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8男7女在黑暗洞穴與世隔絕過40天?!這試驗將刷新人類極限?

想像你從一個黑暗的洞穴中醒來, 沒有燈, 沒有手電筒, 只有遠處微弱的滴水聲, 和頭頂微微的風。

你沒有手機、手錶和任何電子產品, 手邊只能碰到食物和飲用水。

時間認知的缺失讓你感覺一片混沌, 不知道外面是白天還是黑夜, 也不知道自己在洞穴裡住了多久。

好像很恐怖, 待一天都要發瘋了?

最近, 15個法國志願者鑽入了比利牛斯山一個巨大的洞穴裡, 按計劃, 他們要待上整整40天。

這個研究項目叫「深度時間」(Deep Time), 設計者是一名瑞士籍法裔研究員, 克利斯蒂安·克洛(Chirstian Clot)。

克洛是人類適應研究所(Human Adaptation Institute)的所長, 這個研究所專門研究人類在各種極端環境下, 會有什麼大腦和行為上的改變。

多年前, 克洛就有做洞穴研究的念頭, 但苦於資金和時間問題,

一直無法施行。

到去年3月, 法國因新冠疫情開始全國封鎖後, 上萬人被關在家中, 他覺得是時候採取行動了。

他找到法國一個著名的洞穴, Lombrives洞。

它非常大, 彼此連通的石道和洞窟層層疊疊, 分佈在7層高度上。 其中, 最大的「大教堂洞穴」有80米高, 光是它的空間就有巴黎聖母院的大小。

在入口處, 有光能撒進洞穴, 但稍往裡走就是一片漆黑, 遍佈著數以萬計的巖溶、石鐘孚乚、石筍、礦物質和晶體。

不過, 克洛相信它會是個完美的研究場所, 因為從新石器時代起這裡就有人類居住的痕跡。 在過去近千年, 它也庇護過很多罪犯、隱士、麻風病人、異教徒們。

在法國大革命時期, 貴族和牧師逃到這裡, 第一帝國時期, 共和黨人也在這裡安營紮寨。

今天, 這個洞穴是個非常受歡迎的旅遊景點。

因為防疫政策,現在自然是沒有遊客會來了,克洛就趁機包下這裡。

他想研究的東西有很多,包括人在未知環境中的行為,群體在封閉環境中的變化,長時間與世隔絕對身心的影響等。

但最重要的,是研究人在沒有光照和時間提示的情況下,長期生活會對大腦和心理造成什麼改變。

為了避免出現危險情況,克洛招募志願者時,要求是25到50歲,身體和精神狀況都很好的人。

他招到14名志願者,加上他自己,一共8男7女,職業背景各不相同,有科學家、心理學家、醫生、護士、珠寶商人和數學老師等。

所有志願者都必須戴上感測器,他們的腦電波、脈搏、心率、體溫等資料會傳輸給洞穴外的30名科學家。

科學家們密切關注他們的身體狀況如何隨著時間改變,發生意外時會及時介入。

在洞穴壁上,也安裝了攝像頭,能在弱光下拍下人們的一舉一動。

整個洞穴分為三大空間,「睡眠區」、「生活區」和「科學區」,外加一條逃生通道。

為了不讓人們太無聊,克洛把一些洞佈置成「健身房」,方便人們鍛煉身體。

因為沒有自然光(但部分地方安裝了燈)、手機和手錶,沒人知道當下是什麼時間。所有人不得不在活動和休息間找到自己的節奏。

他們也很難彼此影響,因為社交行動也是被限制的。

相當於這15個人要在洞穴中關40天單獨禁閉。

「這是史無前例的人類冒險!」克洛在臉書上寫道,「多年來,我一直想做沉浸式的洞穴探險,沒有時間,沒有光線。現在這個極端的環境終於實現了。這就是‘深度時間’,一個不存在時間認知的世界。」

