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中,所謂的快樂教育,其實正在悄悄的廢掉你的孩子

教育中, 最怕的就是「孩子高興就行」。 在這種教育觀念下長大的孩子, 往往很難堅持克服成長道路上的阻礙, 最終無法做成任何事。

在電影《少年的你》中, 因為出彩的表演, 易烊千璽圈了一眾媽媽粉。

馬伊琍曾發微博說:易烊千璽不像一個初出茅廬的演員, 處處透出成熟和穩定。

這個集顏值與才華于一體的男孩, 少年得志, 風光無限。 然而, 只有他和他的父母知道, 這臺上的三分鐘, 卻是臺下十年功的堅持啊!

有記者曾問他:「18歲當天最想做什麼事?」他回答說:「特別放肆地玩一把。 」

自從出道後, 易烊千璽的人生模式就只有這樣:學習、工作、吃飯、睡覺。

北宋詩人林逋說:少不勤苦, 老必艱辛;少能服老, 老必安逸。

哪裡有什麼橫空出世?少年成名的背後, 是自己「頭懸樑錐刺股」的百煉成鋼, 是父母的「絕情」奮力托舉。 好的父母, 對孩子都有點「絕情」, 因為他們知道, 對孩子「絕情」,

才是真的對孩子負責, 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1.「絕情」的父母, 捨得歷練孩子

早上七點半, 熙熙攘攘的哈爾濱街頭, 一個盲童女孩手持盲杖, 敲敲打打, 小心探路, 一步步前行。

她的身旁, 年輕的媽媽一直默默跟著, 不遠離, 也不貼近……母女之間, 始終保持著三四米的距離。

近了, 媽媽怕女孩聽到自己走路的聲音, 知道自己在旁邊;

遠了, 媽媽又擔心不能一個箭步趕上……。

這就是曾經感動全國的11歲盲童女孩高雅和媽媽之間的故事。

提起讓女兒「獨自」上學的初衷, 高雅媽媽很是感慨。 她說, 剛開始時自己每天會牽著女兒的手, 送她上學, 但考慮到總有一天, 自己和孩子爸爸都要離開她, 所以媽媽下定決心, 要讓她獨自上學。

從家到學校, 這條路, 女孩走的艱難, 媽媽愛的更艱辛。 因為, 她就像個影子一樣, 始終伴隨在女兒身側, 目視著她, 走過96級臺階, 368米路程, 數千次敲打路面……。

「總有一天, 我和她的爸爸都會離開這個世界, 希望那時, 她可以獨自面對。 」

狠心的媽媽, 有多「絕情」, 對孩子就有多深情。

因為他們明白, 現在狠心推孩子一把, 讓孩子去歷練, 將來他才能行更遠、飛更高。

溫室中長不出參天大樹,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 都有點「絕情」, 捨得放手, 把孩子推出去, 歷練孩子, 讓他自己長出翅膀, 獨立飛翔。

2.「絕情」的父母, 捨得管孩子

前兩天看到不少老師和家長在轉發《中國教育最可悲的事:家長捨不得管,

老師不敢管》的文章, 裡面提到李雙江和李天一, 曾經有人問李雙江:會打孩子嗎?

李雙江說:「不打, 捨不得, 有時真想打, 但不能打, 勸說, 我們嚇唬一下。

還沒有打, 自己的眼淚先掉下來了……」

是啊, 現在很多父母捨不得管教孩子, 無論孩子闖出什麼禍, 都會幫孩子善後, 別說打, 嚴厲說幾句都會愧疚半天。

人們常說:孩子小,不用管,大了就好了。

可是這些孩子長大了,真的就突然變好了嗎?

孩子小,調皮搗蛋是常事,他們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做事隨心所欲,這都沒有錯,如果父母總是捨不得管,沒有底線的縱容,學壞真的特別容易。

別因為孩子小就捨不得管,「父善教子者,教於孩提。」

管教孩子這件事,越早越好。

教育學家洛克曾說:「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就像一張白紙一樣。而後,他生存的環境開始給他上色,他的環境是什麼樣的,他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絕情」的父母,捨得管教孩子,讓孩子從小懂規則、知禮節,更會在孩子犯錯時,不包庇不縱容,懂得讓孩子在錯誤中成長,學會承擔後果。

3「絕情」的父母,捨得「逼」孩子

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裡有一期請來了小提琴家呂思清,他和歌手劉憲華合奏的曲子感動了在場所有的人。

王訊感歎道:「剛開始,我也特喜歡。就是後來不知道咋回事,莫名其妙就不想拉了,很奇怪。但是我特別後悔,就我當時堅持一下吧,可能我就還可以吧,就起碼現在還可以是個特長。」

