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日本太空军间谍卫星亚洲第二,最大敌人是一家空调生产企业?

日本成功發射情報收集衛星“雷達6號機”。 目前, 日本總共擁有8顆情報收集衛星, 總數量位居亞洲第二。 這些間諜衛星分為“光學機”和“雷達機”。 顧名思義, 光學就是指照相間諜衛星, 其缺點在於有雲或夜間不能工作。 這就需要雷達來補充。 “雷達6號機”研製成本達242億日元, 可謂黃金衛星。

日本防衛省一直在考慮組建太空軍, 也就是用於太空作戰的自衛隊。 當然, 這個部隊和電影《星球大戰》裡的樣子差遠了, 他們沒有光劍、更沒有戰鬥飛船和帝國死星。 目前的太空戰還停留在對地面、空中和海上的傳統戰場提供作戰支援的層面,

也就說航天器並不直接參與廝殺, 不直接和敵人接觸。 他們主要向其他軍中提供資料交換、通信、氣象、偵查等情報資源。

所以說這個太空軍的核心就是各種功能各異的人造衛星。 要把它們發射到太空軌道上就需要運載火箭。 目前為止, 日本的主力運載火箭只有兩種。 一種是發射過HTV貨運飛船的H-2A液體重型運載火箭, 一種是用於發射小衛星的“埃普西隆”固體中型運載火箭。 這兩種火箭均由三菱重工研製、生產。

H-IIA運載火箭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近地點200公里, 遠地點36000公里, 軌道傾角一般28.5°)運載能力是8000千克, 低軌道LEO(近地點200公里, 遠地點400~500公里, 軌道傾角40°左右)運載能力是接近16000千克。 從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來講,

H-IIA只比東德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CZ-3A大, 後者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只有5.5噸。 而美、歐的現役重型火箭已達12噸左右。 俄羅斯“質子”運載火箭從拜科努爾航太中心發射雖然只能把6100千克的載荷送入GTO, 但如果將其轉移到低緯度發射場, 可達到與H-IIA相應的水準。 東德即將於2015年首飛的CZ-5運載火箭將以14噸的優勢超過日本。

目前已執行三次發射任務的“埃普西隆”運載火箭代表了日本固體運載火箭領域的最高成就。 該型火箭全長約24.4米, 重91噸, 直徑2.6米, 動力系統由三級固體火箭發動機組成, 具備改進成洲際導彈的潛力。 一子級由H-IIA運載火箭的固體助推器SRA-A改進而來, 二子級M-34c和三子級KM-V2A分別為M-V固體火箭的第三/四級, 日本人也直接照搬過來使用。

該型火箭可將1200千克的有效載荷發射到250公里×500公里、軌道傾角30度的近地軌道。 在加裝液體上面級後, 具備了太陽同步軌道發射能力, 可將450千克的有效載荷送入500公里、軌道傾角97.4度的太陽同步軌道。 由於“埃普西隆”火箭是為滿足日本國內航太發射市場要求而研發的, 運載能力在各國固體運載火箭中並不出色, 其特色在於火箭的全部發動機殼體、噴管等主要結構件全面使用了碳纖維編織而成, 是世界上首枚全碳纖維固體運載火箭。 “埃普西隆”的另一特色是首次在航太發射中大規模應用了發射場自動化測試技術, 官方宣稱他們只要一台電腦即可完成火箭的發射控制工作。 “埃普西隆”的第三個特色是發射準備週期短,
他們最終要實現在火箭一子級完成發射台起豎後的一周內發射。

可以看出, 日本火箭在運載能力上並不出色。 更要命的是它們的發射成本。 這已經成為制約日本航太發展的最大敵人。 H-2A是上述幾種重型火箭裡最貴的!發射一次要花好6億美元。 “埃普西隆”火箭一次發射要花4000千萬美元。 雖然比H-2A便宜, 但在同等發射品質的火箭裡也是最貴的。 三菱重工的空調機以品質高、價格適中享譽全球, 為啥不能拿出造民用商品的勁頭改進火箭生產流程, 降低成本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