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南極墻」被發現,離地球很近但一直被遮擋,到底是什麼神物

在南極仰望星空的時候, 或許沒人會想到, 這些星空的背后有著一堵「墻」。

通過觀測, 科學家們初步斷定出這面墻的長度在大約13.7億光年, 因為位于銀河系的背后, 被遮擋了, 2020年才被科學家發現。

這面墻位于太陽系的南邊, 在南極地區最容易被發現, 因此得名為「南極墻」。

那麼南極墻究竟是什麼, 它會阻礙我們探索宇宙嗎?

神秘的南極墻

南極墻不是一面真正的墻, 它是由很多星系組成, 像拉絲一樣連接在了一起, 形成了一個大約14億光年大小的結構。

南極墻中的星系數量可能超過了1000個, 它比我們銀河系所在的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還要大。

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范圍只有5.2億光年, 而南極墻的延展范圍是它的2倍還要多。

從位置上說, 南極墻在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后面, 距離大約有5億光年, 可以理解為是我們的巨大的鄰居。

目前關于南極墻屬于哪個超星系團還沒有確定, 也有科學家認為, 南極墻或許不是超星團的一部分, 而是宇宙網。

人們一直認為, 宇宙的結構類似于生物的細胞, 尤其是神經細胞。

以人類為例, 人類的身體有著神經網, 遍布身體的各個地方, 物質可以在神經網中傳遞, 比如各種神經遞質,

大腦通過神經網控制全身。

神經網(左)和宇宙星系(右)

宇宙也是如此, 各超星系團就相當于神經系統中的神經元, 它并不是單獨在宇宙中存在的, 而是可能與臨近的超星系團之間會有一些特殊結構連接。

就這樣, 整個宇宙像是遍布了一張網絡,

被叫做宇宙網。

物質可以通過宇宙網相互傳遞, 因此宇宙網又被科學家們稱作「星際高速公路」。

南極墻距離我們太陽系的位置大約有10億光年, 這個距離從宇宙角度出發不算太遙遠, 因此科學家們認為南極墻對于研究宇宙真正的結構有著重要的作用。

宇宙網

宇宙中的結構等級

對于人類來說, 太陽系就已經非常巨大了, 我們的探測器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飛了40多年, 也依舊沒有到達它的最外層——奧爾特星云。

然而, 太陽系只不過是宇宙系統單位中, 最小的一級。

位于太陽系之上的系統等級是銀河系, 銀河系擁有超過1000億顆恒星, 其中有比太陽大45億倍的盾牌座UY, 也有質量大小是太陽一半的紅矮星。

盾牌座UY與太陽系的大小

星系有很多形狀,我們所在的是棒旋星系,此外還有旋渦星系、橢圓星系和不規則星系。

銀河系是我們所在星系的稱呼,對于其他星系,我們可以將其稱呼為河外星系。

銀河系和與自己相鄰近大約50個星系的組成了本星系群,這是一種規模較小的星系團,覆蓋范圍也就大約1000萬光年左右。

星系數量超過100的時候,就會被稱為星系團,距離我們最近的星系團是室女座星系團,它包含了2500多個星系。

地球在銀河系的位置

不管是星系群也好,還是星系團也罷,它們也不是宇宙系統的最高等級,在它們之上還有更大的存在,那就是超星系團。

我們所在的超星系團被稱為本超星系團,因為它的中心是室女座星系團,所以又叫室女座超星系團。

可就算是室女座超星系團,也不是最大尺寸的結構,它屬于一個叫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結構,這也是人類所發現的最大的超星系團。

