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同是邵氏武俠導演,張徹楚原作品的區別在哪裡?看看狄龍就知道了!

當我們談論起香港武俠電影時, 不可避免的要說到邵氏的胡金銓、張徹、楚原武俠導演, 他們是邵氏四大名導中的三位武俠宗師, 另外一位則是醉心于傳統文化的風月片導演李翰祥。

胡張楚三位的經典武俠數不勝數, 代表著香港新派武俠電影的啟蒙和發展之路, 今天不說胡金銓, 主要談一下張徹和楚原。

張徹的武俠電影可以用「陽剛武俠」概括, 他的武俠世界充滿著戾氣和浪漫, 而且偏愛描繪男人們對世界的血肉抗爭。

這一點可能與其經歷有關, 雖然他出生官宦世家, 不過卻是成長在一個動盪的年代。 年輕時張徹就參加過學生運動, 在內憂外擾的大環境下, 張徹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武俠電影社會觀。

從1964年開始, 張徹先後拍攝了《虎俠殲機》、《邊城三俠》、《斷腸劍》等電影, 其個人風格化的武俠表達方式已經付之實踐, 並得到了認可。

1967年張徹迎來了《獨臂刀》, 為邵氏新派武俠電影開先河, 票房豪取百萬, 同時也奠定了其武俠宗師的地位。 《獨臂刀》的主人公方剛一角來源於《神雕俠侶》的楊過。

寄人籬下, 被師妹砍斷右臂後出走練就獨臂刀, 憑藉這一絕技拯救師門。 這個武俠人物其實可以代表張徹武俠電影對俠客的塑造。

首先他們絕不是限定于傳統道德范疇內的「俠」, 不受道德準則的約束, 通常都是以武解決世事, 當然這根張徹構造的現實江湖是一脈相承。

人物形象上張徹電影裡的俠客也不是傳統意義裡的「士」, 不露文雅而突出粗狂, 坦胸赤膊是張徹鏡頭下男性角色的顯著特徵。

《獨臂刀》後愈發顯著, 不管是後來的狄龍還是姜大衛等弟子們, 無不在恩師的電影裡秀出肌肉。

他們會有一段往事或是一個秘密, 而且張徹偏愛將他江湖上的人物設定的不夠完美, 斷臂的不只是方剛, 《新獨臂刀》裡的雷力、《神雕俠侶》的楊過、《報仇》裡的關小樓、《殘缺》裡的陳順等都有生理缺陷, 這種殘缺的設定更加凸顯江湖的無常。

反觀楚原的武俠電影, 在他的江湖裡俠客都有一副好皮相, 駿馬名劍走江湖, 稱得上風流倜儻的儒家俠士。

而且他們也多得才女垂青, 寫盡兒女情長。 不像把義字當先的張徹, 他的電影女性角色永遠只是點綴, 那些曖昧暗示大多只存在于兩個男人之間。 雖然楚原也表現兄弟之義, 不過有別于張徹武俠裡的生死別離, 楚原武俠中的人物更像君子之交, 談笑風生間迎來圓滿的結局。

這樣的人物形象也讓張徹和楚原在敘事和情感表達上存在巨大的差異,這種差異是整體的,也只是屬於他們個人的電影語言風格。張徹的武俠故事圍繞著角色的本身屬性,仇、利、權多方因素交雜回合,電影構圖和音像方面自然也充斥著憤懣壓抑的情緒。

當這種視聽元素一併爆發,人物之間的矛盾加劇慢慢變引發了一場又一場的打鬥場面。

這種場面也是張徹電影最大的特色,我們慣以稱之為張徹的「暴力美學」。

張徹喜歡這樣的場景,他會安排一場以寡敵眾的打鬥,會設計一幕幕唯美又殘酷的死亡定格,有時還會借助暗器,無不會讓坐在電影院的觀眾朋友震撼。

人人都說吳宇森的暴力美學,而張徹才稱得上是鼻祖。只不過吳宇森學來的不是用在刀劍而是槍彈,但本質還是一如既往的兄弟情義。

楚原較于張徹在視覺展現方面則收斂的許多,張徹的場景服務於人物,佈景多是荒郊、鄉村,懸崖等荒蕪之所。

楚原的電影講求意境「美」。不僅僅是人物故事,在佈景上選擇的都是深山古剎、流水亭臺、紅楓白絮等這樣的世外桃源之地,而且楚原喜歡用煙霧,好似仙界。也許正是這樣的江湖之遠,楚原武俠世界足夠唯美文藝,不會包裹嚴肅的社會屬性,在奇情江湖裡快意恩仇兒女情長展現的更多。

