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獅子和老虎誰更強?前肢結構分出勝負

獅子和老虎都是獸中之王, 它們到底誰更強呢?虎迷認為, 老虎更靈活, 爪力也更強, 一定可以秒掉獅子。 而獅迷認為, 獅子戰鬥意志更強, 戰鬥經驗更豐富, 還有鬃毛可以起到一定的防身作用, 必將贏得最後的勝利。

獅迷和虎迷已經在網路上論戰很多年了, 誰也沒辦法說服誰。 雖然獅虎誰強並不是一個學術問題, 但我們也能從科學研究中找到一些答案。

老虎

獅虎的一些差異

例如, 有專家發現, 獅子的頭部更大, 尤其是吻部更長, 而老虎的臉更寬一些, 腦容量也更大一些。 還有專家發現, 老虎的犬齒更長, 咬合力也更大。

然而, 獅子和老虎最大的差別, 還是在肢骨比例上。 獅子的上臂——也就是胳膊的肘關節以上部分, 和老虎幾乎一樣長, 但是, 它的前臂——就是肘關節以下的部分, 卻比老虎長個幾公分。 這也導致獅子比老虎肩部要高一些。

獅子和老虎這個細微差異,

或許會使它們在力量以及速度方面分出勝負。 那麼, 前臂的長短究竟有什麼意義呢?

獅子

前臂短的優勢:力量大

動物不管是打架還是運動, 都要用到前肢, 它們的前肢就是一個簡單的杠桿, 其中, 肘關節就是杠桿的支點, 上臂是動力臂, 而前臂是阻力臂。

前臂相對上臂越短, 這個杠桿就越省力。

老虎的前臂相對較短, 根據杠桿原理, 當肌肉使出相同的力量, 老虎的前爪能發揮出來的力量就更大。 因此如果體型相當的老虎和獅子掰手腕, 老虎多半能贏。

專家測量了31種貓科和17種犬科的前臂相對長度, 發現前臂較短的, 都是一些很強壯的傢伙, 擅長制伏大型獵物。

肱指數(即前臂相對長度)測算

例如, 前臂最短的兩種動物是亞洲金貓和雲豹, 這是兩種很兇猛的中型貓科, 雖然體重只有十幾、二十幾公斤, 但卻可以放倒比自己更大的有蹄動物。

而大貓中, 前臂最短的是美洲虎, 它是最強壯的大貓, 擅長對付西貒、鱷魚等棘手的獵物。

老虎的前臂也是比較短的, 按從短到長排列, 在貓科中排到了第9。 而獅子由於前臂長幾公分, 排名就落後了, 在貓科中只排到了中下游水平。

前臂長的優勢:跑得快

那麼, 前臂長有什麼優勢呢?根據杠桿原理, 省力杠桿也是費距離的杠桿, 費力杠桿也是省距離的杠桿。 前臂長, 就等於增加了步幅,

動物跑得也就越快, 跳得也就越遠。

因此, 當跑步的時候, 獅子的步子邁得比老虎更大, 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 獅子的奔跑速度將更快一些。

藪貓以大長腿著稱

舉個例子, 前臂相對最長的三種貓科分別是加拿大猞猁、獵豹和藪貓。 加拿大猞猁吃兔子, 藪貓吃老鼠,獵物體型均遠遠小於自身,力量自然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彈跳能力,大長腿使它們能跳得更遠。

而獵豹的主食是跑得很快的小型羚羊,所以它將對速度的追求做到了極致,成為了陸地上跑得最快的動物。

有趣的是,這三種貓科也恰好是戰鬥力最弱的三種,獵豹經常被花豹、鬣狗欺負,而加拿大猞猁偶爾還會被小漁貂搞定,它們因此被網友調侃為「貓科三廢柴」。這正是它們為了追求速度和彈跳而犧牲力量的緣故。

非洲野犬擅長耐力狩獵

再比如,專家發現,總得來說犬科的前臂要明顯比貓科長。犬科動物素來不是以力量見長的,像狼、非洲野犬,它們都長著大長腿,最擅長的就是耐力長跑。在北美,曾有學者觀察到,一隻狼追了一頭鹿130分鐘,連續跑了21千米。

獅子面臨的矛盾?

我們知道,獅子也是一種強壯的、以大獵物為食的大型食肉動物,這點和老虎沒有什麼區別,那為什麼獅子就要長一個大長腿呢?其實,這是它的生活環境導致的。

老虎生活在密林裡,它可以憑藉茂密植被的掩護,悄無聲息地靠近獵物,然後發動突然進攻。

而獅子,生活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環境能見度很高,獵物大老遠看見獅子就跑了。所以,獅子不得不在離獵物比較遠的地方就開始衝刺,追趕獵物的距離往往比老虎更遠。

獅子狩獵比森林中的大貓更艱難

因此,速度對獅子來說是比較重要的。於是它們在演化過程中就增加了前臂長度,以增大步幅。為此,它們不惜以犧牲部分力量為代價。

但是,我們也知道,獅子並不是善跑的動物,它的前肢更多的是用來搏鬥,而不是用來奔跑的,如動物學家夏勒先生所說,獅子快跑個100米就會氣喘吁吁,它們並不能長途追捕獵物。看來,獅子儘管犧牲了部分力量,但並沒有換來速度的精進,這是為什麼呢?

