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楊倩打最後一環前「低頭發呆」是在幹嘛?探尋射擊運動員「心理調節」的秘密

在24日舉行的東京奧運會, 女子10米氣步槍決賽中, 中國選手楊倩奪得冠軍。 這也是中國代表團, 在本屆東京奧運會的首枚金牌。

賽後, 楊倩在接受總臺記者採訪時表示, 奪得金牌非常激動、非常開心, 但是也說道:「最後一槍時特別緊張, 在盡力調整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回顧直播畫面, 可以看到, 楊倩在最後一槍開始前, 有一幕像是在發呆。 當時央視的解說也說道:「這小姑娘, 可能有她自己的調整方式。 」

女子氣步槍需在75分鐘內完成40發的射擊, 賽程很長, 考驗的除了運動員的耐力和體力, 還有對專注力的控制。 所以, 這項運動又稱之為「射擊馬拉松」。

能夠頂著巨大壓力, 平靜地調整好身心的狀態, 實現絕地「反殺」, 楊倩真的了不起!

今天這篇文章, 我們想來研究一下, 在重大體育賽事的關鍵時刻, 運動員表現出來的, 也就是常說的「心理素質」到底是什麼?這些對「呼吸」「心率」和「專注力」的控制, 在孩子的學習考試中, 有沒有參考價值呢?

1

最後一槍實現絕地「反殺」

楊倩斬獲中國代表團首金

奧運會前世界排名81

預賽排名第6

決賽前五槍後排名第5

倒數第二槍才追至第2

最後一槍壓力下絕殺奪金!

這就是中國00後小將楊倩,

在東京奧運會女子10米氣步槍射擊決賽場上的逆襲之路, 她最終以251.8環的成績, 力壓俄羅斯選手, 為中國代表團獲得本屆奧運會的首枚金牌, 也是整個東京奧運會的首金。

這場比賽驚心動魄, 由於規則改變, 前8名選手兩輪淘汰一人, 所以, 每個參賽選手的壓力都是非常大的。

在最後一槍和俄羅斯選手的對決前, 楊倩還稍微落後一點點, 但是楊倩最終「反殺」奪冠, 展示了她強大的抗壓能力與心理、情緒狀態的調節能力。

可能, 我們大家在看電視轉播比賽的時候, 或許有些人以為這不就是瞄準靶心, 實際上, 如果你瞭解比賽具體是什麼樣的, 就能理解這奪冠到底有多不容易。

10米氣步槍比賽用靶的標準尺寸是:

1環直徑45.5mm(±0.1mm);

4環直徑30.5mm(±0.1mm);

9環直徑5.5mm(±0.1mm);

10環直徑0.5mm(±0.1mm);

如果對數字不是很直觀的話, 可以用我們的手機來做個對比。

如果你在用螢幕大小為6-7英寸左右的手機觀看這篇文章, 那麼靶紙的實際大小就是我們在手機中的看到的這麼大 

10環直徑0.5mm, 即便是湊近了看, 也只是靶紙圓心的一個點。

看一下10米步槍靶紙列印在A4紙上的效果。

但是如果把手機放在10開外呢?你還能看清螢幕上的內容嗎?

就是這樣的,啥都看不清。

唉~,靶紙很小,10環更小,射擊比賽,但凡一點小小的失誤(包括心跳加速,心率過快時產生肌肉收縮的變動),都有可能造成巨大的比分差距。

(楊倩比賽最後一環)

