瞭解,甚至通曉患者的術後營養和護理,否則療效是要大打折扣的。所以,胃切除後的病人應注意膳食中鈣、維生素D的補充,切不可忽視術後護理和飲食這些“小事”。中藥現代化產物人參皂苷Rh2,富集人參之精華,抗癌針對性強。解決了中藥起效慢,濃度不高的問題,能直接抑制癌細胞的增殖,誘導分化與凋亡,並在腫瘤轉移過程中抑制腫瘤血管淋巴管的生成,防止復發和轉移,是改善癌症患者生活品質及預後最為理想的選擇。

術後病人即使出院後也應重視自己的身體狀況,切勿屏氣用力。讓我難忘的是一例胃癌術後患者,出院時因用力屏氣這樣一個“細節”而造成腹部腸系膜上動脈栓塞,最後因中毒性休克而死亡。病人來自農村,45歲,男性,體質強壯,手術後14天就恢復得很好。在住院期間帶了很多生活用品,出院時兩隻包裝得滿滿的,家屬要拿,但病人自我感覺比較好,堅持要自己拿,也不讓家屬攙扶,拎著包就走。當時我看他身體好也沒在意,結果走出病房沒幾步,突然,病人感到腹部劇痛,大汗淋漓蹲了下去。我們趕緊扶他進病房,腹痛逐漸加重,經治療無好轉,即再行開腹治療,只見整個腸腔已發黑而無法手術切除,病人最後死于中毒性休克。手術後的病人,身體雖然看上去很健康,但經手術的損傷,機體品質明顯不如以前,傷口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恢復到術前的狀態,所以切不可讓術後的病人過度屏氣用力。十幾年過去了,我至今仍為他沒有死於癌症卻死於意外的併發症而內疚、自責。

全胃切除的腫瘤病人更應該重視飲食上的一些細節。胃全部切除後,食物經食管直接到達空腸內。在手術後開始進食時,量不能太多,更不能太幹,應該少食多餐,每天5~6次或者更多次數,逐漸適應後,可根據病人情況進行調整。進食以後不要馬上躺下,否則容易發生胸部不適或嘔吐。由於腸與食管直接吻合,沒有了關閉功能,容易引起食物往上回,造成嘔吐。有些患者家屬遇到類似情況,非常緊張,以為發生了嚴重的併發症,這是因為患者進食後馬上躺下的緣故。另外,全胃切除的病人容易發生腹瀉,特別是剛開始喝牛奶時,這也要注意。進食一定要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慢慢適應調整,才能促進病人的康復。

肺癌患者術後護理有個重要的細節,就是要讓病人多咳嗽,且要咳出痰來,這是促進患者恢復的關鍵問題。有很多肺癌和食管癌病人術後發生的併發症就是因為怕痛,痰咳不出來,最後造成肺部感染,影響創口的癒合。這其中,有病人的原因,也有我們醫護人員的責任,除了醫療之外對一些細節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