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90後小夥突發奇想,不料造出夢幻裝備,魔改殲15可挑戰5代機

大家都知道, 前些日子下水的國產航母依舊採用的是滑躍式甲板的設計, 這說明殲15戰鬥機必定還將作為我軍的主力艦載機很長一段時間。 但面對這周邊逐漸崛起的5代機聯盟, 足足落後一代的殲15應付起來開始有些力不從心, 為了讓我軍的艦載航空兵不落後於時代, 對殲15的魔改就到了勢在必行的時候。

前些日子南京電科14所就在其官方微信上公佈了他們為殲15研製的新型雷達, 據稱這款新型雷達採用了全新的架構佈置模式, 雷達的探測效果將遠超現役的所有雷達, 能幫助殲15實現跨代式的發展。

而更重要的是這款雷達的研究人員竟然大部分是年齡不滿30歲的90後, 文章後面也著重表揚了這群年輕人敢想敢幹, 不被固定框架約束的創新精神。 據文章說明的情況, 這款新型雷達在雷達面上佈置了超密集的相控陣單元, 並採用了新的元件排列方式, 使得新雷達能在更小的表面積, 更輕更薄的體積之下裝載更多的元件。 而讓這一切能實現的主要前提就是前文說到的全新雷達架構了, 這種新型的架構其實靈感來源於如今晶片界火熱的3D堆疊模式。

以我們現在的晶片為例, 傳統晶片的製作模式是通過光刻機在圓晶上刻出一個個的電晶體最終流片而成。 不過在制程精度沒有進步的時候同樣面積的晶片能容納的電晶體數量必然相差不大,

於是想要提升晶片的性能就必須加大晶片的面積, 但加大晶片的面積就意味著更高的發熱和功耗, 這就極大的限制了晶片性能的增長。 而如今雷達所面臨的問題也是同樣的, 想要獲得更加強大的雷達性能就必須增加雷達的面積, 而更大面積的雷達就又對飛機的機頭大小, 供能系統以及散熱系統提出了全面的考驗, 這就使得雷達在製造工藝未進步時候, 想要在有限功率和發熱的情況之下大幅的提升雷達性能幾乎不可能。


3D堆疊的內部結構

不過俗話說的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南京電科14所的年輕研究員們就在如今大火的3D堆疊式晶片上找到了靈感, 這種晶片利用將電晶體以不同角度排列的方式在實現了在相同晶片面積之中以縱列的方式堆砌多個電晶體的目的,

使得在有限功耗和發熱框架之下實現晶片性能倍的增成為了現實。 於是14所的研究員們就在這個情況的啟發之下將雷達的單元部件也做了這樣的改進排列,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優化和調整之後, 成功的造出了3D堆疊式的雷達, 在讓雷達在變得更輕更薄功耗更小的條件之下, 還實現了雷達性能的倍增。 其實早在殲15的改進雷達出現之前, 同樣原理的雷達就被應用到了國產預警機空警500之上, 當時就有參與研發的專家在採訪之中宣稱這款中型預警機的探測預警能力已經可以和大型預警機空警2000相媲美部分能力甚至還有超越。

如果未來殲15裝備了這款雷達, 即使對上擁有隱身能力5代機也完全能做到在足夠遠的地方發現並鎖定對方, 這將使得5代機最大的優勢在殲15的面前幾乎消失的無影無蹤。 這款雷達的出現幾乎可以說是消滅了4代機與5代機之間巨大的技術差距, 說他打破了戰機的分代規則也毫不為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