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耐力一直是貓科的軟肋,從它們的老祖宗——3000萬年前的原貓開始,貓科就住在密林裡,它們習慣了「偷偷靠近—突然偷襲」的捕獵方式,耐力一直是比較差的。

小獅子身上的斑點,就是獅子密林祖先的遺留特徵

而直到200萬年前,獅子的祖先還和老虎、美洲虎一樣生活在森林裡,後來它走出了森林,發現在草原上搞偷襲這一套沒那麼容易,這才開始增進速度,這個演化時間還很短,耐力這個短板,獅子一時間還難以克服。

另一方面,獅子的獵捕對象是像斑馬、角馬、野牛這樣的大型有蹄動物,因此對它來說力量依然很重要,它不能像犬科動物、獵豹那樣徹底放棄力量。

獵豹捕的是弱小的羚羊;而狼、非洲野犬它們雖然捕大獵物,但它們不需要像大貓那樣按倒獵物後進攻要害,而是直接群擁而上,把獵物活活咬走,所以它們不需要保持足以制伏獵物的強大力量。

獵豹

而獅子就比較矛盾了,它既要增加速度,又要保留力量,所以它既加長了前臂,又保持了身體的粗壯度,這是對在大草原上埋伏困難,以及捕捉大獵物的需求,這兩方面的一個妥協。

獅子不可能像獵豹或者狼那樣,徹底丟下強壯而笨重的身體,輕裝上陣。就像我們看到的,獵豹和狼都長著細長的小腿,而獅子的小腿則是又粗又長的。這樣的結構,使獅子依然可以輕易制伏大型獵物,但與此同時,這也妨礙了速度以及耐力的進一步提升。

如果說狼和非洲野犬是專業的耐力型的追捕獵手,獵豹就是速度型的追捕獵手,而獅子仍然是力量型的伏擊獵手,只不過稍微點了一下速度這個技能罷了。

狼擅長長途追逐

獅族的成功

獅子的這個演化策略無疑是成功的,因為在近幾千萬年來,草原才是陸地環境的主流,誰掌握了草原,誰就掌握了世界。在距今3萬年前的晚更新世,獅類動物稱霸了全球,洞獅雄踞歐洲和北亞,白令獅佔領了東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北美獅在新大陸上稱雄,現代獅的祖先則稱霸非洲和西南亞。獅子成為有史以來體型最大、也是演化最成功的貓科動物。

晚更新世獅子的分佈

而老虎一直生活在東亞的森林裡,它一直沒有走出自己的「舒適區」,不需要像獅子那樣面對這麼糾結的選擇。

美洲虎曾經走出過森林,而且它走出森林比獅子還要早。但後來隨著獅子走出森林,由於獅子更大、更強,草原上的美洲虎就被取代了,因此,點奔跑技能的美洲虎都被獅子淘汰了,只有那些重回森林、瘋狂增強力量的美洲虎才能在拉丁美洲的熱帶雨林裡繼續稱霸,其結果就是現代美洲虎在增強力量方面,比老虎還要極端,它成為了最粗壯的大貓,也是跑得最慢的大貓。

美洲虎捕食凱門鱷

最後要和大家說明的是,並不是單看前肢的杠桿原理,就可以確定老虎打架比獅子厲害,獅子跑得就比老虎快的。因為,不管是打架還是運動,考察的都是動物的綜合身體素質,搏鬥不是掰手腕,賽跑也不是腿長就行,更多的要看動物的手臂、頸部、肩部以及胸部的肌肉力量。

希望大家不要過多地糾結於獅子老虎誰厲害,而是應該把更多精力放在瞭解動物的解剖、生態和演化知識上,這才是更有意義的事情。

藪貓吃老鼠,獵物體型均遠遠小於自身,力量自然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彈跳能力,大長腿使它們能跳得更遠。

而獵豹的主食是跑得很快的小型羚羊,所以它將對速度的追求做到了極致,成為了陸地上跑得最快的動物。

有趣的是,這三種貓科也恰好是戰鬥力最弱的三種,獵豹經常被花豹、鬣狗欺負,而加拿大猞猁偶爾還會被小漁貂搞定,它們因此被網友調侃為「貓科三廢柴」。這正是它們為了追求速度和彈跳而犧牲力量的緣故。

非洲野犬擅長耐力狩獵

再比如,專家發現,總得來說犬科的前臂要明顯比貓科長。犬科動物素來不是以力量見長的,像狼、非洲野犬,它們都長著大長腿,最擅長的就是耐力長跑。在北美,曾有學者觀察到,一隻狼追了一頭鹿130分鐘,連續跑了21千米。

獅子面臨的矛盾?

