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俄终于愿意把好东西卖中国了,专家透露:太空核动力可是好东西

文/楊斌國

6月26日俄羅斯著名軍事專家瓦西裡撰文稱:俄羅斯向中國轉讓太空核動力技術。 瓦西裡卡申在文中指出:“俄羅斯還將向中國提供用於太空的同位素熱源產生器。 這種設備為研究宇宙的設備所必需, 因為這些設備並不總能利用太陽能。 這些熱源可用在研究月球的中國自動空間站上。 ”

楊斌國評論指出:瓦西裡的消息相對來說可信度很高, 由於太空複雜和不可控性難度很高。 衛星和人造太空器在太空運行的動力始終是一個難以解決的難題。 目前為止最常用的是太陽能電池, 但是有明顯的缺陷。

太陽能電池, 可提供的動力非常有限。 而且充電有條件限制, 使用壽命不長的缺點。 另一項技術核動力就成了更好的選擇。

俄羅斯太空核動力技術世界領先, 在前蘇聯時期就成功使用過核動力衛星等技術。 前蘇聯一共發射了24顆核動力衛星, 核動力設計壽命可達600年。 放射性同位素溫差發電器和核反應爐電源。 前者功率較小, 為幾十至幾百瓦;後者功率較大, 可達數千瓦至數十千瓦。 在外行星探測中, 由於空間探測器遠離太陽, 難以利用太陽電池發電, 必須採用核電源。

由於美蘇在冷戰時期的“爭霸”, 盲目上馬了很多太空和計畫, 造成數次“核災難”。 最終給太空“核應用”蒙上陰影。 值得指出的是未來人類探索太空,

乃至深空計畫是沒有辦法離開核動力的。 太陽能有限性和深空遠離太陽地區, 核動力恐怕是目前人類唯一能夠拿得出手的手段。

目前世界上太空核動力研究中, 中美俄歐都有詳盡計畫。 到目前為止, 在實際使用領域邁出步伐的只有美俄兩國。 俄羅斯共發射了37個使用空間堆供電的航天器, 處於領先地位。 中國在上世紀70年代也進行過相關研究, 但發展速度緩慢。 直到2015年計畫才得以實施, 2020年定型, 2025年發射“百千瓦級核反應爐試驗星”, 進行在軌演示驗證, 掌握超大功率空間核反應爐電源技術。

從技術上看, 俄羅斯提供的小型同位素溫差發電技術, 只能是應用在小型航天器, 也就是衛星動力源上。 而真正大功率核動力技術,

還要依靠自己解決。 目前美國領先的深空探測器木星計畫等, 美國諾斯羅普格魯曼有幾千人團隊為美國航天局在做研發。 項目處於世界領先水準。

俄羅斯也不示弱, 2009年宣佈啟動太空船核動力計畫。 由於資金問題, 在2016年才開始宣佈實施。 從技術上看, 目前比較成熟的太空核動力技術, 只有衛星成功應用。 雖然在未來深空探索中, 從理論上講, 相對動力大型的核動力是唯一的選擇。 但是存在的問題依然不少, 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解決的了的。

從目前全世界在該領域發展現狀來看, 基本都處在相對探索研究階段。 至於應用研究, 更是前景美好, 結果遙遠的地步。 不管是歐洲, 還是美俄都不敢打包票說未來能夠做到哪一步。

只能作為一個人類夢想而不斷向前。

核子獵潛艇原創作品, 沒有授權, 不得轉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