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世界上最大的核潛艇:一艘即可毀滅一個國家,真正的海洋利器

它是最龐大的海上巨獸, 卻能深入海洋, 成為隱形殺手!當它上浮之時, 只需一艘就能毀滅一個國家!

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核潛艇, 蘇聯「颱風級」核潛艇!

颱風級核潛艇的武器非常強大, 艦上每一枚飛彈都具備分導式彈頭技術, 其分彈頭攜帶數量可達10個, 這些彈道飛彈可以覆蓋距離10000公里, 面積7000平方公里范圍內的200個大型地面目標, 換句話說, 它可以徹底毀滅10個像紐約一樣的城市或半個阿富汗。

還可以再進行一下比較, 「颱風」級核潛艇的火力比10個「白楊」洲際飛彈團還要強!

另外, 這艘核潛艇還裝備有6枚魚雷發射管, 可以使用所有型號魚雷, 以及上述口徑的火箭魚雷, 魚雷貯備為36枚, 同時還裝備8枚「針」式可擕式防空飛彈。

從紙面資料來看, 颱風級核潛艇在當年絕對是最恐怖的裝備之一!

那為什麼被逐漸淘汰了呢?

首先希望觀眾們明白, 颱風級誕生的契機都是因為美國逼的,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 美蘇兩大強國正處於「冷戰」巔峰時期, 小到奧運會上的冰球項目, 大到關係國家存亡的戰略武器, 都成為互相較量的舞臺。

1966年11月, 美國啟動了包括, 「水下遠端飛彈系統」(ULMS, Undersea long-range missile system, 後來演化為「三叉戟」)和「俄亥俄」級彈道飛彈核潛艇在內的新一代海基戰略系統,

這是因為美國海軍在STRAT-X研究表明, 相比起路基和空基而言, 海基核力量是「三位一體」中最為保險的一種。

同時美國海軍部分戰略核潛艇已經老化, 需要儘快更新換代, 而且想要壓制蘇聯迅速發展的海上力量,

美國也必須研發更強的裝備。

1971年9月14日, 新計畫正式獲得美國國防部批準, 當年11月, 美國海軍做出決定, 加大研發資金, 加速計畫的實施, 作為回應, 蘇聯海軍也在1970年制定了與之類似的軍備研發課題, 要求研製下一代彈道飛彈核潛艇, 並且能搭載射程至少為9000千米的潛射彈道飛彈。

1971年6月, 蘇聯政府正式下達了《關於建立由飛彈綜合體和941型核潛艇組成的「颱風」海基戰略綜合體》的命令, 這項工作就理所當然地被交到了負有盛名的「紅寶石」中央設計局手上, 而曾參與過從第一代到第三代核潛艇設計工作的科瓦廖夫, 被任命為總設計師。

1972年, 蘇聯國防部長烏斯季諾夫親自指示, 開展941型戰略核潛艇的研製工作, 當年12月, 蘇聯海軍已初步確定了技戰術指標, 「紅寶石設計局」得以開始開始設計這款, 名為「鯊魚」 北約代號為「颱風」的核潛艇。

作為世界最大的核潛艇,「颱風」也裝上了世界最大的潛射飛彈,P-39(前蘇聯編號)洲際飛彈,代號「鱘魚」。

這款飛彈長度達到16米,大概有5層樓高,直徑2.4米,重量可以達到90噸,算是蘇聯第一款批量生產的「固體燃料」潛射飛彈(最早的R-31型並未量產)。

颱風級潛艇總計可容納20枚P-39彈道飛彈,有效載荷為23200噸,水下全排水量48000噸,全長170米,全寬23.3米,平均吃水11米,成為了有史以來人類建造的最大的潛艇。

扁平的艇體形狀,使得颱風不受造船廠和駐泊基地的吃水限制,儘管大多數潛水艇在設施上都相對較差,但颱風的巨大規模,以往由於潛艇空間狹小,潛艇兵的生活就像罐頭裡的沙丁魚一樣,十分擁擠狹窄。

