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汶川地震10周年:除了紀念,好父母還會讓孩子知道這些!

5月8日晚, 雲南昭通市永善縣發生3.8級地震, 四川人民再一次準確“肉測”, 這是經歷過5·12的人, 對地震特有的敏感。

距離5·12汶川地震已經快10年了, 但每當看到“地震”的字眼, 心裡那根弦還是會被觸動。

十年間, 出生在羅漢寺的108個“羅漢娃”已經長大, 素全法師那句“出家人見死不救才是最大的忌諱”讓人熱淚盈眶的同時, 感受到了有愛就有希望的力量!

十年間, 廢墟下發短信的那個姑娘沒能回來, 等她的青年也一直單身, 那條流傳十年的短信讓人落淚的同時, 也讓我們明白:經歷過生死, 才能體會生活的意義!

十年間,

被推出坍塌房屋的聾啞女孩在舞蹈中重獲新生, 被孫子救出的老太已96歲5世同堂, 爬出廢墟的少女成了新嫁娘……


汶川舞者老師廖智在地震中失去了女兒和雙腿, 但她仍堅持舞蹈夢想;如今已再次擁有愛情和兩個女兒

總之, 曾經被災難改寫的生活正在復原,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面對孩子的追問, 大人總是不知所措‍

這段歷史, 對四川人民有著特殊的意義, 每年紀念日前後的各類活動, 難免會讓新生代的孩子產生好奇。

面對孩子的發問, 看著稚嫩的面孔, 家長有些不知所措。

災難意味著暴力, 暴力會帶來死亡, 死亡代表著痛苦。 對年幼的孩子來說, 這種過於沉重的話題顯得太悲痛了, 會讓孩子難以接受, 從而產生心理陰影。


“可樂男孩”薛梟雖在地震中失去右臂, 但他開朗樂觀, 如今已是可口可樂一博物館的負責人

但是孩子缺少這方面的認識和瞭解, 就可能會做出一些惹眾怒, 甚至是傷害人的行為。

五一期間, 發生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視頻引發網友熱議, 視頻中幾個孩子把象徵遇難者累累白骨的鵝卵石丟入水池, 而旁邊的家長非但沒有制止, 有的還拿出手機拍照……

孩子隨家長參觀紀念館, 但並不瞭解紀念館背後的故事和紀念館內一些建築的象徵意義, 所以才會基於貪玩的天性, 做出惹怒眾人的行為。

在當代社會, 育兒並不只是吃飽穿暖, 只有説明他們樹立規則意識、法律意識, 才能保證他們在未來的人生中少一些挫折。

孩子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脆弱

我們以為孩子太小, 不夠堅強, 就對一些沉重的歷史模糊處理。

有專家指出:倘若我們認為, 孩子比成人更脆弱, 我們自然就會努力蒙上孩子的眼睛、捂住孩子的耳朵、淡化孩子的心裡感受。

借助汶川地震10周年, 我們可以給孩子上一堂關於生命和感恩的人生課, 讓孩子明白生命的美好和活著的意義。

無需說教, 講幾個故事就可以。

十年前的“敬禮娃”, 如今已是翩翩少年。 “敬禮娃”郎錚一直跟當年幫助過他的解放軍叔叔和醫護人員保有聯繫。 只是曾給他拍攝“敬禮娃”的叔叔去世了, 但郎錚每逢清明便會去掃墓。


10年前的一張向解放軍叔叔敬禮的照片震撼了全中國人的心靈,

如今的他已是13歲的翩翩少年

郎錚說:“感恩, 是我們所有遭受地震災難的人, 學到的最重要的兩個字。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心懷感恩的人能看到這個世界的真善美, 能正確面對人生路上的困難, 勇往直前。

我們比孩子更需要直言“死亡”的勇氣

向孩子講述5·12的故事, “死亡”就一定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災難中活下來的人心存感恩, 不幸遇難的同胞我們深刻緬懷。

媽媽, 什麼是死亡?什麼是遇難?我們會死嗎?