參與試驗的神經科學家斯蒂芬·貝斯納德(Stephane Besnard)說,研究的成果可能用於阿茲海默癥,因為患者的第一個癥狀也是時間感的喪失。

倫理學家卡羅爾·塔弗林(Carole Tafforin)認為,跨學科分析中得到的結果,未來也能在太空探索中用到。

3月14日,克洛和14名志願者進入洞穴,「長夜」開始。

他們將在4月22日返回地面,期間會有洞穴視訊放到「深度時間」的官網上。目前還沒有內容放出來。

「深度時間」是人類第一次用科學的方式,研究人們在不知道時間的狀態下在洞穴生活。

但克洛不是最早想到這個點子的人。實際上,他在官網上很清楚地寫道,第一個做洞穴實驗的是一個叫米克爾·塞弗爾(Michel Siffre)的法國人。

塞弗爾是一名地質學家,1962年,他在一個地下冰川中做地質考察,獨自待了兩個月。

他覺得自己待著也是待著,索性拿自己做實驗,看看人體內有沒有生物鐘。

塞弗爾丟掉手錶,全憑本能選擇吃飯和睡覺的時間,在做之前給外面的團隊打電話,讓他們記錄下來。

最後,他發現自己的睡眠/活動時間週期不是24小時,而是48小時。他能連續38個小時保持清醒,之後用12到14個小時睡覺。

塞弗爾對此非常好奇,帶著其他人做了洞穴實驗,發現所有人的週期都遠遠超過24小時,達到48小時是非常普遍的。

甚至,有個男人光睡就能睡33個小時,周圍人以為他死了。

塞弗爾還發現,人在洞穴中,會感覺時間流逝的比實際的快。比如,在做心理測試時,他需要以每秒一次計數,記到120。

按理來說,2分鐘就能數到120,但他需要花5分鐘。也就是說,他在感覺自己度過2分鐘的時候,實際度過5分鐘。

這樣的誤差甚至能達到二十多天。在第一場實驗時,塞弗爾在7月16日進洞,計畫9月14日出去。

但當地面上的成員告訴他已經結束時,他以為那天是8月20日。

目前,還沒有人知道為什麼人在洞穴裡會感覺時間流速變快,這也是克洛要調查的一大問題。

塞弗爾認為,可能是因為洞穴黑暗又單調,人們很容易忘記自己前幾天做過什麼,所以會以為前幾天不存在。

「深度時間」的實驗是夠折磨人的,但也很有趣。

希望40天后,科學家們能找到這些未知的答案啊……

因為防疫政策,現在自然是沒有遊客會來了,克洛就趁機包下這裡。

他想研究的東西有很多,包括人在未知環境中的行為,群體在封閉環境中的變化,長時間與世隔絕對身心的影響等。

但最重要的,是研究人在沒有光照和時間提示的情況下,長期生活會對大腦和心理造成什麼改變。

為了避免出現危險情況,克洛招募志願者時,要求是25到50歲,身體和精神狀況都很好的人。

他招到14名志願者,加上他自己,一共8男7女,職業背景各不相同,有科學家、心理學家、醫生、護士、珠寶商人和數學老師等。

所有志願者都必須戴上感測器,他們的腦電波、脈搏、心率、體溫等資料會傳輸給洞穴外的30名科學家。

科學家們密切關注他們的身體狀況如何隨著時間改變,發生意外時會及時介入。

在洞穴壁上,也安裝了攝像頭,能在弱光下拍下人們的一舉一動。

整個洞穴分為三大空間,「睡眠區」、「生活區」和「科學區」,外加一條逃生通道。

為了不讓人們太無聊,克洛把一些洞佈置成「健身房」,方便人們鍛煉身體。

因為沒有自然光(但部分地方安裝了燈)、手機和手錶,沒人知道當下是什麼時間。所有人不得不在活動和休息間找到自己的節奏。

他們也很難彼此影響,因為社交行動也是被限制的。

相當於這15個人要在洞穴中關40天單獨禁閉。

「這是史無前例的人類冒險!」克洛在臉書上寫道,「多年來,我一直想做沉浸式的洞穴探險,沒有時間,沒有光線。現在這個極端的環境終於實現了。這就是‘深度時間’,一個不存在時間認知的世界。」

參與試驗的神經科學家斯蒂芬·貝斯納德(Stephane Besnard)說,研究的成果可能用於阿茲海默癥,因為患者的第一個癥狀也是時間感的喪失。

倫理學家卡羅爾·塔弗林(Carole Tafforin)認為,跨學科分析中得到的結果,未來也能在太空探索中用到。

3月14日,克洛和14名志願者進入洞穴,「長夜」開始。

他們將在4月22日返回地面,期間會有洞穴視訊放到「深度時間」的官網上。目前還沒有內容放出來。

「深度時間」是人類第一次用科學的方式,研究人們在不知道時間的狀態下在洞穴生活。

但克洛不是最早想到這個點子的人。實際上,他在官網上很清楚地寫道,第一個做洞穴實驗的是一個叫米克爾·塞弗爾(Michel Siffre)的法國人。

塞弗爾是一名地質學家,1962年,他在一個地下冰川中做地質考察,獨自待了兩個月。

他覺得自己待著也是待著,索性拿自己做實驗,看看人體內有沒有生物鐘。

塞弗爾丟掉手錶,全憑本能選擇吃飯和睡覺的時間,在做之前給外面的團隊打電話,讓他們記錄下來。

最後,他發現自己的睡眠/活動時間週期不是24小時,而是48小時。他能連續38個小時保持清醒,之後用12到14個小時睡覺。

塞弗爾對此非常好奇,帶著其他人做了洞穴實驗,發現所有人的週期都遠遠超過24小時,達到48小時是非常普遍的。

甚至,有個男人光睡就能睡33個小時,周圍人以為他死了。

塞弗爾還發現,人在洞穴中,會感覺時間流逝的比實際的快。比如,在做心理測試時,他需要以每秒一次計數,記到120。

按理來說,2分鐘就能數到120,但他需要花5分鐘。也就是說,他在感覺自己度過2分鐘的時候,實際度過5分鐘。

這樣的誤差甚至能達到二十多天。在第一場實驗時,塞弗爾在7月16日進洞,計畫9月14日出去。

但當地面上的成員告訴他已經結束時,他以為那天是8月20日。

目前,還沒有人知道為什麼人在洞穴裡會感覺時間流速變快,這也是克洛要調查的一大問題。

塞弗爾認為,可能是因為洞穴黑暗又單調,人們很容易忘記自己前幾天做過什麼,所以會以為前幾天不存在。

「深度時間」的實驗是夠折磨人的,但也很有趣。

希望40天后,科學家們能找到這些未知的答案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