我們看到的大部分項目,運動員都是汗流浹背,並且心率會直接達到最大心率。

但是射擊這個專案不同,這個專案需要絕對的平靜,因為心率越低,肌肉顫動越少,在打出的那一刻才會更穩。

所以對於射擊項目來說,要盡可能降低心率,抑制心率的上升,這樣才能確保扣動扳機時手穩,從而提高射擊的精度。

普通人心率即一分鐘內的心跳范圍在60-100之間,一般來說,射擊選手在扣動扳機前心率超過50都算快的。

根據研究表明,經常運動的人心率更低。

經過長期運動,也可以使安靜心率從60-70/分鐘,下降到50-60/分鐘,這主要是因為心臟調節技能改善和心肌收縮力增強。

射擊比賽,其實是在比選手身體的穩定性和對身體姿態的精準控制,更為重要的,是扣下扳機的那一瞬間的感覺,這項運動不僅考驗身體的物理機能,更考驗心理素質。

我們看到射擊運動員在比賽時普遍都是嚴肅臉,就連愛笑的楊倩在比賽時也是一臉嚴肅,就是因為,在比賽中,他們更需要保持的是自己的呼吸和心境平穩。

2

中國奧運歷史首金

許海峰

提到射擊專案,還得提到一個大佬,就是中國奧運功勳許海峰,中國歷史上第一塊奧運會金牌,就是許海峰拿到的。

1984年7月29日(美國洛杉磯第23屆奧運會),這是中國載入史冊的日子。

許海峰,在這一天成為一個中國體育史上永遠銘記的名字,因為他穩穩的一槍,為中國實現了奧運會金牌零的突破,而他也成為我國奧運史上的第一個冠軍。

比賽正式開始,許海峰第一組總成績就打了97環,第二組還是97環。「慢射一般有兩組97環,後面不出大問題,冠軍基本就是你的了。」許海峰當時心裡閃過這樣一個念頭。

但事情並不如許海峰預想的那樣發展,第三組第八發時,他打了一個八環,如果要想保持之前的成績,就至少要打8個十環才可以,壓力不可謂不大。

此時,比賽已進行一個小時,規定是兩個半小時完成,他算了算時間足夠自己休息。於是,許海峰把槍放下,決定去休息一下。

「我要休息思考,後面還有一個半小時,還有三十幾發子彈,要怎麼讓自己重新開始。」

回來之後,第三組成績93環,第四組93環,第五組95環。第六組如果打到95,總成績就是570,那冠軍基本就是穩的了。

但恰恰在最後一組又出些問題。因為之前跑出去半個小時,所以打到最後一組時,別人都打完了,只剩他一個人。打完比賽的選手,全都圍在他後面看。

也正是由於這樣,他再次分散了注意力。前七發打了兩個八環,一個十環,其他都是九環,平均成績還不到九環,這時只剩三發子彈。

許海峰心裡咯噔一下,於是,他再次把槍放下來,就坐在地上休息,啥都不想,此時距離比賽時間終止還有21分鐘。

休息十幾分鐘之後,他起身回到賽場,為了找回最佳狀態,他拿著沒裝子彈的空槍練習了4槍。

之後,他感覺動作好了,狀態也回來了,又開始射擊。最後三發打了兩個十環,一個九環,總成績566環。以1環的微弱優勢,戰勝斯卡納克爾,獲得冠軍。

許海峰事後多次回顧比賽,打得有所失誤的那幾環,正是他去關注了周圍人的成績,以及感受到身後有很多圍觀的人……這些干擾都影響了發揮。

好在許海峰能及時通過自我調整,把專注力調整到「如何打好眼下這一發子彈」,他當時根本不知道,這枚金牌的是中國奧運史上第一塊金牌。

他自己回憶說,是第二天起床後才知道這塊金牌的意義,如果提前知道這塊金牌這麼重要,可能就發揮得沒這麼好了。

3

向奧運冠軍學習

身心調節的奧秘

射擊比賽,對參賽運動員的要求很高,比如:對身體的精準控制能力,心率調節能力、心理和情緒狀態的調節能力等。

從楊倩和許海峰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出他們一直都在以自己熟悉的方式調整自己的狀態。

實際上,不管我們人體呈現出的是哪種狀態,都和心率跳動有關。

心率主要受到自主神經控制,自主神經就是不受意識控制的植物性神經。

當我們情緒平靜時,是副交感神經在主導,這時的心跳和呼吸會趨於平穩;而當我們感覺緊張時(通常是演講、考試等感覺有壓力時),佔領主導的交感神經會發出信號,使我們的呼吸加速、心跳加速、眼神閃躲,身體做好逃離的準備。

兩種神經拮抗作用讓心率適應人體活動,所以人一般無法控制自己的心率。

但是心率受到環境、情緒、運動、緊張等多種因素影響,經過訓練,我們可以有一定的心率主動調控能力。

比如射擊運動員在凝神屏氣扣動扳機前,可以讓自己的心率從七八十降低到五六十甚至更低,從而讓擊發時心率最低,情緒更穩定,對身體控制更加精準。

而這個道理對於我們孩子來說也是有用的。

現在的孩子,面臨的考試越來越多,而因為緊張,會不由自主地發抖、心跳加速、心率過快,導致考試失利。

雖然考試對於孩子們調節心率的要求沒有體育賽事那麼高,不能和射擊(氣槍)相比,但是通過訓練,讓孩子能夠有意識地調節自己的心率速度,調節自己的情緒和心理,以達到最好的狀態來迎接考試,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那麼我們家長怎麼幫助孩子調節自己心率的速度,緩解緊張情緒和心理壓力呢?

