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競技»正文

千年一歎是河陽

據我國人口普查, 90歲以上人口比例達萬分之一, 就可列為長壽區。 而浙江有個村, 90歲以上人口已近千分之三, 比例是長壽區標準的30倍。 這個村, 就是麗水縉雲的千年古村——河陽。

1100多年歷史人文, 元代村莊風貌, 明清古建築群, 豐富的民風民俗, 家族式傳統生活, 在這將徐徐為你展開。

依山傍水的河陽村始建於西元933年。 一千多年前, 吳越國掌書記朱清源、朱清淵兄弟為逃避唐末五季之亂, 寄情于這一方山水, 繁衍後代。 朱家兄弟祖籍河南信陽, 為了使後代不忘祖根, 僅改了一個字, 取名河陽村。

朱氏家族崇尚禮教,

耕讀傳家, 重農經商, 人才輩出, 富甲一方。 舊時俗語說“有女嫁河陽, 賽過做娘娘”, 以此讚譽這裡的富足和安逸。

走進浙江縉雲的河陽古村落, 置身于1500餘間明清古建築中, 漫步在青苔的石子路上, 看那炊煙嫋嫋升上屋頂, 一種舊時光的氣息撲面緩緩而來。

靜靜蹲在老村口的一對“石稀罕”, 有著600餘年的歷史, 歷經風雨後仍然風采依舊, 守護著這個目前縉雲保存規模最大、極具江南特色的中國古村落。

進門入村, 一腳跨越千年, 迎面就是一條古色古香的“八士門街”。 “不入八士門, 不算河陽人”。 “八士門街”不寬, 卻承載了河陽人所有的喜怒哀樂, 既是村裡婚喪嫁娶、走親訪友的必經之地, 也是村民談天說地、胡吹神侃的最佳場所。

走進古村落,

150米長的古街是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築群。 古街左右, 各自分佈著五個古建築群, 六個朱氏宗祠, 全是古色古香的青磚瓦房, 它們大多數建於清代, 部分建於明代, 以寬1到3米的巷道相隔。

宗族莊園式則分佈在古街北面, 大多磚木結構, 四合院設計。 規模較大的有“廉讓之間”、“耕鑿遺風”、“循規映月”等。 大多數建築都是十八間房, 故稱“十八間”, 小青瓦、白粉牆、馬頭牆、封火弄堂, 組合成一個封閉的莊園。

村中的答樵路上立有32個馬頭狀的牆頭, 遠遠望去像極了一匹匹昂首的馬頭在仰頭長嘯, 氣勢非凡。

“廉讓之間”是河陽建築最精緻、設施最完備的“十八間”。 輕輕叩開這千年古宅的木門, 仿佛打開了一個已經隔得很久的世界, 一種清幽閒適的生活韻味撲面而來。

卵石鋪砌的庭院中有一口水井, 幽幽的井水映照日月, 給整幢古宅平添了幾分靈氣。 片片浮雕, 絲絲彩繪, 濃縮著民風民俗的神韻。 廊下、神龕、牛腿上都刻有梅花、牡丹、白鶴、飛鳥等精緻的傳統圖案, 窗戶上的方格子木雕細如篩洞, 手指不入。 尤其是那門楣上的題刻, 筆法飄逸, 剛勁有力。

河陽村世代耕讀傳家, 至今仍保存一處完好的老式學堂, 被後人稱作“朱子學院”。 這是河陽人講述村子歷史和傳承脈絡的地方, 也是朱家子弟傳承家風的地方。

學堂內懸掛一塊傳家匾額“錢財亦聚亦能散, 唯有清白傳家遠”, 教誨世代朱家子弟清白做人。 除此之外, 古屋裡的木雕, 祖墳旁的蓮花, 老牆上的怪字, 還有族譜中的家規,

處處可以感受到清白遺風, 無一不在告誡著後人清白的宗旨。

文翰公祠(敦四十六公祠)位於河陽村河北路11號, 為祭祀河陽朱氏祖先——清朝中葉朱文周、朱翰臣父子, 清嘉慶十八年(1813)冬文翰公孫華、蕙、萼、點、齡聯手共建。 祠堂坐北朝西南, 四合院式, 總面闊25米, 總進深包括前庭內院32米, 一進三開, 有前廳、圍廊、天井、後堂, 有房屋20餘間, 總占地面積804平方米。

現在是全村朱姓大族進行春秋大祭的地方。

每年三月, 河陽村舉辦的祭祖大典, 沿襲宋朝傳統, 共祭軒轅黃帝與河陽朱氏淵源始祖。 狀元宴、千人游、荷花節, 更是將河陽風情點滴盡顯。

河陽的傳統民俗風情引起了央視的關注, 先後到河陽拍攝《中國年俗》、《記住鄉愁》、《羊年春晚》等紀錄片。

“錢財亦聚亦能散, 唯有清白傳家遠”。

千年黛瓦之下, 河陽人始終堅守前人教誨, 綿長壯觀的馬頭牆, 歷經千年的幽幽書香, 排成文字一行行, 戴上眼鏡, 看看詩書聊聊詞。 時光無限放慢, 歲月無限拉長, 老人們在此度過安詳人生。

圖/源於網路

注:本文內容綜合自網路, 如需轉載,

請注明出處, 並附本平臺二維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