但得益於「颱風」級巨大的身軀,設計師有充足的空間來為水兵們「改善生活」,颱風級的艇內設置有裝備各式器材的健身房,打牌玩遊戲的活動室,充滿特色桑拿浴以及一個小型游泳池,在潛艇裡面設計游泳池,也確實只有膀大腰圓的颱風能做到了。

如此複雜的核潛艇造價自然不菲,其高達5.25億盧布的造價,幾乎與一艘「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相當。要知道80年代的盧布還是相當值錢的,當時蘇聯職工平均工資僅為每月120-150盧布。

即便如此,在軍備上向來不惜工本的蘇聯,仍成功建造6艘「颱風級」核潛艇,第一艘颱風級核潛艇德米特裡·頓斯科伊(TK-208),於1981年開始服役。

但隨著蘇聯解體,颱風從護國神器變成了一個個財政炸彈,俄羅斯糟糕的經濟狀況,讓6艘中的3艘陸續退役,另有兩艘苦苦撐到了2013年也被迫退役,最後只剩下「迪米特裡·頓斯科伊」這一根獨苗。

它也不再擔任戰備值班任務,而是成為俄羅斯新一代潛艇技術和飛彈的試驗臺,用於測試「布拉瓦」(Bulava)潛艇發射的彈道飛彈。

不過,如今俄羅斯人已經擁有了「北風之神」,這款戰略飛彈核潛艇,是俄軍當前最為重要的武器之一。

它可以看作是第四代彈道飛彈核潛艇,「德爾塔」和「颱風」的後繼型潛艇,性能強大,是當之無愧的「大國重器」!

重鑄俄羅斯海軍榮光,北風之神義不容辭!

作為世界最大的核潛艇,「颱風」也裝上了世界最大的潛射飛彈,P-39(前蘇聯編號)洲際飛彈,代號「鱘魚」。

這款飛彈長度達到16米,大概有5層樓高,直徑2.4米,重量可以達到90噸,算是蘇聯第一款批量生產的「固體燃料」潛射飛彈(最早的R-31型並未量產)。

颱風級潛艇總計可容納20枚P-39彈道飛彈,有效載荷為23200噸,水下全排水量48000噸,全長170米,全寬23.3米,平均吃水11米,成為了有史以來人類建造的最大的潛艇。

扁平的艇體形狀,使得颱風不受造船廠和駐泊基地的吃水限制,儘管大多數潛水艇在設施上都相對較差,但颱風的巨大規模,以往由於潛艇空間狹小,潛艇兵的生活就像罐頭裡的沙丁魚一樣,十分擁擠狹窄。

但得益於「颱風」級巨大的身軀,設計師有充足的空間來為水兵們「改善生活」,颱風級的艇內設置有裝備各式器材的健身房,打牌玩遊戲的活動室,充滿特色桑拿浴以及一個小型游泳池,在潛艇裡面設計游泳池,也確實只有膀大腰圓的颱風能做到了。

如此複雜的核潛艇造價自然不菲,其高達5.25億盧布的造價,幾乎與一艘「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相當。要知道80年代的盧布還是相當值錢的,當時蘇聯職工平均工資僅為每月120-150盧布。

即便如此,在軍備上向來不惜工本的蘇聯,仍成功建造6艘「颱風級」核潛艇,第一艘颱風級核潛艇德米特裡·頓斯科伊(TK-208),於1981年開始服役。

但隨著蘇聯解體,颱風從護國神器變成了一個個財政炸彈,俄羅斯糟糕的經濟狀況,讓6艘中的3艘陸續退役,另有兩艘苦苦撐到了2013年也被迫退役,最後只剩下「迪米特裡·頓斯科伊」這一根獨苗。

它也不再擔任戰備值班任務,而是成為俄羅斯新一代潛艇技術和飛彈的試驗臺,用於測試「布拉瓦」(Bulava)潛艇發射的彈道飛彈。

不過,如今俄羅斯人已經擁有了「北風之神」,這款戰略飛彈核潛艇,是俄軍當前最為重要的武器之一。

它可以看作是第四代彈道飛彈核潛艇,「德爾塔」和「颱風」的後繼型潛艇,性能強大,是當之無愧的「大國重器」!

重鑄俄羅斯海軍榮光,北風之神義不容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