室女座超星系團的結構

目前為止,宇宙的最大系統就是超星系團,科學家們不否認在超星系團之上還有更大的系統,只不過礙于現在的天文觀察,還沒有發現。

而南極墻,很有可能就是游離在超星系團之外的另一種宇宙結構,它是連接不同超星系團的存在。

它們之間以一種絲狀物的形式連接,這種絲狀物或許就是暗物質編織而成的。

宇宙中的絲狀結構

南極墻與暗物質

暗物質正如它的名字一樣,是人類看不見,但很有可能在宇宙中真實存在的物質,占據了宇宙總質量的85%以上。

也就是說被人類發現的天體,它們的質量或許只有宇宙的15%都不到。

宇宙中可見的物質只有不到15%

星系團觀測是測量暗物質的重要手段,科學家們認為像超星系團或者南極墻這樣的大尺寸天體結構,就是星系之間通過暗物質的絲構成。

這是因為科學家們在早期觀測星系團的過程中,使用各種運算,甚至用上引力透鏡,發現算出來的質量遠比觀測到的質量大很多。

宇宙中的暗物質

由此科學家們猜測,這里面存在人類看不見但是實實在在有質量的物質。

南極墻的組成成分和星系團比較類似,都是有上千個星系組成,因此它的內部也有暗物質。

由于南極墻在我們所處的銀河系背后,大部分時間它都會被遮擋,想要觀測它就會受到我們本星系的干擾,所以對于南極墻的研究進展的一直很緩慢。

加上南極墻被發現的時間比較晚,在2020年才被發現。

南極墻

雖然它綿延了大約14億光年的距離,但是比起另一個相似的結構,它還是顯得太過于渺小,那就是人類目前觀測到的宇宙最大結構武仙-北冕座長城。

這座由星系組成的長城,綿延的距離超越了100億光年,是南極墻的大約10倍。

關于它的存在目前存在質疑,有科學家認為或許武仙-北冕座長城的長度沒有這麼大,我們或許是被什麼誤導了,不過這并不影響它是目前最大。

由此科學家們提出了纖維狀結構這種宇宙構造,他們認為無論是超星系團也好,還是武仙-北冕座長城這樣的星系長城也罷,都是纖維結構,或許有存在比武仙-北冕座長城還要大的巨型纖維結構存在。

南極墻的大致結構

南極墻與地球

我們能看到一些地平說的支持者用南極墻來作為例子,實際上南極墻和地平說沒有什麼關系,它不是南極地區的一面墻,而是宇宙中的結構。

天文中的南極墻是被認定過的,是天文專有名詞。

地評論支持者口中的南極墻是南極長了一個墻壁,這個名詞在地理學中不存在。

其實不光是南極,在地球的很多地方都可以觀測到它的身影,不過因為它的位置特殊,被我們的銀河系遮擋,導致觀測得并不是很清楚。

南極墻不是指南極的墻

南極墻不會阻礙人類的天文進步,相反它還能促進天文的發展。

南極墻距離我們的銀河系大約10億光年,基本上不會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它和我們未必是同一個宇宙系統。

不過整個宇宙遍布著一張宇宙網,我們與南極墻也不可能沒有任何關系。

研究它或許會讓我們認識到宇宙的多元化,星系們組成的結構千變萬化。

多元的宇宙

研究南極墻的主要方法是借助紅移,紅移是一種現象,來自于宇宙膨脹。

我們看到的光其實是一種電磁波,波長在880~380納米之間,比這個范圍長或者短的光都是不可見的,其中比380納米長的光被叫為作紅外線。

由于宇宙膨脹,可見光被拉長,波長朝著最長的紅光偏移,最后被移除可見光的范圍,因此得名紅移。

宇宙的結構究竟是怎樣,超星系團之間究竟是相互獨立還是互有聯系,還需要人類觀測到更多的結構才能知曉。

盾牌座UY與太陽系的大小

星系有很多形狀,我們所在的是棒旋星系,此外還有旋渦星系、橢圓星系和不規則星系。

銀河系是我們所在星系的稱呼,對于其他星系,我們可以將其稱呼為河外星系。

銀河系和與自己相鄰近大約50個星系的組成了本星系群,這是一種規模較小的星系團,覆蓋范圍也就大約1000萬光年左右。

星系數量超過100的時候,就會被稱為星系團,距離我們最近的星系團是室女座星系團,它包含了2500多個星系。

地球在銀河系的位置

不管是星系群也好,還是星系團也罷,它們也不是宇宙系統的最高等級,在它們之上還有更大的存在,那就是超星系團。

我們所在的超星系團被稱為本超星系團,因為它的中心是室女座星系團,所以又叫室女座超星系團。

可就算是室女座超星系團,也不是最大尺寸的結構,它屬于一個叫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結構,這也是人類所發現的最大的超星系團。

