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淩晨1點,8歲孩子偷走媽媽手機」:手機上癮的孩子,大腦功能在悄悄退化…

一到暑假, 家長們又開始頭疼了: 不怕神獸回家, 怕的是神獸回家玩手機。 平時孩子們忙著上學, 接觸電子產品的機會沒那麼多。 可眼下孩子們放假了, 有大量的時間在家, 和手機、ipad親密接觸的機會也就多了, 一玩根本就停不下來。 朋友就跟我吐槽:有一天她夜裡起來上廁所, 發現孩子房間有動靜, 抱著好奇的心態去開了孩子的房門。 結果看到孩子正拿著她的手機刷抖音, 要知道當時已經是淩晨1點了。 她怒火中燒, 一把奪走了手機, 還給孩子撂下狠話:如有再犯, 屁股開花! 她不無擔心地說:「孩子這是玩上癮了,
這個暑假不能再讓他碰手機了!」 的確, 玩手機太容易上癮了, 別說孩子, 成年人刷起來都控制不住。 但不一點不讓孩子碰, 又不太現實。 畢竟手機幾乎已經成為現代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甚至孩子還有不少作業是需要網上完成的。 如何把握好這個度, 既讓孩子享受科技社會的進步, 又避免孩子上癮呢? 今天, 我們就從4個方面來探討一下, 希望能給家長們提個醒: 為什麼玩手機上癮? 玩手機會給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孩子玩手機到底該堵還是疏? 如何引導孩子玩手機? 為什麼玩手機會讓孩子上頭? 相信大家都有過這種感受:「手機一刷就停不下來了」。 明明決定只看10分鐘就睡覺, 結果短視訊app一打開, 倆小時就過去了。
大家有沒有想過, 為什麼刷短視訊會讓人有這種「根本停不下來」的感覺呢? 這其實涉及到心理學上一個有趣的知識:嗑瓜子效應。 想一想, 我們嗑瓜子是什麼樣的? 上下牙哢嚓一聲, 就能吃到瓜子肉, 而一旦開始嗑瓜子, 嗑了第一顆, 就會接著嗑第二顆、第三顆……根本停不下來, 我們享受於此種「即時的快樂」, 不知不覺就磕了一整包。 從本質上來講, 打遊戲、刷短視訊和嗑瓜子一樣, 都是典型的「即時滿足」行為。 一次嗑瓜子的行為, 立即會帶來一顆瓜子肉;手指在手機上輕輕一劃, 馬上就能收穫新的感官刺激, 獲取新的快樂。 尤其是現在很多軟體都採用了「無限滾屏」的設計, 手機頁面可以沒有限制地往下滑動。 △平日裡我們經常上的抖音、頭條、微博、淘寶等軟體,
都是這種設計 這種設計看起來讓人們更加方便地獲取了海量資訊, 但實際上也是一種套路。 當資訊能夠不斷被汲取時, 人們自然會在無意識中大幅提高看手機的時間。 刷起來就沒有結束, 很容易讓人忘了時間。 與此同時, 從生物學層面來看:玩手機的過程會使大腦產生多巴胺。 它能使人產生快感, 並不自覺地上癮。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學院的一項研究發現:資訊對大腦產生多巴胺的獎勵系統的作用, 和金錢或食物的作用方式相同。 也就是說, 玩手機所帶來的快樂刺激。 和吃大餐或發工資時的喜悅與滿足感是一樣的。 所以, 別再怪孩子玩起手機沒完沒了了, 問問自己,
能抗拒手機的吸引力嗎? 玩手機對孩子的影響 說起為什麼不讓孩子玩手機, 很多家長可能會說荒廢時間, 或者是玩太久導致孩子近視。 但除此以外,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長期玩手機還會改變孩子大腦正常構造。 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就曾做了一項相關研究:研究人員對47個3至5歲健康兒童的大腦橫斷面進行了磁共振成像掃描。 結果發現, 兒童使用電子螢幕的時間超過美國兒科學會指南所建議的時間(1h)越多, 他們的白質神經纖維發育水準就越低, 結構也越不完整。 要知道, 白質神經纖維是影響孩子語言學習、識字能力和認知水準的關鍵結構。 換句話說, 長時間玩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 將會導致孩子的思考能力和語言學習能力等都會比同齡人低。
