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10首經典《如夢令》,語言美,意境美,滿滿詩情畫意

如夢令, 此曲本唐莊宗李存勖所制, 名《憶仙姿》, 嫌其名不雅, 故改為《如夢令》。

李存勖有詞句「如夢。 如夢。 殘月落花煙重。 」, 如夢令的名字, 應是從此句中得來。

「如夢令」為單調, 三十三個字, 是一首小詞。 以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最為知名。

詩詞君分享十首經典的《如夢令》, 一起來體會其中的含蓄而美好吧!

最精絕的《如夢令》:知否, 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 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是李清照的傳世之作, 也是她的成名之作。

這一天, 李清照喝醉了, 但她還記掛著園中的海棠, 于是問侍女:海棠怎樣了。 侍女答道:海棠依舊。

李清照卻反問道:昨天的風雨那麼大, 你知道嗎?海棠一定是綠葉繁茂, 紅花凋零。

「綠肥紅瘦」一語是全詞的精絕之筆, 歷來為世人所稱道。

最孤寂的《如夢令》:人靜, 人靜。 風動一庭花影。

《如夢令·門外綠陰千頃》

宋·曹組

門外綠陰千頃, 兩兩黃鸝相應。

睡起不勝情, 行到碧梧金井。

人靜, 人靜。 風動一庭花影。

這是詞人睡起前后的所見所聞。

看似在寫無聊意緒, 但詞人由「動」生「情」, 表明他心中所期待的, 或許是在等著一位女子的到來,

但詞人點到為止, 并不說破, 就顯得言盡而意無窮, 其中意味妙不勝收。

這首詞寫靜境極有韻味:門外千頃綠陰中只有黃鸝相應之聲;碧梧金井畔只有風弄花影。 而這些都是閨中人睡起后步出庭院時的所見所聞, 背后透露出的是閨中人輕微的寂寞之感。

最悲苦的《如夢令》:夢破鼠窺燈, 霜送曉寒侵被。

《如夢令·遙夜沉沉如水》

宋·秦觀

遙夜沉沉如水, 風緊驛亭深閉。

夢破鼠窺燈, 霜送曉寒侵被。

無寐, 無寐, 門外馬嘶人起。

此詞借寫夜宿驛舍的況味, 訴說旅途的艱辛, 把旅途的孤獨凄清和驛亭的寒冷蕭瑟描寫得讓人讀來如臨其境。

鼠之擾鬧, 霜之送寒, 風聲陣陣, 馬嘶人起, 如耳聞目睹, 俱以白描手法出之。 毫無緣飾, 不用替代, 只坦直說出, 卻別有一番感人的力量。

詞人下筆精到, 所寫驛館種種景況, 無不蘊含著天涯飄泊的旅思況味, 婉曲地傳出了郁積于心的人生不平——遭讒受害, 屢遭貶謫, 歲暮飄零如是。

最懷念的《如夢令》:居士, 居士。 莫忘小橋流水。

《如夢令·春思》

北宋·蘇軾

手種堂前桃李, 無限綠陰青子。

簾外百舌兒, 驚起五更春睡。

居士, 居士。 莫忘小橋流水。

元豐七年(1084)年, 蘇軾被調離黃州, 而后在京城擔任翰林學士, 雖受重視, 又陷入黨爭之中, 心生厭倦, 不由懷念起黃州的生活來, 于是寫下此詞。

黃州, 我的居所雪堂之前, 有我親手種下的桃樹和李樹, 到如今已是綠葉成蔭,青青的果實掛滿枝頭。簾外的鳥兒天剛蒙蒙亮就開始鳴叫,把我從睡夢中喚醒。東坡啊東坡,不要忘記黃州小橋流水的美景,早日歸隱吧。

蘇軾回憶了雪堂生活,表達對幽靜環境的懷戀和向往。但真實思想卻在于排遣對仕途經營的厭膩。

最凄惶的《如夢令》:誰伴明窗獨坐。和我影兒兩個。

《如夢令·誰伴明窗獨坐》

宋·向滈

誰伴明窗獨坐。和我影兒兩個。

燈燼欲眠時,影也把人拋躲。

無那。無那。好個恓惶的我。

此詞抒寫作者的孤獨,開篇突出了作者在窗前燈下為孤獨而久久苦惱的情態,接著用「影兒把人拋躲」,加倍襯出了自己的孤單,最后以感嘆把孤獨感推向頂點。

誰能陪伴我在明亮的窗子下獨坐呢,只有我的影子啊。等到天黑熄燈要睡覺的時候,連影子也躲避起來不見我了。無奈啊,無奈,好一個孤獨悲凄的我。

全詞構思新穎,行文生動,化抽象的愁思為具體的影兒,用影兒反襯孤獨與寂寞的心情,使詞篇更具形象性,大大增強了藝術效果。

最天真的《如夢令》: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宋·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這是一首憶昔詞,寥寥數語,似乎是隨意而出,卻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