呂思清走後,Angelababy問劉憲華:

「你是小時候被父母逼著學著拉小提琴的麼?」

「對,被逼著。」

「那你小時候願意嗎?」

「我不願意,一直到我十一二歲,就一直不想拉,後來我參加了第一個比賽,從那個時候就開始喜歡了。」

「那你現在覺得感謝父母嗎?」

「非常非常感謝。」

演員倪妮也在一旁感歎地說:「是啊,真的挺感謝他們的,如果他們不逼你,這些東西永遠不會長在你身上。」

這時候的Angelababy悵然若失地說:「為什麼當初沒有逼我?」

」蔡康永曾說過一段話:15歲覺得學游泳難,放棄學游泳,到了18歲遇到一個喜歡你的人約你去游泳,你說不會;

到了18歲覺得學英語很難,放棄學英語,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父母「絕情」一點,孩子長大後的遺憾才能少一點,選擇面才會寬一些。

有人說:「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好父母,都「絕情」,他們會適當逼孩子一把,鼓勵他再堅持一下下,不讓孩子的第一次放棄來得那麼早。

有些苦,有些難,有些經歷,必須他親自去經歷。如果父母不捨得放手,事事包辦,怕孩子吃苦,不給他成長的機會,長大後,他也會如同斷了翅膀的胡蝶,永遠飛不起來。請告訴孩子,成長沒有捷徑。未來,是和自己死磕,一步一步走出來的。而成長的路上,父母唯一能為孩子做的,就是提供機會,讓他親自參與到自己的人生建設中來。也許,孩子小時候,體會不到父母的良苦用心,但終有一天,他會微笑著,感謝父母當年的「絕情」。

人們常說:孩子小,不用管,大了就好了。

可是這些孩子長大了,真的就突然變好了嗎?

孩子小,調皮搗蛋是常事,他們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做事隨心所欲,這都沒有錯,如果父母總是捨不得管,沒有底線的縱容,學壞真的特別容易。

別因為孩子小就捨不得管,「父善教子者,教於孩提。」

管教孩子這件事,越早越好。

教育學家洛克曾說:「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就像一張白紙一樣。而後,他生存的環境開始給他上色,他的環境是什麼樣的,他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絕情」的父母,捨得管教孩子,讓孩子從小懂規則、知禮節,更會在孩子犯錯時,不包庇不縱容,懂得讓孩子在錯誤中成長,學會承擔後果。

3「絕情」的父母,捨得「逼」孩子

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裡有一期請來了小提琴家呂思清,他和歌手劉憲華合奏的曲子感動了在場所有的人。

王訊感歎道:「剛開始,我也特喜歡。就是後來不知道咋回事,莫名其妙就不想拉了,很奇怪。但是我特別後悔,就我當時堅持一下吧,可能我就還可以吧,就起碼現在還可以是個特長。」

呂思清走後,Angelababy問劉憲華:

「你是小時候被父母逼著學著拉小提琴的麼?」

「對,被逼著。」

「那你小時候願意嗎?」

「我不願意,一直到我十一二歲,就一直不想拉,後來我參加了第一個比賽,從那個時候就開始喜歡了。」

「那你現在覺得感謝父母嗎?」

「非常非常感謝。」

演員倪妮也在一旁感歎地說:「是啊,真的挺感謝他們的,如果他們不逼你,這些東西永遠不會長在你身上。」

這時候的Angelababy悵然若失地說:「為什麼當初沒有逼我?」

」蔡康永曾說過一段話:15歲覺得學游泳難,放棄學游泳,到了18歲遇到一個喜歡你的人約你去游泳,你說不會;

到了18歲覺得學英語很難,放棄學英語,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父母「絕情」一點,孩子長大後的遺憾才能少一點,選擇面才會寬一些。

有人說:「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好父母,都「絕情」,他們會適當逼孩子一把,鼓勵他再堅持一下下,不讓孩子的第一次放棄來得那麼早。

有些苦,有些難,有些經歷,必須他親自去經歷。如果父母不捨得放手,事事包辦,怕孩子吃苦,不給他成長的機會,長大後,他也會如同斷了翅膀的胡蝶,永遠飛不起來。請告訴孩子,成長沒有捷徑。未來,是和自己死磕,一步一步走出來的。而成長的路上,父母唯一能為孩子做的,就是提供機會,讓他親自參與到自己的人生建設中來。也許,孩子小時候,體會不到父母的良苦用心,但終有一天,他會微笑著,感謝父母當年的「絕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