此外, 美國聖地牙哥州立大學2016年的一項研究, 追蹤了全美40337個年齡在2-17歲的青少年兒童。 結果發現, 孩子在每天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1小時後, 每天看螢幕的時間越長, 將會導致厭學、求知欲降低、注意力分散、人際交往困難、情緒穩定性下降, 並且罹患焦慮癥或抑鬱癥的機率更大。 由此可見,手機等電子產品的長時間使用,確實會對孩子的認知以及心理狀態多方面能力產生負面影響。 看到這裡,估計很多家長坐不住了:玩手機就是荼毒孩子呀,乾脆罵一頓,打一頓,禁止他以後碰手機。 可是這樣做,會帶來什麼後果?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的《藍鬍子》童話故事? 「藍鬍子外出前,特意跟新婚的妻子強調,禁止進入那間小屋子,如果打開,你得到的只能是我的憤怒。 妻子最終因為好奇心的驅使,打開了小屋的門,同時也打開了潘朵拉的魔盒。」 講這個故事是想告訴大家:一味禁止,只會適得其反。 育兒也是同樣的道理。「圍堵」的方式不準孩子碰手機,只會更加激起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對手機的興趣更濃厚,逮住機會就猛玩一把,更容易沉迷其中。 況且當下,使用電子產品上網課、查詢資料等也會在未來孩子的教育中佔有很大的一部分比例。 所以「堵」這條路行不通,只能疏。 孩子玩手機怎麼引導? 既然孩子玩手機不能完全限制,那麼如何讓孩子避免上癮,正確使用呢? 這裡幫媽也給家長們提供幾條實用建議: 1. 關注孩子用手機做什麼? 即使我們前面說的孩子沉迷電子產品壞處很多。但不可否認,孩子也可以通過電子產品收穫很多,像查閱資料、玩益智類遊戲、觀看紀錄片等等。 我們真正要限制與杜絕的,是一些讓孩子被動接受的娛樂方式。 比如容易沉迷卻學不到任何東西的速食式資訊軟體(如某短視訊app),以及血腥暴力的網路遊戲。 流量垃圾不僅是在白白浪費孩子時間,還可能影響孩子三觀,破壞身心健康。 2.規避上癮的套路 很多運營商在設計app時,都會用各種套路地使人沉迷,搶奪用戶時間。家長們不妨主動識破,及時規避。 比如很多app都有青少年模式,我們的手機【設置】也可以限制app的使用。 像ios的【螢幕使用時間】就有停用時間設置和APP限額設置,可以設置在某個時間段,哪些APP可以用哪些不能用,以及指定APP只能用多久。 家長在把手機交給孩子前,不妨先設置好。 3. 把握好手機使用時間 根據美國兒科學會(AAP)關於兒童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建議: 一歲半之前,除了打視訊電話,不要使用任何電子產品; 一歲半至兩歲,家長可選擇一些優質的內容和孩子一起觀看,不要讓孩子單獨使用電子產品; 兩歲至五歲,每天對著螢幕的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並建議家長和孩子商量可以觀看的內容,共同分享。 五歲以後,家長可以與孩子共同協商制定玩電子產品的時間,並嚴格執行。 與此同時,孩子需要遵守「20-20-20」原則以防近視▼ 4. 父母既是監督者,也是榜樣 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約法三章,每天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長,以及什麼情況下可以玩。 舉個例子,每天可以有1小時的手機支配時間,但前提是要在完成作業的基礎上。 約定了就要嚴格執行,千萬不能因為孩子撒潑耍賴就服軟。 另外,家長以身作則很關鍵。

