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職場»正文

什麼是無效社交?500多好友,常說話的只有8個

我們大家都知道人脈有多重要。

職場需要社交, 生活需要社交, 長袖善舞儼然成為一種能力, 你的人脈意味著機會、底蘊和未來。

我們做出過很多正確的選擇, 比如說使用脈脈發掘二度人脈, 比如說向優秀的人才靠攏, 交思維模式更加積極高效的朋友。

我們也浪費了許多時間, 為其實沒有那麼熟的人去聯繫各種各樣的事, 和只記得名字的朋友花半小時寒暄。

時間碎成片, 撒進微信、扣扣裡悄無聲息地不見。 而我們的收穫...幾乎為零。

事實上, 在社交變得越來越輕鬆, 只需要動動手指發條資訊的同時,

社交行為的“含金量”也越來越低。

—1—

“我的微信裡只留了50個人”

聽說斷舍離適用於生活的所有方面, 包括微信連絡人。 於是小月決心試一試。

家裡養的喵主子輕盈地從窗邊走過, 背後是半勾新月。

這把清理通訊錄的行為, 變得很有儀式感。

曾經她的微信里加了很多很多人, 小學同學、初中同學, 還有高中、大學、研究生。 前工作同事, 現同事的老婆, 單位領導, 某個推銷柚子茶的盆友, 還有不少已經叫不上名字的, 朋友的朋友。

但就算最博存在感的朋友圈, 也不是每個人都會和她互相點贊。

小月決定不再維護微信上的路人塑膠花友情。

但刪掉第一個名字的時候, 她的心都顫抖了一下。

那是在地鐵裡追著她加了好友的, 一個開飲品店的漂亮姑娘,

小月還記得她笑嘻嘻的臉。 她的朋友圈都是微店廣告, 所以她被小月遮罩後, 遺忘在沉默的通訊錄裡。

一個、兩個、三個……100個。

兩三年都不會對話的名字, 沙揚娜拉。

小月看著通訊錄裡剩下的50個名字, 想起每個名字背後熟悉又親切的人, 忽然如釋重負。

無效社交, 她的選擇是不要。

—2—

“500個好友, 常說話的只有8個”

好友多得數不過來, 看似呼喝一聲, 就能拉起一票人馬, 聽起來很帥, 實際沒那麼美好。

樂非是圈子裡出了名的人面廣, 似乎誰都能和他聊上幾句。 拉開脈脈裡的評價, 全都是“仗義、牛人、好哥們兒”。

然而, 每當樂非大醉而歸, 想找人嘮點知心話的時候。

點開微信, 卻發現無論和誰, 都是交淺言深。

微信上500多個好友, 這一個星期常說話的只有8個。

聽起來高朋滿座, 陪我共飲歡歌, 殊不知真需要排憂解難, 能伸出手又有幾人? 情真意長, 處的是知己, 而互道“你好”, 相約“下次”, 乾巴巴幾句的, 那都是無效的社交。

但拘于面子, 樂非還是沒法把那些曾經在酒局上、工作中、樓道裡遇到的“哥們兒”從微信裡刪掉。

無效社交, 他的選擇是忍耐。

—3—

“我需要點贊之交”

花花朋友圈裡的“點贊之交”特別多, 每次“求朋友們點個贊, 集夠35個就好了”的活動, 她總是最先集齊。

當然一切社交行動都要有來有往, 日常沒事勤刷朋友圈的她, 會把看到的“求贊”、各種自拍美照、寶媽秀的萌娃都認認真真挨個點贊。

聽說這就是典型的無效社交, 但她倒覺得這種“君子之交淡如水, 遇到事情各自飛”的交往很棒。

每個人都會有幾個鐵哥們兒、死黨閨蜜、血脈相連的親人、真心相對的朋友, 但不會和所有人都連接得如此緊密。

之所以怒駡“無效社交”, 無非是因為有時你付出太少, 卻期待得太多。

無效社交, 她的選擇是擁抱。

現代人的交往總是趨於平淡, 因為技術在革新、時代在進步, 我們逐漸對彼此沒那麼多期待和要求, 能在一起快樂相處、自然分開, 只是因為情感上的聯繫。

純粹、乾淨、脆弱的聯繫。

所以我們每日糾纏在“無效社交”中, 深覺疲憊, 卻忘了其實我們本來可以選擇不那麼做。

我們痛斥虛偽、功利和虛榮的社交心態, 卻忽略了, 社交本身是無罪的。

社交只是人與人交往的自然行為, 我們又該用什麼標準, 去評判它的有效與無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