“停止呼吸, 不能說話, 不能動, 然後從世界上消失, 從此再也見不到他們”, 這是一種正確的解釋, 但給孩子這樣解釋卻顯得過於殘酷。 所以有家長會選擇婉轉的修辭:“他睡著了”、“他去了一個很遠的地方……”。

但接下來的問題會更多,

孩子會以為睡著了就會死, 擔心自己醒不過來, 從而恐懼睡覺。 會以為人死還能複生, 從而對生命沒有敬畏感, 極易做出一些危險的行為。 比如前幾天有個小女孩, 受動畫片影響, 做出了撐傘跳樓的危險行為。

解釋“死亡”, 我們可以用樹葉來做類比。


經受難者的母親趙德琴同意, 藝術家舒勇以受難雙胞胎姐妹的骨灰為材料創作的“生命之花”

可以告訴孩子, 樹葉也是有生命的, 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立的, 所以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樹葉, 也正因如此, 生命才顯得多姿多彩。

生命很美好, 但同時也會逝去。 一片樹葉, 最開始是綠芽, 舒展開來是樹葉, 然後會變黃, 會凋零, 最終落下來被泥土覆蓋, 變成滋養花草樹木的養分。

人會死亡, 就像樹葉會凋零一樣,是自然規律。樹葉凋零後不會再煥發生機,人死後也不能複生,所以生命是非常寶貴的,我們都要珍愛生命。

生命與生命之間也是有感情的,父母之間是愛情,父母和孩子是親情,朋友之間是友情。我們的喜怒哀樂,會牽動著父母的神經,也影響著周圍的人。所以,珍愛生命,首先要珍愛我們自己。

用樹葉凋零類比人的死亡,並直言人死不能複生,可以讓孩子知道生命是寶貴的,死亡也是正常的自然規律,而且還有很多人陪著自己,從而減少孩子對死亡的恐懼。

總結

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死亡的認知也會不斷的改變,孩子的生命教育,家長的正確認識和引導很重要。既然“死亡”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那乾脆直面談一談,讓他們多一些常識,少一些挫折。


8歲半的小林浩曾從地震廢墟中爬出後轉身進入廢墟將兩位同學救出,如今19歲的他已走上了演員道路

活著是一場冒險,死亡也是一場冒險,不過是不同世界罷了

記住災難,是為了遠離災難。今天,我們悼念被災難擊垮的人,也要感恩樂善好施的人。好好地活著,就是對已去的人最好的紀念。

再一次,願生者堅強,逝者安息。

就像樹葉會凋零一樣,是自然規律。樹葉凋零後不會再煥發生機,人死後也不能複生,所以生命是非常寶貴的,我們都要珍愛生命。

生命與生命之間也是有感情的,父母之間是愛情,父母和孩子是親情,朋友之間是友情。我們的喜怒哀樂,會牽動著父母的神經,也影響著周圍的人。所以,珍愛生命,首先要珍愛我們自己。

用樹葉凋零類比人的死亡,並直言人死不能複生,可以讓孩子知道生命是寶貴的,死亡也是正常的自然規律,而且還有很多人陪著自己,從而減少孩子對死亡的恐懼。

總結

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死亡的認知也會不斷的改變,孩子的生命教育,家長的正確認識和引導很重要。既然“死亡”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那乾脆直面談一談,讓他們多一些常識,少一些挫折。


8歲半的小林浩曾從地震廢墟中爬出後轉身進入廢墟將兩位同學救出,如今19歲的他已走上了演員道路

活著是一場冒險,死亡也是一場冒險,不過是不同世界罷了

記住災難,是為了遠離災難。今天,我們悼念被災難擊垮的人,也要感恩樂善好施的人。好好地活著,就是對已去的人最好的紀念。

再一次,願生者堅強,逝者安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