開頭兩句,寫沉醉興奮之情。接著寫「興盡」歸家,又「誤入」荷塘深處,別有天地,更令人流連。最后一句,純潔天真,言盡而意不盡。

全詞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它以女詞人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

最深沉的《如夢令》:萬賬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

《如夢令·萬賬穹廬人醉》

清·納蘭性德

萬賬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

歸夢隔狼河,又被河聲攪碎。

還睡、還睡,解道醒來無味。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納蘭奉命出塞。征途中,詞人看到氣象雄壯的營地,于是以奇景入筆,充滿激情地創作了這首頗具特色、氣象獨特的邊塞詞。

千萬頂行軍氈賬之中,將士們酣歌豪飲,酩酊大醉,滿天繁星搖曳,那星空仿佛搖搖欲墜。狼河阻隔,回家的夢,被那河水滔滔之聲攪的粉碎。閉上眼睛,讓夢境延續吧,我知道,夢醒之時,更加百無聊賴。

全詞通過客觀地描寫身邊的環境,形象生動地表達了詞人深沉的思鄉之情。

最絢麗的《如夢令》: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

《如夢令·道是梨花不是》

宋·嚴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

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

全詞描寫一片紅白桃花的美景,并由桃花想到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所寫的桃花源,使人疑惑好像是處在世外桃源中,表現出作者對擺脫人生羈絆的理想的追求。

說是梨花又不是,道是杏花也不是。花瓣白白又紅紅,風韻獨特有情趣。曾記得,曾記得,武陵漁人被陶醉。

全詞寫得清新流麗,既切合了所吟的桃花,又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顯示出少有的才情與機智。

最清新的《如夢令》: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

《如夢令·有寄》

宋·蘇軾

為向東坡傳語。人在玉堂深處。

別后有誰來,雪壓小橋無路。

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

作為豪放派代表詞人,蘇軾頗多氣勢磅礴之作;但他一生中也有很多淡雅清秀的詞作,就像這一首詞。

請代我,向東坡舊鄰問候,就說我,羈絆在玉堂深處。問東坡:自從我走以后,又有誰來過?是否雪壓小橋,這斷了來路?我將歸去啊,我將歸去,徜徉東坡,沐浴催耕的春雨。

這首《如夢令》便代表了蘇軾創作清淡的一面,詞中不設奇險之語,清新淡雅而自然。

最悵惘的《如夢令》:正是轆轤金井,滿砌落花紅冷。

《如夢令·正是轆轤金井》

清·納蘭性德

正是轆轤金井,滿砌落花紅冷。

驀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

誰省,誰省。從此簟紋燈影。

這首詞,短小而情節完整,極似一出獨幕劇。

正是在清晨時分,滿地的紅花雖紅卻已冷了。忽然之間,在金井旁與你相逢,可以是初見也可以是久別,你的眼神,讓人看不出你的心事。有誰知道?有誰知道?我從此將徹夜難眠,輾轉反側,孤燈難眠。