畢竟,如果我們成天手機不離手,看直播、玩遊戲,卻聲嘶力竭地要求孩子遠離手機,可能嗎?

最後,小編要提醒大家的是:比起「電子保姆」,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陪伴。 很多時候,孩子喜歡玩手機,也有家長「懶」的原因。往往是家長「想要片刻自由」,就把孩子推給了手機。 要防止孩子手機成癮,最好的方法是讓家變得溫暖起來,家長給孩子安排的活動變得有趣起來(比如在家陪孩子閱讀、做手工,帶孩子去戶外探索等等)。 願我們都「勤快」一些,帶孩子尋找在手機之外的快樂,一起給孩子健康又充滿幸福回憶的童年吧。 並且罹患焦慮癥或抑鬱癥的機率更大。 由此可見,手機等電子產品的長時間使用,確實會對孩子的認知以及心理狀態多方面能力產生負面影響。 看到這裡,估計很多家長坐不住了:玩手機就是荼毒孩子呀,乾脆罵一頓,打一頓,禁止他以後碰手機。 可是這樣做,會帶來什麼後果?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的《藍鬍子》童話故事? 「藍鬍子外出前,特意跟新婚的妻子強調,禁止進入那間小屋子,如果打開,你得到的只能是我的憤怒。 妻子最終因為好奇心的驅使,打開了小屋的門,同時也打開了潘朵拉的魔盒。」 講這個故事是想告訴大家:一味禁止,只會適得其反。 育兒也是同樣的道理。「圍堵」的方式不準孩子碰手機,只會更加激起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對手機的興趣更濃厚,逮住機會就猛玩一把,更容易沉迷其中。 況且當下,使用電子產品上網課、查詢資料等也會在未來孩子的教育中佔有很大的一部分比例。 所以「堵」這條路行不通,只能疏。 孩子玩手機怎麼引導? 既然孩子玩手機不能完全限制,那麼如何讓孩子避免上癮,正確使用呢? 這裡幫媽也給家長們提供幾條實用建議: 1. 關注孩子用手機做什麼? 即使我們前面說的孩子沉迷電子產品壞處很多。但不可否認,孩子也可以通過電子產品收穫很多,像查閱資料、玩益智類遊戲、觀看紀錄片等等。 我們真正要限制與杜絕的,是一些讓孩子被動接受的娛樂方式。 比如容易沉迷卻學不到任何東西的速食式資訊軟體(如某短視訊app),以及血腥暴力的網路遊戲。 流量垃圾不僅是在白白浪費孩子時間,還可能影響孩子三觀,破壞身心健康。 2.規避上癮的套路 很多運營商在設計app時,都會用各種套路地使人沉迷,搶奪用戶時間。家長們不妨主動識破,及時規避。 比如很多app都有青少年模式,我們的手機【設置】也可以限制app的使用。 像ios的【螢幕使用時間】就有停用時間設置和APP限額設置,可以設置在某個時間段,哪些APP可以用哪些不能用,以及指定APP只能用多久。 家長在把手機交給孩子前,不妨先設置好。 3. 把握好手機使用時間 根據美國兒科學會(AAP)關於兒童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建議: 一歲半之前,除了打視訊電話,不要使用任何電子產品; 一歲半至兩歲,家長可選擇一些優質的內容和孩子一起觀看,不要讓孩子單獨使用電子產品; 兩歲至五歲,每天對著螢幕的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並建議家長和孩子商量可以觀看的內容,共同分享。 五歲以後,家長可以與孩子共同協商制定玩電子產品的時間,並嚴格執行。 與此同時,孩子需要遵守「20-20-20」原則以防近視▼ 4. 父母既是監督者,也是榜樣 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約法三章,每天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長,以及什麼情況下可以玩。 舉個例子,每天可以有1小時的手機支配時間,但前提是要在完成作業的基礎上。 約定了就要嚴格執行,千萬不能因為孩子撒潑耍賴就服軟。 另外,家長以身作則很關鍵。

畢竟,如果我們成天手機不離手,看直播、玩遊戲,卻聲嘶力竭地要求孩子遠離手機,可能嗎?

最後,小編要提醒大家的是:比起「電子保姆」,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陪伴。 很多時候,孩子喜歡玩手機,也有家長「懶」的原因。往往是家長「想要片刻自由」,就把孩子推給了手機。 要防止孩子手機成癮,最好的方法是讓家變得溫暖起來,家長給孩子安排的活動變得有趣起來(比如在家陪孩子閱讀、做手工,帶孩子去戶外探索等等)。 願我們都「勤快」一些,帶孩子尋找在手機之外的快樂,一起給孩子健康又充滿幸福回憶的童年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