室女座超星系團的結構

目前為止,宇宙的最大系統就是超星系團,科學家們不否認在超星系團之上還有更大的系統,只不過礙于現在的天文觀察,還沒有發現。

而南極墻,很有可能就是游離在超星系團之外的另一種宇宙結構,它是連接不同超星系團的存在。

它們之間以一種絲狀物的形式連接,這種絲狀物或許就是暗物質編織而成的。

宇宙中的絲狀結構

南極墻與暗物質

暗物質正如它的名字一樣,是人類看不見,但很有可能在宇宙中真實存在的物質,占據了宇宙總質量的85%以上。

也就是說被人類發現的天體,它們的質量或許只有宇宙的15%都不到。

宇宙中可見的物質只有不到15%

星系團觀測是測量暗物質的重要手段,科學家們認為像超星系團或者南極墻這樣的大尺寸天體結構,就是星系之間通過暗物質的絲構成。

這是因為科學家們在早期觀測星系團的過程中,使用各種運算,甚至用上引力透鏡,發現算出來的質量遠比觀測到的質量大很多。

宇宙中的暗物質

由此科學家們猜測,這里面存在人類看不見但是實實在在有質量的物質。

南極墻的組成成分和星系團比較類似,都是有上千個星系組成,因此它的內部也有暗物質。

由于南極墻在我們所處的銀河系背后,大部分時間它都會被遮擋,想要觀測它就會受到我們本星系的干擾,所以對于南極墻的研究進展的一直很緩慢。

加上南極墻被發現的時間比較晚,在2020年才被發現。

南極墻

雖然它綿延了大約14億光年的距離,但是比起另一個相似的結構,它還是顯得太過于渺小,那就是人類目前觀測到的宇宙最大結構武仙-北冕座長城。

這座由星系組成的長城,綿延的距離超越了100億光年,是南極墻的大約10倍。

關于它的存在目前存在質疑,有科學家認為或許武仙-北冕座長城的長度沒有這麼大,我們或許是被什麼誤導了,不過這并不影響它是目前最大。

由此科學家們提出了纖維狀結構這種宇宙構造,他們認為無論是超星系團也好,還是武仙-北冕座長城這樣的星系長城也罷,都是纖維結構,或許有存在比武仙-北冕座長城還要大的巨型纖維結構存在。

南極墻的大致結構

南極墻與地球

我們能看到一些地平說的支持者用南極墻來作為例子,實際上南極墻和地平說沒有什麼關系,它不是南極地區的一面墻,而是宇宙中的結構。

天文中的南極墻是被認定過的,是天文專有名詞。

地評論支持者口中的南極墻是南極長了一個墻壁,這個名詞在地理學中不存在。

其實不光是南極,在地球的很多地方都可以觀測到它的身影,不過因為它的位置特殊,被我們的銀河系遮擋,導致觀測得并不是很清楚。

南極墻不是指南極的墻

南極墻不會阻礙人類的天文進步,相反它還能促進天文的發展。

南極墻距離我們的銀河系大約10億光年,基本上不會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它和我們未必是同一個宇宙系統。

不過整個宇宙遍布著一張宇宙網,我們與南極墻也不可能沒有任何關系。

研究它或許會讓我們認識到宇宙的多元化,星系們組成的結構千變萬化。

多元的宇宙

研究南極墻的主要方法是借助紅移,紅移是一種現象,來自于宇宙膨脹。

我們看到的光其實是一種電磁波,波長在880~380納米之間,比這個范圍長或者短的光都是不可見的,其中比380納米長的光被叫為作紅外線。

由于宇宙膨脹,可見光被拉長,波長朝著最長的紅光偏移,最后被移除可見光的范圍,因此得名紅移。

宇宙的結構究竟是怎樣,超星系團之間究竟是相互獨立還是互有聯系,還需要人類觀測到更多的結構才能知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