結尾也頗為意味深長,表露了詞人無盡的傷痛悵惘之情。全詞情真意切,將詞人內心的無奈與思念之情表達地淋漓盡致。

這10首經典的《如夢令》,雖然短小,卻藏著絕美的詩意。

如果人生,也能如詞中的風景一樣美麗,如果歲月也能如詞中般靜好,那就是理想人生。

到如今已是綠葉成蔭,青青的果實掛滿枝頭。簾外的鳥兒天剛蒙蒙亮就開始鳴叫,把我從睡夢中喚醒。東坡啊東坡,不要忘記黃州小橋流水的美景,早日歸隱吧。

蘇軾回憶了雪堂生活,表達對幽靜環境的懷戀和向往。但真實思想卻在于排遣對仕途經營的厭膩。

最凄惶的《如夢令》:誰伴明窗獨坐。和我影兒兩個。

《如夢令·誰伴明窗獨坐》

宋·向滈

誰伴明窗獨坐。和我影兒兩個。

燈燼欲眠時,影也把人拋躲。

無那。無那。好個恓惶的我。

此詞抒寫作者的孤獨,開篇突出了作者在窗前燈下為孤獨而久久苦惱的情態,接著用「影兒把人拋躲」,加倍襯出了自己的孤單,最后以感嘆把孤獨感推向頂點。

誰能陪伴我在明亮的窗子下獨坐呢,只有我的影子啊。等到天黑熄燈要睡覺的時候,連影子也躲避起來不見我了。無奈啊,無奈,好一個孤獨悲凄的我。

全詞構思新穎,行文生動,化抽象的愁思為具體的影兒,用影兒反襯孤獨與寂寞的心情,使詞篇更具形象性,大大增強了藝術效果。

最天真的《如夢令》: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宋·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這是一首憶昔詞,寥寥數語,似乎是隨意而出,卻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

開頭兩句,寫沉醉興奮之情。接著寫「興盡」歸家,又「誤入」荷塘深處,別有天地,更令人流連。最后一句,純潔天真,言盡而意不盡。

全詞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它以女詞人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

最深沉的《如夢令》:萬賬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

《如夢令·萬賬穹廬人醉》

清·納蘭性德

萬賬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

歸夢隔狼河,又被河聲攪碎。

還睡、還睡,解道醒來無味。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納蘭奉命出塞。征途中,詞人看到氣象雄壯的營地,于是以奇景入筆,充滿激情地創作了這首頗具特色、氣象獨特的邊塞詞。

千萬頂行軍氈賬之中,將士們酣歌豪飲,酩酊大醉,滿天繁星搖曳,那星空仿佛搖搖欲墜。狼河阻隔,回家的夢,被那河水滔滔之聲攪的粉碎。閉上眼睛,讓夢境延續吧,我知道,夢醒之時,更加百無聊賴。

全詞通過客觀地描寫身邊的環境,形象生動地表達了詞人深沉的思鄉之情。

最絢麗的《如夢令》: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

《如夢令·道是梨花不是》

宋·嚴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

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

全詞描寫一片紅白桃花的美景,并由桃花想到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所寫的桃花源,使人疑惑好像是處在世外桃源中,表現出作者對擺脫人生羈絆的理想的追求。

說是梨花又不是,道是杏花也不是。花瓣白白又紅紅,風韻獨特有情趣。曾記得,曾記得,武陵漁人被陶醉。

全詞寫得清新流麗,既切合了所吟的桃花,又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顯示出少有的才情與機智。

最清新的《如夢令》: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

《如夢令·有寄》

宋·蘇軾

為向東坡傳語。人在玉堂深處。

別后有誰來,雪壓小橋無路。

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

作為豪放派代表詞人,蘇軾頗多氣勢磅礴之作;但他一生中也有很多淡雅清秀的詞作,就像這一首詞。

請代我,向東坡舊鄰問候,就說我,羈絆在玉堂深處。問東坡:自從我走以后,又有誰來過?是否雪壓小橋,這斷了來路?我將歸去啊,我將歸去,徜徉東坡,沐浴催耕的春雨。

這首《如夢令》便代表了蘇軾創作清淡的一面,詞中不設奇險之語,清新淡雅而自然。

最悵惘的《如夢令》:正是轆轤金井,滿砌落花紅冷。

《如夢令·正是轆轤金井》

清·納蘭性德

正是轆轤金井,滿砌落花紅冷。

驀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

誰省,誰省。從此簟紋燈影。

這首詞,短小而情節完整,極似一出獨幕劇。

正是在清晨時分,滿地的紅花雖紅卻已冷了。忽然之間,在金井旁與你相逢,可以是初見也可以是久別,你的眼神,讓人看不出你的心事。有誰知道?有誰知道?我從此將徹夜難眠,輾轉反側,孤燈難眠。

結尾也頗為意味深長,表露了詞人無盡的傷痛悵惘之情。全詞情真意切,將詞人內心的無奈與思念之情表達地淋漓盡致。

這10首經典的《如夢令》,雖然短小,卻藏著絕美的詩意。

如果人生,也能如詞中的風景一樣美麗,如果歲月也能如詞中般靜好,那就是理想人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