張徹和楚原在故事、人物、視覺等多方面都存在著差異,這一點其實瞭解一下狄龍的作品就知道了。

狄龍作為張徹最得意的弟子之一,搭檔同門的姜大衛為張徹的武俠貢獻了不小的力量。狄龍同時還和楚原、古龍是鐵三角組合,三人將古龍武俠搬上大螢幕,打造出了《天涯明月刀》、《流星胡蝶劍》、《楚留香》、《多情劍客無情劍》等多部經典武俠。

對比一下就會發現狄龍在人物形象上的差距,張徹的電影裡狄龍多是性格單一的俠客,雖然算不上是莽漢,但角色本身不要求多高的表演技巧,這一點和姜大衛有一絲區別,畢竟大多數情況下狄龍都是為姜大衛跨刀。楚原電影裡狄龍的形象包括李尋歡、傅紅雪、楚留香等等,標準風流倜儻的俠客。不再局限于高手之間的決鬥,奇情詭異故事更引人入勝。

不管二人的區別如何,在香港武俠電影史上,張徹、楚原都是旗幟性的導演,迷妹個人偏愛于張徹的陽剛武俠,只是現在這樣風格的武俠片恐怕是再也看不到了。

這樣的人物形象也讓張徹和楚原在敘事和情感表達上存在巨大的差異,這種差異是整體的,也只是屬於他們個人的電影語言風格。張徹的武俠故事圍繞著角色的本身屬性,仇、利、權多方因素交雜回合,電影構圖和音像方面自然也充斥著憤懣壓抑的情緒。

當這種視聽元素一併爆發,人物之間的矛盾加劇慢慢變引發了一場又一場的打鬥場面。

這種場面也是張徹電影最大的特色,我們慣以稱之為張徹的「暴力美學」。

張徹喜歡這樣的場景,他會安排一場以寡敵眾的打鬥,會設計一幕幕唯美又殘酷的死亡定格,有時還會借助暗器,無不會讓坐在電影院的觀眾朋友震撼。

人人都說吳宇森的暴力美學,而張徹才稱得上是鼻祖。只不過吳宇森學來的不是用在刀劍而是槍彈,但本質還是一如既往的兄弟情義。

楚原較于張徹在視覺展現方面則收斂的許多,張徹的場景服務於人物,佈景多是荒郊、鄉村,懸崖等荒蕪之所。

楚原的電影講求意境「美」。不僅僅是人物故事,在佈景上選擇的都是深山古剎、流水亭臺、紅楓白絮等這樣的世外桃源之地,而且楚原喜歡用煙霧,好似仙界。也許正是這樣的江湖之遠,楚原武俠世界足夠唯美文藝,不會包裹嚴肅的社會屬性,在奇情江湖裡快意恩仇兒女情長展現的更多。

張徹和楚原在故事、人物、視覺等多方面都存在著差異,這一點其實瞭解一下狄龍的作品就知道了。

狄龍作為張徹最得意的弟子之一,搭檔同門的姜大衛為張徹的武俠貢獻了不小的力量。狄龍同時還和楚原、古龍是鐵三角組合,三人將古龍武俠搬上大螢幕,打造出了《天涯明月刀》、《流星胡蝶劍》、《楚留香》、《多情劍客無情劍》等多部經典武俠。

對比一下就會發現狄龍在人物形象上的差距,張徹的電影裡狄龍多是性格單一的俠客,雖然算不上是莽漢,但角色本身不要求多高的表演技巧,這一點和姜大衛有一絲區別,畢竟大多數情況下狄龍都是為姜大衛跨刀。楚原電影裡狄龍的形象包括李尋歡、傅紅雪、楚留香等等,標準風流倜儻的俠客。不再局限于高手之間的決鬥,奇情詭異故事更引人入勝。

不管二人的區別如何,在香港武俠電影史上,張徹、楚原都是旗幟性的導演,迷妹個人偏愛于張徹的陽剛武俠,只是現在這樣風格的武俠片恐怕是再也看不到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