首先,就是我們剛開始提到的運動,經常運動可以使得心率調節范圍增大。

經常運動可以使心臟神經調節機制改善,抑制心臟活動的副交感神經張力提高,交感神經活動減弱,使得安靜時心率下降。還可以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心臟不需要跳那麼快,就可以滿足全身供血需要,導致心率降低。

例如:跑步

雖然跑步時,心率會跑步時的確心率肯定是明顯加快的,會超過安靜心率不少,但經常跑步的人,因為心肌收索能力得到了鍛煉,其安靜心率比不常運動的人更低。計算下來,經常跑步的人會比不運動的人心率少跳動11700次/天。

其次,就是積極的心理暗示。

比如上面我們提到楊倩和許海峰,他們在比賽時,都會有自己特有的進行調整的方式,比如細節聯想、心理暗示、放鬆訓練等。

家長們平時也可以對孩子進行類似的訓練,在重要時刻時,進行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這也是緩解緊張情緒很重要的一點。

例如:

1、考試前,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大聲地說出來,告訴自己「我可以的,我會戰勝考試的」,為自己打氣,這是一種語言上的心理暗示;

2、考試前,讓孩子多回想過去考試超常發揮的體驗,在現象中反復感受當時考試時那種酣暢淋漓的感覺,也會有很好的積極作用;

3、提前想象考場的樣子,提前進入考場,熟悉環境。讓大腦在潛意識中認為自己是處於在安全的熟悉的狀態下,這也會大大減少孩子的緊張感。

你對於如何進行放鬆訓練,調整身心狀態,有什麼心得嗎?

看一下10米步槍靶紙列印在A4紙上的效果。

但是如果把手機放在10開外呢?你還能看清螢幕上的內容嗎?

就是這樣的,啥都看不清。

唉~,靶紙很小,10環更小,射擊比賽,但凡一點小小的失誤(包括心跳加速,心率過快時產生肌肉收縮的變動),都有可能造成巨大的比分差距。

(楊倩比賽最後一環)