我們知道,獅子也是一種強壯的、以大獵物為食的大型食肉動物,這點和老虎沒有什麼區別,那為什麼獅子就要長一個大長腿呢?其實,這是它的生活環境導致的。

老虎生活在密林裡,它可以憑藉茂密植被的掩護,悄無聲息地靠近獵物,然後發動突然進攻。

而獅子,生活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環境能見度很高,獵物大老遠看見獅子就跑了。所以,獅子不得不在離獵物比較遠的地方就開始衝刺,追趕獵物的距離往往比老虎更遠。

獅子狩獵比森林中的大貓更艱難

因此,速度對獅子來說是比較重要的。於是它們在演化過程中就增加了前臂長度,以增大步幅。為此,它們不惜以犧牲部分力量為代價。

但是,我們也知道,獅子並不是善跑的動物,它的前肢更多的是用來搏鬥,而不是用來奔跑的,如動物學家夏勒先生所說,獅子快跑個100米就會氣喘吁吁,它們並不能長途追捕獵物。看來,獅子儘管犧牲了部分力量,但並沒有換來速度的精進,這是為什麼呢?

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耐力一直是貓科的軟肋,從它們的老祖宗——3000萬年前的原貓開始,貓科就住在密林裡,它們習慣了「偷偷靠近—突然偷襲」的捕獵方式,耐力一直是比較差的。

小獅子身上的斑點,就是獅子密林祖先的遺留特徵

而直到200萬年前,獅子的祖先還和老虎、美洲虎一樣生活在森林裡,後來它走出了森林,發現在草原上搞偷襲這一套沒那麼容易,這才開始增進速度,這個演化時間還很短,耐力這個短板,獅子一時間還難以克服。

另一方面,獅子的獵捕對象是像斑馬、角馬、野牛這樣的大型有蹄動物,因此對它來說力量依然很重要,它不能像犬科動物、獵豹那樣徹底放棄力量。

獵豹捕的是弱小的羚羊;而狼、非洲野犬它們雖然捕大獵物,但它們不需要像大貓那樣按倒獵物後進攻要害,而是直接群擁而上,把獵物活活咬走,所以它們不需要保持足以制伏獵物的強大力量。

獵豹

而獅子就比較矛盾了,它既要增加速度,又要保留力量,所以它既加長了前臂,又保持了身體的粗壯度,這是對在大草原上埋伏困難,以及捕捉大獵物的需求,這兩方面的一個妥協。

獅子不可能像獵豹或者狼那樣,徹底丟下強壯而笨重的身體,輕裝上陣。就像我們看到的,獵豹和狼都長著細長的小腿,而獅子的小腿則是又粗又長的。這樣的結構,使獅子依然可以輕易制伏大型獵物,但與此同時,這也妨礙了速度以及耐力的進一步提升。

如果說狼和非洲野犬是專業的耐力型的追捕獵手,獵豹就是速度型的追捕獵手,而獅子仍然是力量型的伏擊獵手,只不過稍微點了一下速度這個技能罷了。

狼擅長長途追逐

獅族的成功

獅子的這個演化策略無疑是成功的,因為在近幾千萬年來,草原才是陸地環境的主流,誰掌握了草原,誰就掌握了世界。在距今3萬年前的晚更新世,獅類動物稱霸了全球,洞獅雄踞歐洲和北亞,白令獅佔領了東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北美獅在新大陸上稱雄,現代獅的祖先則稱霸非洲和西南亞。獅子成為有史以來體型最大、也是演化最成功的貓科動物。

晚更新世獅子的分佈

而老虎一直生活在東亞的森林裡,它一直沒有走出自己的「舒適區」,不需要像獅子那樣面對這麼糾結的選擇。

美洲虎曾經走出過森林,而且它走出森林比獅子還要早。但後來隨著獅子走出森林,由於獅子更大、更強,草原上的美洲虎就被取代了,因此,點奔跑技能的美洲虎都被獅子淘汰了,只有那些重回森林、瘋狂增強力量的美洲虎才能在拉丁美洲的熱帶雨林裡繼續稱霸,其結果就是現代美洲虎在增強力量方面,比老虎還要極端,它成為了最粗壯的大貓,也是跑得最慢的大貓。

美洲虎捕食凱門鱷

最後要和大家說明的是,並不是單看前肢的杠桿原理,就可以確定老虎打架比獅子厲害,獅子跑得就比老虎快的。因為,不管是打架還是運動,考察的都是動物的綜合身體素質,搏鬥不是掰手腕,賽跑也不是腿長就行,更多的要看動物的手臂、頸部、肩部以及胸部的肌肉力量。

希望大家不要過多地糾結於獅子老虎誰厲害,而是應該把更多精力放在瞭解動物的解剖、生態和演化知識上,這才是更有意義的事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