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孩子說不得,說幾句就傷心、流淚、生悶氣,該怎麼辦?

孩子自尊心太強, 說不得, 說幾句就傷心、流淚、生悶氣, 搞得父母現在也不敢說他, 真是讓人難過。 該怎麼辦?

這是網友的一個問題, 我覺得這個問題具有相當的普遍性, 有必要把答案分享在這裡。

下面是我的看法, 比當初給這樣網友的解答充分、全面了很多。

具體原因:

自尊心太強, 說明孩子處於低自尊狀態。

自尊心過強, 說明孩子的安全感不足、自我價值感低, 缺少自信心。

這應該和家長的教育方法有關, 父母平時否定孩子的地方多, 鼓勵的少, 對孩子要求過高, 追求完美。

解決辦法:

1、家長應該多陪伴、關心孩子;

現在的孩子物質生活條件都很好, 家長會給孩子足夠的甚至更多的錢滿足孩子的需求, 但是對情感、心靈、精神方面的關注比較少。

有的家長認為送孩子去好的學校、給孩子買好的衣服、去喜歡的地方旅遊等就是對孩子的愛, 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如果一個孩子和爸爸媽媽, 尤其是媽媽缺少情感上的連接, 這個孩子的內心會感到不安全、孤獨、焦慮, 這種感受是多少物質給予都無法彌補的。

家長應該多和孩子交流。 在交流中最需要做的就是接納孩子的感受, 處理好孩子的情緒, 讓孩子感覺到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人是被接納的, 自己的任何感受是被接納的, 並被允許表達出來。

孩子會在這種被接納和允許的感覺裡吸取到安全感。

現在家長否定孩子感受、否定孩子負面情緒的現象普遍存在。

就拿這個網友的例子來說吧, 看見孩子傷心、流淚、生悶氣, 如果家長說:“這麼點小事你哭啥啊?值得嗎?”“做錯了還不能說你幾句呀!”“要哭出去哭去, 別在我這兒哭!”

孩子往往哭得更厲害了, 離家長越來越遠, 什麼都不願意和家長說。 我相信很多家長這樣說過。

如果孩子的負面感受一直得不到釋放, 就會變得越來越愛生氣、愛流淚, 就好比一隻氣球, 氣充的越滿, 越容易爆炸。

看見孩子傷心、流淚、生悶氣, 如果家長這樣認可孩子的感受:“剛才媽媽說你, 一定讓你感受很不好, 你才掉眼淚的。 告訴媽媽, 哪兒讓你這麼傷心, 怎麼說能我們能愉快地交談,

讓你感覺好起來?”

當孩子覺得自己的感受、情緒被媽媽接納、理解了, 就會感受到自己這個人被尊重, 孩子自然會把注意力轉移到如何表現的更好上來, 也會願意原諒、包容媽媽的批評。

2、家長應該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 多鼓勵少批評, 從正面引導孩子。

首先, 家長和孩子說話時要心平氣和、語氣親切。

往往家長看到孩子犯錯誤時自己也會有情緒, 或焦慮, 和孩子說話的語氣就比較急、比較硬。

孩子在這種氛圍裡會預感到暴風雨即將來臨, 就會激起孩子內心的阻抗, 關閉心門, 你說什麼內容, 對孩子都沒有意義了, 因為孩子根本沒吸收進去。

其次, 家長要儘量少批評、否定孩子, 多鼓勵、信任孩子, 從正面音高。

批評、否定能帶給孩子沮喪感、挫敗感,

讓孩子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毫無價值, 這就是低自尊啊。

越是低自尊, 外在的表現越是自尊心很強。

鼓勵、信任能讓孩子感到非常愉悅, 看到自己的優點, 看到機會和希望, 給孩子內心注入力量和激情。

舉個例子吧:假如孩子某件事沒做好,

如果家長說:“這點事都辦不好!”“怎麼能犯這麼簡單的錯誤呢!”孩子會覺得自己無能, 什麼也做不好, 自然不自信啦。

如果家長說:“沒關係!”“我看見你已經很努力了!”孩子內心會想:下次, 一定想辦法做好。

再次, 家長要正面引導孩子。

孩子做錯了, 很多家長喜歡指出錯誤:“這兒不對, 那兒不對!”孩子聽了一頭霧水, 還是不知道應該怎樣做才正確。

如果家長正面引導孩子:“如果這樣做, 會不會更好呢?”“建議你試試這個辦法。

”孩子在家長正面引導裡學到了做到更好的方法。

問題的形成是個慢慢積累的過程, 問題的解決也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 家長檢查這樣做, 慢慢地, 孩子對自己有了自信, 感受到自己的能力感, 認識到自己是有價值的, 就不會有太強的自尊心了。

我們一起加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