我們看到的大部分項目,運動員都是汗流浹背,並且心率會直接達到最大心率。

但是射擊這個專案不同,這個專案需要絕對的平靜,因為心率越低,肌肉顫動越少,在打出的那一刻才會更穩。

所以對於射擊項目來說,要盡可能降低心率,抑制心率的上升,這樣才能確保扣動扳機時手穩,從而提高射擊的精度。

普通人心率即一分鐘內的心跳范圍在60-100之間,一般來說,射擊選手在扣動扳機前心率超過50都算快的。

根據研究表明,經常運動的人心率更低。

經過長期運動,也可以使安靜心率從60-70/分鐘,下降到50-60/分鐘,這主要是因為心臟調節技能改善和心肌收縮力增強。

射擊比賽,其實是在比選手身體的穩定性和對身體姿態的精準控制,更為重要的,是扣下扳機的那一瞬間的感覺,這項運動不僅考驗身體的物理機能,更考驗心理素質。

我們看到射擊運動員在比賽時普遍都是嚴肅臉,就連愛笑的楊倩在比賽時也是一臉嚴肅,就是因為,在比賽中,他們更需要保持的是自己的呼吸和心境平穩。

2

中國奧運歷史首金

許海峰

提到射擊專案,還得提到一個大佬,就是中國奧運功勳許海峰,中國歷史上第一塊奧運會金牌,就是許海峰拿到的。

1984年7月29日(美國洛杉磯第23屆奧運會),這是中國載入史冊的日子。

許海峰,在這一天成為一個中國體育史上永遠銘記的名字,因為他穩穩的一槍,為中國實現了奧運會金牌零的突破,而他也成為我國奧運史上的第一個冠軍。

比賽正式開始,許海峰第一組總成績就打了97環,第二組還是97環。「慢射一般有兩組97環,後面不出大問題,冠軍基本就是你的了。」許海峰當時心裡閃過這樣一個念頭。

但事情並不如許海峰預想的那樣發展,第三組第八發時,他打了一個八環,如果要想保持之前的成績,就至少要打8個十環才可以,壓力不可謂不大。

此時,比賽已進行一個小時,規定是兩個半小時完成,他算了算時間足夠自己休息。於是,許海峰把槍放下,決定去休息一下。

「我要休息思考,後面還有一個半小時,還有三十幾發子彈,要怎麼讓自己重新開始。」

回來之後,第三組成績93環,第四組93環,第五組95環。第六組如果打到95,總成績就是570,那冠軍基本就是穩的了。

但恰恰在最後一組又出些問題。因為之前跑出去半個小時,所以打到最後一組時,別人都打完了,只剩他一個人。打完比賽的選手,全都圍在他後面看。

也正是由於這樣,他再次分散了注意力。前七發打了兩個八環,一個十環,其他都是九環,平均成績還不到九環,這時只剩三發子彈。

許海峰心裡咯噔一下,於是,他再次把槍放下來,就坐在地上休息,啥都不想,此時距離比賽時間終止還有21分鐘。

休息十幾分鐘之後,他起身回到賽場,為了找回最佳狀態,他拿著沒裝子彈的空槍練習了4槍。

之後,他感覺動作好了,狀態也回來了,又開始射擊。最後三發打了兩個十環,一個九環,總成績566環。以1環的微弱優勢,戰勝斯卡納克爾,獲得冠軍。

許海峰事後多次回顧比賽,打得有所失誤的那幾環,正是他去關注了周圍人的成績,以及感受到身後有很多圍觀的人……這些干擾都影響了發揮。

好在許海峰能及時通過自我調整,把專注力調整到「如何打好眼下這一發子彈」,他當時根本不知道,這枚金牌的是中國奧運史上第一塊金牌。

他自己回憶說,是第二天起床後才知道這塊金牌的意義,如果提前知道這塊金牌這麼重要,可能就發揮得沒這麼好了。

3

向奧運冠軍學習

身心調節的奧秘

射擊比賽,對參賽運動員的要求很高,比如:對身體的精準控制能力,心率調節能力、心理和情緒狀態的調節能力等。

從楊倩和許海峰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出他們一直都在以自己熟悉的方式調整自己的狀態。

實際上,不管我們人體呈現出的是哪種狀態,都和心率跳動有關。

心率主要受到自主神經控制,自主神經就是不受意識控制的植物性神經。

當我們情緒平靜時,是副交感神經在主導,這時的心跳和呼吸會趨於平穩;而當我們感覺緊張時(通常是演講、考試等感覺有壓力時),佔領主導的交感神經會發出信號,使我們的呼吸加速、心跳加速、眼神閃躲,身體做好逃離的準備。

兩種神經拮抗作用讓心率適應人體活動,所以人一般無法控制自己的心率。

但是心率受到環境、情緒、運動、緊張等多種因素影響,經過訓練,我們可以有一定的心率主動調控能力。

比如射擊運動員在凝神屏氣扣動扳機前,可以讓自己的心率從七八十降低到五六十甚至更低,從而讓擊發時心率最低,情緒更穩定,對身體控制更加精準。

而這個道理對於我們孩子來說也是有用的。

現在的孩子,面臨的考試越來越多,而因為緊張,會不由自主地發抖、心跳加速、心率過快,導致考試失利。

雖然考試對於孩子們調節心率的要求沒有體育賽事那麼高,不能和射擊(氣槍)相比,但是通過訓練,讓孩子能夠有意識地調節自己的心率速度,調節自己的情緒和心理,以達到最好的狀態來迎接考試,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那麼我們家長怎麼幫助孩子調節自己心率的速度,緩解緊張情緒和心理壓力呢?

首先,就是我們剛開始提到的運動,經常運動可以使得心率調節范圍增大。

經常運動可以使心臟神經調節機制改善,抑制心臟活動的副交感神經張力提高,交感神經活動減弱,使得安靜時心率下降。還可以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心臟不需要跳那麼快,就可以滿足全身供血需要,導致心率降低。

例如:跑步

雖然跑步時,心率會跑步時的確心率肯定是明顯加快的,會超過安靜心率不少,但經常跑步的人,因為心肌收索能力得到了鍛煉,其安靜心率比不常運動的人更低。計算下來,經常跑步的人會比不運動的人心率少跳動11700次/天。

其次,就是積極的心理暗示。

比如上面我們提到楊倩和許海峰,他們在比賽時,都會有自己特有的進行調整的方式,比如細節聯想、心理暗示、放鬆訓練等。

家長們平時也可以對孩子進行類似的訓練,在重要時刻時,進行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這也是緩解緊張情緒很重要的一點。

例如:

1、考試前,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大聲地說出來,告訴自己「我可以的,我會戰勝考試的」,為自己打氣,這是一種語言上的心理暗示;

2、考試前,讓孩子多回想過去考試超常發揮的體驗,在現象中反復感受當時考試時那種酣暢淋漓的感覺,也會有很好的積極作用;

3、提前想象考場的樣子,提前進入考場,熟悉環境。讓大腦在潛意識中認為自己是處於在安全的熟悉的狀態下,這也會大大減少孩子的緊張感。

你對於如何進行放鬆訓練,調整身心狀態,有什麼心得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